首页 > 文章中心 > 差生自我总结

差生自我总结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农村大学生自我接纳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研究

【摘要】 目的 探讨农村大学生自我接纳与主观幸福感关系。方法 采用自我接纳问卷(SAQ)和Campbell幸福感指数量表对320名农村大学生进行团体施测。结果 ①农村大学生在自我接纳上存在显著性别差异(t=2.378,P

【关键词】 自我接纳;主观幸福感;农村大学生

Relationship of Self-acceptance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among Rural College Students. Cheng Wenwen, Zheng Xue, Sun Peizhen.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31, P.R.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of self-acceptance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among rural college students. Methods 320 rural college students were investigated by Self-Acceptance Questionnaire(SAQ) and Index of Well-being Questionnaire. Results ①There exists difference among rural students in self-acceptance. Beside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rt students and science students in index of general affect is significant. ②The self-acceptance factor(SA) and self-evaluation factor(SE) are both related significantly to subjective well-being(SWB) among rural college students. ③The variance of subjective well-being that can be explained by self-acceptance and self-evaluation is 0.234. Conclusion The self-acceptance and self-evaluation have some predictive validity for subjective well-being of rural college students.

【Key words】 Self-acceptance; Subjective well-being; Rural college students

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SWB)专指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是衡量个人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1]。自我接纳是自我意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一个人对自己具有的所有特征,都乐意去了解、去面对,并且无条件的接纳。自我接纳是个体自我客观化的能力,也是获得健全人格的必要条件。美国心理学家Ruff就认为,自我接纳是主观幸福感的因素之一。与城市大学生相比,农村大学生的经济水平、生活学习环境等都有很大差异,其主观幸福感与自我接纳状况如何,是一个很值的研究的问题。尤其是在当今构建和谐社会大的背景下,了解农村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自我接纳的状况及关系意义重大。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随机抽取曲阜师范大学农村大学生320名进行问卷测试,剔除不合格问卷,得到有效被试310名,其中文科学生173 人,理科学生137人。

全文阅读

城市小学生自我意识水平发展现状调查

摘 要:在综述近些年关于自我意识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法,以小学四五六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研究高年级小学生的自我意识水平状况,探讨自我意识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结果发现:一是儿童自我意识水平呈正态分布。二是男生在行为、合群分量表上得分低于女生(P

关键词:小学生;自我意识;现状调查

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29-0042-02

自我意识是意识的一种形式,是一个人对自己及周围事物的关系各个方面的理解、体验和调节的多层次的心理系统,是个体人格结构中的核心组成部分[1]。自我意识不仅对人的道德判断和个性的形成有影响,更为重要的是影响个性倾向性的形成。

儿童的自我意识反映的是儿童对自己在社会和生活中所处地位的认识。如果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受到不良内、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可能使儿童的自我意识发展出现不良的倾向,进而对其行为、学习、社会能力和个性发展产生影响。关于自我意识的研究,国内外取得了不少成果,研究对象多集中于中学生和大学生,对小学生的研究较少。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小学四五六年级的学生正从儿童期向青春期过渡,心理素质各方面正在持续的发展和完善,是个体发展的关键时刻。

孔丽华等对三峡坝区的农村小学生的自我意识进行研究,发现女生的自我意识得分高于男生,家庭环境对小学生的自我意识的发展有影响[2]。国内研究者韩进之的结果表明,小学一到三年级儿童自我意识水平处于上升时期;三到五年级则处于平衡稳定的阶段,在五到六年级时迎来自我意识的第二个上升时期,但其年级间无显著差异[3]。王玲芝,沈峰,廖森林的研究发现,女生在行为、智力、躯体外貌、合群以及幸福等分量表以及自我意识量表总分得分均高于男生[4]。薛敏等对寄宿制四年级小学生的自我意识进行研究,发现自我意识总分在性别上差异不显著[5]。

综合各项研究,本研究做出假设:小学生的自我意识水平呈正态分布;小学高年级学生性别间自我意识水平无差异;自我意识水平随年级的增高而降低。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全文阅读

影响中学生自我价值感形成的诸因素分析

1 引言

自我价值感(self―worth或self―esteem)是自我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对个体的认知、情绪和行为具有一种弥漫性的影响,也会影响个体的身心健康。青少年时期是由不成熟向成熟迈进的过渡时期,同时,也是自我观念形成并趋向成熟的阶段。研究当前青少年自我价值感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对青少年健康人格的形成十分重要。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从河北师范大学附中(重点中学)、石家庄第27中(普通中学)、石家庄第39中(职业中学)随机抽取被试733名作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黄希庭教授主编的“青少年自我价值感量表(S量表)”作为研究工具,该量表包括总体自我价值感、一般自我价值感和特殊自我价值感三个分量表,其中一般和特殊自我价值感可区分为社会取向和个人取向两种类型,特殊自我价值感包括人际、心理、道德、生理和家庭自我价值感。该量表包括56个条目,每个条目有五个供选答案:a.完全不符合;b.大部分不符合;c.部分符合部分不符合;d.大部分符合;e,完全符合。

2.3 调查

全文阅读

小学德育论文:中国3~9岁儿童道德的发展

摘要本研究通过对我国城乡560名3~9岁儿童的调查,对其道德发展的总体水平及各因素的发展水平与特点作了探讨,结果表明:(1)儿童道德发展随年龄增长而增长,具有较为明显年龄特征,但无明显的性别特征。学龄阶段的城乡差异显著。(2)儿童道德各因素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其发展具有明显的年龄特征和城乡差异,但无显著性别差异。

***

一、问题的提出

道德发展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儿童社会化的一条重要途径。关于道德发展的研究,正如美国学者R.M.利伯特等人所言:“道德发展的研究有一度至多只被放在心理学的边缘,但近来它已处于显著地位,成为值得研究的、具有重要社会意义的课题。”[(1)]在儿童道德发展的研究上,相对而言,国外起步较早。早在1894年,美国的厄尔·巴因斯和玛格丽特·沙卢伯格就在斯坦福大学开创了道德判断的研究。后来皮亚杰、柯尔伯格等人关于儿童道德判断的研究更是引人注目。国内本世纪60年代有一些关于青少年道德发展的研究,比较有影响的如谢千秋的《青少年的道德评价能力的一些研究》。[(2)]但真正大规模的协作研究始于70年代末期。1978年,在上海师范大学成立了以李伯黍教授为首的儿童道德发展研究组,之后在全国范围内,立足于我国国情,在皮亚杰框架的基础上,应用科学实证的手段进行了一系列大样本的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其研究主要可分为五类:一是大范围地检验皮亚杰模式,同时对它进行一定的修正和发展;二是结合我国道德教育方针,探索我国儿童青少年以国民公德为核心的道德观念的发展;三是国内各民族儿童青少年道德发展的跨文化研究;四是结合我国道德教育实践,进行影响儿童青少年道德发展的因素研究;五是道德价值观和品德结构的研究。[(3)]北京师范大学章志光教授为首的心理学同行,对学生的品德形成进行了教育心理学的持续研究,他们提出为建立我国德育心理学体系而组织的研究大致上沿着三条路线来进行:一是采用间接故事法测查我国3~12岁不同年龄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水平与特点;二是运用教育心理实验法探索学生道德行为表现的心理结构及其与教育条件、方式的关系;三是通过教育经验总结法,了解学生的问题行为及其矫正方法。[(4)]辽宁师范大学韩进之教授为首的关于青少年理想形成和发展的系列追踪研究以及西南师范大学曾欣然关于小学生品德认识心理结构发展的追踪模拟调查研究均显示了各自的特点。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983年在著名儿童心理学家朱智贤教授的组织和指导下,我国中小学生品德心理发展研究协作组采用问卷调查、情绪回忆、实验、观察等综合方法,从分析品德心理结构入手,在较大样本的基础上,调查和研究了儿童青少年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行为的发展趋势、特点及其相互关系,取得了丰硕成果。[(5)]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教育和心理学工作者在积极引进、吸收国外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幼儿品德心理展开了大量的理论与实验研究,并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的进展。[(6)]所有这些研究都为我国儿童青少年道德发展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材料。然而,国内外有关道德发展的研究更多的是围绕道德发展的认知方面进行的,关于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的研究并不多见,关于3~9岁这一年龄段儿童道德发展的连续研究更是少见。

从某种意义上讲,个体道德发展过程,就是一种道德行为的学习过程,是社会道德规范经学习和实践演变为个体内在的道德品质的过程。这既是一种接受教育的过程,又是一种自我教育的过程。换言之,个体道德发展的状况,可以通过其自我教育能力的发展状况加以反映。依据品德心理能力序列[(7)],笔者从知、情、意三方面着手,结合实际,查阅资料,编制了调查问卷,进行测试。在道德认知方面,着重考察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状况;在道德情感方面,着重考察自我体验能力的发展状况;在道德意志方面,着重考察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状况;然后综合三方面的资料,对3~9岁儿童道德发展的总体水平及各因素的发展水平与特点作出评价,旨在为对儿童进行道德教育,促进儿童的道德发展提供一些科学依据。由于道德认知方面有许多可资借鉴的研究成果,本研究在兼及这方面研究的前提下,重点研究了儿童道德行为与道德体验的发展。

为了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本研究,将有关概念在此略加说明,是很有必要的。

所谓自我评价能力,是指儿童以一定社会的道德准则和道德思维活动为基础,对自己的思想品质和道德行为作出价值上的鉴别和判断的能力。其实质是指自我评价的适当性程度。一般而言,适当性越高,说明自我评价能力越强,反之则越弱。本研究中自我评价的适当性程度,是通过比较儿童对自我控制能力的评价及其父母对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评价而得出的。两者间的一致性程度越高,说明儿童的自我评价越适当,能力就越强,反之则越弱。

所谓自我体验能力,是指儿童在对自己的思想、言论和行为作价值上的判断时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能力。它与儿童的自我道德认知和评价是分不开的。

全文阅读

苏州大学本科毕业生的职业倾向研究

摘要:本研究采用自编职业倾向调查工具,对248名苏州大学本科毕业生的职业倾向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探讨了大学本科生的择业倾向。

关键词:苏州大学本科毕业生;就业倾向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6-0232-01

一、前言

职业决策是大学毕业生所面临的一项重要的、不可避免的决策。

苏州是一座以吸引了大量外国资本、经济发展迅速而著称的城市。大量外资企业的进驻,影响了身在苏州的人们的就业观念。苏州大学作为苏州最重要的一所大学,每年向苏州输送着大量的人才。因此,笔者认为,对苏州大学学生的就业倾向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样本

全文阅读

后危机时代贸易逆差语境下国际收支平衡问题研究

摘要:后危机时代,我国出现贸易顺差总量减少,甚至一度出现单月贸易逆差,而出口贸易结构又总体失衡的变化趋势,这使得我国以出口贸易额为主要表现的国际收支出现了新的状况。一是由于危机尚未结束,主要经济体振兴还需时日.导致外需的减少及国际经济贸易环境的恶化;二是由于我国自身发展中产业的结构失衡,以及出口企业的内生动力不足;三是由于我国在危机中强调的消费导向刺激,引起进口需求较大幅度增加。针对这种情况,文中给出对外开拓市场,对内调整结构的对策建议。通过对国内经济结构的整体调整,内外需的全面平衡,从根本上解决国际收支的平衡问题。

关键词:后危机时代;贸易逆差;国际收支

我国国际收支的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一直保持着“双顺差”的局面以及外汇储备的迅猛增长,早已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以出口贸易额为主要表现的我国国际收支状况也发生了变化,以货物贸易出口为主,以加工贸易出口为主,以外商投资企业出口为主的贸易出口结构和贸易发展模式受到冲击和质疑。进入后危机时代,危机相对缓和,世界经济发展进入一个相对平稳期,但反观我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外贸出口额却不增反降,贸易顺差大幅减少,甚至在2010年3月份出现了72.4亿美元的逆差,中止了我国连续70个月的顺差局面。后危机时代中国国际收支平衡问题再次引起世人的关注。

一、后危机时代我国国际收支的变化趋势――贸易顺差总量减少,出口贸易结构失衡

1.贸易顺差总量减少,甚至可能一度出现逆差局面

2009年,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为22072.7亿美元,同比下降13.9%,其中出口12016.7亿美元,下降16%,进口10056亿美元,同比下降11.2%。全年贸易顺差1960.7亿美元,同比减少34.2%。2010年第一季度,进出口总值为6178.5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4.1%。其中出口3161.7亿美元,增长28.7%;进口3016.8亿美元,增长64.6%;贸易顺差为144.9亿美元,减少76.7%。而3月当月,进出口总值为2314.6亿美元,增长42.8%。其中出口1121.1亿美元,增长24.3%;进口1193.5亿美元,增长66%,当月贸易逆差为72.4亿美元。4月份,出口1199.2亿美元,进口1182.4亿美元,当月虽然勉强维持了仅16.8亿美元的小额顺差,却比去年同期下降87%。

贸易收支这种状况也可能作为常态存在于后危机时代。

2.出口贸易结构失衡,加工贸易仍占主导地位

全文阅读

基于职业发展的公安院校大学生自我概念差异研究

摘 要:本研究探讨公安院校大学生自我概念状况,对321名公安院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公安院校大学生在家庭自我、自我批评方面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在生理自我、道德伦理自我、心理自我、社会自我、自我认同、自我满意、自我行动、总体自我不存在性别差异。公安院校独生大学生与非独生大学生在心理自我、社会自我、自我认同、自我满意、总体自我概念上存在显著差异,在生理自我、道德伦理自我、家庭自我、自我批评、自我行动不存在差异。公安院校城镇大学生与非城镇大学生在生理自我、社会自我、自我认同、自我满意、自我行动、总体自我概念上存在显著差异,在道德伦理自我、心理自我、家庭自我、自我批评不存在差异。公安院校大学生自我概念在生理自我、道德伦理自我、心理自我、家庭自我、社会自我、自我批评、自我认同、自我满意、自我行动、总体自我不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

关键词:公安院校;大学生;自我概念;差异

作者简介:蔡蓓(1980-),女,江西崇仁人,江西警察学院讲师,南昌大学江西省大学生思研中心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心理健康与咨询;杨帆(1979-),男,江西南昌人,江西警察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伦理学;徐鹏(1992-),男,江西吉安人,南昌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江西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招标课题“大学生自我概念偏差与矫正对策研究”(编号:JD1420),主持人:蔡蓓。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6)05-0089-04

在人类的意识活动中,自我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自我概念是自我意识的核心内容,自我概念是近年来心理学研究的热点。自我概念是个体关于自己的特点、能力、外表、态度、情感和价值等方面的整体认识,即个体把自己作为客观对象所做出的知觉,是个体自我评价的重要心理变量[1]。自我概念是个体经由经验而形成的对自己的知觉判断或评价。积极的自我概念的形成和发展是重要的教育目标之一[2]。根据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正处于自我统合时期的大学生,自我统合是其心理发展的中心主题。由于身心发生的巨大变化,开始思考“我是谁”和“我将走向何方”等问题,但又因年龄、能力等因素的限制,有的人在统合过程中能化危机为转机,有的人则难免出现统合困难,不能适应、化解危机,从而产生角色混淆现象,做出了不应有的行为,不能形成正确的社会自我、家庭自我、心理自我等[3]。了解大学生的自我概念的特点,有利于大学生自我调节心理健康[4]。

国内不少学者对大学生自我概念的发展进行了实证研究,但是研究结果也不尽相同,存在比较大的差异。王平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自我概念在总分及大多数维度上存在显著的年级、家庭背景差异,而不存在性别差异[5]。孔祥军研究显示大学生自我概念总分性别差异显著,并且在生理自我、道德自我和家庭自我上存在着显著差异。大学生自我概念总分的城乡差异显著,同时在生理自我、心理自我因子上有显著差异[6]。高亚席研究显示独生子女、非独生子女在自我批评、自我认同上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年级的学生在心理自我、自我满意存在显著差异。万德智的研究表明大学生自我概念大多数维度不存在性别显著差异,仅在道德自我、自我批评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年级大学生自我概念差异显著,且主要表现在道德自我、心理自我、家庭自我、社会自我、自我批评、自我认同、自我满意、自我行动、自我总分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独生子女、非独生子女在社会自我维度差异不显著,其余自我概念维度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自我概念存在显著城乡差异[7]。

公安院校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既是大学生,又是未来的人民警察,他们的自我概念状况关系到未来公安队伍的整体素质。公安工作的发展趋势日益显示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紧迫性。改革开放需要高素质人民警察,以学历教育为主的传统公安教育不能满足日益繁重的公安工作需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难以继续较好发展,而公安职业教育却有着广阔的生存空间。因而“向素质要警力”成为公安工作的共识,而公安职业教育则理应成为提高警察素质的主要手段。为更好的进行公安院校职业教育,需深入了解公安院校大学生心理状况,而了解公安院校大学生的自我概念的特点,有利于公安院校大学生自我调节心理健康,并可以针对性的因材施教。本文将有针对性地提高公安院校大学生自我概念提供参考,进而提高其心理健康。

全文阅读

高职新生数学元认知水平差异性调查

摘要:本文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研究发现:高职新生的数学元认知水平在不同群体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1)男生在个体知识、任务知识、策略知识、认知体验和计划策略这几个因素上优于女生.而女生在情感体验上的认知水平优于男生;(2)不同专业的高职新生仅在个体知识和情感体验上存在差异;(3)普高理科生和普高文科生的元认知总体水平明显优于职高生;普高理科生在任务知识、策略知识、认知体验、情感体验和调控策略上均明显优于职高生,普高理科生还在任务知识、策略知识和认知体验上均明显优于普高文科生;普高文科生在策略知识和情感体验上明显优于职高生。

关键词:高职新生;数学;元认知;差异性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01C-0019-05

一、前言

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应用型人才,职业能力的培养是高职教育的目标和特色。1998年,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国家技能振兴战略》中把职业核心能力分成:与人交流、数字应用、信息处理、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自我学习、创新革新和外语应用等。解决问题、自我学习能力是高职学生的核心能力之一,是影响高职学生在其他课程学习和后续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能力。然后,通过交流,其他课程老师普遍反应高职学生数学思维品质偏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偏差。

1976年,美国心理学家弗拉维尔在《认知发展》中提出元认知的概念[1],引发许多学者诸如Brown、Kluwe和董奇做了大量深入的研究,对元认知的涵义进行修正完善。现在一般认为,元认知实质是个体对认知活动和结果的自我意识,进行自我评价、自我监控、自我调节,得到自我体验等。元认知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策略)三方面。[2]

董奇研究表明,元认知是思维整体结构功能的内在组织形式,而思维品质是思维完整结构功能的外在表现形式,改变元认知必然改变思维品质,所以培养学生元认知能力是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的突破口,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关键。[3]同时,许多学者研究认为,人们对各种活动进行监控和调节的实质是相同的,因而元认知培养训练的效果具有广泛的迁移性,也正因为元认知能力具有广泛的迁移性,所以通过元认知训练,提高学生的元认知水平,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综上所述,在数学课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元认知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自我学习和创新革新等职业核心能力,进而提高学生在职业生涯中的竞争力。

随着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在有限的课时中有效地针对性地培养高职学生的数学元认知能力,比较好的方式是按元认知特点对高职新生进行分班教学。为此,有必要研究不同类型高职新生的数学元认知能力特点及规律。本研究尝试初步研究未学习过高等数学课程的高职新生的数学元认知特点及规律,并对不同群体的数学元认知能力的差异分析,为有针对性地培养高职学生数学元认知能力提供理论与实践的参考。

全文阅读

浅谈自我和谐与学校满意度的关系

一、方法与工具

1.自我和谐量表

本表采用王登峰编制的自我和谐量表,共35个项5级评分,包括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灵活性,自我的刻板性三个分量表。手册统计可计算分量表得分也可以通过对自我的灵活性反向计分计算自我和谐总分,总分越高,自我和谐程度越低。量表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信度。本次测量中,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灵活性和自我刻板性三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分别为0.78、0.74、0.53。本研究不仅可以计算分量表得分也计算总分。

2.学校满意度量表

本量表参考了学校满意度同类量表,综合了职业技术学校高中毕业生的实际情况,由研究者自行编制的包括学校管理、学校教学、学校课余资源、师生关系和学历提升机会5个分量表,采用对题目描述内容同意程度由弱到强的1~3级计分,得分越高代表满意度越高。本次测量中,学校满意度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67,具有较高的信效度。

3.数据处理

采用SPSS 11.5 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主要包括描述统计、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等方面。

二、结果

全文阅读

高职新生自我概念特征及其心理健康教育建议

摘 要 采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TSCS)对武汉城市职业学院181名新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高职新生自我概念总体较为积极,在性别、专业、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上存在差异。应根据不同类别学生实际情况,开设适应学生发展需要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利用多途径引导高职新生建立积极自我概念,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关键词 高职 自我概念 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B8491 文献标识码:A

为响应2011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通知。根据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结合本校实际,制订科学、系统的教学大纲,组织实施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我们以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分析高职新生自我概念特征,探讨构建高职生积极自我概念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旨在促进高职院校大学生积极自我概念的发展,为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力依据。

1 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采取整群随机取样的方法,以班级为单位抽取武汉城市职业学院三个院系的大一学生,发放21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81份,有效回收率86.2%。其中男生76人(41.99%),女生105人(58.01%)。

1.2研究工具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