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产业扶贫

产业扶贫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产业扶贫论坛

东村种猕猴桃,西村养罗非鱼。南村的黑山羊卖出了高价钱,北村的甜柿子正在淘宝热销。依靠发展产业脱贫致富一批,是精准扶贫“五个一批”中的重要内容,是农民富、农村美、农业兴的有机统一。产业扶贫怎样精准帮扶贫困户?请看来自产业扶贫论坛的报道:

产业扶贫要切实惠及贫困人口

10月16日下午,由农业部发展计划司(农业部扶贫办)和《农民日报》社共同承办的2016年产业扶贫论坛在北京会议中心举办。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出席论坛并作主题报告,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郑文凯做书面发言。

郑文凯指出,产业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头戏,是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大文章。发展产业,既是贫困人口增加就业的渠道,也是提高自身素质和发展能力、增强造血功能的重要载体。对全国地区贫困人口而言,推进产业扶贫需要在以下三个方面推动理论和实践创新:

一是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发利用资源,既要充分依托传统资源,打破一般种植业、传统农业的局限,又要深度开发全国地区独有的红色资源、绿色产品、特色产业,优化配置全国特有的浓厚历史、革命老区、特色民俗民风、秀丽山水风光、优质生态等资源要素。 二是多形式、多渠道拓展扶贫产业对贫困人口脱贫的辐射带动功能。设计符合贫困人口特点的参与模式和利益分配方式,既努力避免只有简单利益回报而把贫困人口游离于产业发展过程之外,也要有效防止侵吞扶贫资源、侵害贫困人口利益问题,确保扶贫产业实现多方式包容性发展。三是产业扶贫要更加注重政府扶持和市场机制的有机结合。产业扶贫中,政府的支持具有基础性作用,同时,产业发展根本要靠市场,必须遵循经济规律、市场规律,在国家和财政扶贫力度不断加大的情况下,这一点尤应注意。

余欣荣指出,推进产业扶贫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准确把握产业扶贫的政治性、经济性、区域性、复杂性和绿色性等特点,围绕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增收脱贫目标,选准扶贫产业,加大对新型经营主体支持力度,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打造优势品牌,加强科技服务和金融支持,全方位让贫困户在产业扶贫中获益。国家林业局副局长陈凤学表示,林业部门将以生态保护和特色产业为发力点,努力实现绿色发展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双赢”。贵州省副省长黄家培提出,扶贫要兼顾长期效益和短期效益,既建立稳定增收渠道,又能在短期内增加经济收入。国家开发银行扶贫金融事业部副总裁孟亚平提到,针对产业扶贫项目规模小、数量多、风险大等特点,开发银行建立了风险防范分担机制和以基层民主监督为基础的批发贷款模式,为产业扶贫提供了金融支撑。

湖北省恩施州、重庆市石柱县有关负责人,农业部扶贫挂职干部代表和来自地方扶贫办、种植大户、基层干部、合作社负责人,以及禾中集团、中乔大三农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的代表也在论坛上发言。

农业部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省农业部门产业扶贫负责同志、有关地、县党委政府相关负责人,专家学者代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代表和贫困村干部代表等300余人参加论坛。

全文阅读

扶贫办产业扶贫工作汇报

2012年,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省市扶贫部门的倾力支持和县直各部门的全力配合下,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以整村推进为平台,大力开展产业化扶贫工作。围绕县域经济发展规划和产业布局,不断深化贫困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因地制宜,整合投入,着力培育区域内农业龙头企业,引导农民依靠发展产业实现增收脱贫,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立足特色抓基地,加快发展村级主导产业。我们把产业化扶贫作为增加农民收入、提高扶贫开发整体效益的重要举措。今年以来,我们充分发挥产业化扶贫政策优势,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产业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全力打造“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农村特色产业,大力扶持新建和改造各类特色产业基地,其中水梨1000亩、桂花苗木500亩,新建和改造茶园3000亩、大棚蔬菜100亩,通过产业扶贫,网络带动7万人贫困人口实现了脱贫致富,贫困村“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特色主导产业基地已日趋成型。

(二)开拓市场强龙头,积极培育农业企业发展壮大

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号召,结合鄱阳湖经济生态区建设和我县旅游业的发展,大力开发杭白菊种植产业。在时间紧、任务重、群众缺乏生产技术和种植习惯等不利条件下,克服各种困难,今年共种植2000余亩,其中我办负责扶贫重点村共种植500亩,到目前为止,收购与加工基本结束,全县共收60万斤,高产田比去年单产每亩增幅750斤,实现大丰收,同时,华林镇共同村,温泉镇板桥山村等扶贫和移民村,今年还成功实施了“钢架大棚蔬菜种植示范项目,该项目对周围几个村寨都具有很强的示范带动作用;明年我们将继续重点推广一批具有深远影响及很强的经济与社会效应的项目,使之成为我县一项新的扶贫产业。

(三)扶贫到户促增收,切实帮扶贫困户发展致富项目。今年以来,我们紧紧瞄准贫困群体不放松,把帮扶贫困农户发展致富项目作为重中之重,坚持把产业扶贫到户与重点村整村推进工作相结合,与村级主导产业发展相结合,帮助贫困户确立增收项目,确保贫困农户通过发展产业项目提供稳定的收入来源。一方面,我们积极争取财政扶贫专项资金扶持重点村贫困户发展致富产业,发展各类特色产业基地5000余亩,基本实现了贫困户都拥有稳定的增收致富项目;另一方面我们通过小额扶贫贴息贷款扶贫到户,加大对贫困农户发展产业的支持力度,鼓励和扶持贫困农户发展特色产业。使一大批贫困村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有效缓解了部分贫困群众发展缺资金,致富无项目的难题。与此同时,充分发挥扶贫互助社作用,用足用活扶贫互助资金,解决了部分贫困农户生产发展资金短缺问题。

二、存在的问题

(一)少数贫困群众思想认识不到位。思想观念还未得到彻底转变,缺乏对科学养殖重要性的认识,接受新事物、新技术的能力较低,科技文化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极少数困难群众思想僵化保守、固执,对政府各项优惠政策、措施无动于衷。

全文阅读

产业扶贫莫成精准应付

一些地方全面推行的产业资金量化入股扶贫模式,貌似为了更好发挥市场作用,实则有“精准脱贫、精准应付”之嫌。

扶贫项目、资金使用管理权下放到贫困县后,很多地方积极探索新型扶贫模式。一些地方把产业扶贫资金量化给贫困户,入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产业,贫困户每年获取一定的分红。笔者调研发现,这种扶贫模式让不少贫困户短期内增收脱贫,但也出现了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有些地方贫困户分红就持续到2020年,分红标准按照确保贫困户年收入超过脱贫标准线精准设计;有些地方绝大多数贫困户“坐等分红”,有劳动能力的都很少能参与到产业中来,发展能力没得到提升;还有一些地方政府甚至搞强行摊派,让市场主体以这种方式扶贫尽社会责任。这些做法,貌似在产业扶贫中更好发挥市场作用,实则地方政府有“精准脱贫、精准应付”之嫌。

对于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来说,脱贫归根到底还是要靠发展产业。但产业扶贫也是最难的一项扶贫工作。现实情况中,扶贫产业多数是弱质的农业特色产业,贫困户发展能力弱,“以弱带弱”,再加上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考验,稳定脱贫难度着实不小。早些年,不少产业扶贫项目难以为继,这就是一个重要原因。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行政化主导跟不上市场风云变化,政府之手频频被市场之手“掰倒”。

于是,近些年让市场机制更好发挥作用成了各地产业扶贫探索、实践的重要方向。扶贫资金入股新型主体产业项目,成为较为普遍的一种做法。目前出现的一些问题亟须及时纠正,不然不但不利于稳定脱贫,还有可能让扶贫资金“打水漂”。

首先,发挥好市场机制作用的同时,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产业扶贫难度大,一些基层政府有畏难情绪,全面推行产业资金量化入股扶贫,“成功更好、不行就政策兜底脱贫”是他们的“小算盘”,不无偷懒、推责之嫌。

脱贫攻坚,地方政府是责任主体,一味强调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市场失灵了,市场风险爆发了,新型主体经营失败了,贫困户怎么脱贫?地方政府的职能不能弱化,而是要转化。政府不能冲在前面做经营决策,但要当好服务员,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比如设立担保基金,缓解新型经营主体融资难;政府之手要补位市场之手,比如设立风险基金、引入政策性保险,降低市场风险带来的损失。

其次,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产业扶贫,互利共赢才可持续。单纯从经济上考虑,多数市场主体不太愿意带动贫困户发展,因此,为更好调动他们的扶贫积极性,政府采取配套项目、补助基础设施建设、贴息贷款等支持举措,实属必要。另一方面,政府在加力支持的同时,应代表贫困户“股东”对市场主体提出明确要求,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除了获得分红,还应尽可能多地深度参与产业链,在参与中既能获得工资等收入,还能提高发展能力。通过采取类似方式,完善贫困户和新型主体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让他们成为利益一致的脱贫共同体,产业扶贫的效果才能更高质量地显现。

最后,制度设计的漏洞需尽快堵上。目前,不少地方产业扶贫资金入股新型主体,缺乏必要的监管机制,存在“企业经营破产、洗钱转移财政资金”的制度漏洞,扶贫资金存在被挪用和流失的风险,迫切需要“打补丁”。

全文阅读

奏响产业化扶贫最强音

2001年,辽宁省阜新市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第一个“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市”后,该市从市情出发,坚持将城市经济转型与农村扶贫开发有机结合,积极转变扶贫开发方式,对新时期如何做好扶贫开发工作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和实践,走出了一条具有阜新特色的“引龙头、建基地、带农户、进市场,上下联动、城乡互动”的产业化扶贫之路。

阜新市位于辽宁省西北部,是全省最贫困的地区之一。全市总面积10355平方公里,辖2县5区,共65个乡镇,623个行政村,193万人。全市耕地564万亩,农村人均占有耕地5.6亩,居全省之首。

阜新市是“一五”时期国家建立的能源基地,以“煤电之城”著称。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煤炭资源逐渐枯竭,以煤炭为主导的产业群开始衰退,全市面临严重的经济和社会问题,陷入了“矿竭城衰”的困境,“城乡双重贫困”是阜新市这一时期的典型特征。

2001年底,阜新市利用实施城市经济转型的历史机遇,把农产品精深加工业作为经济转型的主导替代产业,把产业化扶贫作为农村扶贫工作的主要方式。截至2011年底,阜新市立足现有优势,并通过“龙头带产业、产业带基地、基地带农户、大户带整村”等有效扶贫方式和利益联结机制,推动贫困农民增收致富,努力改变城乡贫困状况。

转型10年来,阜新市举全市之力,采取“六抓六带”措施,推动了产业化扶贫工作的创新开展。

第一,抓产业,带发展,结合经济转型确立主导产业推动扶贫。根据自身特点和产业优势,阜新市明确提出把畜牧业、设施农业、特色种植业和林果业作为产业化扶贫的重点产业,并围绕四个产业上项目、建基地,使产业化扶贫的重点产业与经济转型的替代产业相一致,与发展农业产业化相匹配。

在扶贫产业中,阜新市把畜牧业作为突破口,重点扶持贫困村、贫困户养猪、养羊、养牛、养驴,发展专业村和养殖大户;在设施农业中,重点扶持贫困户建设蔬菜大棚,发展“四位一体”生态模式户;在特色种植业中,扶持贫困村、贫困户种植花生、南瓜等经济作物;在林果业中,扶持贫困户栽植大扁杏和葡萄。

第二,抓龙头,带基地,通过延长产业链条推动扶贫。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是推动产业化扶贫的关键所在。阜新市从市情出发,采取特殊优惠政策,扶持涉农龙头企业发展。几年来,这些企业在贫困地区建立了稳定的原料生产基地,与贫困农户建立了密切的产销关系,形成了产加销一条龙的产业链条。阜新双汇肉类加工公司通过 10年的发展,销售收入已由2000年不足亿元增加到20多亿元,年屠宰生猪150万头、年加工高低温火腿肠6.5万吨,成为东北地区规模最大的肉制品加工企业。

全文阅读

产业扶贫别“编故事”

脱贫不是为了一时摘帽,找准产业、对准人头,要让贫困户真正参与其中,干得了、干得起、长受益。

脱贫离不开产业,时下有种产业扶贫却令人担忧。

日前参加一个扶贫现场会,企业负责人来介绍经验:公司流转贫困村的土地建基地,搞食用菌大棚,贫困户以扶贫资金入股,黏在产业链上,有土地租金、打工薪金、分红股金,变身“三金”农民。算收入账,一年就能脱贫。

代表们热热闹闹观摩,半小时上车走人。笔者留下到村里细问,发现情况并非真为刚才所见。全村105户贫困户,在基地打工、有分红的只有20户,少数掩盖了大多数,其他贫困户有意见。另外,股金分红只分3年,按公司说法,3年后贫困户学到技术,可以租种基地大棚,也可在房前屋后自己发展。一位村干部道出缘由,县里定下2017年提前脱贫,3年分红正好管到这个点。贫困户以后真能稳定脱贫?许多人表示:“技术难、投入大,一个棚光菌棒就要3万多元,想接手不容易。”

如此扶贫,表面看公司带上了贫困户,实际上,贫困户融入难、持续发展难,产业再好,也跟他们关系不大。脱贫不是为了一时摘帽,而是要实现稳定脱贫。这样为了完成任务“编故事”“算脱贫”,是搞弄虚作假的形式主义,注定扶富难扶贫。

在基层采访,这种现象不是个案。其背后凸显了一些干部头脑“贫困”、政绩冲动。脱贫攻坚,各级政府大幅投入,但钱多了,有的地方不会花了。上产业没有好思路,“给钱给物”不行,任务完不成不行,于是就想走捷径。扶贫资金在企业里一转,部分以分红的名义分给了贫困户,脱贫效果“立竿见影”。名曰产业扶贫,实则玩“数字游戏”,这种“跑偏”的政绩观必须纠正。

产业发展不易,扶贫产业更难。贫困地区基础薄、条件差,贫困人口文化素质偏低、年龄偏大、生产能力偏弱。找准产业、对准人头,既要立足当地资源禀赋,又要适合扶贫对象特点;不能^度追求“高大上”,也不能设置过高的门槛;既要考虑短期,又要兼顾长远。这需要干部沉下身、抓对方,让贫困户真正参与其中,干得了、干得起、长受益,这样的产业扶贫才能变“输血”为“造血”,增强他们的自我发展能力。

农村的事有自己的规律。当前的贫困,致贫原因多样、需求多元,靠以往“一招就灵”的办法很难奏效。一些地方提出,“家家有项目、户户有产业”,大有盲目冒进之嫌。有位基层干部坦言,县里推广黑山羊扶贫项目,有贷款、有市场,试点效果不错,可有的贫困户就是干不了。有人家里缺劳力,照顾老人、孩子抽不出身;有人家庭负担重,上学的、生病的,月月都要现钱,而养山羊1年后才能出栏见钱。因此,精准扶贫不是在办公室里规划出来的,新模式、新思路需要接地气,一户一策,把工作做实、做细。

全文阅读

选准产业路 用好扶贫钱

武宁县属亚热带季风区气候,非常适宜油茶种植,全县适合油茶种植的山坡地面积约20万亩,发展潜力巨大。县委、县政府决定用一年的时间,扶持每一个在册贫困人口种植一亩以上油茶,实现“扶真贫、真扶贫、不返贫、能致富”的目标,对贫困户增加收入,促进武宁农业发展意义十分重大。

一、基本情况

1、武宁县油茶优势。截止2014年春,全县优质高产油茶种植面积达3.7万多亩,主要分布在上汤、东林、南岳、船滩、罗溪、石门楼等地,已建成千亩以上油茶基地7个,500亩以上油茶基地7个,100亩以上油茶基地27个。全县已注册油茶生产经营企业8家,专业合作社10家,50亩以上种植大户66户。财政500元/亩扶持政策持续执行,已拨付扶持资金1282万元。毛茶油市场价已涨到40元/斤左右,部分经营主体开始受益。试验表明,盛产期亩产茶油可达100斤左右,产值可达4000元/亩以上,油茶产业成为富民富县的一个好项目、好产业。

2、油茶扶贫的意义。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前,油茶生产作为全县农村传统特色产业,曾闻名遐迩,几度辉煌。据有关资料介绍,国际上通过科学检测,茶油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降血脂、降血压)远远超过惯被奉为上品的橄榄油,是上乘的绿色保健食用油。武宁县有丰富的油茶资源,立足资源优势,县委、县政府通过深刻分析县情、广泛吸取民意、科学判断形势,全县上下统一共识,把大力发展高产油茶作为实施产业扶贫、精准脱贫的重点,县乡村组层层宣传动员、排兵布阵,通过统筹安排、加力推进,目前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种植油茶30000余亩,超额完成了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9198人人均1亩以上的目标任务。

二、主要作法

1、科学定位,谋划发展。坚持精准调查、精准谋划,科学选择油茶作为精准扶贫的主导产业。为全面细致地了解掌握贫困人口的发展愿望,县精准扶贫领导小组多次组织人员深入各乡镇进行了贫困户入户走访,就扶贫特色产业促增收进行专项调研,就发展油茶推进精准扶贫开展专题座谈,为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第一手详实资料。经过深入调研、充分论证,县委、县政府慎重抉择,决定把历史条件好、山地资源好、群众熟知程度好、生产技术条件好、政策条件好的油茶产业,作为全县产业扶贫、精准脱贫的突破口,作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来抓。以高产油茶特色产业带动精准扶贫,让贫困户从发展油茶产业中获得长期稳定的收益。

2、强化权属,保障发展。把确立贫困户对油茶的经营管理权放在首位,坚持油茶产业利益精准链接到“建档立卡”贫困户,确保落实贫困户的权益。当前油茶产业精准扶贫的发展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帮助贫困农户充分利用荒山、荒坡、荒地和房前屋后空余地种植油茶,全县60%以上是这一模式;二是村、组搭平台,协助流转土地集中连片种植。针对无地、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由村组出面协调,将集体的河滩地、山场以及荒芜田地流转给贫困户,并由村组统一组织挖山整地,以减少前期投资成本。土地流转费用由村集体承担,贫困户补助资金主要用于土地开垦、打穴和购苗,结算多余资金由贫困户用于日后管理。三是利用增减挂土地种植油茶。无论哪种模式,首先考虑的必须是依法划定贫困户利益权属,明晰贫困户对栽植油茶的产权和经营管理权,不搞贫困农户受益权限不确定的“入股分红”模式,确保了扶助的贫困农户从油茶产业中获得长期稳定的收益。

3、明确机制,强力发展。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强力推进。一是组建了专门班子。成立了全县油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县林业局还专门成立了油茶产业办公室,负责全县油茶产业发展项目的规划设计、组织协调、技术指导、检查验收等工作。二是细化了实施方案。已出台的《武宁县油茶产业发展精准扶贫实施方案》中,就工作目标、基本原则、实施步骤、补助标准以及验收方式和工作措施一一予以了明确,确保了油茶产业精准扶贫工作的顺利实施。三是建立了相关工作机制。①把油茶产业精准扶贫工作列为年度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责任追究制。②项目管理上严格操作规程,未落实贫困户作为经营主体的不进行作业设计,未进行作业设计的不列入项目,未落实苗木的不进行整地,整地不符合规格的,不供应苗木。③干部结对帮扶实现全覆盖,帮扶工作队精准到户,因户施策进行产业指导,跟踪服务,对症下药,及时协调解决各种困难问题。

全文阅读

果茶产业扶贫情况汇报

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我县认真落实中央、省、市有关精神,扎实开展工作。现将我县果茶产业扶贫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果茶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截止2014年底,全县果业总面积22.05万亩,其中柑橘面积18.26万亩,脐橙面积12.33万亩;水果总产量8.58万吨,其中脐橙6.57万吨。建成了四个万亩标准化脐橙生态示范基地,形成了贡江、梅江两江流域10万亩脐橙产业带。茶叶总面积9820亩,年产干茶430吨。

二、产业扶贫主要措施及成效

1、制定了《县贫困村2015-2020年果业产业扶贫发展规划》

规划明确了对象范围,将贫困村中有发展产业意愿且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列为重点帮扶对象;明确了目标任务,计划开发果业扶贫基地3万亩。规划落实到了具体的乡(镇)、村,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格局,建设一批以脐橙、大盒柿为主的产业扶贫基地。细化了工作措施。提出了“统一思想,广泛动员”、“优惠政策扶持”、“建立帮扶机制”、“统一山地流转,落实山地经营权”、“确保开发质量,建设生态果园”、“实施标准化生产,强化技术推广与创新”等六项举措。

2、开展了入户调查

据入户调查初步统计,我县有果茶产业发展意愿的扶贫户约6000户,计划发展脐橙、大盒柿、茶叶、杨梅、葡萄等果茶产业种植3-5万亩。

全文阅读

乡镇产业扶贫工作汇报

全市"党员干部进村户,精准扶贫大会战"动员会议召开后,我乡积极行动起来,全力推进全乡精准扶贫工作,下面将我乡前期产业扶贫工作开展情况和下一步工作措施汇报如下:

一、产业扶贫工作开展情况

(一)在精准识别后制定了精确规划,市扶贫工作队与乡挂点干部逐户上门采集帮扶对象基本信息,并充分摸清了贫困户的贫困现状、致贫原因、需要帮扶的项目计划,制定并落实了贫困户和贫困村的扶贫工作计划;

(二)乡里多次召集了各村书记、主任就下一步产业发展召开了座谈会,就各村自身的优势和资源与当前国家的扶贫政策和当前经济发展的要求结合起来,走出各村符合实际的产业发展路子,真正把资源优势挖掘出来,把扶贫政策的含金量释放出来,做到“一村一品”因地制宜发展产业。

二、产业扶贫下一步具体措施

下一步我乡将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充分发挥各村的优势和资源,挖掘产业特色,做到"一村一法""一户一策":

(一)以井冈山融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入驻XX为契机,推进现代化农业发展。争取2015年在XX新种大棚蔬菜100亩,新种生态蔬菜400亩,通过高效农业的发展来带动XX村、观上村等周边村贫困户在家门口打工就业,增加群众收入;

(二)依托我乡招商帮扶企业XX菌草公司,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扶贫模式,带动我乡XX村、XX村和XX村三个村,在充分尊重贫困户意愿的基础上发展食用菌种植,实行贫困户统一种植和分户种植相结合,把这三个村的36户红卡户全部吸收到合作社,并要求专业合作社与所有入股的贫困户签订《贫困户入股协议书》,以文字的形式明确规定:“除现金入股外,还可以以土地做价入股,享受相关同等收益,所有入股协议书的签订一律通过公证处公证,从法律上确保了贫困户入股合作社的“两保障”,即本金的保值和利润的保障,这就彻底解决了所有贫困户的后顾之忧。专业合作社确保每户入股的贫困户每年的收益达到股本金的10%以上,让贫困户增收致富;

全文阅读

广西省产业扶贫探析

摘 要:产业扶贫一直是广西省扶贫工作的主思路,但是随着扶贫工作的不断深入,扶贫工作进入了攻坚阶段,如何更进一步的利用产业扶贫这一强有力的工具,拿下广西省扶贫攻坚战的胜利,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产业扶贫的意义和重要性着手,以富川县实践工作为例,来探索产业扶贫新模式,以期为广西的精准扶贫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产业扶贫;田林县;新模式

发展意味着消除贫困。目前对于我国贫困地区来说发展的方式有很多,但为什么目前将产业扶贫作为一个重点呢?首先,产业扶贫可以帮助贫困地区解决生存和发展问题。这些贫困地区一直以来靠传统农业都没有解决温饱问题,救济式扶贫也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而产业扶贫可以使这些地方的贫困人群由“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变。因此国家扶贫资金到了地方上要求将其中70%左右用于产业扶贫。其次,产业扶贫实践效果显著。广西省作为贫困大省,对产业扶贫模式进行探析还是很有意义的。

一、富川县产业扶贫现状

近几年富川县将产业扶贫作为重点在推进,而且成绩比较突出,支柱产业初具规模,富川县的支柱产业有脐橙、生猪、烟草、蔬菜、高产油茶、中药材等,产业扶贫效果很好:2011年,富川县农民人均纯收入都由2009年的3444元提升人均4068元,实践证明产业扶贫是解决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手段,是脱贫的必由之路。但是富川县省产业扶贫在取得成就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有产品没资金

传统农业做了那么长时间,有不少产品如蔬菜、水果、中草药、养猪等等都适合做,但确实没有钱,这些贫困地区之前连解决温饱都有问题。国家的扶贫资金逐年加大力度,但是到下面就没有那么多了,从农民自身来说,靠原始积累很困难。从国家相关扶贫金融政策看,小额贷款是个好方式,但是小额贷款对生活在最底层的贫困户来说还是贷不上,即便有的专业户要贷也有难度,因为小额贷款规定1、2年内就要还,可是你要种水果,一年不能挂果,不会有效益,就还不上。比如种脐橙要四年才能挂果,小额贷款没有那么长时间。商业性贷款要抵押,贫困户没有可供抵押的东西。扶贫资金现在整合难度很大,因为一整合就违法,各部门有严格的资金投向规定。

(二)有人力没技术

全文阅读

扶贫产业规划指导方案

为了切实做好我县扶贫产业项目库建设,按照“以培育发展扶贫主导产业和扶持帮助贫困群众发展致富为重点”的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思路,坚持以项目为载体、用项目作抓手,积极推进扶贫产业项目规划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新阶段帮助扶贫对象解决温饱并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任务,因地制宜,注重特色,统筹规划各具优势的扶贫主导产业发展,谋划打造一批幅射面大、带动力强和市场前景广、扶贫效率高、生态效益好的各种类型的产业化扶贫项目,拓展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发展致富的途径。

二、工作目标

通过建立多层次、多类型、覆盖面广的扶贫产业项目库,调整完善新阶段扶贫开发的实施内容,增强新阶段扶贫开发的针对性和前瞻性,为新阶段实施扶贫开发、申报国家项目资金及政策支持、争取行业资金和社会力量扶持做好项目储备,做到用项目去落实新阶段扶贫开发的部署,用项目去对接各种渠道的支持,用项目去整合各方面的资源。

三、基本原则

扶贫产业项目规划总体要以促进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发展致富为中心,以培育发展优势特色扶贫主导产业为基础,以扶持扶贫龙头企业发展和产业扶贫基地建设为重点,以建立和完善扶贫产业项目库为抓手。项目规划工作遵循以下原则:

1、坚持扶贫宗旨。规划入库项目要具有扶贫功能和扶贫效益,对贫困乡村开发产业、加快发展和贫困群众实现增收、脱贫致富具有较大的幅射面和较强的带动力。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