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财经媒体论文

财经媒体论文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财经法规教学多媒体技术论文

一、多媒体技术辅助财经法规教学的意义

(一)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财经法规的教学过程中,是教学改革方面的一个进步,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可以同时带给老师和学生不同的教学、学习体验。由于多媒体技术的强大,课件中可以添加图片、声音甚至动画,这种表现方法更加直观,让原本刻板的条文法规变得生动起来。同时,这种技术也更好地将具体案例添加到财经法规教学中,对于学生而言,这是一种新奇的上课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其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也提高了学生对于那些较为晦涩难懂的法规的记忆能力。

(二)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传统的财经法规教学过程是非常枯燥的,主要是由于这门课程的内容为一些理解、记忆都十分困难的法律、法规、条文。因此,学生们面对这些枯燥的内容提不起兴趣,而教师也很难用语言来把这些原本枯燥的内容讲解地生动有趣,综合原因造就了财经法规课堂上沉闷的气氛。而多媒体技术在财经法规课堂上的出现,改善了原有的沉闷气氛,添加了许多生动有趣的动画和声音,将具体案例或是历年考试习题以一种直观又生动的方式表现出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本身想要参与到这个教学互动的过程中去,极大地改善了传统教学方式面临的困境,为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营造出一个良好的氛围。

(三)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一直以来,困扰学生地问题就是上课时如果忙于记笔记就来不及听老师所讲的内容,但专心听老师讲课而不记笔记的话,课后又没有资料可以复习,尤其是对于财经法规这样一门相对来说较为刻板、难懂的学科。而多媒体技术辅助财经法规教学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这个矛盾。老师上课所讲的内容可以用电子版文档的形式被打印出来,这样学生就有了预习和复习资料,上课时也可以全神贯注听讲了。另外,还可以直接将老师的文档电子版拷贝到移动设备上,回到家连接电脑就可以再现上课时的内容了。这种改进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方便了学生的预习和复习,也让学生在课上专心听讲不用担心记笔记的问题。

二、多媒体技术辅助财经法规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全文阅读

新媒体环境下财经类院校新闻传播论文

一、据统计

大量的读者流失使得2013 年不少纸媒体当年均出现发行、广告双双大幅下滑的局面。2014 年初,以海尔集团为代表的大企业集团更是开始纷纷宣布将不在传统媒体投放任何形象广告。以长春本地为例,城市传统媒体如《新文化报》、《城市晚报》、《东亚经贸新闻》等也面临着此种局面,在订阅数量、广告收入以及信息影响力等方面出现种种问题。尤其是在人才结构方面,许多本地媒体似乎突然发现原有的人才结构已经不适应这种迅速的变化,原有的专业性在新媒体环境下显现出明显的不适感。如何应对新媒体的挑战,完成传统纸媒体的转型,突破媒体发展的困局已经成为本地媒体集团的共同课题。目前,新的行业趋势和地方媒体变局对于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适应是新闻传播专业建设的重要课题,更是走出特色之路的重要契机。尤其是对于寄生于财经院校的这种专业而言,既有的专业格局本来就需要通过变革才能适应财经应用型人才培养思路的要求,新媒体对于传媒行业和地方媒体发展的“搅局”恰恰是一个难得的探索建设特色专业的良机。所以,新媒体下的新的行业要求、新的媒体格局应当成为这种类型专业建设的助力,而非传统新闻传播思路之中的阻力。

为了顺应这一方向,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做好行业调研,变适应为引领。以往的专业建设思路往往是对于行业趋向亦步亦趋,但新媒体是传统传媒行业所未遇之变局,并没有成熟的可供借鉴的经验,更无准则。所以,作为后起的新闻传播专业教育机构,尤其要在专业研究上下功夫,对于媒体变化与需求要深入调研,以期走在行业前沿乃至能够在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上做到引领行业,而非以前的简单适应。这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是重新界定纸媒体与新媒体的关系,明确在新的传播环境之中如何去理解媒体的相关要素以及这些要素在媒体转型过程中的意义与作用。比如,读者的界定从对象到用户的变化,而这直接关系到大众接受信息方式和受众群迁移,对于信息与产品的理解也会直接影响转型战略方向的选择等。二是本地市场的调研工作。对于传媒人才的需求状况,详细分析本地都市报的生存空间和环境。这是对于媒体本身的定位研究,是明确其发展策略的基础工作。经济、文化发展状况与特征,将是我们评价本地纸媒策略的重要依据。同时,深入研究传统媒体是数字化转型、新的内容架构以及信息平台属性与功能,还有读者的精确化等问题的研究,力求在理论与实践的准备上成为新媒体时代的顺应者,这样才能够成为本地媒体发展的助推力量,从而实现专业建设与地方实践的融合,走出特色之路。第二,以媒体多元化需求为依据的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的教育教学专业设计思路。如今,多向思考的能力,内容的专业、深度,技术手段的多元综合,传播途径的丰富性等都是新媒体时代对于人才的要求。此种环境下,人才培养模式应立足于学生职业生涯的全面发展和行业要求,以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为目标,这是除新闻学专业的知识外,还具有多学科的专门知识,既能够体现“地方性”,又能凸显“实用性”的专业型复合新闻人才。具体体现为两个方面,即多专业的融合和新传播能力的构建。一方面,有研究者认为“:市场细分化促使媒体转向专业化,专业化的媒体急需具有相应专业特长的复合式新闻人才。受市场细分论的启示,新闻媒体为摆脱同质化的竞争,开始追求‘专业化’特色”,这一点如今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

二、另一方面

新能力的培养则是尚在探索的问题。我们认为应包括以下几种能力:适应新媒体环境的基础能力,即视野与内容;符合新媒体需要的传播手段,即大数据整合、多极化信息获取与传播途径、多媒体表达、网络信息的穿透与同步的能力等。为此,专业建设和教学设置中应坚持“宽口径”的标准。所谓“宽口径”,朱晟利、张子照的研究给出了很贴合财经院系新闻传播专业建设的基本思路,值得认真思考。他们认为:“根据不同的学科专业,选择不同课程体系的结构模式。与传统的课程设置以' 学科本位 ' 为主线不同,地方本科院校特色专业可考虑 ' 按学科大类招生、宽口径分流培养 ' 的课程体系结构模式。这种模式将普通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学科和跨学科教育课程整合在一起,适应了特色人才培养的需要。”这应当是我们建设特色专业的体制基础,只有一个充分考虑专业实践的教学体制,才能孕育出合乎市场与行业需求的特色专业。

作者:叶愚 单位:吉林工商学院传媒艺术学院

全文阅读

《第一财经周刊》的SWOT分析

摘 要:本文将运用SWOT分析法对一本创刊于2008年的财经类杂志――《第一财经周刊》进行分析。笔者将SWOT分析法与《第一财经周刊》结合起来,是希望了解在目前传统媒体竞争白热化的和新媒体不断压缩传统媒体生存空间的情况下,《第一财经周刊》的策略是如何经受住SWOT检验的。

本文的创新点在于第一,《第一财经周刊》创刊6年来发展迅速,但是系统的研究理论却相当少,大部分学者都是研究第一财经传媒或者《第一财经日报》;第二,将SWOT分析法引入传媒战略管理研究能对《第一财经周刊》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关键词:第一财经周刊;SWOT分析;策略

1.引言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资本市场的开放和日益国际化,人们对于财经的关注与日俱增。以《第一财经周刊》《财经》《理财周刊》等为代表的新一代财经媒体们也逐渐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站稳脚跟,拥有巨大潜力的财经媒体值得我们关注。

虽然财经媒体在风起云涌的市场中依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也不乏不看好财经媒体发展前景的观点存在。这些担忧主要总结为:市场需求量小、新闻资源少、发行压力大等。而《第一财经周刊》正是在经济不景气时期,众多唱衰财经类媒体的声音中创刊,以轻松的方式进入财经新闻领域。凭借定位的清晰和过强的执行力,在新媒体不断占领市场、传统纸媒竞争“白热化”的今天,《第一财经周刊》还是成为了国内财经界极具影响力周刊之一。

《第一财经周刊》创刊于2008年2月25日,是由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原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SMG)旗下的第一财经(CBN)主办,定位于广大的公司人群。第一财经是目前我国最有影响的跨地域、跨媒体、跨行业的专业财经资讯供应商之一,致力于为中国广大投资者和全球华人经济圈提供实时、严谨、优质的财经新闻和深度评析,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文财经资讯平台。《第一财经周刊》是借助第一财经的品牌与资源优势而创办,宗旨是以全然不同的视角报道商业新闻,“发现一个明亮的商业世界”(前《第一财经周刊》总编何力语),专业地服务特定人群。

《第一财经周刊》经过了6年的发展,现在究竟是一个怎样的状态?它的前景如何?笔者认为需要对《第一财经周刊》的媒介战略做了一个全面而系统的梳理。因此,笔者将利用SWOT法对上面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总结出经验和启示。

全文阅读

“QQ群聊”的新闻传播学解读

2009年2月28日,威海晚报“理财周刊”组织了首期理财沙龙活动。此次报社与读者的互动活动与以往有所不同:在60多名对理财感兴趣的参与者中,除了晚报的读者外,还有晚报理财QQ群的部分网友。

理财QQ群是威海晚报在“股市陷危机、理财需谨慎”的形势下为那些对理财感兴趣的受众所开通的交流平台。QQ群的网友都对炒股、炒汇等理财方式颇有兴趣,有的甚至是“股汇发烧友”,通过QQ群,他们就共同关心的理财话题交流经验,每期“理财周刊”都会有选择地摘登他们的交流内容,或者对交流话题进行评论性报道。一方面,作为传者,威海晚报通过对QQ群的网络交流内容进行“议程设置”,形成舆论话题;另一方面,受众也期望通过“使用”媒体,“满足”交流的需求。

可以说,“QQ群聊”嫁接于纸质媒体的作法,蕴涵着深刻的新闻传播学意义。

媒介融合:“QQ群聊”的虚拟性与现实性

报纸等传统纸质媒体最初与网络QQ建立关系,只限于记者通过QQ对明确、熟悉的采访对象进行实时采访,或者通过QQ传输文件。从这层意义上来说,QQ只是发挥了电话、传真机的工具性作用;而当报纸与具有公共论坛性质的QQ群聊建立关系时,媒介关系、媒介的新闻传播机制就发生了变化。比如,此次威海晚报“理财周刊”开通QQ群,为那些对炒股、炒汇等感兴趣的网友提供交流平台,并对交流内容进行议程设置和评论性报道,就表现出媒介融合的媒介关系,即QQ群聊的虚拟性与现实性。

什么是“媒介融合”?回答这个问题是我们解读“理财周刊”嫁接“QQ群聊”进行新闻制作的关键。

“媒介融合”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I・浦尔教授提出。在媒介技术层面,学者最初把“媒介融合”理解为“媒介的多功能一体化”,比如,报纸既具有视觉图像/影响的传播特性,还具有广阔的网络传播空间。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尤其是数字化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媒介的新闻生产机制、对受众接受信息的方式、社会关系的深刻影响,中西方学者对媒介融合的理解和阐释已不仅仅局限于信息技术的层面,而是涉入媒介生产机制、媒体/受众的传受关系机制的层面。比如,美国学者亨利・吉金斯将“媒介融合”定义为“一个用以描述技术、产业、文化和社会变迁的词汇”。 美国新闻学会媒介研究中心主任纳齐森将媒介融合定义为“印刷的、音频的、视频的、互动性数字媒体组织之间的战略的、操作的、文化的联盟”。威海晚报“理财周刊”开通“QQ群聊”的新闻生产方式,就在媒介新闻生产机制变迁的层面表现出报纸与网络的“媒介融合”。

首先,在融合方向上,报纸主动向网络出击,吸收网络资源“为我所用”,把报纸变成网络新闻话题的传播平台。比如,2009年1月5日,威海晚报的“理财课堂”一栏刊登了一篇题为《新年做好理财新规划》的新闻稿件,以“总结经验 以利再战”、“‘菜鸟’开始学理财”为新闻话题,原文摘登了网友的聊天内容。用美国新闻学者李奇・高登的融合观点来讲,这是“新闻表达的融合”,即记者和编辑需要综合运用多媒体的、与公众互动的工具与技能来完成对新闻事实的表达。

全文阅读

中级会计多媒体教学资源建设思考

提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多媒体教学资源建设成为开展中级财务会计教学的基础性工作,中级财务会计资源建设成果显著,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成为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本文从目前中级财务会计多媒体学习资源建设的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结合多年实践经验,以使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多媒体教学资源建设得到更快更好地发展,满足现代远程教育快速发展的需求。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利用现代化教学媒体辅助教学日益受到教育界关注,中级财务会计多媒体学习资源,其信息覆盖面大、效益高、适应性强的特点,成为现代中级财务会计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初步形成基于多媒体的教学环境,极大地适应了社会的需求和发展,满足了人们对中级财务会计学习的不同层次的需求。也正由于上述特点,如何更好地建设并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成为中级财务会计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我国中级财务会计多媒体教学建设现状

近年来,教育部提出了《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试行稿)》,为中级财务会计多媒体的建设、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原则、技术规范、方法等。在实践方面,许多高校都积极开发中级财务会计多媒体网络课程,一些职业院校也正在开发大量的多媒体网络课程;我国的中级财务会计多媒体课程不仅可以通过网页给学生提供教学材料和有关资料,以及与其他有关的教育网连接,还可以要求学生通过电子邮件、电子公告栏、网上练习和网上测试进行异步双向交流,正在向网上交谈室、电话会议、视频会议或同步双向视频交流方向发展。在教育实践中,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资源由原来以文字、音像教材为主,跃升为计算机多媒体环境下的多种媒体教学资源。建设了一批适应现代化远程教育教学需要、满足学生个别化学习需求的多种媒体教学资源,包括文字、音像、CAI课件、IP课件,更包括基于多媒体环境下网上学习资源的建设,尤其是在线动态教学资源的建设。

三、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多媒体教学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中级财务会计多媒体教学是指利用多媒体和流媒体技术,通过多媒体表现中级财务会计教学内容和实施教学活动的综合性学习系统,具有学习资源的丰富性、学习方式的灵活性、学习过程的动态性、老师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交互性等许多优势。我们对已开展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多媒体教育的一些高校网络学院(远程教育学院)和比较有名的会计教育培训网校进行了网上调研,发现这些院校在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多媒体教学建设上存在一些共同的问题。

1、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在中级财务会计多媒体教学实践中,还有一些未能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表现在:①教师的教学思想观念落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多媒体时代的要求,教师没有实现自身角色的转换,不适应多媒体时代教育发展的根本要求。②重教学内容呈现,轻学习环境设计,多媒体教学资源质量尚需提高。调研了很多院校及会计教育网校,发现大部分的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多媒体教学资源都是文本教学材料或教师讲稿的简单呈现,比较尖锐的说法是“课堂搬家”、“大人头”。资源建设资金的投入不足、硬件设备与开发人员技术更新缓慢、资源开发周期长等许多因素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级财务会计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建设。

全文阅读

财经媒体对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问题的作用研究

摘要: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至今,已初步形成了比较规范的体系,然而,上市公司治理违规的现象仍然是个令人头疼的问题,信息披露违规便是这个大问题中非常突出的一面。本文依次论证财经媒体监督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必要性、作用以及作用机制,并对财经媒体监督目前存在的问题做出简单归纳,提出建议。

关键词:财经媒体;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信息不对称

中图分类号:F27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2

我国多数上市公司的治理制度尚不够完善,尚未形成公开透明、披露真实全面信息的传统。虽然证监会一直在致力于规范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但是信息披露延误、遗漏甚至是虚假的现象仍然屡禁不止。市场对上市公司的监管有公司董事会的内部监管,以及中介审计机构、行政部门、司法部门、媒体的外部监管。媒体监督作为独立于政府、股东、上市公司的第四权,监督上市公司行为、促进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一、文献基础及理论分析

1.国外关于媒体公司治理作用的文献综述

早在1983年Fame & Jensen就提出,对自身声誉的考虑使上市公司管理人员会积极应对新闻报道。此后,Dyck、Zingales、Miller等学者论证媒体具有监督上市公司管理层的作用。Dyck & Zingales(2001)的定量研究表明,媒体监督显著降低了控制权私有收益的数量。Dyck(2002)提出,媒体监督可以使管理层的决策不至于过于偏离股东价值最大化目标。Miller(2006)论证,媒体对揭示财务舞弊、减少虚假信息的传播有积极的作用。之后,研究开始深入到探究媒体对上司公司的监督作用是如何产生效果的。Tetlock(2007)提出媒体对上市公司的消极态度能够刺激股民出售股票。Dycketal(2008)的实证研究论证了媒体的负面新闻督促政府部门介入调查。 Joeeta(2009)发现媒体曝光董事会无效或低效行为会产生积极的作用。Fang(2009)等进一步提出媒体是上市公司与外部的作息中介,降低了信息不对称。

由此可见,国外对于此课题的研究由表及里,从发现作用到探究作用机制再到利用机制提出改进措施建议。研究的重点在于媒体监督对公司治理的积极作用,鲜有专门探究媒体对信息披露的作用,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作用则是作为公司治理中的一个微观层面。

全文阅读

媒体报道对中国股票市场的影响分析

摘要:进入21世纪以后,媒体报道对资本市场的作用逐渐被人们认识关注并研究挖掘起来,国内对此研究的学者逐渐增多。本文对财经媒体对中国股票市场的可能影响进行简要总结,概括描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由此提出几个建议。

关键词:股票市场;媒体;资产价格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3-000-01

1990年上海证唤灰姿及1991年深圳证券交易所成立标志着我国证券市场开始起步,财经类媒体也蓬勃发展起来。进入21世纪,互联网和通信技术的巨大进步极大地扩大了财经媒体受众的覆盖面,与此同时财经类媒体与证券市场的关系也日益错综复杂。2009年,美国学者Fang和Peress最先明确了经济学“媒体效应”的概念,他们发现那些受到高度报道的股票的平均收益率要比那些很少被媒体关注的上市公司股票要低。同时,他们也发现媒体在给投资者传播消息的过程中降低了信息摩擦以此来影响资产价格。 着眼于国内,我国经济学者也进行了媒体效应在我国证券市场的本地化研究,验证了在我国A股市场中同样存在上述的媒体效应,不一样的是媒体关注度高的股票收益过度反应会在一段时间以后反转。 从媒体报道影响IPO市场的角度来看,钱峰(2013)以2005至2011年978家上市IPO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国内各大主流财经媒体报道分析IPO上市首日媒体效应,发现我国IPO市场存在显著的媒体效应,即IPO抑价率高的上市公司媒体曝光率也高,其正负面报道往往也很多。 从媒体报道影响盈余管理的角度看,向静婷(2014)用手工收集方式分别在中国知网全国重要报纸数据库和国泰安数据库收集了从2004到2012年A股上市公司的媒体数据以及公司财务和治理方面的数据,分析发现正面报道较多的上市公司与报道后第一年以及第二年的盈余管理值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从媒体报道对股价信息含量的影响方面来看,杨婉亭(2014)以2010-2012近三年我国深市A股主板上千个上市公司为样本,验证证实媒体关注度与股价信息含量显著正相关,即媒体关注度越高的股票的股价信息含量就越高。其中媒体的负面报道比非负面报道更能提高股价信息含量。 从媒体报道对投资人的影响来看,杨继东(2007)通过梳理研究媒体报道对投资人行为影响文献后提出两种观察角度:基于投资人都是理性的假设,媒体报道增加投资者的信息量或者说知情投资者的数量,由此改变了市场的理性结构,从而改变投资者行为;基于投资者是有限理性的假设,媒体报道能吸引投资者注意力,影响投资者情绪,从而改变投资者行为. 另外童璐(2013)通过酒鬼酒塑化剂风波个例,还原了媒体报道影响资本市场的过程。综上所述,媒体报道对我国股市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包括股价波动,IPO定价,股票信息含量,投资人行为认知等方面。

对财经媒体而言,其最主要的功能有:一是信息传播,二是舆论监督。对于媒体信息传播功能对资本市场的作用,张建平(2013)认为:对于投资者来说,媒体报道中的信息传播功能有效降低了投资者的信息交易成本,帮助投资者做出合理的投资决策;另一方面,对于资本市场来说,媒体报道中的信息传播功能提高了市场信息流通效率,有利于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对于舆论监督功能对于资本市场的作用,郑涛(2010)认为:一是财经媒体的负面报道增加会有助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透明度的改善,二是不仅作为外部治理机制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其他治理机制的功能来间接发挥外部治理作用。 可见媒体报道对于资本市场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资本市场上存在极大地信息不对称,而信息又是对投资者的决策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这就需要财经媒体担起迅速及有效地传播信息的重任;投资者需要完全真实的信息来做决策,但市场上信息鱼龙混杂,这就需要财经媒体需要如实、不受利益集团的胁迫和公平公正地报道。我就解决上述问题,以此让财经媒体很好地发挥对资本市场的积极作用,提两点建议:一是立法保证舆论监督,规范监督方式以及权利范围,鼓励公平竞争,加强信息公开和减少行政干预;二是财经媒体内部要客观真实报道,逐步提高公信力,提升品牌价值,争取话语权,把媒体的监督作用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童璐.媒体报道影响资本市场的过程分析[D].安徽大学,2013.

[2]钱峰.媒体报道与IPO市场表现[D].南京师范大学,2014.

全文阅读

大众传媒时代财经类纸媒的传播运作模式

摘要:大众传媒时代的互联网、电视、电台以及手机等高新技术的发展传播对纸质类媒体造成很大的挑战,本文从纸质类媒体的受众群体及传播运作的专业化、品牌化、产业化模式中来解析财经类纸质媒体,特别是财经类报纸在大众传媒时代遭遇的困境及对其未来发展模式的思考与探析。

关键词:大众传媒 纸质媒体 财经类

面对互联网迅猛汹涌的信息传播势头,作为传统的纸质媒体面临着很大的挑战与困境,尤其是专业性很强的财经类纸媒。但是,高新技术的发展,也为纸质媒体的有效传播与运作带来了很大的机遇与便利。下面笔者将通过解析财经类纸媒,尤其是财经类报纸在大众传媒时代所遭遇的困境与挑战来对财经类纸媒的传播及运作模式做出自己的学理思考与探析。

大众传媒时代财经类纸媒的传播及其特性

据相关资料显示,在中国先富裕起来的那一部分精英阶层中,大家所受的专业性文化理论教育背景是参差不齐的。“零点调查”对中国高收入人群理财动态指数的调查数据结果显示,改革开放以来,作为财经类报道的主要人物及事件的主人公,中国先富起来的这部分人群中大多数人都没有接受十分完整的文化教育,因此他们可以被归类为“低学历的富人群体”。现在,面对着互联网、手机短信、电视、电台等高科技信息传媒的强势侵入,面对着大部分未接受正规文化教育的“低学历富人群体”的广大受众,财经类纸媒正面临着巨大的生存与发展的挑战。再加上大众传媒时代的到来,更多的普通百姓也在逐渐加入到财经类节目受众的队伍中来,因此,财经类纸质媒体,特别是财经类的报纸,如何突破自身的局限性并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所在从而将那些落在网络、电视、电台等高科技上的受众眼球吸引过来,这是财经类纸媒传播应该深刻思考的问题。

如果从接受学的角度来看,财经类纸媒的受众基本上都是希望通过阅读相关的经济报道与文章来更好地把握全国甚至全球的经济形式及经济市场运行状况以提高自己经济决策的理性高度与理财的准确性把握。与互联网、手机短信、电视、电台等高科技技术对经济信息、事件报道的及时、迅速、通俗化特征相比较,纸质类财经报道似乎陷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困境。因此,财经类纸媒传播要想突破自身的纸质性传播方式的局限性,只有走专业化深度与通俗化表达相融合的道路,即所报道的内容一定要有专业性的理论水准,而其表达的形式与语言则必须尽量做到通俗易懂。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财经类纸媒传播所面对的受众及强大的互联网、手机、电视、电台等多种高新技术的挑战。特别是以报纸作为主要载体的纸质类财经报道,我们都知道,报纸多是以“天”或者“周”为出版周期的,因此对于当下发生的经济类事件或信息就不能像网络、电视、电台那样做到及时、迅速的报道,而在信息化的大众传媒时代,迅速、及时是新闻报道的必须属性,报纸只有发挥自己的优势,在不能做到迅速及时的报道时,就必须在对新闻事件进行报道时发挥自己的专业性理论水平与大众易于接受的通俗化表达结合起来,将自己所要报道的经济事件更加圆润丰满、更加专业化地表达出来,使大众传媒时代接受财经类纸媒传播的受众得到比网络、电视、电台等带来的更有效更专业的信息。

据对相关财经类读者群体的调查结果显示,有很多读者表示财经类的新闻报道太深奥,不易读懂。随着大众传媒时代的到来以及对百姓日常生活的侵入,互联网、电视、电台、手机等高新技术的迅速普及与迅猛的发展势头,报纸、杂志等传统纸质类信息传播的时效性就被很大程度地限制了。为了能够吸引大众传媒时代广大受众读者的眼球,财经类的纸质媒体就通过增加对信息加工的力度来谋求自身的生存发展。特别是财经类的报纸,为了突破自身与互联网等高科技相比所存在的局限性,并发挥自己所具有的易于保存与理论性深度报道的特性,财经类的报纸就从增加版面的容量与文章深度上下工夫。

进入大众传媒时代以来,财经类的纸媒传播为了适应生存环境,其自身也有了很大的改变。相对于网络、电视、电台、手机等高新技术在对财经类信息进行传播时发挥出来的优势特点,财经类纸媒也立足于自身优势,对信息的传播进行了适合自身优势特点发挥与大众传媒特点及读者需求的积极改善,朝着让“非专业普通读者读得下去,专业性的读者受到启发”的方向努力发展,使纸质类的财经事件报道凸显出自己与时俱进、努力创新、迅速及时、适应大众传媒时代快速节奏与读者需求的文章特性,使财经类纸媒的传播抓住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易于保存的特性。

全文阅读

网络财经媒体的传播特色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媒体开始接触财经报道,在财经信息的传播中,网络媒体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多的受众开始通过网络财经媒体来获取财经资讯。和传统财经媒体相比,网络财经媒体具有如下传播特征:

从传播速度上看,网络财经媒体的新闻快速及时、方式灵活机动

新闻时效性强并且能够打破时空地域限制。信息时代,速度制胜,越及时的信息将得到越多用户的认同,而时效性对于财经新闻来说,其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因为财经信息本身具有特殊价值,商场如战场,快速及时的商业信息之于商业决策具有战略价值。传统财经媒体新闻产品生产周期一般较长,而网络财经报道可以随财经事件的发生、发展而同步进行网页更新。国内很多财经网站将速度作为衡量其新闻成败的第一指标。像新浪财经就制定了详细而明确的规范来保证在第一时间新闻①。

此外,网络财经新闻报道有助于打破时空地域限制,使人们无论何时何地,通过一部电脑甚至是一部具有上网功能的手机就可以在第一时间遍访全球财经资讯,获得专家分析,甚至马上作出投资决策。

网络媒体传播能力强大的特点可以使新闻的方式灵活机动。这样网络财经媒体就可以根据不同财经新闻内容的要求,将新闻报道根据需要来选择时机并可以不断地进行报道角度、深度的调整和平衡。突发的财经事件可以立即;重大财经事件或财经政策可以以专题形式连续推出;同一时间发生的多个重大财经新闻,网络财经媒体也可根据需要在同一网页里定制,或采取财经新闻热点排行的形式,让受众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从传播内容上看,网络财经媒体的报道范围更加全面,专业深度不断提升

财经新闻的内容更加全面、多元。网络媒体的信息总量是传统媒体不可比拟的,而且网络财经媒体可以转载各种传统新闻媒体的财经报道,搜集汇编与之相关的信息资源,通过专家学者在线服务为受众释疑解惑,因此,内容更加全面、完整、多元。一些财经门户网络媒体通过交换内容、交换广告等多种灵活的手段,与传统财经媒体合作,吸引传统媒体为其免费提供内容,并以书面的协议确立,从而保证了新闻来源的多样性和稳定性。目前与新浪财经、网易财经、搜狐财经等重量级财经门户网站的合作媒体均超过数百家,全国所有重要的财经媒体在内容上都与之有合作的关系。

财经新闻内容深度的提升。在我国,垂直(专业)型财经类网络媒体一般来说的信息比较权威,经济报道也非常深入。像和讯网,最大的特点就是知识型学者密集,拥有很多的财经名博,里面有许多的财经观点独到、深刻。此外,许多国外知名的财经媒体纷纷进入中国,并陆续推出了中文网络版,如华尔街日报中文网、路透中文网等。这些国外财经类网络媒体以其传统媒体的国际知名度及高品质资源为后盾,一般以分析和预测见长,具有国际视野,其财经报道的专业深度、宏观分析水平及综合力度的表现非常突出,为整体上带动我国财经网络媒体的专业水平向纵深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全文阅读

财经类院校学生媒介素养意识培养的思考

【摘要】本文试图从媒介素养的内涵入手,结合我国财经类院校学生媒介素养的现实情况,从媒介认知、媒介解构和媒介建构三个方面,对我国财经类院校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意识培养问题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财经类院校学生;媒介素养;意识培养

一、媒介素养与财经类院校学生成长

媒介素养(Media literacy)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目前关于“媒介素养”的界定尚无定论,但综合看来,媒介素养作为一种能力已是共识,即人们对各种媒介信息的认知、解构、建构能力,以及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利用媒介为个人生活、社会发展所用的能力,也就是“使自己真正成为媒介的主人,成为媒介的主动驾驭者,而不至于只是充当媒介传播的被动接受者” .

目前我国财经类院校学生的媒介素养还处于原生状态,更多的表现为不系统、不健全和盲目性,这种建立在日常媒介接触经验基础上得来的“媒介素养”多是通过个人的自觉感悟而得来的,缺乏科学的媒介理论指导和系统的训练。这与真正意义上的媒介素养所期望的“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建设性的享用大众传播资源的教育,通过这种教育,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媒介批评能力,使其能够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参与社会发展”[6]还相距甚远。而如今在财经媒体发展不断深入壮大的情况下,一些财经专业的学生因为自身的财经专业特长而有了进入财经媒体工作的可能,另外大量充斥的财经新闻和资讯,进入缺乏媒介素养的财经工作者的视线也是一个令人遗憾的新闻生态。

二、财经类院校学生媒介素养的意识培养

首先,在媒介认知上,发展财经类院校学生的媒介认知思想,构建媒介传播知识体系。大众媒介给我们塑造的是一个“拟态环境”,媒介信息是建构出来的“真实”,任何信息都是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相互融合、碰撞的结果,不可避免地带有强烈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色彩。而市场意识的介入,又给媒介信息增添了浓厚的商业气息。泛信息时代里,信息量激增,质量上良莠不齐,“失去控制和无组织的信息在信息社会里并不构成资源,相反,它成为信息工作者的敌人” 。[9]媒介素养教育就是要使他们明了媒介常用的编码、解码规则,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国际大环境中,明白媒介如何利用这些规则在政治、经济、文化等不同领域制造神话的。在这其中,对于负面新闻的认知显得分外引人注意。

其次,在媒介解构上,引导学生自主介入媒介生活,树立媒介批判意识。在我国,由于中华文化推崇的中庸之道,再加上我国媒体担负着党和国家喉舌的特殊功能,长期以来传媒比较呆板、强制色彩的教化模式,使得受众对媒体传递的信息丧失了基本的警觉性,这对公众的主体意识和信息批判能力的培养都是无益的,而对于现代社会提倡的成熟、理性的民主意识更是不利。而“青少年要想成为一个具有文化素养的人,就必须具有视读、理解不同形式的信息的能力,此外,他们还应当具备健康的批评思维技能。”[10]因此,在财经类院校学生的媒介批判意识上,要培养他们在面对媒介传播的海量信息时,保持必要的清醒和有条理的怀疑。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