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翻译实践是翻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高级翻译学院以翻译工作室为依托,进行翻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旨在为翻译实践指导、翻译成果展示、翻译精英选拔提供有效平台,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素质过硬的应用型、复合型、外向型翻译人才。本文从翻译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构想、翻译实践教学体系的总体设计、翻译实践教学体系的课程设计等方面,对“以学生为中心”的翻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提出了尝试性建议。
关键词: 翻译专业 实践教学 人才培养 口译实训 笔译实训
一、引言
自教育部2006年批准在三家高等院校试办翻译本科专业以来,翻译专业已经成为广受社会和用人单位认可的应用型、复合型的新兴外语专业,也成为广大英语学习者公认的“金领”人士的敲门砖。然而,从翻译专业的教育现状看,其在专业定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等方面尚处于探索阶段。
目前,翻译本科专业开设许多相关的核心课程,如:翻译概论、英汉笔译、汉英笔译、中国文化概要,但学生步入翻译行业应具备的实际操作技能并没有得到显著的提升。鉴于此,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高级翻译学院以翻译工作室为依托,着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重视开展翻译实践环节,积极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翻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使学生深入体会课堂所学技能,夯实翻译基本功和实际翻译能力,从而胜任不同领域、不同难度的翻译任务。
二、翻译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构想
1.翻译实践教学培养目标
翻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旨在通过翻译实践教学的强化和实战应用能力的培养,进一步凸显华外翻译专业的龙头特色,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英汉语言基础,较熟练的翻译实操能力,较高的跨文化交际素养,较广博的专业知识储备,综合运用翻译理论技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承担一般性实用文本的口笔译及涉外交际等工作。
论文关键词: 高职商务英语翻译实训课 重要性 现状 改革
论文摘要: 本文探讨了高职商务英语翻译实训课的重要性与现状,并对如何促进该实训课的教学改革提出了建议。
如今,高职教育迎来了高速发展的大好时机。为了更好地发展高职教育,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致力于高职教学改革工作,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与此同时,笔者也发现有些课程的改革方面依然有些滞后,需要引起更多更广泛的关注,高职商务英语翻译实训课程便位列其中。
一、翻译实训课的重要性
实训课作为实践性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职教育来说自然非常重要。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高职教育更加重视培养实用型、应用型的人才。实训课程为实现这一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杨国祥、丁钢总结了高职课程建设的基本原则,其中即有突出实践教学的原则。同时,高职教育较普通高等教育而言更强调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有人也称高职教育为就业教育。因此,尽快缩短学生进入工作角色的周期是高职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设置一些实践性的课程,比如实训课,就有助于实现这一目标。
翻译课本身就是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如果没有大量的实际操练和训练,就容易偏于理论而失去其应有的实践性意义。相反,只有通过大量的笔译和口译实操,在训练的过程中掌握做好翻译所必需的方法、技巧,如笔译中长句的断句技巧、主动语态与被动语态的互变、增词译法、减词译法,口译中的顺译技巧、焊接技巧、拆句技巧、合句技巧、耽搁翻译、预判技巧等,才能让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更快地掌握翻译技巧和方法,提高翻译能力,从而增强其就业竞争力。
二、高职商务英语翻译实训课的现状
尽管翻译实训课非常重要,但是高职商务英语翻译实训课目前却表现出发展极其不均衡的状况。
摘 要:口译笔记作为一项基本的口译技能,对口译笔记技巧的熟练掌握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口译人员的任务完成效率。但是在日常的听力中,学生们的听力笔记存在着很大的问题,特别是听力笔记对学生听力理解的干扰,使得学生们在一定程度上不能一心二用,但不依靠笔记,人脑记忆的短暂性又很难完全记忆全部的听力内容。因此,本文将对口译笔记法训练对听力水平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以期给相关研究者以有益借鉴。
关键词:口译笔记训练;笔记原则;听力水平;影响
倾听是人类获取信息的基本途径之一。据调查研究在人们的信息获取中,听、说、写所占的比重分比为45%、30%和25%。在现代社会中,作为重要的信息沟通必要前提,听力技能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即便是高等教育的英语教学也将学生听力水平的培养放在了非常突出的位置。在高等教育英语教学中,听力教学不但是重点,也是难点,尽管听力学习和教学这些年来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但是部分英语老师依然非常崇拜传统的教学模式,非常不重视听力教学的听力过程,这是对提升学生听力水平原则的严重背离,其教学效果必定也会不怎么理想。如何有效提升学生的听力水平成为当前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口语笔记的主要功能
对口译笔记功能的认识当前学术界还为达成非常一致的意见,但这并不妨碍口译笔记的四个主要功能认识。首先,口译笔记能在很大程度上减轻译员的记忆负担。在口译的过程中,仅仅依靠人脑的短暂记忆去应对具有海量信息的口译活动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必须通过口译笔记的辅助来弥补人脑记忆持续性不足和准确性不佳的问题,以确保口译的精准性和流利性。其次,口译笔记能够减轻译员的心理负担。在实际操作中,口译活动具有现场性、即时性和多变性的特点,在进行口译时,很多译员常常会因为过度紧张而发挥失常,而口译笔记的应用则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进而能够确保口译活动的正常开展。再次,口译笔记可以帮助译员更好的进行源语言的组织活动,进而能够促进对语言信息的理解。在分析语言信息的初始阶段,口译学习者需要对语言信息的逻辑结构和整体意义进行有效的把握,掌握信息层次区分和脱行抓意的基本方法,并对语言信息进行一定的筛选整理和听辨理解,这样口译笔记的应用则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译员加深对语言信息的理解和强化他们对源语言组织的过程。最后,口译笔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集中译员的注意力。口语笔记的应用能够帮助译员更好的抓住语言信息的主体思想,集中译员的思想注意力,进而能够理清逻辑、归纳线索,深化对语言信息的理解。
二、口译笔记训练的基本原则
口译笔记主要有五个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也就是:纵向记录原则、换行缩进原则、表明分隔原则、简约疏朗原则和凸显逻辑原则。一纵向记录原则。也就是口译笔记需要竖向记录,一行是一个意群。二换行缩进原则。口译笔记内容需要用阶梯型的缩进排列,新的意群需要单独占一行。三表明分隔原则。当一个大的意群或者一句话结束时,需要明显标注结束处。四简约疏朗原则。口译笔记的一行不要记录的太密太多,几个字就可以占一行,以便重要信息的有效把握。五凸显逻辑原则。口译的逻辑关系必须要能在笔记中体现出来,因为逻辑关系的梳理可以有效促进听力内容的理解,让译员更好的把握原文信息。
三、口译笔记法训练对听力水平的影响
摘 要: 本文探讨了高职商务英语翻译实训课的重要性与现状,并对如何促进该实训课的教学改革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高职商务英语翻译实训课 重要性 现状 改革
如今,高职教育迎来了高速发展的大好时机。为了更好地发展高职教育,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致力于高职教学改革工作,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与此同时,笔者也发现有些课程的改革方面依然有些滞后,需要引起更多更广泛的关注,高职商务英语翻译实训课程便位列其中。
一、翻译实训课的重要性
实训课作为实践性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职教育来说自然非常重要。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高职教育更加重视培养实用型、应用型的人才。实训课程为实现这一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杨国祥、丁钢总结了高职课程建设的基本原则,其中即有突出实践教学的原则。同时,高职教育较普通高等教育而言更强调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有人也称高职教育为就业教育。因此,尽快缩短学生进入工作角色的周期是高职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设置一些实践性的课程,比如实训课,就有助于实现这一目标。
翻译课本身就是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如果没有大量的实际操练和训练,就容易偏于理论而失去其应有的实践性意义。相反,只有通过大量的笔译和口译实操,在训练的过程中掌握做好翻译所必需的方法、技巧,如笔译中长句的断句技巧、主动语态与被动语态的互变、增词译法、减词译法,口译中的顺译技巧、焊接技巧、拆句技巧、合句技巧、耽搁翻译、预判技巧等,才能让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更快地掌握翻译技巧和方法,提高翻译能力,从而增强其就业竞争力。
二、高职商务英语翻译实训课的现状
尽管翻译实训课非常重要,但是高职商务英语翻译实训课目前却表现出发展极其不均衡的状况。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珠三角地区企业对英语口译人才需求量不断增加,与此同时对口译人员的交际能力和岗位实际操作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以培养高等应用型口译人才为目标的本科院校,应该以市场就业为导向,加快英语口译训练方法的改革与创新的步伐,切实提高口译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本研究以功能目的论为理论基础,结合现阶段珠三角地区本科院校英语口译训练方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创新型英语口译训练方法,旨在通过实践教学,优化本科院校口译创新训练方法,优化口译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译能力,培养更多优秀的应用型英语口译人才。
关键词:目的论;本科院校;口译训练方法;创新
前言:随着经济全球化,珠三角地区与不同国家之间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合作日益密切。各方深入交往的同时,英语口译人才方面的需求愈多,对其专业素质方面的要求也是愈高。而目前珠三角地区高校英语专业的口译教学所存在的问题集中体现在重理论,轻实践,针对性不强,学生学习英语口译的兴趣不高,缺乏实践操作能力,由此导致英语口译教学难以推陈出新。英语口译能力的提升,英语口译员必须不断实践,不断训练提升自身口译能力,而教师应根据市场及学生实际需求,制定针对性的教学计划,英语口译学生尽量争取实践机会,利用教师及学校提供的资源与机会,踊跃参与英语口译实践活动以完善自身口译能力。因此,有必要对现阶段珠三角地区本科院校英语口译教学与活动进行改革和创新。基于此,本研究以功能目的论为基础,将理论应用到实践操作中,系统分析了三种英语口译创新训练方法。
一、理论基础―功能目的论
赖斯是功能目的论(Skopos Theory,or Scopos Theory)的创始人,首次提出“把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特殊目的作为翻译批评的新模式”。[1]功能目的论包括三大法则:目的法则(Skopos rule)、连贯原则(Coherence rule)和忠实原则(Fidelity rule),强调所有翻译首先要遵循“目的法则”:翻译行为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即结果决定方法。由于目的论是以预期目的来判断译文是否成功,预期目的又反映读者的要求,而读者的要求又不尽相同,因此,“目的论”推崇翻译标准多元化。当要求译文的交际功能与原文有同样的交际功能时,相当就成为翻译过程的标准。
任何翻译活动都是有目的的交际行为,且不同目的的口译活动有不同的口译策略与方法。从增加口译训练过程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口译的兴趣角度,通过创新性英语口译实践提高学生的口译技能、口译心理素质与临场应变能力,本文旨在通过功能目的论的指导,创新英语口译实践、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译能力,且提出了应用型英语口译创新训练方法,并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为例进行实证研究。
二、珠三角地区英语口译创新训练方法
一般口译训练方法有听力理解训练、记忆训练、笔记训练、视译训练、交替传译训练和同声传译训练,本校根据英语专业翻译方向口译课程培养目标和学生特点,针对性地在此基础上不断进行实践、反思和创新,在实践中总结出以下几种口译训练方法。
【摘 要】本文首先分析了高职英语口译课存在的四大问题,并分别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法。其中重点分析了高职口译课教学模式上的问题,在吉尔模式和“3P”模式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较为完整的高职英语连续口译课的教学内容体系。
【关键词】高职 英语口译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1-0015-02
口译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也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训练和考查。目前,高职教育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很多高职院校都会建设口译实训室、开设口译课。随着中国对外交流越来越深入,对外语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需要他们能够胜任一般的口译工作,合格的口译人才有很大的缺口。然而高职英语口译课的现状却存在多方面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广大从教者和决策者共同努力。
一 高职英语口译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方法
1.学生
高职学生基础普遍较差,自律自学能力也没有本科学生强。以Danica Seleskovitch和Marianne Lederer教授为代表的巴黎释意学派曾提出这样一条口译教学原则,即口译教师应只教口译技能不教语言。这种高水准和专业化口译教学原则在中国本科生中不一定能适用(本科高年级可以考虑),更不用说高职的口译课堂,所以中国专业的翻译学习很多都集中在研究生阶段,几所外国语大学的翻译学院的研究生都主要集中学习笔译或口译。但是口译课也是完整的高职英语专业课程中的必修课程,因为很多涉外的贸易、谈判和接待场合都需要高职的毕业生进行一些口译活动。
鉴于高职学生的特点,在讲授这门课程的过程中,需要教师不断督促和鼓励,使学生能够坚持不断地练习口译技巧和提高语言能力;同时还要求加强学生一些前续课程的学习,如口语和听力等。因为学生本身的英语基础知识储备不足,高职的口译课教师不能假设学生已经具备相应的英语基础,口译课就只教口译技能,不讲语言技能,这只是最理想的状态,很多情况下都不适用。所以在高职的口译课中,正确的做法是坚持以技能训练为主的同时,兼顾学生语言技能的培养,两者融会贯通,同时根据口译行业的实际需要,对学生进行英汉双向的口译训练。
摘 要:同为汉外翻译活动,笔译与口译有明显的差异,但笔译是口译的基础,口译要求具备更多特殊的能力,而且口译还有助于笔译能力的提高。本文通过分析口译与笔译的区别与联系,探讨汉外笔译硕士生培养口译能力的一些方法。
关键词:汉外笔译 差异 联系 口译能力
一、引言
为培养高层次汉外翻译人才,2007年,国家设立了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该专业学位分为笔译和口译两个方向,二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笔译是口译的基础,口译反过来又提升笔译能力。翻译硕士专业研究生在学习中应把两者的学习结合在一起,以达到促进笔译、口译能力同时提高的目的。
二、笔译与口译的差异
简单来看,翻译是指将一种语言活动的信息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笔译即笔头翻译,是用书面形式传达原文的信息、风格和思想,而口译即口头翻译,是以口语的形式将原说话人的交流意图和目的表达出来。口译与笔译的目的基本相同,但在过程、要求及能力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一)语言运用的差异
在词汇选择上,笔译多用书面语,文章体裁的不同,词语的正式度也不同,但都是根据语境,仔细推敲选择的结果,注重“炼字”。而除了正式场合,口译使用的词汇大多口语化。因为口译的过程是在短时间内做出迅速反应的过程,没有太多时间去考虑用深奥的词汇。在面对面的交流中,口语化词汇能更清晰地传达说话者意图,更容易被听众理解。
【摘 要】口译笔记在口译过程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从口译笔记的特点出发,总结了若干口译原则,最后提出了进行日语口译教学的笔记训练的若干方法。
【关键词】日语口译教学;笔记技能;训练
口译教学中有各种技能训练,笔记训练是其中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对于口译初学者来说,想要熟练的记录口译笔记绝非易事,但是,实践证明,只要训练方法系统得当,笔记技能是完全可以训练的。本文作者将着重讨论日语口译教学中的笔记技能训练方法。
1 口译笔记的目的
口译笔记是口译员在紧张的会场气氛中,在不干扰听辨源语的情况下,迅速地以简单的符号、文字等记录讲话重点内容信息的一种笔记方法。口译过程中记笔记有三个目的:(1)帮助译者减轻记忆负荷;(2)帮助译者理解、记忆;(3)在表达时起提示和帮助记忆已听懂内容的作用。
2 口译笔记的特点
第一,理解为基础。透彻的理解是做好口译的前提。笔记是在理解基础上记下一些口译者认为需要提示自己的重点、逻辑联系、细节等。但许多人在做口译笔记时,常常忽视了理解,只顾不停地动笔。不通过理解就记录只会弄巧成拙,即使做下了记录,也会因无法准确完整地传达信息,而成为无效的笔记。
第二,记忆为主,笔记为辅。笔记只是记忆的辅助手段,因此主要精力还是要放在大脑记忆上。笔记要有选择地记,不能过于详细。详细的记录在有限的时间内是无法完成的。受时间限制,口译笔记应越简短越好,这样可以提高笔记速度,同时也留出时间让译者思考译文。
摘 要:口译是一种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译等知识和技能的语言操作活动,具有即席性、独立性、综合性和专业性的特点。根据口译的特点和要求,结合自身学习及教学实践,浅谈口译训练中的障碍及对策。
关键词:口译;特点;障碍;对策
中图分类号:H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3-0210-02
口译是一种通过口头表达,将所听到(或读到)的信息准确而快速地用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进而达到传递与交流信息目的的交际方式。人类的口译活动是一种积极地、以交流信息为目的的交际活动。因此,口译不单是简单地进行语言转换,还要兼顾交际内容中所涉及到的文化涵义、引申义等方面的综合转换。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口译不仅是语言活动,而且还是文化活动、心理活动和社交活动。
1 口译活动的特点及过程
口译在语言交际活动中的特殊性决定了对译者的更高要求。首先,译者必须掌握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但是,并不是会说两种语言的人都是称职的译员,这就好比以英语为母语的人不都能成为英语教师,会画画的人不一定会成为画家一样。掌握双语只是口译的前提和基础。在此条件下,要通过大量的训练,其中涉及理解能力、反应能力、思维能力、信息组合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心理素质等方面的练习,从而达到口译所要求的准确、流畅和快速的标准。
其次,口译要求译者具有把听到的词、词组或句子记住并迅速加工成意群,然后作为一个意义整体记录下来,最后用译语进行信息切换的能力。因此,口译的基本过程可以总结为输入、解译和输出的过程,即将信息的来源语转换成目标语的过程;换言之,口译的过程就是听、理解、记忆、思考、组织和表达的过程。口译是一项很特殊的语言交际活动,因此,口译又具有即席性、独立性、综合性和专业性的特点。
2 听力理解障碍及对策
我国翻译行业职业道德规范的建立
翻译职业化和产业化要求从业者在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方面齐头并进,翻译产业化也需要翻译行业内部规范管理。在这种大背景下,对于我国而言,建立并健全翻译行业职业道德规范迫在眉睫。这主要是因为译员在实际工作中必然遭遇各种职业道德问题,如翻译质量保证、译文保密及译员中立等,而对翻译职业道德进行规范,有利于保护行业利益,规范行业秩序和指导译员行为,统一行业标准,确保服务质量,增强行业的社会认可度[4]。国际翻译家联盟(FIT)早在2001年就将当年的国际翻译日主题定为“翻译与职业道德”,这体现了国际翻译界对职业道德的高度重视。一些翻译强国和翻译行业组织一直以来都有自己的翻译职业道德准则。例如,澳大利亚翻译协会(AUS-IT)于20世纪90年代制定了澳大利亚全国通用的翻译行业《职业道德准则》(AUSITCodeofEth-ics),之后对其进行了两次修改[5]。澳大利亚还特别制定了专门针对法庭口译和医疗服务口译的职业道德规范。此外,国际会议口译员协会(AIIC)制定了AIICCodeofProfessionalEthics;美国语言学家协会(TAALS)、英国公共服务口译员注册登记局(NRPSI)等也有自己的职业道德规范[6]。我国翻译行业应同国际接轨,向其它国家和组织学习借鉴,建立科学完善的职业道德体系。近年来,我国翻译行业已经开始了制定有关行业规范的行动,并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果[7]。2005年10月,中国译协翻译服务委员会制定并了《翻译服务行业道德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全文共计18条,包括总则、满足顾客需求、合作双赢、行业自律有序竞争和附则五个章节[8]。该《规范》和其它几个翻译相关国家标准的出台是我国翻译行业逐步走上规范化和标准化道路的重要里程碑。2005年12月,中国翻译协会又了《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证书持有者继续教育(或业务培训)通知》;外文局和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办公室了《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证书持有者继续教育(或业务培训)实施办法》。这些举措旨在加强证书持有者职业道德教育、翻译业务培训[8]。实施这些举措将大力推动我国翻译职业道德规范的建立和健全,并促进我国翻译行业的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发展。然而,《翻译服务行业道德规范》虽已由相关部门制定并,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但该《规范》由作为行业组织的中国译协制定和,其权威性以及可操作性远不如由我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翻译服务译文质量要求》和《翻译服务规范》,因为后两者系国家标准。而《规范》虽然在内容上涵盖了翻译职业道德的主要方面,但显得过于粗略,难以发挥规范译员职业行为的作用。因此,我国的翻译职业道德规范仍需进一步完善。
我国翻译职业道德规范的完善和健全
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健全和完善我国翻译服务行业职业道德规范:第一,进一步完善和细化《翻译服务行业道德规范》。笔者认为可有针对性地在我国的《规范》或者《翻译服务行业道德规范实施细则》中增加并强化以下内容:一是译员须通过相关翻译资格考试持证上岗,并只能从事其资格证书规定的能力范围内的翻译工作。二是译员须不断更新自身知识体系、提高职业技能、促进职业化发展。三是进一步强调团队合作精神。随着翻译产业化进程,传统的译员“单兵作战”作业模式难以为继,尤其无法适应大型笔译项目及本地化服务需求。而我国举办的国际会议因普遍采用同传口译模式,要求译员以接力形式开展工作,团队合作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大力倡导精诚团结的精神、加强团队建设是翻译队伍适应时代变化的要求。第二,将《规范》上升为国家标准。中国译协作为我国翻译行业组织制定了一系列的行业标准,除《规范》外,还包括《翻译服务规范》以及《翻译服务行业诚信经营公约》等。其中,《翻译服务规范》已由我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系国家标准。但是《翻译服务行业道德规范》还停留在中国译协服务委员会制定并的层面上,而中国译协作为行业组织自身的权威性尚待提高。完善后的《翻译服务行业道德规范》应像《翻译服务规范》一样,逐步上升为国家标准,由有关权威政府主管部门,从而得以在全国范围内更好地推广执行。第三,在各级翻译资格考试中考查职业道德,正确引导行业发展。以CATTI为例,笔者十分赞同冯建忠教授的建议:修改CATTI考试大纲,把职业道德直接纳入考试[9]。笔者对澳大利亚翻译资格认证局(以下简称NAATI)的相关考试制度做了细致研究发现,根据NAATI《考生手册》(ManualforCandidates),职业道德部分除在二级口译(par-aprofessionalinterpreter)考试中占总分的5%外,在其它口笔译考试中均占10%。NAATI规定考试总分数线和口笔译技能测试各部分分数线均为70分;职业道德部分分数线为该部分分值的50%。只有总分及各个部分得分都达到分数线的考生才有资格取得相应的翻译资格。该《考生手册》同时将《口笔译道德规范———澳大利亚从业指南》(EthicsofTranslation&Interpreting:AGuidetoPro-fessionalConductinAustralia)列为必备考试辅导教材[10]。这些做法对我们有很大的参考价值。此外,笔者认为我国在设计翻译职业道德考题时应避免选择或简答题的形式,而应选择分析论述题,以便综合评价考生对该部分内容的理解。第四,将职业道德作为独立章节编入各类翻译教材,甚至还可编写专门的职业道德教材。笔者翻阅了目前我国学院派(高校翻译教学研究人员)或职业译员编写的一些翻译教学培训用书,其中明确提到翻译“职业道德”的凤毛麟角。个别教材偶有涉及,内容仅数行或一页,多以条款形式编写,并置于译员素质要求或译员注意事项等主题之下,这种写法不能满足教学培训需求[11]。笔者认为:首先,在翻译专业教材编写时应明确“职业道德”的提法。其次,翻译资格考试应编写专门的职业道德方面的辅导教材。编写CATTI考试职业道德规范培训教材可参照澳大利亚NAATI和英美等国的职业道德培训教材,也可借鉴我国导游行业的有关资格考试教材[9]。此外,编写专门的翻译职业道德教材时,可制作相关典型案例的视频材料。这样更加生动形象,利于教师组织教学,便于学生获得直观感受从而理解掌握。第五,翻译教育培训应教授职业道德相关内容。除了行业协会对从业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方面的继续教育之外,高等院校以及其他翻译培训机构可在其翻译课中增加职业道德能力单元,并安排或者增加授课学时。
结语
我国翻译的职业化和产业化迫切要求建立并健全行业职业道德规范。这将对行业发展起到重要的助推作用。译员、翻译教师、翻译研究人员、翻译企业、翻译行业协会、翻译职业资格认证部门等相关机构和个人都应在各自的层面上为建立和健全翻译职业道德规范而努力。
作者:柳莉 单位:重庆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