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病人档案管理

病人档案管理范文精选

病人档案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医院;病人档案管理;问题;解决办法

一、引言

当前的医院基本上都拥有自己的较为完善的管理系统,但是病人档案管理机制却还不是很成熟。关键的两点原因就是相关的管理人员和医护人员的重视程度不是很高以及档案管理的信息开发程度不是很高。从实际情况来讲,医院病人档案管理对于医院的管理和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做好病人档案管理不仅可以为相关的病人提供至关重要的病例信息同时也可以为医院相关的研究做出重要的资料参考。所以,下文将针对医院当前的病人档案管理问题做出具体的分析并提出相关的解决办法。

二、当前医院病人档案管理中的问题分析

1.管理意识的淡薄

根据目前的具体情况来看,我国的大部分医院还没有针对病人档案管理制定出具体的管理措施和方案。其中,最主要的因素就是相关的管理人员和医护人员的管理意识的淡薄。病人档案管理意识的淡薄导致的管理活动的缺乏从而使得病人的信息利用率不是很高最终也无法建立起较为详细的病人档案信息。当前的医院病人档案管理意识淡薄一方面的原因来源于我国一直对病人相关的信息没有建立起相关的管理机制,另一方面来源于我国当前的大部分医院的相关医学研究活动还不是很繁荣导致的对病人档案信息不是很重视的现状。由于医院没有提高自身对病人的职责以及对病人信息的利用程度不高导致的病人档案管理意识淡薄也是比较常见和正常的现象。

2.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低下

当前的医院由于对病人档案管理活动还不是很重视导致配备的相关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也比较低下。首先是管理人员由于管理意识薄弱导致的病人档案管理活动无法正常高效地进行,另一方面就是在管理的过程中由于自身对病人档案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的缺乏导致管理过程中出现大量的不规范的动作。医院的病人档案管理人员的相关培训活动也是极其缺乏的导致其素质跟不上当前的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目前的实际情况是:病人档案管理人员的相关知识仅仅来源于自身的其他知识和经验并没有得到专业的训练,由于训练的缺乏导致其素质无法达到跟随时展的脚步。病人档案管理人员在管理过程中的责任心也因为医院本身对该活动重视程度的不够而出现松散懈怠的管理态度。病人档案管理工作由于没有得到医院相关监督管理部门的时时监管导致管理工作质量低下的问题也是当前病人档案管理活动中较为常见的问题。

三、病人档案管理中的解决办法

1.提升医院管理层对病人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

要解决病人档案管理就需要提高相关的管理部门对病人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只有病人档案工作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以后才可以使得这项活动在运行的过程中拥有相关的资源来实施具体的工作。所以,国家需要在医院相关管理中制定出相关的病人档案管理条例强调医院要及时对当前的病人档案实施有效的管理。在设立病人档案管理部门以后还要将部门的正常运营活动纳入到跟其他部门同等地位的监督和管理之中。所以,要从根本上解决医院病人档案管理的问题就需要提高相关的管理部门对病人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

2.提高医院医学研究的力度

当前医院病人档案管理力度低的一个方面的原因在于医院对病人的信息没有利用的必要。所以,如果医院对病人的信息需要或者是需要将信息加以利用就可以使得病人档案管理工作得到更近一步的重视。病人档案管理的信息可以为广大的医学研究提供坚实的基础和研究材料,医院提高医学研究力度也有利于医院在未来的发展中更加持续和长久,同时也为具体的医学研究做出自身的一份贡献。所以,国家以及医院的高层管理人员需要积极关注医院的医学研究进展并鼓励相关的医学专家积极利用医院当前的病人档案信息实施相关的研究工作。一旦医院对病人的信息有了利用的需求之后就会自动加强医院对病人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

3.相关管理人员的素质培养

对待病人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态度要像对待其他员工一样。这里的平等指的是不仅对员工的工作态度的要求还要体现在对员工的培训机会的提供上。要及时将相关的员工送到具体的机构进行及时的学习和培训以便相关的工作人员可以及时掌握当前的病人档案管理工作的具体要求以及当今时代对病人档案的具体要求。在相关的工作人员得到专业的训练以后不仅可以提高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的工作效率还可以有效实现病人档案在实际环境中的利用程度。

四、结束语

本文从病人档案管理中的问题出发探讨具体的解决办法。本文认为可以从提升医院管理层对病人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提高医院医学研究的力度和相关管理人员的素质培养方面解决病人档案工作不善的问题。

参考文献:

病人档案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精神病人;档案管理;社会效益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4-0345-01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和信息化的深入发展,社会生活工作节奏加快、压力增加,心理行为问题、精神疾病尤其是重度精神病问题日益突出。一些地方时有重度精神病人肇事肇祸,引发社会不安,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不小的危害,给社会安宁造成了隐患。

党的十精神和各级政府对加强精神病人的服务和监管有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进一步做好精神病人尤其是重度精神病人的服务和监管工作,首先就必须对精神病群体心中有数,即必须对所有的精神病患者建档立卡,并建立详细科学的档案管理系统,用科学的档案管理系统来指导、规范对精神病群体的服务和监管的具体行动。

精神病群体分布在广大的基层社区和乡村,有的还在偏僻的山区,要全面详细地掌握精神病群体的现状,将所有的精神病人全部建档立卡,是一项难度较大的社会工程。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的数据,我国各类精神障碍患者数量在1亿人以上,其中有超过1600万的重度精神病患者。法制网曾刊文提到:我国精神病人肇事肇祸发生率约为30%,其中杀人放火约为2.5%,其他危害社会治安的发生率约为19%,成为影响社会安定的一个不可忽视的严重问题。大部分精神病发作的患者,行为失去控制,祸患往往随之发生。这种不确定性和突发性,增加了对有肇事肇祸倾向的精神病人的服务和管理的难度。

精神病人肇事肇祸,不仅连累其家人和受害人,而且是事关社会稳定大局、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社会问题,是社会治安问题。各地基层政府和社区组织要充分认识做好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服务管理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进一步做好有肇事肇祸倾向的精神病人服务监管工作。

做好有肇事肇祸倾向的精神病人服务监管工作,首先需要建立信息监测制度。基层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当合理分工,各负其责。卫生机构负责采集就诊精神疾病患者和司法鉴定精神疾病患者的信息,做好与上级、下级医疗机构信息对接;公安派出所应对辖区内的有肇事肇祸倾向的精神病人进行全面深入的排查,逐一登记造册,建档立卡,对危害公共安全的肇事肇祸精神疾病患者实施强制收治。民政、司法、教育等部门可结合自身工作实际采集掌握精神疾病患者和疑似精神疾病患者信息,各级残联是精神病群体的综治主管部门,应建立科学的精神病群体档案管理系统,负责汇总并及时通报信息,实现各有关部门信息共享。

精神病人的档案信息共享体系中,应不断收集新发现的精神病人的资料,将其建档立卡,作为重点跟踪服务监管对象。

做好有肇事肇祸倾向的精神病人服务监管工作,还应当建立考核问责制度。基层政府要将此项工作纳入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目标责任书考核范围,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问责办法,并要经常深入农村和社区,采取明察暗访等多种形式实施督导,对工作开展不力,责任不落实,造成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漏管失控,发生严重肇事肇祸行为或恶劣社会影响的,严格实行责任追查,并追究有关单位领导及有关人员的责任。

社区组织扎根于居民之中,在做好有肇事肇祸倾向的精神病人服务监管工作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天然优势。因此,对基层政府的服务监管,社区组织应当积极给予配合,协助开展精神病患者的肇事肇祸危险性评估、随访管理、应急处置。基层残联应落实好本辖区内重度精神病人的治疗和出院的医疗救助政策,指导病情较轻的精神病人的家属的家庭监护。

对有肇事肇祸行为的精神病人,应建立科学、详细的档案,记录其发病、治疗、肇事等详细情况,并将此类人群列为重点监控对象,以防该类人群在公共场所“惹事生非”。对严重肇事肇祸的精神病人应依法强制收治。

病人档案管理范文第3篇

1业务水平提高

1.1掌握《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中相关规定,熟悉法规中允许复印病历的内容:住院记录、体温单、医嘱单、出院小结、实验室检查报告单;影像;特检等内容。医生对分析讨论病例时自由发言不同意见不允许复印。

1.2医院每年派出病案管理专职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病案管理的先进方法, 参加国内病案管理学会举办的各种学习班,对当前病案管理的发展加深认识和了解,通过病案管理知识培训,不仅提高了本专业水平,引进了管理新方法,增加了许多新知识,扩展新思路,掌握和了解了病案管理发展的新动态,促进提高了业务能力。

2技能的提高

2.1对病案管理明细化,从病例整理、分类、录入、调阅、质量控制分别由专人负责,增强工作中的责任心。

2.2密切与临床科室的联系 规范化医疗文书书写,文字特别注意同音字的别字更改,对病历内容不完整,不及时回报各种检查报告单及时通知该科医生和护士修改和粘贴,尤其对于一些医学常识常请教专业医生,避免分类错误的发生。

2.3质量控制 我科专门配置了内科、外科、护理专业的工作人员对每天整理完成的病历进行审核、复查,质量控制,有问题或漏填报的内容及时通知有关人员来修改、补充,争取在病历上架前避免一些常识性错误的出现和发生。

2.4病历归档 患者出院后病案室的工作人员能快速、准确地复印病历,对报销、转院、理赔、核案等工作给予了极大的帮助。

3病案安全保护与管理[2]

3.1病案室(房)能够保障病案长久保存,要做 防火、防热、防潮、防光、防有害气体、防虫、防霉等。场地干燥、空气流通,病案室(房)库温度为14℃~24℃,相对湿度45%~60%,防灰尘污染。防止泄密、失密及资料丢失。

3.2病案回收、借阅 患者在出院24 h后(死亡病历1 w内)回收至病案室;病案室应及时向临床查询未归病案的下落;病案室每月统计出院病案归档情况,病案回收情况纳入科室考核内容。科研、患者复查、再入院患者病案借阅,办理借阅手续可借阅,3 d内归还。

4病案复印

4.1患者本人与人申请病案复印,患者本人提供有关有效身份证明v身份证w;患者提供患者及其人的有效身份证明v身份证w,申请人与患者人关系的法定证明材料。

4.2申请人为保险机构所需的复印病例,提供保险合同复印件,承办人员的有效身份证明,患者本人或者其人同意的法定证明材料,死亡患者,提供保险合同复印件,承办人员的有效身份证明,死亡患者近亲属或者其人同意的法定证明材料。

4.3公安、司法机关因办理案件,需要查阅、复印病案资料的,医疗机构应当在公安、司法机关出具采集证据的法定证明及执行公务人员的有效身份证明后予以协助。

5病案管理分析

5.1病案记录 做到字迹清晰可辨。首次病程记录要求8 h内完成;出入院记录、死亡、手术记录要求24 h内完成;病危者随时记,至少1次/d,病重者至少1次/2 d,病情稳定者1次/3 d,慢性患者1次/5 d;抢救记录即时完成,若因抢救未能及时书写病历的,应当在抢救结束后6 h内据实补记,并加以注明;死亡病例讨论应在患者死亡1 w内完成。

5.2病案统计1990~2014年我院病案存档96000份,根据病案管理工作质量控制参考指标,病案编号准确率100%,新建病案各项填写符合率>98%,住院病案供应率>96%,出院病案3 d内回收率>100%,出院病案整理合格率>98%,病案归档排架准确率>98%,出院病案装订正确率100%。

6讨论

现代病案管理已从人工向电子化转变,某些具体工作环节还需人工来完成,作为病案工作人员不断加强自身业务知识的提高,保证病历档案管理持续续发展尤为重要,更能反映出一个医院的发展水平[3]。病案室及时提供有价值的医疗信息,为医疗、教学、科研、医院管理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病案复印工作中,除执行相关制度外实施优惠服务项目,对外地来我院就医者而又需回到原籍报销的病案,我院为方便患者,只需患者在住院期间持效身份证件有到病案室办理复印手续,出院后我科将病案以快递方式寄送至患者原籍。对全部病案复印提供了下列病案资料:门、急诊病历和住院病历中的入院记录、体温单、医嘱单、化验单、医学影像检查资料、特殊治疗同意书、手术同意书、手术及麻醉记录单、病理报告、护理记录、输血治疗知情书、病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出院记录。病案复印量达48%,病例管理合格率达100%。

病案管理是一门涉及多学科的边缘学科[4],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来研究病案管理专业新技术, 对管理人员来说是一项任重道远的艰巨工作,病案管理人员应掌握比较全面的医学科学知识、管理科学知识、电子计算机知识等,为医院全面发展,为广大患者全面服务作出不懈的努力。

参考文献:

[1]赵媚,秦爱芳.电子病案的现状及发展前景[J].安徽卫生职业学校学报,2014,13(2):10-11.

[2]何红.医院病案管理与医疗保险工作的关系研究[J].中国医学装备,2013,10(7):76-77.

[3]黄思捷.民营一级医院病案的规范管理[J].中国病案,2010,11(12):9-10.

病人档案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慢性肾脏;档案管理;数据

0 概述

不管是在企事业单位还是在政府工作部门,档案是各个单位都必不可少的信息资源。档案中包含了与企业发展息息相关的重要信息,企业各项工作的资料管理都是通过档案的形式来实现的,并以档案文件的形式进行存储。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大多数是依靠工作人员手工地完成档案的记录与管理,通常通过纸质媒介进行保存。在对慢性肾脏病人档案的方式上,本单位工作人员只是机械地将档案资料的内容整理、录入到计算机中,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一方式并未对档案管理工作达到明显的提升效果,整体的管理水平还有待提高。为了便于档案信息得到安全可靠的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同时避免因人为因素所造成的错误,因此,开发一套符合单位实际现状的慢性肾脏病人档案管理系统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

1 系统分析

本单在对慢性肾脏病人的管理过程中,为了确保能够清楚的掌握每个病人的情况,为每个慢性肾脏病人进行建立档案,并且不断的更新档案,以掌握病人的最新情况。

在β性肾脏病人健康档案管理工作中,首先需要确定建档的对象,一般要求对所有的慢性肾脏病人建立档案,无论他的性别和年龄。本单位会定期对这些慢性肾脏病人进行走访,到他们的家中了解他们的病情。同时,还会开展定期的免费身体检查工作,这样能够掌握慢性肾脏病人的身体的整体情况。对所开展的这些工作都需要通过系统来进行处理,例如进行体检之后,需要将体检的信息录入到系统中并保存,再由专门的医生对其身体的健康情况作出一定的判断。

在确定要建档的慢性肾脏病人之后,需要对他们进行建立档案,档案中需要包括两大类信息,一类是居民的基本信息,另一类是居民的健康状况信息包括所患慢性肾脏病的情况。

用户最主要的业务是对慢性肾脏病人健康档案进行管理,除此本单位还组织一些针对慢性肾脏病人的健康教育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让他们更加了解自己的病情并更好的配合医生的治疗。

2 系统结构设计

本系统在软件架构自上而下分为表现层、业务层以及持久层。表现层主要是由HTML、页面等组成。而业务层主要是由通过接口来完成用户发送的访问请求,系统中所有的控制类和实体类都被存储在该层中。持久层由各种框架以及数据库等组成,其基本功能是完成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各种操作。系统的软件架构如图1所示。

3 功能设计

本文根据对系统的需求分析,将系统功能划分为档案基本信息管理模块、慢性肾脏病管理,健康教育活动管理模块、查询统计分析模块和系统管理模块,如图2所示。

1)档案基本信息管理,设计对慢性肾脏病人的基本信息和健康基本情况进行管理,掌握每个慢性肾脏病人的具体情况。

2)慢性肾脏病管理,对患慢性肾脏病人的病情建立详细的档案信息。包括慢性肾脏病人每次看病的诊断信息、检查信息和诊断信息。对本单位为病人所开展的病人随访情况进行维护管理。

3)体检管理,登记并维护对慢性肾脏病人开展的定期体检的基本信息以及每个参加健康体检的病人的检查结果。

4)健康教育活动管理,对本单位针对患有慢性肾脏病的并所组织的健康教育活动情况的维护和管理,同时记录慢性肾脏病人对每次所开展的健康教育活动的满意程度和建议。

5)查询统计分析,对慢性肾脏病人的信息及健康信息进行统计查询和统计分析

6)系统管理,对使用系统的用户及其角色信息进行管理,对系统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管理。

4 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设计是整个系统设计中的核心环节,其设计质量将直接对软件的质量起着重要的影响。在数据库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将要处理的现实世界与数据库原理知识相结合完成设计,本系统在数据库设计的过程中遵循的原则为:

1)处理的原始单据与实体之间的关系。

在为数据库建立实体联系模型是,要将现实中处理的实际单据与实体之间进行对应,为系统建立实体并分析实体之间的联系,实体之间的联系就是现实中分析出来的联系。这种联系可以一对一或一对多或多对多。

2)主键与外键

对每个实体都必须要有一个实体标识符,该实体标识符又来唯一识别每个实体,不同的实体之间要通过外键来发生联系。不仅如此,主键与外键还能够分别保证数据库中数据的实体完整性和参照完整性。

3)基本表需满足原子性、原始性、演绎性和稳定性的性质。

4)范式标准

基本表中字段的相互依赖关系,应至少满足第三范式,最好能达到BCNF。更高一级别的范式可以更好的避免数据库中数据的冗余、插入异常、删除异常。

5)正确处理实体之间的多对多的关系

在将实体转换为表时,要注意必须为其联系也建立一张独立的表。该表中的主键是由两个实体的实体标识符共同组成,再加上联系本身的属性构成表的所有字段。

6)完整性约束的三个方面

数据库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数据的完整性约束,分析并设计表之间如何联系,表中字段需要满足的条件。

根据对慢性肾病病人健康档案管理各项功能的需要,系统中设计的主要的表有慢性肾脏病人信息表、体检表和健康档案表。

病人档案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疾病预防控制;专业人员;技术档案;管理

[作者简介]李素芬,南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档案室馆员,广西南宁530011

[中图分类号]C2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7)06-0136-03

个人专业技术档案管理是将技术人员有关专业学习、工作经历、科研教学业绩、获奖及荣誉、专利情况纳入人事档案管理范围并加以科学化管理的过程。开展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个人专业技术档案管理,一方面为充分利用现有人才资源提供有说服力的、快速的、完整的资料;另一方面也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全面、准确、多方位培养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提供明确的目标。这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个人专业技术档案建立和管理是否完善,也反映了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卫生防病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

目前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担负着传染性疾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寄生虫病、地方病和媒介生物的预防控制和监测;传染病暴发流行、食物中毒、环境污染等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调查与处理;疾病预防控制措施的制定与实施,实施免疫预防接种;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的收集、分析及预测;开展疾病预防控制、公共卫生相关技术的科研、培训、指导及诊疗服务;负责食品卫生、环境卫生、学校卫生的卫生学监测;负责卫生监督检验、健康相关产品卫生质量检验;负责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和卫生知识培训;参与疾病预防控制、公共卫生相关的卫生法规、标准的制定;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等。因此,要求疾控机构必须拥有一支各类专业人才齐全、技术全面、能快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精英队伍。如何科学管理和规范建设这支队伍是疾控机构面l临的一项重要问题。而加强专业人员技术档案的管理,是实施疾控队伍人力资源技术信息储备和人才发展战略的基础。因此,做好本单位各类人员技术档案的收集管理和开发利用工作,对促进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卓有成效的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近年来个人专业技术档案管理进行探讨。

(一)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个人专业技术档案的现状和特点

(1)目前,个人专业技术档案的建立尚不规范。原因是档案管理人员专业水平偏低,表现在开展专门的个人技术档案管理尚不普遍,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条例,管理人员管理经验不足,手段落后。档案管理人员琐碎工作过多,专项管理经验不足,管理观念、意识也不是很强,或者对该项工作不是十分熟悉和重视。

(2)个人专业技术档案管理条件简陋。不少单位缺乏专用档案存放空间,保证库房存放条件的设备不配套,恒温恒湿难以保证;缺乏计算机管理或者缺乏管理软件的支持。以上诸多方面,造成个人技术档案的保管困难,安全缺乏保证。再者,管理效率低下,查阅利用较为困难,个人技术档案利用效率不高。

(3)个人专业技术档案建档难,资料不完善。很多单位原先都没有规范地归档,档案处于一种零散、存放无序的状态,查阅不方便,无专人负责,即便有专人管理,平时也无人过问和查阅,一般都是专业人员要晋升职称或进行某项工作检查、评审时才突击进行收集和整理。这样容易造成混乱,缺页、缺件和丢失,无法准确及时地提供专业技术人员的基本信息等,没有形成规范化的管理。在资料收集方面,由于内容繁多,其中专业年度考核、晋升考评等通过组织审查鉴定的文件材料容易收集,但有相当一部分材料如各类学习进修情况、各类刊物发表的论文、论著、科研情况记录等,这些需要专业技术人员个人平时积累的材料收集较为困难。

(4)档案意识薄弱,档案法制观念淡泊。如在人才培养方面,一般多注重卫生技术人员素质的提高和继续教育,对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没能纳入计划和要求;档案管理人员缺乏新知识和新技术,培训管理水平停留在经验上,思想观念和管理水平落后,缺乏创新和活力。再就是档案人员平时参与琐碎工作过多,工作没有相对的稳定性,致使档案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调动不起来。

(二)专业技术档案的内容

(1)专业技术人员基础材料:主要包括履历表、学历学位证书及证明;各种专业技能考试、考核合格证、资格证;参加各种科技研讨会、专业技术会议、出国考察、进修学习、短期培训;继续教育及能反映专业人员个人资历和技术水平的各种材料。

(2)业务人员任职资格评聘材料:主要包括专业人员历次任职资格申报表、评审表、任职资格证书及任职聘任书。

(3)专业技术人员从事科研技术成果材料:主要包括专业人员业绩工作总结,技术报告,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论著;参与各项科研项目获奖证明、证书;发明创造专利证书等。

(4)专业技术人员考核材料:主要包括年度专业技术人员考核登记表。内容有本人述职、培训、进修学习情况;著作、论文及重要技术报告情况;完成主要专业技术工作、创造发明及成果情况;工作失误、失职情况;部门领导评鉴意见;考核委员会、小组审核意见;主管部门领导意见及被考核人意见等。

(5)专业技术人员其他材料:指专业人员参加各种专业学会、学术的聘书及荣获的各种荣誉证书、学分等;获奖荣誉证书。

总之,凡不宜归人人事档案,也不属于文书档案而确属反映业务人员业务活动的材料,都应归人个人技术档案的范围。

(三)专业人员技术档案材料的收集管理

专业人员技术档案实行个人专档、动态管理原则。由人事部门及时将在编及新调入、分配人员的档案材料收集齐全交档案室,由档案管理人员为在编、在岗的每位专业技术人员建立个人技术档案。技术档案材料采取随时收集与年终收集两种方式,由档案部门提出收集材料的范围,人事部门通知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将需要归档或新增添的技术档案材料复印件及时送交人事部门验收、审核后交档案室,档案管理人员按档案整理要求进行整理、编目、著录,整理完毕的档案材料放入档案盒内,由档案室统一提供个人技术档案。

(四)做好专业人员技术档案管理的作用

(1)满足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事业发展的要求。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公众健康防病意识不断提高,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要求也愈来愈高,做好专业人员技术档案工作,能便于领导从这些档案中了解和掌握疾控队伍各类专业人员现有状况,为合理使用、培养和开发利用各类专业急需人才,提高专业人员整体素质,提高专业人员快速应对和处理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提供重要

的参考依据。

(2)满足疾控机构人才管理要求。专业人员技术档案完整地记载了各类专业人员的资历、能力、业绩和专业技术水平。管理好专业人员技术档案,能为各项科技工作招聘、人才交流,推荐科技人才,技术职务评聘,人力资源储备提供翔实、可靠的材料依据。

(3)满足社会需求和实验室认可/认证工作要求。疾控机构在卫生监测、疾病预防控制和科学研究工作中,必须按相关准则和法规,建立规范的管理体系,保证出具的检测数据准确、可靠,满足社会的需求。同时完善的、行之有效的专业人员技术档案管理程序也是满足质量管理体系及实验室认可/认证工作标示的条件之一。因此,专业技术档案材料的收集是不是齐全,档案整理是不是规范都直接影响到质量体系认证工作。质量体系认证对档案工作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使档案管理过程中的各项工作更加细致、规范、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这就要求档案人员必须树立开拓创新意识,使档案管理向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发展。

(五)个人技术档案管理的对策及步骤

(1)加强对个人专业技术档案重要性的宣传,提高职工对其重要性的认识,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专业技术档案在建立和管理中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例如有些单位在通过计量认证评审时,在科主任会议上由领导、办公室和人事部门提出要求,阐明个人专业技术档案归档的重要性,在资料收集过程中得到了全体职工的积极配合,保证了个人技术档案材料收集渠道的畅通,为计量认证评审工作奠定了基础。

(2)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技术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管理水平。通过定期培训,参加档案管理培训班,组织人员互相学习,互相交流经验,边学边干,为做好该项工作打下扎实基础。

(3)物质基础是保证档案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领导重视是关键。应加大投入,改善库房管理环境,保证库房环境符合档案管理条件,保证档案资料保管“八防”措施得到真正落实。

购置必要的设备。开展档案工作首先要落实硬件设施。档案管理技术应由传统手工方法向综合运用现代化技术的多层次管理转变。利用计算机、网络、扫描仪等现代办公设备,加强硬件设施建设,提高档案工作质量和效率。

(4)制定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是开展此项工作的前提,一些先进单位对个人专业技术档案开展了有效的管理,就是因为制定了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

(5)为进一步完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专业技术档案,加强收集工作。制定一个较为完善的表格,由人事部门提出要求,每个有专业技术职称的职工都要填写当年获得的成绩,不断收集,不断补充。档案材料的收集是档案工作的基础,是积累信息的过程,是维护档案完整和真实,保证其作用发挥的重要环节。制定了个人技术档案的收集范围:一是专业技术年度考核表;二是学历、资格证、执业证、学位证、证书的复印件;三是;四是国内外学习进修情况、业务培训、专业水平,特长等;五是职称晋升考核表、技术履历表:六是学生在校学习情况;七是论文和科研成果等。这几年在原有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新的内容:学习简历;工作经历;获奖及荣誉、专利情况;社会团体、学术团体中担任的职务;工作业绩总结(项目创新、新技术应用、质量管理等方面个人材料);科研、科研立项及成果,包括与别人合作的项目,成果鉴定及奖励的等级;外出进修学习及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包括管理方面的培训;、专著;其他(如个人职业生涯中取得的进步,如参加成人教育、攻读高一级学历、通过某科考试)。

(六)个人专业技术档案的归档与管理

(1)个人专业技术档案的建立有助于医院专业技术人员的全面发展,通过收集、整理、装订、编排、归档、上架等多环节完成,形成规范。

组卷采取一人一卷合装形式,卷内材料排列按时间顺序先后排列,一人编一个档号,如:李素芬10.1-1,这样便于今后材料的续存和档案的检索。

案卷编排按人员先来后到顺序编排,按姓名或档号进行检索。

存放上架采用合装方式,背脊贴有姓名和档号,便于查阅。

退休人员专业技术档案退休后另行存放。对新来人员和调人人员档案进行仔细检查,如发现资料不全、欠缺的,应及时反馈人事部门联系原就读学校和原单位或通知其本人,补齐欠缺的资料,使其档案完整无缺。建立个人专业技术档案有助于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素质。当前,全国就业政策相当宽松,人才流动非常频繁,建立个人专业技术档案有助于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事部门及其他行业提供人才资源配置的信息和数据。

(2)采用计算机技术,实现现代化管理,减少手工劳动,节省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质量。

(七)个人专业技术档案的保管

病人档案管理范文第6篇

资料与方法

通过在10个社区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对其中筛选出的523例确诊冠心病患者进行登记,实施管理。由医务人员定期(间隔1~3个月)进行血压,心电图检测、血糖监测及饮食、运动指导。实施两年半后,比较管理前后病人血压、心电图、血糖监测、运动、用药行为及体质指数、腰围、臀围、血压、血脂等指标的变化。与管理前相比,两年半后进行个案管理的病人在规律服药(干预前90.6%,干预后97.1%)、血糖(干预前70.5%,干预后80.7%)、血脂(干预前63.2%,干预后74.5%)有显著改善。

社区居民遵医行为差和、高血脂、高血糖是影响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实施合理完善的社区护理干预,对增加患者对药物治疗的依从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患者住院次数十分重要。

健康管理

合理膳食:①限制饮酒。WHO对酒的建议是越少越好;②减少钠盐摄入。WHO建议每人每日食盐量不宜>6g;③建议食物以多样谷类为主,增加新鲜蔬菜和水果以增加纤维素的摄入。在社区范围内,以宣传教育方式指导广大人群从最基本的“食”做起,对于预防老年人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体力活动:对所有患者应常规进行医学评估和运动评估,制订个体化的运动计划,运动方式以有氧运动为主,每次至少进行10分钟。运动锻炼作为冠心病生活方式治疗和综合心脏康复计划的核心内容,已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社区医务人员应定期随访并监测患者体力活动的进展和反应。

戒烟:应尽一切可能鼓励吸烟患者戒除主动吸烟,避免被动吸烟,戒烟是冠心病最有力的干预方法,是性价比极高的生活方式改良,推荐在每次随访时均要询问戒烟情况、劝告戒烟,提供具体的戒烟流程,帮助制定戒烟计划。

压力管理:心理应激会引起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诱发高血压、脂肪代谢紊乱以及血小板反应性升高,促进动脉硬化的形成。

控制体重:研究显示体重指数与冠心病发病率呈正相关。初始目标是6个月内减少基线体重的10%,目标将体重指数控制在18.5~24.9kg/m2,女性腰围<89cm,男性腰围<102cm。

调脂治疗:对于高血压患者血脂控制的目标水平是LDL-C<100mg/dl,对于极高危患者,应将LDL-C降至70mg/dl以下。有研究表明,单纯饮食和运动可降低血胆固醇7%~15%,其下降的幅度与原来的生活方式有关。在社区范围内定期检测空腹血脂水平,在高危人群中联合应用他汀类药物可明显降低冠心病发病率及死亡率。

控制血压:唐新华的研究证实在社区内进行健康教育可迅速提高高血压三率及改善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心血管急性事件明显下降。故在社区范围内增大对高血压的宣传力度和加强血压监测管理对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有很大作用在中国冠心病二级预防研究协会组的研究揭示了血压的干预治疗可有效降低冠心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对于血压>140/90mmHg(或糖尿病、慢性肾脏病血压高于130/80mmHg)的患者,只要能够耐受都应进行药物降压治疗,并按照上述要求做治疗性生活方式修正。

糖尿病护理:对于糖代谢异常的患者,其目标是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建议通过生活方式改变或药物治疗使糖化血红蛋白达到或接近正常水平,并定期监测空腹和餐后血糖。

讨 论

老年人冠心病携带健康档案信息卡,一旦发生意外,急救人员就会根据卡上提供的信息给予相应的药物进行抢救,再转送至医院,这就为挽救生命增加一线希望[3]。

总之,通过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有利于有计划地进行康复指导、预防保健工作,也有利于社区内特殊人群科学的护理、心理咨询、健康教育等。社区居民应经常检查血压、心率、血脂、血糖、体重、生活方式达标情况,与医生配合调整用药剂量,使其均达到正常水平。这可以明显减缓老年人冠心病的发展进程,从而提高老年人冠心病的生存质量,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徐峥.浅谈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体会,2009,9,164-1.

病人档案管理范文第7篇

1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

1.1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档案收集效率不高

在医院管理中,各级医院制定了适用于本院的、较为健全的医院医疗、人事、行政、后勤管理制度,而涉及档案管理的制度却较少。在医院目标管理考核方案中,一般也没有将档案管理纳入目标考核,造成档案收集效率不高,档案不齐全。

1.2对医院档案内容界定不清,管理范围不明

到目前为止,医院档案的管理还没有一整套科学统一的管理制度标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档案的内涵和外延都在发生变化。各级医院在管理档案时,由于还没有统一的管理标准和模式,各级医院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实践进行管理,使许多应该纳入管理的档案没有纳入管理。

1.3档案意识不强,档案利用率较低

对档案管理方面的认识还较淡薄,认为档案工作可有可无,认识不到档案工作在医院管理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由于对档案重视程度不够,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不足,造成档案利用率不高。

1.4档案管理分散,不利于档案的完整和安全

各科室分散管理,不便于综合利用,不利于档案的完整和安全。每个科室都要有人兼管保存,重复保存,造成人力、物力和空间的浪费。

1.5档案管理人员业务水平不高

档案知识欠缺在医院人才培养中,一般重视医疗技术人员素质的提高和继续教育,对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没有纳入计划和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平时进修学习的机会不够,缺乏系统的档案知识培训,许多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停留在经验上,思想观念和管理水平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要求,缺乏创新和活力。

1.6档案工作硬件投入不足,档案现代化管理水平不高

有些医院由于医疗用房紧张,致使档案用房狭小,不符合档案保管的标准。另外,档案管理设备陈旧,管理技术落后,也制约了档案事业的发展。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在医院管理中的广泛运用,医院管理手段不断进步。而运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管理档案的却较少,一些档案工作还停留在手工收集、检索,信息量小,不利于档案的收集、利用和开发。

2加强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

2.1加强学习《档案法》,提高依法归档的自觉性

大力宣传档案工作,使医院领导、职工都充分认识档案的重要性,认识档案与自己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密切关系,更好地支持档案管理工作,从而促进全员档案意识格局的形成。《档案法》规定:档案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便于社会各方面的利用。此外,医院管理干部及医、教、研人员的档案法制观念淡薄,甚至有相当一部分人不知道《档案法》的基本精神,缺乏依法归档的自觉性,因而学习、宣传《档案法》非常重要。

2.2档案只能集中统一管理,不能分散管理

运用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对档案进行统一管理,这是建立统一的、科学的档案工作制度,推行档案工作标准化管理的基础。实行档案统一管理,才能对综合性医院档案进行规范化管理,真正地、充分地发挥其凭证和利用作用。

2.3建立科学的档案管理体系,健全档案管理制度

促进档案工作规范管理,建立科学的档案管理体系,健全档案管理制度,是促进档案工作规范管理的关键。各医院要结合本单位档案工作实际,根据《档案法》、《医药卫生档案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订一套比较科学、完整、系统、切实可行的档案管理制度。对各科室的各类档案材料进行集中统一管理,统一考核,使档案管理与医疗业务同步考核评价,同步发展。

2.4加强培训、结合实践,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

档案管理人员素质直接影响档案管理水平,医院要将档案人员培养纳入医院人才培养计划,全面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一是通过专业培训、继续教育、知识更新、进修学习等提高业务和知识水平。二是深入临床一线调查研究医疗、教学和科研对档案信息的需求,不断总结探索档案管理工作,适应档案业务发展,推动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

2.5加大投入,提高配备,实现档案的现代化管理

加强资金投入,引进现代化的技术和设备是实现档案现代化管理必须的条件。一方面要提高档案保护设备和技术现代化的配备,如档案库房的去湿、空调设备,高效灭虫、灭火设备,这些设备和技术的应用是档案现代化管理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要引进计算机管理,用计算机储存整个医院的各种业务、行政上的档案,方便使用者及时查找、阅读,既节省时间也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利用计算机管理可以减少档案的有效空间,保存信息方便简单,也增加了其保密程度。因此,医院应充分利用计算机管理应用设计完善的软件和网络等现代化办公设备,实现档案管理的自动化、现代化。

2.6建立医院档案三级网络管理模式,为档案的开发利用提供可靠依据

病人档案管理范文第8篇

1医院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出现的新问题

根据十余年医院人事档案管理的实践,笔者就医院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出现的一些新问题谈几点拙见。

1.1档案移交不及时

已辞职、辞退、解除劳动合同等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有些没有及时移交当地人才服务中心,有些没有人事权的单位擅自保管流动人员人事档案,造成部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丢失、材料不齐全、手续不完备等情况出现。

1.2“弃档”现象较严重

一是人事档案作用逐步淡化,医院在聘用专业技术人员时往往只是面试即可。

二是人才流动日益频繁,有的人受利益的驱动,不顾组织是否同意,一走了之,新用人单位还可以在当地人事部门的帮助下为其重新建档。

三是人事费普遍过高,也是导致“弃档”的原因。

1.3档案管理不规范

有的单位对档案的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用人不规范,考核、档案工资晋升、评定机制不健全,不注意平时材料的形成,导致档案材料缺失,给出国政审、职称评定、出具人事档案相关证明和办理流动手续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1.4人事缺少特色服务

目前大部分地方人事还处在单一服务阶段,在很多业务领域里还是空白,缺少个性化、专业化的服务,无法满足社会和个人的发展需要。

1.5档案管理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档案管理人员业务培训机制尚未健全,部分单位档案管理人员变化较大,对人事档案管理业务不熟悉,有待加大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

2加强医院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对策

为了保证医院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真实性、严肃性,促进卫生事业单位人才合理流动时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完整性、真实性,应该加强对其的管理,认真做到以下几点。

2.1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营造人事档案规范化管理氛围要加强领导,广泛宣传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政策规定,提高档案管理人员整体素质,建立档案管理人员业务培训机制,定期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努力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知识和管理水平。

2.2完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政策法规

一是对过去不合时宜,制约人事档案管理方面的政策加以完善,建立全国统一的法律法规,杜绝各地区各部门各自为政的现象,以适应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

二是加强对企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的力度,规范对人才中介机构的管理,不准民营和合资人才中介机构从事人事和人事档案管理以及人事调动业务,促进我国人才中介机构的健康发展。

2.3创新人事服务形式

要不断丰富人事档案的内容,提高人事档案的使用价值,经常了解用人单位和人才对人事档案材料的新要求,树立人事档案利用的“受众”意识,变过去“守摊式”服务为“开发式”服务,重视研究人事档案用户的多方位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个性化服务。健全管理人事档案的机构,要在条件具备的地方成立人才服务机构档案管理部门,认真做好人员配置、经费来源、安全保密等方面的工作,通过档案管理机构的规范化管理,促进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朝着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

病人档案管理范文第9篇

关键词:病历档案;科学管理;作用;问题;对策

病历档案是临床医学实践最为原始的资料,也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是医护人员对患者诊断与治疗情况的具体记录,是患者就医期间所有的症状变化的真实描述,同时也是学者研究以及临床教学最有价值的资料,是人们战胜各种疾病过程原始文献。

1 病历档案的作用

1.1病历档案的法律作用强 病历档案全面地反映患者住院期间的就诊的各类情况,是保护医生、患者及医院利益的原始记录,对于医疗纠纷的解决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同时还是处理各类事故、肇事和伤残鉴定的重要依据,其分析数据可以提供司法参考。

1.2病历档案的诊断价值优 患者诊断的确立和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案都要参考病历档案。一个完整的病历档案可以指出通向正确诊断的途径,也是决定诊断方案的关键依据。

1.3病历档案的教学意义好 通过病例分析、临床病案讨论、病理讨论、死亡病历讨论等对学生及临床医师很有帮助,所以病历档案是临床师资培训的重要信息和基础资料,也是实习医生极为生动的教材。

1.4病历档案的医学科研作用大 病历档案记录着最丰富、最新鲜、最具体的医学科学实验和临床医疗实践的重要资料。通过病历档案的统计分析能够找出规律,为医学科学的研究工作提供可靠依据,有助于提高医生的诊疗水平,推动医学的发展。

1.5病历档案的医院管理作用多 真实而完整的病历档案反映了医院和医务工作者为患者服务的态度、服务的质量和医疗业务水平。因此,病历档案是检查和监督全院工作、进行科学管理的可靠依据。可供医院领导在改善服务质量、考核医师业绩、评估医生业务水平等方面作出决策,还可用于计划和总结工作、以及为加强行政管理、医疗管理等方面做参考。

2 病历档案管理的问题

2.1领导层的认识有偏差 有的医院领导片面认为病历档案管理对技术的要求不高,且没有什么价值,甚至认为其占用空间而已,忽视了病历档案在教学、医疗事故处理、科研、医疗质量、医疗纠纷及医院管理等方面所能够起到的作用。有的医院又"过于"重视,但这种重视是将其称为"病案",之后又极力将其从"档案"中抽离出来或避开档案部门的监督与指导。

2.2 病历档案质量不高,使用价值不大。医护人员对病历档案的认识不足,意识淡漠,对病历的书写草率行事,字迹潦草,记流水账,诊断依据缺乏,质量低;主次诊断不准确,医学术语使用不规范,记录不及时、不完整;某些医生不询问病史,不深入了解患者,不按规范书写病历,造成病历档案存在诸多质量问题。

2.3管理人员少且不专业 按我国病历档案工作的要求,每百张病床应配备专职病案管理人员1名,100∶1。这与国外(美国)的40∶1,相差近2.5倍,所以很难实现深层次管理的水平,所以我国的病例档案管理工作一般做得比较粗,基本上只做简单的整理分类、编码、装订、装袋,编目录、上架等工作。且目前很多的管理人员都是从其他行业转行过来的,综合素质较低,制约着病历档案管理工作向更高的水平发展。

2.4强调特殊而独立管理 多数医院对病历档案强调是"病案而不是档案",没有把病历档案管理纳入医院档案管理体系中,医院档案管理部门无权管理病历档案,上级档案部门基本上不过问,这就导致了病历档案无规范的档案指导和监督检查。

3 加强病历档案管理科学化的对策

病历档案管理的目的在于更好的服务于医院的建设管理以及医疗水平的进步,提升管理水平的策略主要有以下方面。

3.1加强病历档案管理的宣传教育 大力开展病历档案宣传教育工作,增强医院对做好病历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这是做好病历档案工作的思想基础。要采用多种多样的形成开展病历档案管理的宣传教育活动,提升领导层的档案观念,增强全员档案意识。

3.2构建机制、健全制度。确定适应各类医院特点的病历档案管理机制,是做好病历档案工作的必要保障。根据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和档案法规,最好的模式是医院设立综合档案室,病历档案纳入大档案集中统一管理体系。有条件的医院可以形成档案资料信息中心,集中管理所有档案以及图书、情报、电子数据,真正做到更好地适应现代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3.3要把好病历档案的形成和归档关,确保病历档案记录规范、质量好。要加强对病历档案书写质量的管理和签署审批管理,做到病历书写内容完整准确,文字简练明了,记录及时,手续齐全,书写整洁。为了确保病历档案的完整、准确、精练和系统,必须在病历文件材料形成过程中把好质量关,加强对病历档案管理各环节的超前控制、全程控制。

3.4病历档案整理、编目规范化:①必须对病历档案进行科学系统的整理;②要编制科学合理的检索工具体系,充分揭示病历档案的内容;③通过借阅、计算机检索、编研等多种方式,提供优质服务,使档案的管理朝着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3.5病历档案管理要采用现代技术。现代信息技术为档案工作开辟了新的天地,病案管理也应当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充分利用计算机的缩微存储功能可以将较小的病案以光盘的形式存储起来,销毁原件,从而减少库存,避免鱼龙混杂、鱼目混珠的现象,同时还有助于对医院的管理以及对各种医疗数据的统计分析。

3.6 配足配强档案人员,并切实提高其管理科学化素质。医院综合档案室或档案资料信息中心应当配备2人以上,并在相应科室配备兼职档案人员,形成医院档案人员网络队伍。同时,根据《档案法》的相关规定,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以下的素质。

3.6.1政治素质过硬 档案工作虽然看起来简单,但是却是一项带有很强的政治性的工作,管理人员首先必须要有一定的政治觉悟,了解和拥护党和国家的相关政策、路线方针,并且能够自觉遵守与医院档案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部门规章制度,有着坚定的政治信仰。

3.6.2崇高的职业道德 爱岗敬业是对每一位参加工作人员的基本要求。档案管理工作从根本上来讲是一项服务性的工作,不仅要做好档案的整理,同时还要为使用者提供服务,因此每一位管理人员都必须要有一定的服务意识,能够在平凡的岗位中,努力做好每一个环节的工作。

3.6.3敢于创新 档案工作虽然比较琐碎,简单,看起来没有什么技术性可言,但是要使档案的管理能够在医院的建设服务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档案管理人员也应该要具备敢于创新的精神,不断创新管理方式、管理思维,使得档案的管理更加科学,更好的服务于医护人员。

3.6.4熟悉业务 档案管理人员的作用在于能够为有需要的人员提供必要的档案资料,所以必须要具备基本的档案管理知识,同时还要对历史、文秘以及行政管理、目录等相关的专业知识有所了解,以保证档案管理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参考文献:

病人档案管理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医院病案档案管理;现状;对策

1医院病案档案管理的现状

1.1缺乏病案档案管理专业技术人员,管理队伍建设滞后

长期以来,医院对病案档案管理重视不够,医院病案档案管理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病案管理人员全部由其他专业改行而来。她们虽具有一定的医学和护理专业理论,但缺乏一套系统的、规范的病案管理知识和技能。医院对病案档案管理人员业务素质要求不高,在职病案管理人员,没有系统的进行岗前和岗上培训,影响了病案管理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使病案管理出现"上松下散现象"即领导管理放松,下面工作散乱。

1.2医院病案档案与医院档案管理相脱离

病案是医院广大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形成的历史记录,它真实地记载了病人历次的病情和检查、治疗、转归的全过程,是医院医疗、教学、科研最为宝贵的原始资料。因而它应成为医药卫生科学技术档案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与医院其它管理活动中形成的档案,共同构成医院档案整体。但是,现行的工作体系却是将这部分反映医疗业务的档案―病案分离于档案工作体系之外。那么,医院的档案整体就被分割开来,有悖于档案集中统一管理原则,脱离档案行政管理机关的监督指导,造成病案管理质盆难以控制,不利于医院档案工作走向法制化的轨道。

1.2病案内在质量不稳定

病案档案涉及到门诊医师、住院处、病区护士、各级医师、结算处和病案档案室等诸多部门的工作人员,哪个环节处理不好,就会影响病案内在质量。目前造成病案档案内在质量不稳定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是档案管理质量责任界面模粗。比如病案管理程序中虽然明确了在病案档案的形成和积累过程中,各级医师和护士所应承担的工作内容及其要求。但由于以往各种报告单的收集粘贴分工模糊,常使一些报告单漏收或漏贴,造成资料不完整、不齐全;其次是病案质量检查者与被检查者利益一致,缺乏有效的制约。因病案质量是由医务处(科)负责检查,而病案质量高低又反映医务部门的管理水平。因此,当发现病案质量出了问题时,医务部门考虑到自身的利益,处理时也只能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比如在医院升级达标活动中,不少医院出现组织医护人员重新抄写病案而没有举报的现象,就是因利益一致的原因。第三是政府档案行政管理机关监督指导不到位,管理出现“真空”地带。

1.3病案信息服务不到位

随着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机制的建立,医院病案管理制度将受到冲击,患者有权查阅和要求复印门诊病历、住院志、体温单、医嘱单、化验单(检验报告)、医学形像检查报告、手术及麻痹记录单、病理报告单以及其它病历资料。这不仅是解决医疗事故争议的需要,也是医疗体制改革的需要。然而目前医院在病案信息服务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比如拒绝病人查看或复印病案档案;不愿意向科研部门积极提供病案档案信息进行医学成果研究等。

2医院病案档案管理对策

2.1更街观念,强化档案管理职能

目前,根据社会医疗改革和加强医院管理的需要,医院领导、医护人员和档案工作者应强化全员档案信息管理意识,把医院各项管理活动中形成的医疗信息实现全流程的控制和跟踪服务。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要更新观念,进一步强化档案管理职能,使得医院档案管理系统逐步成为医疗信息的储备系统、领导决策的情报系统、医疗研究的资料系统、医院管理的条件系统、反映历史真实面貌的再现系统、维护医院和医护人员合法利益的凭证系统和推动现代化进程的动力系统。

2.2源流拉制,完善档案管理体系

将病案管理纳人医院档案工作组织管理,做到“三个统一”。即统一领导,将病案管理明确到医院档案工作领导小组及医院主管档案工作的院长的职贵与任务中去,使之对包括病案管理在内的全院档案工作统一目标、统一规则、安排资金,给予投人。由于病案管理专业性的特点,它还应同时接受医院病案管理委员会的领导等;统一机构,明确管理职能,使档案管理部门逐步成为医院信息运行管理的专业主管部门;统一制度,分清人员贵任界面,将病案管理纳人档案工作业务管理。首先,档案部门应将病案工作与其它档案工作全面考虑,纳人医院档案工作的整体布局之中,统筹制定档案工作规划、计划,并定期对病案管理在内的档案工作进行检查和总结。其次,在病案的收集、整理上,档案部门要尊重病案形成规律和特点,可提出齐全完整、准确规范这一总体原则,在具体方法上,耍继续依照病案管理要求去做。第三,档案部门要着重加强病案的保管工作。整体规划,科学布局,积极开展病案缩微化工作。将病案人员纳入档案工作人员管理。在人员管理上,档案部门要求病案管理人员认真履行职责,并推行岗位责任制,严格检查与考核,做到奖惩分明。在人才培养上,档案部门将病案管理人员列人档案人才培养计划。

2.3服务到位,挖扭档案信息资源

提供医院档案信息作为领导决策、医疗研究、医院管理的依据是档案部门服务于医院中心工作的最直接表现。为解决目前档案信息服务滞后与信息需求时效性的矛盾,医院档案部门首先要积极筹建医院综合档案目录中心,使本单位所有的档案文件目录存放于目录中心,各业务科室与目录中心实现微机联网,使利用者足不出户即可查到所需信息。其次,对医疗科技成果档案进行分析、加工,档案部门要充分利用信息储存库这一优势,以科技成果档案深加工、活管理为龙头,做好档案的编研及成果传播工作,为医疗科研和患者服务。第三要做好反恢信息的研究,不断完善档案信息的开发工作。必须对大量档案开发利用反馈信息进行研究,以了解开发信息的利用情况,总结出开发工作的规律,为进一步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作依据。同时,通过分析比较,找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中的差距,采取措施加以相应的调整与有效的控制,以保证档案信息开发工作长期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