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巴蜀文化

巴蜀文化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巴蜀文化包装设计论文

1巴蜀文化与包装设计

巴蜀的核心区域即如今的重庆市和四川省。在这个地域名胜中有着数不胜数的历史,展示着三千年灿烂的文明。在巴蜀各地的市井街旁,乡村道边,都会看到一间间独具四川风格的茶馆。人们坐在竹椅木桌前,手端四川茶馆独有的盖碗茶具,品着清幽的香茗,或“摆龙门阵”(聊天),或看书读报,茶馆里的气氛与盖碗里的沸水一样,热热腾腾的。进餐时分,又可走进遍布街头的川菜馆,品尝“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川菜与风味小吃,从色、香、味俱全的麻、辣、烫中感受四川悠久的饮食文化和川人的独特性格。茶余饭后,还可步入戏院欣赏川剧,听那高亢动听的高腔,看那神秘莫测的“变脸”、“吐火”绝技表演,也可以参加各种民间民俗活动,在这里无时无刻能感受到巴蜀文化也激发着设计师的灵感。巴蜀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地域特征,川渝等地土特产品的包装设计,其根本的目的在于用直观的形式表征地域文化的多样性,传递地域文化丰厚的文化历史信息,引起现代消费者的共鸣,进而满足其消费与文化心理需求。故这种直观形式主要通过包装的外形、构图、材料来实现。所以,土特产品包装设计地域性表达本质上仍然是一种视觉传达,其内容与形式都必须从显性的物质文化中去寻找提取其表达所需的元素。

2巴蜀文化如何实际应用在包装设计中

2.1浓郁的地域色彩表现色彩设计在包装设计中占据重要的位置。色彩是美化和突出产品的重要因素。包装色彩的运用是与整个画面设计的构思、构图紧密联系的。一提到四川、巴蜀文化,人们第一印象应该是丰富的色彩,如同川菜一样活色生香。巴蜀地气候湿润,川人“好吃”,由于地域潮湿,自古以来就爱食辣和麻以达到驱寒的目的,麻辣也自然成为了巴蜀文化的一份子。土特产的包装比如郫县豆瓣、新繁泡菜、灯影牛肉就会使用到红色、棕色,传达出中国气息。在四川,鳞次栉比、青瓦白墙的木屋,狭窄悠长的青石板街道、木柱支撑的宽敞街檐是古镇给人最为深刻而直观的视觉印象,也是古镇文化的外部特征,所以,我们将其作为四川古镇的典型视觉符号。从这一典型视觉符号中,我们可以提取出青石板路、宽敞街檐、青瓦屋面、木排架、白粉墙、老戏台、吊脚楼、老榕树、小桥、流水等形态元素,青灰色、白色、绿色、黑色、棕灰色等色彩元素,以及融古旧、质朴、闲适、恬淡为一体的风格元素。而四川茶馆在本地人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由茶碗、茶盖和茶船组成的盖碗茶杯,长嘴茶壶,老虎灶,竹扶手椅,白色、黄铜色、棕色、竹黄色,恬淡、随性,分别代表着四川茶馆的设计形态元素、色彩元素和风格元素。四川皮影则使用鲜明的红黄蓝黑色,川剧作为巴蜀文化又一个代表性的文化元素,使用黑、红、白为基本色,蓝、绿、金、银、灰、粉红、姜黄为辅助色,运用上,讲求明快、单纯、鲜而不艳,淡能传神。综上所述,巴蜀文化的色彩运用有着很强烈的装饰意味。

2.2图形的表现地域性土特产品就是具有地域性文化特征较为独特的产品,它的文化特征深受文化底蕴的影响。以巴蜀地区为例,设计师经常使用传统的能凸显川味的图形进行设计。例如金沙遗址的太阳神鸟纹饰,四川茶馆的盖碗、长嘴茶壶、竹圈手椅,川剧脸谱,四川皮影戏,蜀锦,蜀绣,绵竹年画等,将这些视觉符号化为设计元素,融入到包装的外形、构图和材料之中,方能实现土特产品包装的地域性文化信息传达。比如说四川阆中地区出名的小吃“张飞牛肉”,有传说称刘、关、张三人在桃园结拜兄弟时,曾大摆酒席,为了有可口的下酒菜,张飞把他多年制作牛肉的方法说出来,供厨师制作。而三国蜀汉文化的中心遗迹是成都武侯祠,这个传说就凸显了巴蜀文化。“张飞牛肉”所采用的礼品包装设计是红色和黑色的川剧脸谱,采用的字体也是传统的书法。川剧脸谱是川剧展现给观众的最直观的视觉形象,也是人们区别川剧和其他剧种的一个重要标志,张飞牛肉将川剧的这一视觉艺术形象进行深度大众文化层面的开发应用,给产品注入了巴蜀文化的艺术魅力,使它地域特色更加明确,使产品更加亲切。这是很简单的例子,却让我们看到了产品背后丰富的地理、历史、传统文化等内容。而一些礼品包装,比如彝族的漆器的包装是从巴蜀文化中传统工艺品中提取,用了大量的装饰图形。其他的诸如蜀锦、蜀绣、扎染、绵竹年画都是如此,使本土包装设计具有了视觉上丰富的表现力。

2.3材质的影响

2.3.1纺织品布料及纺织品在本土包装设计中经常使用,一般来说传递出质朴、随意轻松的感觉,与现代人们崇尚自然的心态不谋而合。巴蜀特产中蜀绣、蜀锦、扎染等既是巴蜀文化的土特产,又可以将这种材质和表现形式作为一种包装材质运用到土特产的包装中。成都本土小吃棒棒娃手撕牛肉就使用了布料缝制的标签和口袋,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2.3.2天然材质包装材质按照其生产方式分为天然材质和非天然材质,在本土包装设计中经常使用到的是天然材质。天然材质主要是指大自然未通过人工改变其化学性质和加工处理而直接用于包装的材料。在巴蜀文化的影响下,本土包装一般使用的是植物类,即由竹子编制成的竹盒、竹筐、竹篓等,比如说食品中四川腊肉、香肠、缠丝兔等都有使用这种形式,配以红色的商标,形成了独特的风味。当然也有直接用竹子的竹筒作为酒类或饮品的包装,比如泸州地区的米酒。源自于巴蜀地区的少数民族都会用竹筒盛放酒类或者水。

全文阅读

从巴蜀文化到书法中国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我是巴蜀人,父亲是重庆人,母亲是四川人,可见我既是巴人又是蜀人。在我看来,巴文化具有神秘主义倾向,巴人好客,热情似火,不虚伪做作,缺点就是逞强好动,比较霸蛮。而蜀人带有一种亲和力,表现在川剧里面的滑稽可笑,幽默感和蜀人与生俱来的宽容度,使成都成为一个“来了就不想走的”悠闲安逸的地方,“文人气”重,是四川诙谐安适文化的一种特点。

汉代的司马相如、扬雄,唐代的陈子昂、李白,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近代的郭沫若、巴金、张大千等都是从四川走出的文化人,可见巴山蜀水是一个文人雅士的乐园。

其中,李白的浪漫主义和四川文化渊源甚深,他的《蜀道难》说明巴蜀的上古历史神秘悠久。根据考证,秦始皇灭六国之前先灭了巴蜀,巴蜀的文字消失了,现在重新发现了巴蜀古文字,但已不可考辨。巴蜀是最先中原化的,这就是为什么四川官话与北方话非常接近,其实是它最先被“官方化”或者说是被“秦化”,就连当初唐玄宗遭遇安史之乱首选逃跑的地方就是作为大后方的成都。这些无疑都提升了四川人的自豪感和自足感。秦之能灭六国是因为巴蜀“米粮川”给它提供了大量粮食,秦朝派大将李冰到蜀治理都江堰,人们没有把李冰当做外来人,而是看成皇上派来的治水专家。川人还自豪于曾经威名赫赫的三国中的蜀国首都――成都,并把巴蜀称为“天府之国”,是远离战争的大后方。这一切给四川人包括我在四川的生活赋予了无穷的文化想象力。

巴蜀之地的休闲、潇洒、快乐和言语之间的幽默感都是川人用之不尽的资源。以活跃在北京的川籍艺术家们为例。他们不抱团,都相信“各自打出一片天地的才是真神仙”,因为孔夫子也说过“君子不党”。巴蜀文化给我们一种自由的歌唱感和蔑视困难的潇洒满足感,给我们提供了无穷尽的文化精神上的自豪感、自足感。

做学问对漫漫人生的修为

我出生在安岳县,在我五岁的时候,外公就开始教我写书法,仍然记得儿时的外公留着一小撮山羊胡子,瘦骨嶙峋,两眼炯炯有神,他是重庆有名的老中医,解甲归田,归根归宗回到安岳县。

老外公教我写书法,最初临摹的是颜真卿的《多宝塔碑》,每天要写20个字,在他的教育下还同时阅读《千家诗》,现在我还依然保存那本过了半世纪的《千家诗》,上面有外公很多的批注和我后来上大学后重新读的批注。

全文阅读

巴蜀历史文脉传承的特色文化圈

不同地域形成的不同文化特色和风俗习惯,是历史变迁和生活方式积淀的结果。按照巴蜀历史文脉的生态文化美和历史文化美两方面的特点,可以说巴蜀是山川秀美的天府风光胜地;巴蜀是名冠华夏的英杰伟人和文化巨人之乡。

以发掘巴蜀文化的神奇、神秘、神妙文化内涵为主线,可划分为一个中心六大特色文化区:

成都为中心的都市特色文化圈

以成都平原为中心的古蜀文明与现代都市文化特色区,包括成都、绵阳、自贡、泸州等地。成都平原是古蜀文化、古蜀国、古蜀都邑的生长点,自古以来就是巴蜀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古蜀文化是一个一体多元的文化。所谓一体是指以成都为核心形成独具特色的古蜀文化体系;所谓多元是指在成都平原这个核心的影响、辐射和带动下拓展开来的诸多文化区域。这里有着深厚的农耕文化底蕴,更有着博大精深的城市文明。不仅有着悠久的工商业文化、更有光辉灿烂的治水文化,早在都江堰工程前就有大禹导江、鳖灵治水等宏大工程。不仅有绚丽多姿的戏剧、音乐、歌舞文化,更有自成体系的饮食文化,川菜、川酒、川茶享誉世界。

成都已经成为举世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宜人居住环境城市。仅就成都市而言,闻名遐迩的锦江文明、锦城文化,洞天福地青城山、鹤鸣山、青羊宫,古刹名寺文殊院、宝光寺佛教丛林文化,三国名胜武侯祠、子龙庙,美不胜收的餐饮文化等。都已成为吸引国内外游客的旅游热点。

六大特色文化区

一是古蜀文明遗址分布带与川北金牛道古蜀文化、剑南蜀道三国蜀汉文化特色带,包括成都、德阳、绵阳、广元直至陕西汉中区域。该区域的亮点是:

江源文明带,包括都江堰水文化区和岷江水文化带;沱江水文化带;毗河水文化带。大禹生于汶山郡,兴于西羌,其治水始于岷山,北川、汶川、都江堰市等古汶山郡范围内,构成大禹故里文化带。古蜀文明遗址寻根区,包括广汉三星堆遗址及博物馆、成都金沙遗址及博物馆公园、商业街战国船棺葬遗址博物馆、十二桥文化博物馆等。三国蜀汉文化圣地与剑门蜀道雄关文化区,包括以武侯祠为中心的三国遗址遗迹文化带、庞统祠与落凤坡、川北金牛道与褒斜道、翠云廊剑门蜀道等区域。仙源故乡道教文化展示带,包括鹤鸣山、青城山、青羊官、阳平观、老君山等地。

全文阅读

浅析巴蜀审美文化的特征及发展

【摘要】随着当今世界“文化趋同”以及文化的地域性与民族性日渐消失的现象,人们重新认识到发扬地域文化的必要性与迫切性。本文就是在这样的视角下来探究和思索巴蜀地域文化的特征。文章从巴蜀文化的概念谈起,研究论述巴蜀审美文化的特征及发展。

【关键词】巴蜀地区 审美文化 特征 发展

巴蜀地处长江上游,主要为四川盆地极其附近地区,即今四川、重庆一带、陕南、黔北、昭通、鄂西等地,民族主要包括有汉、藏、彝、苗、回等。而巴蜀文化以其极其得天独厚的地理特点,兼容了东西南北文化,并且具有丰富的物产资源。经过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元明清各个朝代的发展,构成了中华文明极其富有地域特色的一个重要区域。使其地理具有神奇、多样、向心、交汇等特征,是名副其实的聚宝盆。

一、巴蜀文化的定义

近年来考古新发现证明:巴蜀地区乃是人类起源、农业起源、文明起源的重要发祥地。著名考古学家和巴蜀文化专家林向教授认为巴蜀文化具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巴蜀文化”:以大约春秋战国秦汉时期,由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极其邻近地区的古代巴、蜀为主的族群的西南地区的先民们留下的文化遗产,在中华文化中影响至深,前后延续上千年。

“广义的巴蜀文化”:从古至今包括四川省和重庆市两者及邻近地区在内的整个地区将各少数民族文化包括在内的以历史悠久的巴文化和蜀文化为主题的文化的总汇。

二、巴蜀文化的特征

全文阅读

巴蜀文化与本土包装设计论文

1浓郁的地域色彩表现

一提到四川、巴蜀文化,人们第一印象应该是丰富的色彩,如同川菜一样活色生香。巴蜀地气候湿润,川人“好吃”,由于地域潮湿,自古以来就爱食辣和麻以达到驱寒的目的,麻辣也自然成为了巴蜀文化的一份子。土特产的包装比如郫县豆瓣、新繁泡菜、灯影牛肉就会使用到红色、棕色,传达出中国气息。四川茶馆在本地人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由茶碗、茶盖和茶船组成的盖碗茶杯,长嘴茶壶,老虎灶,竹扶手椅,白色、黄铜色、棕色、竹黄色,恬淡、随性,分别代表着四川茶馆的设计形态元素、色彩元素和风格元素。四川皮影则使用鲜明的红黄蓝黑色,川剧作为巴蜀文化又一个代表性的文化元素,使用黑、红、白为基本色,蓝、绿、金、银、灰、粉红、姜黄为辅助色,运用上,讲求明快、单纯、鲜而不艳,淡能传神。综上所述,巴蜀文化的色彩运用有着很强烈的装饰意味。

2图形的表现

地域性土特产品就是具有地域性文化特征较为独特的产品,它的文化特征深受文化底蕴的影响。以巴蜀地区为例,设计师经常使用传统的能凸显川味的图形进行设计。例如金沙遗址的太阳神鸟纹饰,四川茶馆的盖碗、长嘴茶壶、竹圈手椅,川剧脸谱,四川皮影戏,蜀锦,蜀绣,绵竹年画等,将这些视觉符号化为设计元素,融入到包装的外形、构图和材料之中,方能实现土特产品包装的地域性文化信息传达。比如说四川阆中地区出名的小吃“张飞牛肉”,有传说称刘、关、张三人在桃园结拜兄弟时,曾大摆酒席,为了有可口的下酒菜,张飞把他多年制作牛肉的方法说出来,供厨师制作。而三国蜀汉文化的中心遗迹是成都武侯祠,这个传说就凸显了巴蜀文化。“张飞牛肉”所采用的礼品包装设计是红色和黑色的川剧脸谱,采用的字体也是传统的书法。川剧脸谱是川剧展现给观众的最直观的视觉形象,也是人们区别川剧和其他剧种的一个重要标志,张飞牛肉将川剧的这一视觉艺术形象进行深度大众文化层面的开发应用,给产品注入了巴蜀文化的艺术魅力,使它地域特色更加明确,使产品更加亲切。这是很简单的例子,却让我们看到了产品背后丰富的地理、历史、传统文化等内容。而一些礼品包装,比如彝族的漆器的包装是从巴蜀文化中传统工艺品中提取,用了大量的装饰图形。其他的诸如蜀锦、蜀绣、扎染、绵竹年画都是如此,使本土包装设计具有了视觉上丰富的表现力。

3材质的影响

3.1纺织品

布料及纺织品在本土包装设计中经常使用,一般来说传递出质朴、随意轻松的感觉,与现代人们崇尚自然的心态不谋而合。巴蜀特产中蜀绣、蜀锦、扎染等既是巴蜀文化的土特产,又可以将这种材质和表现形式作为一种包装材质运用到土特产的包装中。成都本土小吃棒棒娃手撕牛肉就使用了布料缝制的标签和口袋,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3.2天然材质

全文阅读

汉代巴蜀文化兴盛之因探略

摘 要:汉代是巴蜀地区在统一的中央王朝下,在文化发展上的第一次鼎盛时期,所谓“蜀学比于齐鲁”、“汉征八士,蜀有四焉”。流必有源,源可能是潜藏的,但绝没有无源之流。两汉时期的巴蜀文化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攀上汉文化的高峰,究其原因,离不开巴蜀地区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也离不开此时期巴蜀地区教育开展的多样性。

关键词:汉代;巴蜀文化;兴盛;原因

中图分类号:K2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1-0126-02

汉代巴蜀文化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是巴蜀地区纳入统一的中央王朝后文化发展上的第一次鼎盛时期,所谓“蜀学比于齐鲁”、“汉征八士,蜀有四焉”[1]。流必有源,源可能是潜藏的,但绝没有无源之流。汉代的巴蜀文化能迅速攀上汉文化的高峰,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试从文化演进的角度来探析其原因,即巴蜀地区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其文化兴盛的沃土,汉代巴蜀地区开展的多种教育方式则是其强大的助推器。

巴蜀文化有着悠久而独立的始源。原始、丰富的古史文化传说以及醇厚的文化传统是巴蜀地区文化繁荣兴盛的沃土。

1.原始

原始宗教是在人类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人类的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水平达到一定水准的历史条件下才产生的。普列汉诺夫认为“万物有灵论是宗教思想发展的最初阶段”。因此,自然力、自然物是最古老的崇拜对象。如太阳崇拜。金沙遗址出土的太阳神鸟金箔饰便是例证。大石崇拜,学界普遍认为蜀人的大石崇拜发源于蚕丛氏,“蚕丛氏始居岷山石室”。当蚕丛氏从岷江上游迁至成都平原后,以不同形式的大石建筑来寄托对祖先及其生存环境的崇拜[2]。动植物崇拜。三星堆出土的各种金、铜、玉、陶动物雕像,都不只是一般意义上的美术作品,都是被顶礼膜拜之物,即诸种神灵[2]。三星堆出土的青铜树,一些学者认为此青铜树即为《山海经》中所说的“建木”,即是“天梯”,为天地人神之间的通道[2]。

全文阅读

巴蜀文化符号的川酒包装设计研究

1巴蜀文化的概念和内涵

巴蜀文化的概念,最早出现于卫聚贤先生在1941年出版的《说文月刊》第3卷第4期上发表的论文《巴蜀文化》。在随后半个多世纪的研究中,学者们对于巴蜀文化的概念提出了多种解读,主要集中在巴蜀的地域范围、巴蜀文化的内容和巴蜀文化的时间界定上。巴蜀最初是指长江上游两个比较大的部落,也是两个区域名,以后又相应成立了巴、蜀两个国家,主要在今四川、鄂西、贵州等境内。今天狭义的巴,指川东的重庆地区;蜀,是指成都平原[2]。“巴蜀文化”具有广义和狭义的概念。狭义的“巴蜀文化”一是指先秦巴蜀文化,二是指考古学意义上的巴蜀文化[3]。也有一些学者提出了广义的巴蜀文化概念,指从古至今的四川文化[4]。巴蜀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其既有中原文化的特点,又有独具一格的地方文化风格。

2川酒及其包装对巴蜀文化的传承作用

川酒文化是巴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巴蜀文化的物质与精神瑰宝的积淀。源远流长的川酒发展历史中,以酒为物质载体,以酒文化为传播形式,既丰富了巴蜀文化资源,也对巴蜀文化实现了传承和发展。川酒在众多白酒品牌中,独树一帜,名扬海内外。四川独具特色又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孕育和涵养了川酒独树一帜的酿造技术和其它酒文化形态[5]。而从古至今,酒都不是单纯的一种饮品,它承载了深刻的文化内涵,历史悠久的川酒更是如此,它蕴含着巴蜀文化的独有的地域特色,不论是其酿酒的技术、历史,还是饮酒的文化、礼仪,亦或是盛酒的器皿、包装,无一不是具有巴蜀文化烙印的宝贵财富。如果说,川酒是巴蜀文化的载体,那么川酒的包装则是巴蜀文化最直接的视觉传播形式。从视觉传达设计的角度而言,包装设计就是设计师将一定的信息转化成视觉符号传递给消费者的传达过程,因此,川酒的包装设计就是将巴蜀文化符号视觉化后传递给消费者的过程。川酒的包装是川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消费者最直接感受川酒地域文化特色的视觉基础。融入了巴蜀文化视觉符号的川酒包装,为消费者营造了巴蜀文化语境,能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可以在建立川酒文化品牌特色的同时对巴蜀文化进行有效地传承和发扬。

3巴蜀文化符号在川酒包装中的使用原则

在川酒包装设计中融入巴蜀文化符号,不仅要考虑与酒的品牌定位契合,还要注意这些符号的信息传达是否到位,能否将巴蜀文化与川酒包装融为一体,成为商品与消费者情感沟通的媒介,能否通过这些巴蜀文化符号传递给消费者完整、真实的巴蜀文化信息。因此在巴蜀文化符号的提取和运用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3.1巴蜀文化符号内涵的可理解性

将巴蜀文化符号运用在川酒包装上,要考虑到这些符号信息内涵的传达效果,不仅要让本地消费者见到符号后,能理解其传递的历史、精神等内涵,还要考虑到其他更多不同地域和文化背景的消费者对这些文化符号的理解度,因此,一是要选取最具代表性的、最能获得广泛认同的巴蜀文化符号,以此引起消费者的情感共鸣,同时吸引和引导一些不了解巴蜀文化的消费者认识和熟悉巴蜀文化;二是巴蜀文化符号的提炼和设计要使其符号特征鲜明,能形象的传达巴蜀文化,易于消费者辨识和理解这些文化符号的内涵。

全文阅读

让巴蜀文化与经济发展双翼齐飞

唐代著名诗人李白曾浩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不错,“其地四塞,山川重阻”(《隋书・地理志》),的的确确是巴蜀地区最为显著的地理特点。但这只是事物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巴蜀先民为了突破这种地理的封闭性,变蜀道难为蜀道通,付出了难以想象的努力与代价,终于打通了条条渠道,使巴蜀文化始终能与外界产生各种各样的交流与互补,不致成为一种封闭性的文化”(袁庭栋《巴蜀文化志》)。

诚如袁庭栋先生所讲,巴蜀先民总是以开放的姿态不断迎接与整合外来的人群与文化,经过消化选择,融入巴蜀原有的本土文化内容,再加以发展提高,以至历史上巴蜀文化几度站到了我国经济文化发展的最前列。

通观巴蜀文化发展史,巴蜀文化的特征,似可概括为:一是海纳百川,具有包容性、兼容性,恰如海绵体一样;二是敢为天下先,具有创意创新性;三是辐射性。

经济社会飞速发展到今天,时代赋予我们新的历史使命。我们决不能仅仅纸上谈兵,而必须抓紧巴蜀文化与巴蜀地区经济相结合,把巴蜀文化渗透融合到巴蜀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将巴蜀地区打造成中国西部经济、文化双翼齐飞的魅力区域,打造成中国新的经济增长极。

创意产业是一个发展前景广阔的新兴产业。创意产业的生命力在于体制机制创新和科学技术支撑。当今世界是创意产业蓬勃兴起的世界,21世纪是创意经济的世纪,创意改变世界,未来的中国应当从文化之邦走向创意之国,从“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有着创新精神传统的巴蜀文化,应该尽快融入巴蜀地区创意经济之中。

巴蜀文化源远流长,底蕴十分深厚,传统文化又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我们应该努力把巴蜀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巴蜀经济发展优势,例如狠抓创意旅游,大抓文化旅游业发展;注重将巴蜀文化融入城镇建设之中,提升城镇文化品位和内涵。我们还应该把巴蜀文化融入巴蜀地区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以构建覆盖巴蜀城乡的文化体系,推动“城乡一体化”。我们理应实施巴蜀文化整合,努力增强巴蜀地区各民族对巴蜀文化的认同感,促进各族干部群众在加快发展、构建和谐、维护民族团结方面达成共识,不断满足各族群众多元化、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为构建平安、和谐、富裕的巴蜀地区提供良好的文化氛围和巨大的精神动力。(作者系省创意产业协会常务副会长)

全文阅读

神奇、神秘、神妙的巴蜀文化(下篇)

“巴蜀自古出文宗”,“诗人自古例到蜀”,“自古蜀中多才女”,这是巴蜀文学发展的三大规律,凸显出巴蜀文化的神异性。

文心蜀韵

元代人张翥《谒文昌阁》:“天地有大文,吾蜀擅宗匠。”吾蜀曩有“文宗在蜀”的传统。这个传统由文翁倡其教,赋圣司马相如开其端,“乡党慕循其迹”,严君平、相如、王褒、扬雄成为“以文辞显于世”,“文章冠天下”的汉代四大家,他们都是蜀人。

汉代儒圣扬雄还被他的朋友桓谭誉为“西道孔子”,也是“东道孔子”,具有汉代儒圣的地位。文学革新前驱陈子昂、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宋代文宗苏轼与陆游、明代文坛著述第一人杨升庵、清代涵海大家李调元、性灵诗宗张问陶,直到现代文化巨人郭沫若和巴金,这些“天下第一秀才”均出生于蜀,或虽不是蜀人,却是因巴蜀文化熏陶而成就为文化巨人的。他们不仅是文坛宗主,而且是百科全书型大家。尤其是司马相如是文韬武略的通儒。他开启了巴蜀文宗重文学,重今经学的传统,成为后代文宗从扬雄到郭沫若师法的榜样。这正是蜀人“发散式”思维方式的生动体现,它在文学上形成浪漫主义倾向,富于文采和想象力,这对后世富于激情、奇幻的文化心理有相当的启示作用。

与前述古蜀仙道与巴蜀道教相联系,文心蜀韵也浸润于巴蜀文人思维,成为巴蜀文人以仙游为特征的浪漫型发散性思维定势。司马相如倡导的仙游文化是其开端。他写的《大人赋》淋漓尽致地表现出羽化登仙、凌霄步虚的仙游四方的气概。汉武帝读了这篇赋,竟然感觉“飘飘有凌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间意”。以仙化浪漫为特征的蜀文学就是由这篇赋开端,形成为巴蜀的“文心”。

司马相如的赋论最独到之处是分为“赋家之心”与“赋家之迹”。“赋家之心”指的是“文心”,是性灵,是赋家的本性、心灵与眼界、境界。赋家之心“苞括宇宙,总搅人物”,“控引天地,错综古今”,这是何等开阔的世界眼光。这种“文心”是“斯乃得于内,不可得而传”,可意会不可言传,可捉摸而难于形诸文字,犹如佛祖拈花迦叶含笑一样,靠内在心灵的开悟与精神的流动。这就是巴蜀人的“文心”,巴蜀人的文化性格。

至于“赋家之迹”则是指有善于“列锦绣而为质”写作锦绣文章的路径和方法。赋家之心与赋家之迹,构成相如浪漫主义文学的根基,开巴蜀文学好梦幻迷离好想象的浪漫主义先河,从相如到苏轼到郭沫若,直到今天蜀中的朦胧派诗群,始终传承着,流淌着,形成了神奇梦幻的巴蜀文学的历史长河。

易学在蜀

全文阅读

神奇、神秘、神妙的巴蜀文化(上篇)

〔编前的话〕

巴山蜀水自然风光旖旎,历史文化积淀非常丰厚和广博,文化典籍、文化名人众多,文化形态丰富,文化层次多样。玄妙神奇、博大精深、瑰丽多姿的巴蜀文化,为创造各具特色的文化产品提供了绵延不断的文化养料,是一座极为珍贵的文化宝藏。哪些最能体现巴蜀文化的精髓?哪些最能展现地域特色?谭继和等专家把巴蜀文化资源梳理为十二个体系:“水润天府”、“和谐天使”、“天下名城”、“古蜀文明”、“智慧诸葛”、“仙源故乡”、“文宗在蜀”、“锦城丝管”、“川肴百味”、“科教华章”、“巴蜀红潮”、“民族花灿”。因此,我们从本期开始对巴蜀文化作系列报道,突出巴蜀文化中的特色、亮点,旨在让我们正视、重视、认识自己的宝贵财富,提炼人文精神,弘扬巴蜀优秀的文化传统,振奋精神。

绝域殊方别一世界

巴蜀文化是中华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有着悠久而独立的始原,其神秘性和奇异性,很早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早在西晋,裴秀《九州图经》就称巴蜀为“绝域殊方”。东晋常璩《华阳国志》认为这块神秘殊方是“人皇九囿”之一,“囿中之国”就是巴蜀。唐代诗人杜甫入蜀,看到的山川是新的:“我行山川异,忽在天一方”;看到的习俗是怪异的:“天路看殊俗,出入异中原”;看到的人是新的:“但逢新人民,未卜见故乡”;看到的城市也充满新鲜感:“喧然名都会,吹箫间笙簧”。在诗人眼里,巴蜀文化是与中原文化迥然有别的充满神秘感的“别一世界”。直到近代,不少入蜀的文人还同唐代这位大诗人一样,对巴蜀有着特殊的神秘感。十九世纪末,法国人古德尔孟《云南游记》认为四川是“绝妙未经开发的舞台,如经点缀,即可成为一东方的巴黎”。白屋诗人吴芳吉的竹枝词说:“成都富庶小巴黎”,就是从这里来的。抗战时期,茅盾入蜀,看到新奇的成都,感叹这是“民族形式的大都会”,是“小北京”。就是现在也还有外国人认为成都既然是大熊猫的故乡,就必定在深山老林中,是个令人感觉神秘的城市。总之,从历代人的描述里,无不感叹这块神奇神异的地方:

这里是“巴蜀同囿,肇于人皇”,文化始原悠久而独立、文化传承五千年连绵不缀,处于地球北纬神奇线上的巴蜀。

这里是“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种种蜀王神秘传说的迷蒙,正在被宝墩、三星堆、金沙等考古发现所破译、神秘面纱正在被揭开的巴蜀。

这里是“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的成都与“海棠香园,风月主人”的古嘉州等数10座巴蜀历史名城被巴蜀人金雕玉琢般建设的优雅人居,宛似天然图画,有4500年以上历史的城市文明的传承地。

这里也是栈道、笮桥、巢居和梯田等四大特色的巴蜀文化,特别是世界少有的成都平原的林盘文化为特色的巴蜀乡村文化的衍化地。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