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八年级历史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历史知识点总结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八年级历史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摘要:本文对公民教育下的八年级历史活动性校本课程的设计进行探索,促进八年级历史学习活动的实施,激发孩子们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形成全面而正确的历史观,真正落实素质教育的目标。

关键词:八年级历史;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3-071-1为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校八年级历史学科教育教学质量,在不断探索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同时,需要根据学校生源情况、学校未来发展需要以及着眼于培养具有创作性人格特征的学生的需要,设计规划八年级历史公民教育活动课程。

八年级抗战史的学习,为笔者提供了一个活动创设契机,新的《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学战史时“进一步培养热爱和平、关爱人类的正义感和崇高情操;进一步认识战争的根源和现实危险性,树立忧患意识与和平意识,从历史经验的总结中提高保卫世界和平的自觉性;进一步弘扬世界人民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表现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不畏强敌、百折不挠、不怕牺牲的献身精神,为维护世界和平的神圣事业进行不懈努力。”结合南京地方史,笔者逐步开展以“南京大屠杀”为主要内容的系列教育活动:结合“国旗下讲话”、班会课等营造探究氛围;组织学生探访南京大屠杀集体屠杀地点;探访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开展历史知识竞赛;邀请南京师范大学著名教授经盛鸿老师开设以南京大屠杀为主题的知识讲座;开展图文并茂的历史小报评比;“中学生历史剧创作与表演大赛”……以南京大屠杀为中心形成12.13主题教育系列活动课程。历史公民教育活动课程日益体现出目的明确、系列化、不断走向精品化的特点,成为学校八年级课程体系中的一大亮点。

一、八年级历史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八年级历史公民教育活动课程实施分准备阶段、成果展示阶段、总结阶段。

(一)准备阶段

1.严密规划:凡事预则立,必须重视计划性。9月新学期开始之际笔者就开始规划本学年本学段的历史公民教育活动课程。

全文阅读

警钟长鸣 深化历史课堂的多元价值

【摘 要】初中历史课程的意义不仅仅是要学生记住一件件历史事件,还要让学生从历史学习的过程中感悟历史、牢记历史、触动心灵、激励自我,更要让学生通过历史教学活动的开展提升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服务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活动;多元;价值;防空;励志

笔者所在的学校,地处农村,随着城镇学校的扩建和扩招,农村学校的生源严重流失,面对这种现状,学校采用小班化教学的实践与研究,笔者也结合自己的历史课程进行了深入的实践与研究、反思与总结、分析与论述。在这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日子里,结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和班级学生结构特点,笔者尝试着深入开展以纪念“九・一八事件”为主题的德育系列活动,这样不仅顺利的完成了教材预设的教学内容,还达成了历史课堂的多元价值。

第一、防空演练的价值达成

在纪念九一八事件的日子里,结合学校,班级的实际情况,进行防空演练的系列活动,让学生在活动的深入实践中提升综合逃生、自救能力。

1.防空逃生演练。在纪念九一八事件的日子里,我们从活动的策划、宣传、落实、反思、总结来提升每个学生的逃生演练意识,并在活动的实践中达成能力的提升,比如今年九月十八日,十点零九分拉开防空警报,所有学生快速,井然、有序的离开教室,撤向宽广的操场,空袭警报中全部师生抱头蹲下或趴下。

2.消防灭火演练。消防安全是学习安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我们的教学行为中,我们可以借助演练进行消防安全演练,逃生的环节加一些火灾现场的渲染,让学生迅速用毛巾、手帕、湿巾纸等快速沾湿后进行逃生,并让学生拿着灭火器、消防栓去灭火,不仅掌握火灾现场的逃生技巧,还掌握基本的灭火技巧。

第二、牢记历史的价值达成

全文阅读

例谈历史课堂板书的设计

【关键词】初中历史 课堂板书 设计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6B-0039-01

板书就好像课文的精缩版“名片”,好的板书能够直接呈现教学内容和教学重难点,帮助学生掌握课文内容。在初中历史课堂上,一般教师使用板书的情况如下:(1)课前,使用提纲挈领式板书,板书的脉络清晰、要点明确,上课前书写于黑板上,有助于学生在课始自读课文时迅速把握重难点。(2)课中,使用娓娓道来式板书,教师边讲边板书,与学生共同探索课文内容,变繁杂的课文为简单的提纲,有助于学生直击要点、深入课堂。(3)课即将结束,使用总结式板书,帮助学生从大量的信息中抓住最有效的内容,回归课文本体,掌握主要内容,分清讲授内容的主次。在此,笔者主要结合实例,谈谈如何进行历史课堂板书设计。

一、数字框架式和大括弧式

数字框架式板书主要运用阿拉伯数字、中文数字、罗马数字等,把课文分为大小不等的几个层次,将单个分析与综合总结相结合,适用于内容比较集中、单一且层次比较清晰的课文。如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3课《》的板书(见图1),这样的板书对学生理清课文的基本脉络有较大的帮助,在课前预习、课中教学和最后总结时都可运用,是历史课堂中比较常用的板书形式。

数字框架式板书与大括弧式板书有异曲同工之处,两者都是把课文内容层次化,不同之处在于形式的差别。如《》的板书也可以设计成图2的样式。两者相较,大括弧式板书的直观性更强,能更多地体现知识点的迁移和交叉关系。

二、表格式

全文阅读

给记忆插上腾飞的翅膀

历史所蕴含的知识丰富多彩,学好它有利于学生了解世界文化成就、开阔眼界,并且有利于学生了解本国科技文化的发展、变化。但是历史知识比较零碎,九年级学生时间紧、任务重,纷繁复杂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年代、历史材料等,在学习历史时常常觉得无从下手。作为九年级历史教师,应教给学生独特的学科记忆方法,让学生拨开云雾,轻松愉快地学好历史。几年来,笔者结合实践,总结出多种记忆方法,在指导学生学习历史过程中取得显著成效。下面,我将简单介绍部分方法,以期抛砖引玉。

―、顺口溜记忆法

顺口溜记忆,即把写出历史时间最后一个字拼音的谐音,引导学生结合史实编造成句,形成对仗。如1775,英美动武;1777,战争转机;1783,英军逃窜。这样一来,学生在用到这些知识时,能顺口而来,不仅轻松简单,而且不易遗忘。又如1853,日美翻脸:美国闯进日本浦贺港;1854,日美签字:《日美亲善条约》签订; 1869,明治迁都:明治天皇把都城从江户迁到东京……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编造的顺口溜,千奇百怪,花样繁多,于是“历史年代记忆”这个难题在欢声笑语里轻松解决了。

二、数字错译法

数字错译法,即根据自己的需要,错解、错译数字来协助记忆。如1777,可将7字错解成“起”,1777年是萨拉托加大捷,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从此,美国站起来了;1864,可将4字错解城“死”,1864年俄国强迫中国签订《中俄堪分西北界约记》,割占中国西北7万多平方公里领土,可以将这一史实理解成,俄国的这一巴掌把清政府给打死了……这一方法,大大降低了学生对时间的记忆难度,如同给“记忆”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三、对比记忆法

对比记忆是指把相似的历史事件,放在一起进行对比,从而降低记忆难度。如从时间、地点、人物、结果等方面对比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从性质上对比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等。对比记忆法一方面可使学生更系统掌握所学知识,另一方面也可防止学生混淆类似的事件。

四、纵横记忆法

全文阅读

浅谈用历史知识去分析现实生活中的道理

以史为鉴,是学习历史的最终目的和出发点。但是纵观今天的历史教学现状,教师教学历史知识和学生学习历史知识不外乎都只为了一个目标――考试。凡与考试有关的内容,教师使劲教,而学生也使劲学。于是乎,一些教师为了让学生考到高分,想了各种绝招,如死记硬背、题海战术。但学生学完历史考完历史后就再没有什么记忆。我长期从事毕业班的历史教学,但七、八年级的历史一般情况是其他老师教学的。九年级的历史与七、八年级历史的最大不同点就是七、八年级历史学习的是中国历史,而九年级学的是世界历史。尽管历史知识是不同的,但我认为学习历史的目的和出发点却应该是一样的。因此,每当在教学九年级历史知识时,我总会穿插着七八年级的历史进行了教学。但让我感到吃惊的是,学生们几乎对自己原来学习的历史知识毫无了解,一问三不知。试想,一个连自己曾经学过什么知识都不知道的学生,又如何能用历史的知识去分析现实社会中的问题呢?笔者在进行历史教学中,更加注重的是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并不断引导学生用历史知识去领会和分析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这样的历史教学,既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所学过的知识,同时也能让学生用所学的历史知识去分析和领会现实生活中的道理。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对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培养学生分析现实生活中的道理的做法陈述如下。

(1)让学生领会历史事件所反映出的问题。我们经常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同时也可以这样说,一千个学生对同一个历史事件也会有一千种理解。而作为教师,我们要做的是去了解学生是如何理解历史事件的,并从学生的理解中去找到学生对现实生活的理解和分析。因此,每上一节课,我都会让学生对其中发生的历史事件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学生因为自己的理解不同,一个班的学生就会对其中的历史事件不同于别人的理解。然后再把学生的理解引申到现实生活中去,让学生根据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件来理解历史事件。如在教学两次世界大战史时,我让学生谈谈他们对这两次世界大战的看法。一些学生认为,之所以发生两次世界大战,主要原因是帝国主义之间争夺原材料的一种斗争,另一些学生认为,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如果在一战中同盟国取得胜利那么历史就得改写,还有一些学生甚至认为,历史是由胜利者来写的,因为失败者提前成为了历史;也有一些学生认为,如果日本取得了胜利,如果德国打败了前苏联……虽然我们经常说历史不可以假设,但学生却往往会去假设历史。对于学生的这些理解,我并没有急于去反对他们,而是注重引导他们,把他们引导到正面理解中去。这时,我们可以给学生讲述正义战争与非正义战争的关系:正义终究战胜邪恶。

通过分析,学生理解了,正义最终是要战胜邪恶的,但是正义在短时间内也许会失败,但最后的结果是要取得胜利的。历史虽然可以假设,但历史也有着它发展的必然性。学生通过这些理解,也会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邪恶力量有了正确的认识。

(2)让学生用历史的观点来分析现实生活事件。我们生活的社会每天都发生着各种各样的事件,一些是国际性的大事件,也有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但不管是小事还是大事,其实很多事情的道理是一样的。大国之间发生争斗,和个人之间发生争斗有时他的本质是一样的。当然历史所记述的事件当然是一些大事件,是对社会发展起到决定作用或有重大的影响的一些事件。我们能够培养学生用历史知识去理解现实生活中的事件,从中找到自己做人的道理。例如我们在教学二战史时,一般情况就会介绍希特勒本人。对希特勒,我们对他本人所具有的一些生活经历和道德品质的理解是应该从本质上去分析的。在讲述希特勒时,我经常会给学生讲述希特勒奋斗的经历,很多同学听了以后都很感动。但我又告诉他们就是这个曾经是一位受勋的战争英雄、素食主义者、不抽烟、只偶尔喝一点啤酒、从没有发生婚外情的优秀青年后来却成了杀人的恶魔。借此,我给学生说,其实我们的成长与我们自己内心世界和环境是有着内在关系的。曾经优秀的青年可能会因为受到不好的思想的影响而变成一个坏人。曾经很坏的人只要环境发生变化他就会变成一个优秀的青年。而现实生活中很多学生都有可能做过这样那样的坏事,但这并不代表他将来就一定是个坏人。我们不仅要用这个观点去看待自己,而且还要用这个观点去看待周围人。

历史已经成为过去,现实也很快会成为历史。学生如何在历史的学生中去感受做人的道理,我想这应该是我们历史教师进行历史教学的重点,这比分数更重要。

全文阅读

校本教研活动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改实施以来,为提高教学质量、贯彻新的教学理念,校本教研活动在我校全面展开。五年来,生动活泼的校本教研活动有力地促进了课堂教学,同时也迅速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质和理论水平。我校九年级历史教师在合作探究、应用实践的基础上,通过反思、借鉴、提升、创新,使校本教研活动成为历史课堂教学的生命之源。现就校本教研活动的方案与策略谈谈我们的探索和收获。

一、找准方向,集体备课

常言说:“团结就是力量”,“集体的智慧是不可战胜的”。为此,我校九年级历史教研组确立了集体备课的制度,在教学中经常开展集体研讨,这样既能发挥教师个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还能发挥教师群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便于资源共享、取长补短。在集体备课时,我们安排一位教师主讲,讲课堂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布置等,其他老师认真听,并深入探讨研究,最后集思广益,对上述内容进行补充完善。每节课后,备课组全体教师都要交流得失、解决课堂上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进一步的反思提升,力争使每节历史课都上得生动活泼、高效实用。

二、注重实际,研究实例

初中生思维活跃、可塑性强,他们认知水平不同、个性有别,因此再好的教学设计也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课堂上难免会出现一些突发事件。针对这些问题实例,我们注重搜集信息,积极研讨,本着“关注学生发展,张扬学生个性,拓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创新”的原则,努力教育学生,培优补差,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创造力,塑造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和完美的人格。

三、大胆实践,勇于探索

我校九年级历史教研组把课堂教学作为教研的主要阵地,狠抓课堂教学改革,注意提高课堂效率。在课堂教学这个环节中采取的主要措施是:(1)充分备课,熟练教材,讲课时充满激情,努力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2)讲课时有深度和广度,给学生充分的活动空间,使其享受学习的乐趣。(3)注意课本知识的有效拓展,引领学生联系实际、展望未来,使学生从历史课本中得到启示、学到道理。(4)每周都有一位教师公开上一节观摩课,其他教师听课,课后开展卓有成效的评课,探讨出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供大家借鉴参考。

四、研究学生,提高效率

全文阅读

探究式学习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历史教学应注重“探究式学习”,因此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我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适时、适宜、合理地采用探究式学习方式,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本文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就探究式学习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探究式学习 历史教学 运用 方法

探究式学习是近年来国内外教育理论和实践领域提出的一个新课题。它指在教学中教师不直接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采取类似科学探究的方法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一种学习方式。探究式学习对学生可持续发展,引导学生自主获取知识或信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终生学习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思多德曾说:“要给予儿童真知,更要引导他们主动寻求真知。”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世界在发展,中国在发展,要适应时代的潮流,必须不断地学习,而探究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主要途径,为此我在历史教学中,注重运用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本文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就探究式学习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这一问题进行粗浅探讨。

一、以多媒体创设历史情境,培养探究意识。

“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常青”。要把书本上灰色的理论融入常青的生活中,离不开创设理论运用的情境,在情境中提出问题。这样做,一方面能使我们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教学目标;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在情境中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提高学习的主动性。我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创设一定的情境,提高学生探究历史史实的兴趣。

如在讲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难忘九一八》这一课时,运用多媒体播放了一段歌曲视频《松花江上》,凄怆的乐曲唱出了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也唱出了全国人民对日寇野蛮侵占我国东北的愤懑。这让学生们很自然地就联想到“九一八”那段让国人痛心的屈辱历史,同时利用多媒体介绍九一八事变发生的部分背景资料,这时我提出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以为首的政府采取了什么政策,国内其他各方的态度如何,最后导致了怎样的后果等问题,让学生们各抒己见,热烈讨论,使学生学习热情升温,这既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又使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使他们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激发了兴趣。

二、再现历史情景,激发探究欲望。

全文阅读

对初中七八年级历史课堂教学的反思分析

摘 要:历史新课改的实施与普及为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发展因素,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初中历史教学的更好发展。可是其中也存在着众多突出问题。对初中七八年级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反思。

关键词:七八年级;历史课堂;反思分析;知识目标;课堂秩序

历史新课改的实施与普及为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发展因素,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初中历史教学的更好发展。但是,我们必须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进行全面的认识。很多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只重视课堂教学的表面形式,却忘记了注重历史教学的实质,这样一来,就会使历史课堂中出现一些假象。下文是笔者对初中七八年级人教版历史课堂教学的反思分析。

一、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培养,发展学生的情感目标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初中历史教学应当在尊重学生历史基础的前提之上开展,在发展学生历史知识的同时,着重促进他们综合情感素质的提升与进步。”

比如,在上历史课的时候,有教师在讲述“春秋战国纷争”这部分知识时,要求学生把课本里的成语故事或历史典故,如“烽火戏诸侯”“围魏救赵”等用自己最简洁的方式进行表达,可是由于学生自身的历史基础知识不够,他们对于故事的表达往往不够完整。

我个人认为,要想帮助学生学好初中历史知识,必须从夯实他们的历史基础知识入手。学生只有对历史发展、线索有了一定的了解,他们才会对整个历史知识体系有一定的认知度,从而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产生爱国主义情感、责任感的态度,还具备人生观、价值观的理念。所以,注重历史基础知识,提高自身学习能力,才是培养初中七八年级历史课程的新目标。

二、实现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不能只走形式

全文阅读

专深博学日新

(浙江省临海市大田初级中学)

摘 要:在当前的素质教育中,教师越来越重视对学生进行学科核心素养能力的培养,而要培养初中学生的《历史与社会》学科核心素养,首先教师要具备较强的学科核心素养。但是在现实的教学中,历史与社会教师在教授非本专业的内容时,往往采用“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方式。这严重制约了教师自身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也影响了学生历史与社会核心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核心素养;历史教学;结合教学

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历史与社会学科核心素养,我们历史与社会教师必须提升自己的专业学科核心素养。结合个人的体会,我觉得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应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提升自己的专业核心素养:

一、专深――精深足量学通史

初中的历史与社会教材,从内容编排看,七年级以地理知识为主,八、九年级基本以历史为主。而在这短短的三个学期多一点的时间里,我们会接触到几百万年来的中外历史。内容的时空跨度非常大,导致许多的历史知识被孤立地呈现给学生。但是历史事件的发生都会有它的前因后果。如果不把他们加以联系,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难度会加大许多。因此,我们历史与社会教师只有通读历史,掌握历史发展的脉络,才能不被教材所局限、所左右,才能尽可能地将真实的历史还原给学生。除了自己在大学所学的专业知识之外,许多史学大家所著的通史都是值得我们阅读学习的:(1)钱穆先生所著的被誉为最具传统文人色彩的通史――《国史大纲》;(2)翦伯赞先生所著的《中国史纲要》;(3)吕思勉先生所著的《中国史通史》等。还有二十四史、《资治通鉴》、外国历史等,都是我们在教学之余应该加以阅读的。只有详细了解了各种历史知识之后,我们的教学才能做到旁征博引,把更丰富、更全面的历史知识传授给学生,才能更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二、广博――学科综合适多元

当今社会日益多元化,体现在我们的教材中则是学科知识的日益多元化,初中的历史与社会就综合了原来的地理、历史知识以及社会学科的知识。因此,我们教师不能仅仅局限于自己的专业知识,必须广泛地猎取其他专业的知识。这样才能适应日益多元化的教材。比如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综合探究一对比早期区域文明之间的异同》这课中,就需要用到相关的地理知识。在讲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综合探究三 如何认识区域――以南非为例》这课时,在介绍南非的区域人文特色就需要相关的历史知识。再如,在讲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璀璨的科技与艺术》时,就同样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科技知识以及文学、宗教、绘画、书法、雕塑等艺术知识。这样,历史课才会变得生动、丰富、精彩。我们可以给学生分析王羲之《兰亭序》的书法特色,可以给学生分析顾恺之《洛神赋图》的艺术成就,也可以给学生分析云冈石窟大佛的艺术特点。学生也就会更加喜欢我们的课程。

全文阅读

历史课堂是师生灵动的课堂

为了达到新课标的要求,符合川教版历史课标教材的课程内容,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点,我认为历史课堂应该是师生灵动的课堂,历史教学应该是教师高效组织和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过程,让学生正确分析历史现象、树立正确历史观点的过程。历史课堂向来被看作是枯燥乏味的,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怎样才能激活乏味的历史课堂,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自主性,从而加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笔者拟取文史渗透的视角,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一、历史课堂是教师充分展示人格魅力的课堂

被誉为“俄国教师的教师”的乌申斯基说过:“在教育中,一切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教育力量只有从活的人格源泉中产生出来,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那么,一位历史教师应该具有怎样的人格魅力才能征服学生呢?

首先,我觉得教师应该有亲和力。人们常说:“让学生喜欢你所教的学科,必须让学生先喜欢你这个人。”教育的对象是具有一定思想的、活生生的学生,教师要注重师生平等,构建和谐课堂。用自己的风趣幽默去感染学生,用渊博的历史知识去打动学生,用生动的历史表现手段去吸引学生,学生就愿意亲近教师,就会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如教学《辽、宋、西夏、金的并立》时,指导学生看教材中关于岳飞的插图时,就“还我河山”的理解时,我适时给学生哼唱了岳飞的《满江红》。

其次是有丰富的学识。这里的学识,是指除了具备丰富的历史知识外,还应及时了解、掌握有关新科技、新领域的知识,以此来满足学生对新事物的好奇感。现在的学生接触面很广,想要了解的知识也不仅限于书本知识,如果一位历史教师没有丰富的学识,历史课堂毫无生机,学生也不会拓宽视野。

二、历史课堂是教师充分展示全新理念的课堂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教学既是一种科学活动,又是一种艺术活动,教学语言和情感永远是历史教师的内在之功,它的好坏不仅影响学生课堂学习效率,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也起到关键的作用。语言不精炼和生硬既浪费上课时间,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的心理;相反,准确而生动的语言使人产生美感,是点燃学生学习兴趣的火种。理念是行为的先导,教学理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帅的作用。目前初中历史教学尚未摆脱应试教育的阴影,历史课堂教学还没有真正转化为素质教育。然而,新课程标准的人文性强调历史教学要致力于学生历史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因此,历史教师应尽快转变教学理念,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观,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绪及情感体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让课随心动,心随课动。引导学生自主体验,快乐学习,让教师变传授者为参与者,变主宰者为引导者,持续构建师生共享学习生活幸福的“场地”和“乐园”,让学生放飞思维,愉悦兴奋之情,激荡于历史课堂。

三、历史课堂是教师充分展示先进手段的课堂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