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半导体培训课程

半导体培训课程范文精选

半导体培训课程范文第1篇

全体在岗教师。

通过园本培训,促使教师更新观念,树立现代教育理念,优化知识结构,提升团队的学习力、执行力、创新能力和教职工的幸福指数,提升办园品质,建立一支素质良好、能适应现代化教育要求的反思型、学习型、科研型的教师队伍,让我园的每一位幼儿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更使我园的保教质量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1、成立园本培训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学时管理负责人:

2、主要职责:了解幼儿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实际现状;明确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发展目标;制订园本培训整体方案;落实园本培训具体活动;评估教师参加园本培训的实际效果。

(1)组长是园本培训第一负责人,宏观调控和指导方案的落实情况,定期组织领导小组成员汇报情况,研究改进措施。

(2)学时负责人是园本培训的具体负责人,负责方案的制定和修改工作并组织和协调培训方案的落实;组织考核工作,并做好培训记录,登记学分,整理存收档案资料,每学年做一次工作总结。

(3)各园区教学园长负责组织实施本园的园本培训工作。

基本形式:园级培训、教研组培训、个人自学。

(一)园级培训形式:

1、幼儿园组织专家引领、教师专题半月谈、先进教师经验交流、暑期师德培训、讲座、集体备课等形式。

2、每周一次教研课活动。

3、组织各项教学评比: 优质课、半日活动设计、讲故事、好声音歌唱比赛、青年教师技能比赛等。

4、定期对全园教师的园本培训情况进行考评。

(二)教研组培训形式:

1、集体备课。

2、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园本课程开发的研究。

(三)个人自学主要包括:

1、根据学校的统一安排,学习有关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及相关的教育法规,做好读书笔记。

2、每学期要求每位教师撰写教学案例、教学反思、教育心得、读书摘记、简笔画、读后感等若干。幼儿园将组织有关人员不定期进行检查完成情况。

个人学习不集中统一时间,集中学习以幼儿园集中和教研组集中为主,从2015年9月开始至2016年6月。主要利用教师会和教研组活动这一段时间完成。

1、集中培训:受训老师要按时到受训地点,无故不得缺席,不迟到、不早退,不中途擅自离场。勤摘笔记,并做好分类整理、梳理。教研组集中学习应按主持人要求积极参与讨论和交流。按时完成作业,并参加考核。

2、个人学习:自学要有计划,个人学习过程要检查,勤摘笔记。学后有总结,按时上交学习体会。

3、职责:

(1)培训领导小组:要做好培训前的动员工作,部署有关园本培训内容,加强对每一位培训者的进程检查和终端考核。

(2)直接负责培训的工作人员:要及时组织落实各项培训内容,有书面材料,认真完成园本培训登记造册工作,做好阶段总结工作。

(3)教师要自觉接受园本培训,认真学习新课程的有关理念,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做到读书有笔记,学习有体会,教研有案例,研究有论文,课题有成果。新理念要与教学实践研究反思相结合,把新课程理念探索的新路子体现在课堂教学中。整理个人业务档案,最后要参加考核。

1、认真组织。园本培训领导小组应履行职责,认真组织此项工作。保证一定的经费投入,购置有关的图书资料、设备设施,为教师学习培训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确保园本培训工作顺利进行。

2、加强督查。教师会和教研组活动为统一安排的学习、活动时间,平时老师抽时间自学。凡属集中学习,均由登记员作好考勤记载,将记载作为核定继续教育学时的依据。

3、认真考核。幼儿园从教研组和教师本人两个方面进行定期评估考核,以学期为阶段评价,学年为总评。考核时,教师要把学习笔记、听课记录、课例或案例、学习体会、经验总结、研究论文、课件制作、获奖证书等材料及时上交保教处,教研组应将教师参加培训和教研活动的考勤记录情况整理、

统计上交。九月份:

1.校本培训计划制定

2.教研组长会议暨校本培训内容布置

3.制定教师园本培训记载册。

4.各教研组集体备课活动。

5.开展教研活动和半月谈活动。

6.专题研讨:教育科研讲座(教学)。

十月份:

1.幼儿园教师教育教学案例评比。

2.园本教研课活动和半月谈活动。

3.各教研组集体备课活动。

4. 信息技术讲座(信息)。

十一月份:

1.开展园本教研课活动和园本教研半月谈活动。

2.各教研组集体备课活动。

3.教师基本功比赛。

4.县新教师课堂展示活动。

5.教研组长对本组教师进行园本培训记载册阶段性检查。

十二月份:

1.园本教研—教师专题培训 (心理)。

2.园本教研课活动和半月谈活动。

3. 各教研组集体备课活动。

一月份:

1.园本培训之评价研究活动

2.园本教研课活动和半月谈活动。

3.各教研组集体备课活动。

4.园本培训手册的检查工作。

5.各类学期总结。

三月份:

1.制定有关计划。

2.做好各学科新教材培训工作。

3.教研组长会议。

4.建立教师培训档案。

四月份:

1.各教研组集体备课活动。

2.教研活动。

3.半月谈活动。

4.自学教育教学书籍。

5.专题研讨:先进教师经验交流活动。(讲座)

五月份:

1.各教研组集体备课活动。

2.教研活动。

3.半月谈活动。

4.专题研讨:师德培训讲座(师德)。

六月份:

1. 健康领域技能比赛

2.各教研组备课活动。

3.教研活动和半月谈活动。

4.开展评价研究活动。

半导体培训课程范文第2篇

关键词:职教集团;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12-0160-03

以集成电路为核心的微电子产业是国家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其发展水平与产业规模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国防实力的重要标志。在我国一系列相关政策的激励下,我国微电子产业已得到快速发展,我国也已进入世界集成电路大国。2011年,我国半导体销售额占世界半导体市场14.5%的份额,其中集成电路销售额占到世界集成电路市场的9.8%的份额。

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地处美丽富饶的太湖之滨——无锡。这里是我国微电子产业的发源地,也是当前发展最快、国内技术最先进、规模较大、产业系统最完整的国家微电子产业基地之一,云集了SK海力士半导体、海太半导体、华润微电子、江阴长电等一百六十多家著名的微电子制造、设计、封装及测试企业。微电子产业成为无锡传统的最具优势的支柱产业。

我院的微电子技术专业是学院成立最早的专业之一,伴随着我国微电子产业的成长与壮大。在近四十年的发展中,依托无锡发达的微电子产业,坚持走校企合作之路,通过创新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专业内涵建设,为我国微电子企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是江苏省半导体行业协会的IC人才储备基地,无锡国家集成电路设计基地,集成电路设计人才培养基地。

搭建职教集团平台,促进政行

企校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创新办学体制,鼓励地方政府和行业(企业)共建高等职业学校,探索行业(企业)与高等职业学校组建职业教育集团,发挥各自优势,形成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等各方合作办学,跨部门、跨地区、跨领域、跨专业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为贯彻落实这一精神,由无锡市政府发起,我院牵头组建了由无锡市信电局、无锡市半导体行业协会、微电子企业及大中专院校共三十多家单位组成的微电子职业教育集团。本着“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院校主体”的原则,紧紧围绕无锡微电子产业的发展,充分发挥各自在产业规划、兼职教师选聘、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和学生就业等方面的优势,促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高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提升职业教育服务无锡微电子产业发展的能力,也为提升我院微电子技术专业建设水平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依托微电子职教集团

为平台,深化“订单培养,

厂校互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一)加大订单培养力度,提高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契合度

依托职教集团平台,利用丰富的校企合作资源,专业先后与集团成员SK海力士半导体、华润上华半导体等多家微电子企业开展冠名办班、订单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证明,这种“校企联手,量身定制”的订单培养使人才培养的目标更贴近企业需求,人才培养的质量更满足企业要求(见表1)。

以SK海力士微电班为例,订单培养的主要工作包括:校企共商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共同构建课程体系,根据企业的性质和岗位需求,在课程体系中加入韩语课程和装备类的课程;校企共同建设核心课程,开发教学资源;聘请企业工程师担任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专业教师分批进入企业进行工程实践,提高教学队伍的“双师”素质;通过工学交替,顶岗实习,提高学生的岗位实践技能,实现实习与就业的零距离对接;通过企业奖学金的发放和企业文化的宣讲,企业文化与职业教育及早融合,大大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冠名班的人才培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全班39名学生,最终有26名被企业录用。与海力士的校企合作案例被评为2012年无锡市校企合作示范案例。

(二)积极探索“厂校互嵌”人才培养模式

专业积极推进“厂中校”、“校中厂”的建设。专业和无锡强芯微电子有限公司合作共建集成电路版图设计“校中厂”。企业工程师带着企业真实的项目进入“校中厂”,学生在工程师的指导下,以企业真实项目为载体,进行集成电路设计核心技能的模块化训练,并通过联网,与企业本部的工程技术人员共同完成大型设计项目。通过学生早进课题,早进团队,早进项目,在工程实践中培养高技能型、创新型人才,实现人才培养和企业需求无缝对接,企业也从中择优挑选学生直接就业。

专业还与环洲微电子公司合作共建“厂中校”,学生在“厂中校”中完成集成电路制造工艺轮岗实习。校企双方共同商定轮岗实习的教学计划。企业负责为学生安排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的实习内容和工作任务,并指定师傅指导实习,定期安排工程技术人员针对不同的岗位进行专题讲座,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学生经过在实际工作岗位上真刀实枪的训练,专业技能得到了很好的提升,同时接受了企业文化的熏陶。实习结束后,企业指导教师和专业教师根据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职业素质、专业能力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

通过“订单培养,厂校互嵌”这些深层次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院培养了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企业挖掘和筛选到了优秀员工,学生训练了职业技能,提高了就业竞争力,达到了三方共赢的合作目标。

顺应产业链发展,构建

“以岗定课,课证融通”课程体系

根据微电子产业链的发展,确定了本专业所面向的岗位。通过广泛的专业调研和专业指导委员会的论证,分析了专业所需的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技能,构建了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同时将半导体芯片制造工、集成电路版图设计员的技能培训与考证嵌入课程教学,使学生在毕业的同时获得相应的职业技能证书,提高就业竞争力(课程体系见图1)。

校企合作,加强专业

核心课程的改革与建设

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是专业内涵建设的核心和难点。我院利用职教集团平台,与集团内多家企业深度开展校企合作,共建核心课程,开发教学资源。以《集成电路制造工艺》课程为例,我校和SK海力士半导体公司共建。该课程主要介绍了集成电路制造的工艺原理、工艺操作过程及工艺参数和工艺质量监测,是微电子技术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在课程建设的过程中,通过对企业工作岗位设置、各岗位对应的工作任务及所需知识、技能的分析,对课程的体系结构进行了重新构建,确立了以集成电路制造工艺流程为基础的模块化教学理念。其中核心模块的五大项目完全针对企业的五大工艺岗位,突出与企业岗位对接。同时,根据企业岗位的需求选取教学内容,将企业对员工进行培训的内容融入课程教学中,使教学内容更好地与岗位实践相吻合(见图2)。该课程2009年通过院精品课程的验收,2011年成为无锡市精品课程。专业核心建设成果如表2所示。

校企合作,建设中央财政支持的

微电子技术综合实训基地

2007年,本专业获得中央财政支持的微电子技术综合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由中央财政、省财政和学院配套的近700万资金,与企业合作,建设了包含集成电路设计中心、芯片制造中心、组装中心、测试中心的实训基地,融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技术研发、生产等功能于一体。基地建设了100级的超净车间,配置了所需的动力设施、超净水设施及废气处理设施,购置了生产型设备和原材料,具备了生产性实训的条件(见图3)。

基地建成后,学生在接近真实的生产环境中进行《集成电路制造工艺》、《半导体专业实验》、《集成电路版图设计》等课程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利用真实的硅片进行氧化、光刻、封装、测试及版图设计的实训,实训结束后进行专业职业资格考证。在集成电路芯片制造中心,结合伊施德科技有限公司的薄膜传感器产品的生产进行光刻、薄膜制备工艺的生产与实训。

依托职教集团,打造“双师”

团队,助力高技能人才培养

学院建立了“校企双专业带头人制”,除校内专业带头人外,微电子技术专业聘请了集团内企业高级工程师担任校外专业带头人,把握专业建设方向,指导课程建设、实验实训室建设。专业也通过引进、企业工程实践、职业技能考证、横向课题开发、技术服务等途径,切实加强骨干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提高教学团队的“双师”素养。近年来,我们从企业引进4名高级工程技术人员,有13名教师先后到职教集团内的企业进行工程实践,有3名教师获评高级工程师,有9名教师分别取得半导体芯片制造高级工证书或国家高级考评员证书。专业教师也积极与企业开展横向课题研究,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先后聘请职教集团成员如SK海力士半导体、无锡强芯半导体、无锡派盟集成电路设计公司,无锡华润安盛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用企业的真实项目和真实案例进行教学,提高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的契合度。“双师”素质的教学团队,为高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微电子教学团队获学院首批优秀教学团队。

多年来,我院微电子技术专业依托无锡市强大的微电子产业和市政府对该产业的大力扶持,组建微电子职教集团,推动政行企校四方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培养了大批适应产业需求、有发展后劲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很多毕业生已成为我国微电子企业的骨干或领军人物。微电子技术专业也成为我院品牌特色专业,无锡市示范专业,江苏省示范建设院校重点建设专业,2012年江苏省首批重点建设专业群的核心专业。我们将继续推进体制机制的创新,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坚持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建设发展道路,着力提升我院微电子技术专业的水平,为无锡及长三角地区乃至我国的微电子产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基本问题的思考(一)[J].职业技术教育,2006(1):5-10.

[2]董艳艳,任利华,郭三华.职教集团化条件下专业群建设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12(7):167-168.

[3]张志强.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4):62-66.

半导体培训课程范文第3篇

新的学期又开始了。在学校和教导处的指导下,各班级学生所掌握的专业技能水平程度不一,将按部就班的实施教学计划。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使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身的素质和水平发挥优势、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现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做如下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的大部分学生,在绘画素描几何体方面,学生都有很大的兴趣进行绘画,部分学生基础较好,大部分同学能跟上教师的讲解与指导,写生过程中表现积极,技法掌握牢固;其他几位稍差一些。经常迟到早退。进步较慢!

对美术课兴趣不是较为浓厚,所有同学有时都存在以下不足之处:①、人物造型上普遍极差,缺乏观察造型能力。②、色彩能力上有点缺乏彩感,配制不够准确,刻画不到位。③、没达到所学目标。

二、教学目的、要求

1、七年级学生,本学期学习素描静物的专业技能技法,学会临摹与写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

2、已学完素描人物和色彩景物的技能教学,本学期重点进行课堂写生教学,努力提高各种美术技能。

3、在课堂中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环保教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进一步完善学生的人格。

三、教学措施

1、应将学习的理论内容与实践紧密联系起来,强调知识和技能在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学习专业技能的同时能领悟到美术的独特价值。

2、抓好课堂现场指导工作。在学生进行临摹与写生的过程中,注意个别指导细致入微。

3、抓好特长生的培养工作。对学习成绩好,专业技能掌握突出的学生,进行高标准、高要求,使其更加熟练地掌握与应用所学技能。

四、教材的特殊处理

1.新课程改革中虽然不提倡教师板演,但是我觉得适当的示范,也能促进课程的学习。百闻不如一见嘛!

2.一些手工课需要涉及一些现成的实物,而课本中的平面实物图像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为克服这一不足,我们在教学中将准备一些实物,使教学更直观,提高教学质量。

3.根据实际教学的需要,我将有些课题进行删减或增加其它的内容,从而更利于学生的实际情况,突出本校美术课的特色教学。

4.要求学生作好材料的准备工作,要做到:课前布置,课时检查,课后整理。材料的准备宁可充足有余,不可临时不足,影响教学进程。

5、做好课堂示范作用。每节课中尽量做到技法示范教学,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细致地看到绘画过程,使其更好地掌握并进行实践运用,以便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本学期的重中之重是对七年级同学的学习进行激发与引导,使他们的专业技能提到一个更高的层次。本人在教学的同时也要积极参与科研、教研的活动,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在课余时间,多参与一些艺术活动,提高自己的修养,陶冶高雅的情操,使自己的人格更完善。认真学习知识,遵章守纪,爱岗敬业,开拓创新,为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

美术培训班教学计划(二)

20**年开福区农村小学艺术教育教师培训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教育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教育部重点课题《农村艺术教师成长⊥型模式研究》为重点,继续加强艺术课程建设和艺术师资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农村艺术教育质量和农村艺术教师素质和艺术能力,使农村艺术教师尽快掌握艺术课程理念和教材教法,以掌握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和实际工作的方法技能,尽快适应艺术新课程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需要,特制定以下培训计划。

一、培训目标通过艺术课程理念和教法及艺术技能培训,逐步适应艺术课程教学要求,为艺术课程的实施和教师个人成长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培训时间

上半年培训时间:20**年3月17日至20**年5月26日

下半年培训时间:20**年9月——20**年11月

三、培训课程及时间分配

培训分上半年培训和上半年培训两个阶段。每次培训时间为2个月。上半年培训主要是学习艺术课程相关理论,艺术教材教法及美术手工教学技能。下岗培训主要是学习《平面设计》课程内容。

(一)上半年培训

1、艺术课程相关理论 主要学习《艺术课程标准》,明确艺术课程的性质、价值和有关理念,本课程以讲座为主。

2、艺术教材教法 本课程注重案例教学,提高农村艺术教师的课程意识和能力。掌握艺术课程一般教学的基本技能和方法,懂得艺术课堂基本结构,尝试实践艺术新课程理念,继承传统优秀艺术教育教学方式、运用体验式的艺术教育教学方法,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促进艺术课堂质量提高。

3、美术手工教学技能学习美术手工制作的基本技能和教学的基本理论,提高教师自身的艺术素质和能力,恰当地对学生开展综合性的手工教学。

上半年培训共40学时。

(二)下半年培训

1、《平面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30课时)

2、《平面设计》的教学工作实践(10课时)

四、培训方法

农村艺术教师的培训由区师训部指导、区艺术学科理事会和课题组组织进行,以讲座、参与式培训为主要培训学习形式。培训教师要认真备课,针对农村艺术教师实际需求,注重培训效果,让农村艺术教师真正学有所获,学有所用。农村艺术教师要主动学习,积极向他人取经,区师训部对全区农村艺术教师培训工作进行宏观指导,并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培训工作的指导、检查、经验交流和评比活动。

农村艺术教师培训实行“师徒结对”制度。课题组安排艺术素质好,有丰富艺术教育教学经验的教师担任其指导教师,也可自己找老师做师傅,师傅对农村艺术教师提供负责任的工作学习生活方面的全方位指导,特别是让新农村艺术教师在教育教学上尽快适应新课程需要。指导教师制度将作为艺术教师培训工作检查考核的重要内容。

五、考试考核与结业

培训结束后,由农村艺术教师本人写出书面总结,全体学员组织一次集中汇报活动,区师训部组成考核小组对其一年的学习和实践进行考核,进行量化和质性评价。考核材料由学校统一交科培中心艺术组。经考核认定合格者,颁发合格证书;不合格者,不发合格证书并通报。

六、具体要求

半导体培训课程范文第4篇

培训伊始,培训处的领导先就纪律做出了要求:每天按时上下课,不准早退、迟到!每天要点名,如果真的有事情,也一定要履行请假手续。培训中,班长果然每天都点名记录。纪律严谨,这是今年培训给我的第一个感觉。

可以说,这次培训的老师授课非常系统,解说概念很清晰,非常专业。培训专业,这是今年培训给我的第二个感觉。

这次培训也给了与其他各位同行交流的机会,在课余和晚上在宿舍休息的时间里也和舍友们交流交流每天的学习情况。研讨氛围浓厚,这是今年培训给我的第三个感觉。

在这次培训的教育教学实践阶段,教育局安排我们在县城小学——芦溪小学给我们安排了一周的教学实践活动,使我们在培训中获得的理论知识有了实际操作。在这个过程中,我认真地做好听课笔记,认真地听优质课,认真的上课堂教学观摩课,有许多收获和感触。

通过这次培训,收获很多:眼界开阔了、思考问题能站在更高的境界,许多疑问得到了解决或者启发。

第一、原先对课程改革的认识不到位,总觉得改不改没什么大不了的,有这个必要吗?通过培训后认识到:课程改革的目的是把学生如何获得知识转变为如何获得技能,就如古人说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这个观念的形成是很重要的。有了这个观念的引导,在今后课程改革中尽管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挫折,但我会去探索、解决,而不是躲避,因为希望就在前面!

第二、在一些老师、领导当中有一个误区:课程改革之后,旧的教学方法不适应新教材了,于是一上公开课、示范课就搬到多媒体教室,否则就怕被评价为“老一套”。那么,传统的一些教学方法是否就真的不适应新教材了?我原先也有这样的困惑。经过培训其间的学习、交流,我觉得方法只是方法,方法不是目的。教师上好一堂课,最主要就是有自己的特色,有自己的灵魂,不同的方法可以学习、借鉴,但是不可以照搬、照抄。

第三、新课程标准出台后,教材也做了很大的修改,教材体系打乱了,熟悉的内容不见了,造成许多的不适应,教师因此对课程改革产生了抵触情绪,这种抵触情绪我也有过,所幸没有持续很久。在这次培训中我听到一句话,深受启发。这句话是江西的一位名师问的:“你们是用教材教,还是教教材?”对啊,教材是教学过程中的载体,但不是唯一的载体。在教学过程中教材是死的,但作为教师的人是活的。所以,一名教师,应该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增加、更新自己的知识,才能将教材中有限的知识拓展到无限的生活当中去。“我是用教材教,还是教教材?”作为一名教师,应当经常问问自己。

半导体培训课程范文第5篇

质检半年工作总结

8月15日员工报到,酒店组织全体员工进行入职培训。该阶段培训质检工作主要如下:

一、培训时间及内容

岗前入职培训主要由军训课程、公共课程、专业课程培训三大部分组成。具体有:

1、8月15日—8月22日军训。172名员工在南京炮兵学院国防教育基地进行为期八天的全封闭军事训练,经过军营生活的体验,培养了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意志和雷厉风行的作风,增强了团队意识和服从意识。教官对每一位军训学员进行军训鉴定,31位表现良好的学员被评为优秀员工。

2、8月24日—9月2日公共课知识培训。邀请浙江旅游职业学院、鼓楼区卫生监督所、消防大队、公安局等专家、教师进行公共课知识培训;各部门经理讲授部门概况。

3、9月3日—9月30日形体、公共英语及部门专业知识培训。专业知识内容包括:职责范围和主要职能、组织机构、岗位职责、操作程序与标准、管理制度、运转表格、应知应会等;由酒店挑选形体佳、英语基础好的员工分别担任教员,进行形体训练和公共英语的培训。

4、9月27日——10月20日第一期Foxhis软件操作系统培训:培训内容包括:预订、接待、收银、餐饮、商务中心、公关销售、客房中心、审计、礼宾、总机、信息查询、人事劳资、工程报修等等。

二、费用

1、军训:4万

2、公共课、专业知识教训:

①场地租赁:江苏省职工科技活动中心

大教室140元/半天·间

小教室50元/半天·间

空调费:20元/半天/台

②授课费: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6000元。

区卫生监督所:200元

区公安局:200元

区消防大队:500元

3、餐费:5元/人·天

4、其他费用

三、培训老师

形体老师:人力资源部安全督导林通、肖宁、王建民;前厅部接待经理朱昆;市场营销部谢堃。

英语老师:前厅部接待员周倩、商务中心文员朱琼、大堂副理晏飞、市场营销部王亦洲、财务部方达、谷小年。

四、培训考核

每一阶段的培训课程结束以后,人力资源部和各部门都及时对员工进行了考试和考核。

9月10,人力资源部组织第一次员工入职培训公共课书面闭卷考试。196人参加考试,6人缺考。60分以下23人,不合格率12%;60分(含)—80分130人,占考试总人数的66%;80分(含)以上42名,优良率22%。

半导体培训课程范文第6篇

关键词:半工半读;职业素质;人才培养;工学结合

作者简介:倪宁(1975-),女,浙江杭州人,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网站开发、电子商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2)32-0075-02

一、高职院校开展半工半读的背景和意义

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是现代职业教育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早在2006年的《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教职成[2006]4号)文件中就明确指出:“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精神,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逐步建立和完善半工半读制度”,“把此项工作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重点,精心筹划,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推进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新思路、新措施和新方法。”半工半读符合职业教育发展的规律,是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素质和工作技能的需要。

据悉,未来5年,我国3000多万家中小企业中,将有半数企业使用电子商务工具,国内电子商务人才需求量将达到300万以上[1]。如何制定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方案、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电子商务行业发展培养急需的技能型人才将成为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需要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职业教育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毋容置疑,以德国、澳大利亚、美国、日本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在经济中取得的重大成功都离不开职业教育的巨大支撑,职业教育在他们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可见职业教育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是非同一般的。而企业参与则是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发展改革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也是它们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特色[2]。

高职教育部不同于与高等教育,高职侧重于学生技能的培养,注重培养实践能力、专业技能,创新能力。在技术发展迅猛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企业在选人、用人上越来越看重求职者的适应性和知识转化力。面对企业的知识、技术、产品的日新月异,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授课内容、方法也应该根据企业需求进行及时转变,确保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有利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就业能力的提。如果仅依靠课堂的课本教学,那所传授的知识和当前岗位所需要的知识相比,不仅存在滞后,甚至可能有脱节现象。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模式“学中有工,工中有学”,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按照工作过程设置课程模块,课程管理模块化,教学考核任务化[3]。

二、开展半工半读人才培养模式必要性的依据

(一)法律依据

我国《教育法》中第四条明确规定:“高等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006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教职成[2006]4号) 文件指出:“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是遵循教育规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是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有效促进学生就业的需要;是帮助学生,特别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的需要;是关系到建设有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一个带有方向性的关键问题”。可见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培养模式符合职业教育规律,符合我国国情,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必由之路。

(二)理论依据

马克思早在《资本论》中就明确的指出劳动与教育想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会生产那的一种方法,而且是早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列宁也说过:“没有年轻一代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未来社会的理想是不能想象的,无论是脱离生产劳动的教育,或者没有及时进行教学和教育的生产劳动,都不能达到现代技术水平和科学知识现状所要求的高度”。这些科学论断充分体现了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工学结合、半共半读的教育学理论基础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理论。

美国麻省理工大学教授B·约瑟夫·派恩(B. Joseph Pine II) 在《体验经济》书中指出:“阅读的资讯,我们能学习到百分之十;听到的资讯,我们能学习到百分之十五;但所经验过的事,我们却能学习到百分之八十[4]。” 体验性学习理论认为,从体验中得到的知识比被灌输得到的要深刻和有效的多。

(三)现实依据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信息技术学院电子商务专业在2011年推出“项目实战”班,尝试甄选部分经验丰富的高级职称的双师型教师担当导师,挑选部分高年级学生,双向选择,形成项目小组进行教学,专门开设了项目教学的场所,提供必要的实施设备,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和教学质量。共选了60余学生,一个学期完成项目17个,项目的类型主要包括企业电子商务网站开发、营销外包和淘宝网店。所有项目均来源于真实企业的真实项目委托,由企业提出需求和要求,导师独立进行小组指导,学生将上课中传授的知识运用与实践,完成项目。

经过一年和企业的共同培养,调查表明:参加项目班的学生都反映更喜欢项目教学这种教学模式,感谢学校和老师给予了他们这次宝贵的机会,让他们学到的知识更多,更深入,更实用。我们也看到他们在答辩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沟通能力和组织领导能力比其他学生普遍要强。在项目实战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零散的知识点和具体的生产过程有效结合,学生在实施完成项目要求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实施过程中会产生的各种问题,这要求学生主动的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不断分析、探究、交流、实践和创新。学生的角色不再是单纯的知识接受者,而是有技能的生产者和创造者。

在进行“项目实战”班级教学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学生、学校、企业共赢的优势,唯一的不足是由教师承接的项目一般较零散,为了巩固工学结合的成功,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强制度创新,2012年,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信息技术学院在校各级领导的支持下,将有计划、分批次的引进若干家知名企业入驻学校创业基地,旨在依托学校的办学力量,师资力量和企业的技术参与、实训指导对学生进行共同培养。

三、开展半工半读人才培养模式的培养目标、指导思想、原则

(一)培养目标

坚持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需要,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具备“诚毅勤扑”的优良品质和良好职业道德;熟练掌握计算机软件、硬件和商务贸易的专门知识、电子商务网站开发与管理、网络贸易与物流专业技能;能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胜任电子商务应用与开发工作的高素质、高技能的复合人才。

(二)指导思想

《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教职成[2006]4号) 文件中强调:职业院校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注重培养学生具备适应企业工作岗位的实践能力、专业技能、敬业精神和严谨求实作风以及综合职业素质。要瞄准市场设置专业和培训项目,及时调整教育教学内容,突出实践技能教学。要大胆探索学分制、弹性学制等教育管理制度的改革,以适应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要求。

(三)实施原则

与时俱进,继承和创新的原则;提高培养学生质量的原则;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以社会和企业需求为培养导向的原则。

四、开展半工半读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实施

以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信息技术学院引入杭州纳维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进行半工半读、校企合作为例来阐述具体实施框架。

通过调研和商讨,最终校企双方就合作事宜, 签定具体的合作协议。作为杭州的本土公司,公司将在学院的创业园内设立分部,分部主要工作包括官网设计管理部、网站推广部、SNS维护及推广部、平面设计部、消费者服务共5个部门,公司将会为每个部门派驻1-2为公司资深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和培训,并和学院的老师共同做好工作学生的教学服务工作,使培训学生在一年的工作和实训期间能够获得电子商务从业的必备工作技能和实战经验,并且按照公司化的管理考核标准进行日常工作管理,为学生今后走入工作岗位打好坚实的基础。

学生的半工半读、顶岗实习时间安排: 本校在读在校的电子商务专业的三年制学生的二年级的第二学期,连暑假,到三年级的第一个学期这两个时间段, 保证学生毕业前有1 年时间的工作实践。

人才培养模式是教育质量的首要问题,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是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5]。在教学形式上将采用不能再沿用之前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人才培养方案首先要进行量身制定。由于学生将在岗位上通过实践完成部分的学习任务,为确保教学质量,新制定的培养方案中保持原来所制定的教学计划中的理论课时不变,理论课仍采用课堂教学手段,由教师完成教学任务。而原本涵盖在课堂教学的实践课时抽离课堂教学,统一集中起来放到企业课堂中去完成。在实训基地,在企业提供的岗位上,真正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并由企业的业务骨干、资深管理人员担任实习指导教师。此外,还提供校外课堂教学,即通过行业、企业聘请一些经验丰富的兼职教师,给学生开设企业业务知识培训、企业文化、团队合作、学术报告、讲座等,把来自经营管理的最新知识、最新技术、最新经验传授给学生,将产业要素、行业要素、企业要素、职业要素融入教学实施中。

德国的“双元制”强调教学同生产紧密结合,我国由于在校企合作上缺乏制度保障,因此在实践“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时,客观存在难以复制的现象。学院的电子商务创新创业实训基地将作为企业入驻的场地,由公司提供场地装修与环境布置方案,由学校负责装修,设备配套,按照企业工位模式设立学生实训工位。学校真实的建立了类似企业的实习培训基地,由企业承担生产技能训练和定向实习任务,企业将为学生制定企业岗位学习培训计划。

在学生管理上,制定了《学生的管理办法》、《课程考核办法》、《学生工作岗位职责》、《学生业绩考核方案》、《学生安全管理制度》,《学生工作期间请假制度》等一系列的管理制度规范和管理学生。

构建半工半读模式,是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以企业要求为标尺,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要目标,将职业素养参透到学生培养过程中,逐步建立和制定一系列的制度来保障做强专业,培养电子商务的高素质人才的有效手段。

五、开展半工半读人才培养模式的优点

(一)学校的利益

半工半读模式的其中一个益处就是能有效解决毕业生的就业问题,熟悉企业生产流程,具备熟练操作技能,又有一定理论水平的学生在毕业后直接可以上岗,这样的学生比一味的埋头读书或者做学问的学生更符合企业需求,更受欢迎。另一方面,高校实验室很需要引进企业的真实项目,而不是闭门造车,校企合作有利于学校专业的发展和实验室的建设。

(二)教师的利益

高职学校一直积极鼓励教师去企业挂职锻炼,但是由于教学任务、科研任务等工作,大部分教师只有假期才能短暂进入企业,现在企业就在校园里,企业中工作经验丰富的技术专家和技术能手和专业教师通过频繁接触、交流学习,使学院专业教师在实践能力、专业水平都得到提升,能更有力地带动后续教学的改革和开展。

(三)学生的利益

半工半读作为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尽快培养学生自力更生、自强自立的精神,同时也可以适当减轻国家和学生的经济负担。

通过半工半读,学生在生产第一线得到了锻炼,积累了社会经验和岗位经验缩短了毕业后的适应期,加强学生对职业的体验和理解,提高就业竞争力。此外,学生还能享受企业的多种福利,如企业培训、企业提供的奖学金、假期工作的津贴等,工作表现突出的学生在取得毕业证后有机会和企业签订劳动合同,进入企业工作,成为正式员工,有效缓解高校的就业压力。

(四) 企业的利益

半工半读这种教育模式使得企业可以获得雇佣成本非常低廉的实习学生,并通过观察,了解、考核、选拔优秀的人才充实企业的员工队伍。缩短甚至避免了企业对新员工的培训,大大降低了企业的成本,解决了企业的人才问题。

通过校企合作,企业在产品的研发推广方面,也可借助于学校的师资力量,把项目带进高校的研究室,解决企业的技术储备问题。

六、开展半工半读人才培养模式值得思考的几个问题

引企业入校的目标的是校、企、学生三方共赢,但由于半工半读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的很大的差别,开展实施也处于探索状态。在实施半工半读过程中应重视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明确工半读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是培养人才,在制定教学计划和实施教学管理的过程中应注重如何提高学生的素质和技能。明确“工“和”读“都是目的,不可偏颇。

应逐步建立和完善合适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管理制度,特别是合适的考核制度和相应的奖惩措施。借鉴企业的考核制度,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形成全面合理可行的岗位考核制度,激励学生努力工作,提升业务水平,促进学生发展。

其次,人员的稳定。为保证企业生产正常运作,需要辅导教师经常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适时引导学生调整状态,锻炼劳动技能,熟识工作岗位,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为自己的终身职业能力的课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6]。

在校企合作中还需要注意的是应避免企业由于追逐利润而出现的短视行为。企业应该根据学生的情况不定期举办企业的文化讲座,技能培训和主题讲座,传播职业理念,关注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潜移默化的感悟职业教育,为其今后真正踏上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未来5年电子商务人才缺口300万职教如何接招[EB/OL]http://.cn/web/articleview.aspxid=20111207112549345

&ca ta_id=N188.

[2]蔡媛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培养模式的研究[D].天津大学硕士论文,2007:1-1.

[3]肖放鸣.工学交替-半工半读-培养模式的探索[J].湖南农机,2009(5).

[4]王国强. 体验式学习理论及其对成人教育的启示[J].河北工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8(9).

半导体培训课程范文第7篇

(一)法律依据我国《教育法》中第四条明确规定:“高等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006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教职成[2006]4号)文件指出:“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是遵循教育规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是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有效促进学生就业的需要;是帮助学生,特别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的需要;是关系到建设有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一个带有方向性的关键问题”。可见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培养模式符合职业教育规律,符合我国国情,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必由之路。(二)理论依据马克思早在《资本论》中就明确的指出劳动与教育想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会生产那的一种方法,而且是早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列宁也说过:“没有年轻一代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未来社会的理想是不能想象的,无论是脱离生产劳动的教育,或者没有及时进行教学和教育的生产劳动,都不能达到现代技术水平和科学知识现状所要求的高度”。这些科学论断充分体现了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工学结合、半共半读的教育学理论基础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理论。美国麻省理工大学教授B•约瑟夫•派恩(B.JosephPineII)在《体验经济》书中指出:“阅读的资讯,我们能学习到百分之十;听到的资讯,我们能学习到百分之十五;但所经验过的事,我们却能学习到百分之八十[4]。”体验性学习理论认为,从体验中得到的知识比被灌输得到的要深刻和有效的多。(三)现实依据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信息技术学院电子商务专业在2011年推出“项目实战”班,尝试甄选部分经验丰富的高级职称的双师型教师担当导师,挑选部分高年级学生,双向选择,形成项目小组进行教学,专门开设了项目教学的场所,提供必要的实施设备,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和教学质量。共选了60余学生,一个学期完成项目17个,项目的类型主要包括企业电子商务网站开发、营销外包和淘宝网店。所有项目均来源于真实企业的真实项目委托,由企业提出需求和要求,导师独立进行小组指导,学生将上课中传授的知识运用与实践,完成项目。经过一年和企业的共同培养,调查表明:参加项目班的学生都反映更喜欢项目教学这种教学模式,感谢学校和老师给予了他们这次宝贵的机会,让他们学到的知识更多,更深入,更实用。我们也看到他们在答辩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沟通能力和组织领导能力比其他学生普遍要强。在项目实战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零散的知识点和具体的生产过程有效结合,学生在实施完成项目要求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实施过程中会产生的各种问题,这要求学生主动的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不断分析、探究、交流、实践和创新。学生的角色不再是单纯的知识接受者,而是有技能的生产者和创造者。在进行“项目实战”班级教学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学生、学校、企业共赢的优势,唯一的不足是由教师承接的项目一般较零散,为了巩固工学结合的成功,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强制度创新,2012年,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信息技术学院在校各级领导的支持下,将有计划、分批次的引进若干家知名企业入驻学校创业基地,旨在依托学校的办学力量,师资力量和企业的技术参与、实训指导对学生进行共同培养。

开展半工半读人才培养模式的培养目标、指导思想、原则

(一)培养目标坚持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需要,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具备“诚毅勤扑”的优良品质和良好职业道德;熟练掌握计算机软件、硬件和商务贸易的专门知识、电子商务网站开发与管理、网络贸易与物流专业技能;能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胜任电子商务应用与开发工作的高素质、高技能的复合人才。(二)指导思想《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教职成[2006]4号)文件中强调:职业院校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注重培养学生具备适应企业工作岗位的实践能力、专业技能、敬业精神和严谨求实作风以及综合职业素质。要瞄准市场设置专业和培训项目,及时调整教育教学内容,突出实践技能教学。要大胆探索学分制、弹性学制等教育管理制度的改革,以适应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要求。(三)实施原则与时俱进,继承和创新的原则;提高培养学生质量的原则;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以社会和企业需求为培养导向的原则。

开展半工半读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实施

以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信息技术学院引入杭州纳维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进行半工半读、校企合作为例来阐述具体实施框架。通过调研和商讨,最终校企双方就合作事宜,签定具体的合作协议。作为杭州的本土公司,公司将在学院的创业园内设立分部,分部主要工作包括官网设计管理部、网站推广部、SNS维护及推广部、平面设计部、消费者服务共5个部门,公司将会为每个部门派驻1-2为公司资深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和培训,并和学院的老师共同做好工作学生的教学服务工作,使培训学生在一年的工作和实训期间能够获得电子商务从业的必备工作技能和实战经验,并且按照公司化的管理考核标准进行日常工作管理,为学生今后走入工作岗位打好坚实的基础。学生的半工半读、顶岗实习时间安排:本校在读在校的电子商务专业的三年制学生的二年级的第二学期,连暑假,到三年级的第一个学期这两个时间段,保证学生毕业前有1年时间的工作实践。人才培养模式是教育质量的首要问题,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是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5]。在教学形式上将采用不能再沿用之前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人才培养方案首先要进行量身制定。由于学生将在岗位上通过实践完成部分的学习任务,为确保教学质量,新制定的培养方案中保持原来所制定的教学计划中的理论课时不变,理论课仍采用课堂教学手段,由教师完成教学任务。而原本涵盖在课堂教学的实践课时抽离课堂教学,统一集中起来放到企业课堂中去完成。在实训基地,在企业提供的岗位上,真正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并由企业的业务骨干、资深管理人员担任实习指导教师。此外,还提供校外课堂教学,即通过行业、企业聘请一些经验丰富的兼职教师,给学生开设企业业务知识培训、企业文化、团队合作、学术报告、讲座等,把来自经营管理的最新知识、最新技术、最新经验传授给学生,将产业要素、行业要素、企业要素、职业要素融入教学实施中。德国的“双元制”强调教学同生产紧密结合,我国由于在校企合作上缺乏制度保障,因此在实践“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时,客观存在难以复制的现象。学院的电子商务创新创业实训基地将作为企业入驻的场地,由公司提供场地装修与环境布置方案,由学校负责装修,设备配套,按照企业工位模式设立学生实训工位。学校真实的建立了类似企业的实习培训基地,由企业承担生产技能训练和定向实习任务,企业将为学生制定企业岗位学习培训计划。在学生管理上,制定了《学生的管理办法》、《课程考核办法》、《学生工作岗位职责》、《学生业绩考核方案》、《学生安全管理制度》,《学生工作期间请假制度》等一系列的管理制度规范和管理学生。构建半工半读模式,是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以企业要求为标尺,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要目标,将职业素养参透到学生培养过程中,逐步建立和制定一系列的制度来保障做强专业,培养电子商务的高素质人才的有效手段。

开展半工半读人才培养模式的优点

(一)学校的利益半工半读模式的其中一个益处就是能有效解决毕业生的就业问题,熟悉企业生产流程,具备熟练操作技能,又有一定理论水平的学生在毕业后直接可以上岗,这样的学生比一味的埋头读书或者做学问的学生更符合企业需求,更受欢迎。另一方面,高校实验室很需要引进企业的真实项目,而不是闭门造车,校企合作有利于学校专业的发展和实验室的建设。(二)教师的利益高职学校一直积极鼓励教师去企业挂职锻炼,但是由于教学任务、科研任务等工作,大部分教师只有假期才能短暂进入企业,现在企业就在校园里,企业中工作经验丰富的技术专家和技术能手和专业教师通过频繁接触、交流学习,使学院专业教师在实践能力、专业水平都得到提升,能更有力地带动后续教学的改革和开展。(三)学生的利益半工半读作为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尽快培养学生自力更生、自强自立的精神,同时也可以适当减轻国家和学生的经济负担。通过半工半读,学生在生产第一线得到了锻炼,积累了社会经验和岗位经验缩短了毕业后的适应期,加强学生对职业的体验和理解,提高就业竞争力。此外,学生还能享受企业的多种福利,如企业培训、企业提供的奖学金、假期工作的津贴等,工作表现突出的学生在取得毕业证后有机会和企业签订劳动合同,进入企业工作,成为正式员工,有效缓解高校的就业压力。(四)企业的利益半工半读这种教育模式使得企业可以获得雇佣成本非常低廉的实习学生,并通过观察,了解、考核、选拔优秀的人才充实企业的员工队伍。缩短甚至避免了企业对新员工的培训,大大降低了企业的成本,解决了企业的人才问题。通过校企合作,企业在产品的研发推广方面,也可借助于学校的师资力量,把项目带进高校的研究室,解决企业的技术储备问题。

半导体培训课程范文第8篇

关键词:人才培养;服装设计;教学改革

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服装消费国和生产国,纺织服装产品长期位居我国出口商品的第一把交椅,全世界每三件服装,其中一件就来自于中国。近几年,我国的服装业又有着较大的发展,这大大推动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服装设计这一新兴的文化形式逐步受到国人的瞩目和青睐。各种层次的服装设计专业教育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建立起来,为我国服装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可贵的基础。

目前,服装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一是设计类人才,具有创新意识,能将技术与艺术融合为一体,转化为新的产品;另一方面是技术性人才,能把设计转化为产品的技术人才。经过多年的实践摸索,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就业方向模糊,对美术设计课程重视程度不足。服装专业所涵盖的职业岗位群有机工、样衣工、理单员、跟单员、质检员、营销员、工艺员、采购员、管理员、销售经理、外贸人员、生产经理、样板师、陈列师、裁剪师等工种。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大都来自美育缺失的农村,美术基础差,审美意识弱,对美术设计课程重视程度不足。

(2)教学条件不足,师资力量薄弱。许多中职服装院校缺少必需的教学设施,实习室条件跟不上教学的需要。服装院校都有工艺室,但大多仅有简单的缝纫机械和熨烫设备,学生即使有好的创意,也很难在课堂上将其变为现实。同时,很多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师,社会实践不足。如果只有枯燥的理论,而没有身体力行的实践活动,这样的教学是苍白无力的。所以,学校所缺乏的正是在服装企业第一线从事设计的师资力量。

(3)教学形式枯燥,教学模式单一。目前,中职服装设计专业的主要弊病是纸上谈兵,缺乏实践经验,设计课等于画效果图。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服装专业的其他课程如结构制图和工艺制作课程的实践教学模式已深入人心,但设计课程囿于条件限制,仍主要以课堂说教式为主传授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

职业教育是“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教育,市场需要什么,学校就应该培养什么,这就是职业教育的特点,也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和任务。要完成这一任务,就必须深化改革。而改革的核心就在于教学的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这是改革的关键环节。因此,为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把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技能型人才作为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把面向市场、社会办学作为中职的办学方向,我校服装专业提出“3+2+1”的人才培养模式。其含义是:在三年制的中职服装专业的教学中,学生在校接受三学期全日制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及职业综合能力的教育;两个学期的半工半读,即半天理论,半天实践课程,并使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保持同步,实践课程的操作内容达到与企业的生产作业接轨;最后一个学期进入工厂顶岗实习,通过顶岗实习,营造真实的工作环境,校企联合培养学生。这既缩短了学校与企业的距离,也实现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逐步成长为适应企业需要的人才的目的。

在此人才培养模式的背景下,服装美术设计的课程目标及模式安排如下。

(1)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课程。这一部分在前三个学期进行。学生首先学习素描基础,然后在此基础上掌握服装人体线描稿的画法,了解服装款式的形式美法则,掌握服装款式图的画法。绘画训练不仅是画好服装款式图的基础,更重要的是通过绘画可以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对形式美法则的理解。设计理论课程的教学要做到学以致用,尽可能与实际结合、与市场结合。在教学上,可以在课堂上模拟企业的生产流程与机构设置,以具体的设计需求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创造新的款式,同时对企业的文化与工作机制形成初步的概念。

(2)半工半读。第四、五学期为半工半读,即半天理论,半天实践课程,使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保持同步。这一阶段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请进来”策略,“请进来”是指把企业相关设计及管理人员请进学校,使学生向其学习规范的岗位操作技能,了解企业生产管理过程和技术规程,锻炼他们适应企业管理的能力;本校教师的专业实践教学能力得以同步提升,为专业健康发展和提质上档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把企业生产规范引进课堂。

(3)顶岗实习。此阶段是中职教育的最后一个学期,同时也是学生实践技能与职业道德养成的重要时期,因此,采取“走出去”策略。“走出去”是指(把教室搬进工厂)选择实习工厂,确定实训时间、实训岗位,制定实训目标、实训安全以及学生实训生活安排,与实训工厂签订相关协议。跟踪学生工厂实训,观察引导学生实训,掌握学生实训动态,督促学生做实训记录和实训报告。记录学生实训时表现,调查了解学生实训时的心理状况、知识技术水平的变化情况,发现学生实训时出现的问题,然后探讨解决方案,解决与实训厂方相关的关系问题,写出学生实训工作报告和相关论文。

开展服装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对解决中职服装专业的教育如何适应现代工业生产,使教育教学紧贴生产需要,有着重要意义。“3+2+1”人才培养模式将充分体现服装中职教育的高效率,重视实践与应用,贴近生产一线的特点。在此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服装设计课程,只有进行更加深入细致的改革,才能适应社会与企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张云龙.中职服装专业实践“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纺织教育,2009(4).

半导体培训课程范文第9篇

[关键词]创新创业;高职;电子商务;培养模式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20.175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20-0-02

创新创业是当前经济发展双引擎之一。近年来,我国电子商务发展迅猛,而电子商务创新创业成本较低,成功率较高,发展空间巨大,这迫切需要大量电子商务创新创业型人才。许多高职院校利用这一契机,大力培养电子商务创新创业型人才,高职学生成为国内电商创新创业先锋。这大大缓解了大学生就业压力,提高了就业质量,还提供了就业岗位。因此,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素质与能力尤为重要。人才培养模式对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来说至关重要,因此,南通科技职业学院电子商务专业积极开展了创新创业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并进行相关实践。

1 创新创业导向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目标

首先,构建创新创业导向下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其次,重构以创新创业为主线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教学考核;最后,提升高职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和能力,使大部分学生能够独立创业。

2 构建创新创业导向的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社会对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个性化人才需求不断增加。当前,国家也大力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府出台了相关文件鼓励青年尤其是大学生创新创业,对大学生推出了很多优惠政策,要抓住国家机遇,构建创新创业导向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学生个性发展和潜能发挥为基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

2.1 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思路

南通科技职业学院与电商龙头企业淘金信息科技江苏有限公司联合创办了企业学院――淘金电商学院,以电子商务专业为试点,以创新创业为导向,依托学院创新创业实战平台,高度重视学生实战,致力于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素能。通过持续不断地与行业引领性企业的校企合作,系统、深入调研,准确把握电子商务行业对创新创业的人才需求及学生创新创业现状,以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为基石,以校企合作为契机,构建创新创业导向下高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以创新创业为导向,以创新创业意识形成―专业技能习得―创新创业实习实战为主线,安排学生识岗、跟岗、顶岗,由校内理论与实训、校内外实习到企业实战,构建“三岗三实”人才培养模式。从创新创业角度,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考核方面改革高职电子商务专业,落实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模式构建中,校企双方共同为主体,依据行业需求,坚持以能力为中心,分析专业面向的工作岗位所必需能力,剖析所需关键能力并分解,将其项目化、任务化,构成能力集合,转换配置学习领域,重构创新创业导向、工作过程系统化高职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并设计教学内容。采用学―半工半学―工三阶段,将工学结合内容组成项目链,环环相扣,不断深入。拓展做学教一体化模式创新创业活动平台,进行实训实习实战,梯度性提升学生能力。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引导。采取多元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监控创新创业导向人才培养模式质量。

2.2 人才培养模式运行实施

南通科技职业学院成立的企业学院,淘金电商学院,是由企业引入真实项目,委派员工,学校提供场地及相应配套设施。在人才培养中,南通科技职业学院电商专业基于淘金学院,与各企业合作,校企深度融合,围绕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依次安排活动和课程。首先在学阶段,入学教育融专业教育。在院系教师、学生会、社团、专业中创新创业优秀学生代表共同参与下,通过专业介绍、创新创业案例学习、平台参观、企业识岗实习等活动,引导学生了解电商专业,感受创新创业氛围。结合通用学科课程,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指导学生初步规划职业生涯,培养创新创业意识。结合就业创业指导、创意与创新、电商实务等课程实训尝试网上初步创业,并将考核贯穿到毕业,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在半工半学阶段,通过安排学生去合作企业跟岗实习,让他们了解企业创业过程,认知电子商务专业岗位知识与技能要求,拓展创新思维,感受职场氛围,养成职业素养。结合专业创新创业课程,网络市场调查与策划、网络消费心理分析、网络图像处理与动画制作、国际贸易实务、网络营销、跨境电商、移动电商、网店经营管理、网络贸易平台、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电商网站建设与运营、客户服务、创新创业指导等课程解决创业难点,提升专业技能。在工阶段,通过校内外实训实习实战平台(如淘金创梦空间、科院支点创业一条街、Elite大学生创业工作室、创新公园等)、企业顶岗,参加创业大赛、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赛、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项目、教师教科研课题研究等项目实践,使学生在真实环境中得到经验,结合网上创业、SYB电子商务创业培训等创新创业实战课程强化创新创业思维,培养职业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最终,通过学生网店及商务网站实战等,既强化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又检验学生创新创业水平。教学中综合运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角色体验、启发式、对抗式方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生在校期间,通过“识岗实习、优选实训、轮岗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等多种方式,从入校开始就接触企业工作实践。学生从入学开始一直在真实、开放环境中,以企业电商实际工作任务为内容,学习理论学习和培养技能,坚持“在干中学、在学中干,边干边学”,最大限度实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整合学生专业知识学习、工作经验历练、创新创业业务素质培养为一体,极大地提升了培养效果。

2.3 人才培养模式运行保障

2.3.1 拓展“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践基地,提供创新创业平台

校企合作共建实践基地是保证工作导向课程能够以“做学教”一体化教学模式实施的必要条件。对应学―半工半学―工三阶段的学习,实践基地的建设和配套实践教学体系分为以下3个层次。

一是校内教学实训室。具备模拟工作环境,支持学和半工半学阶段的校内项目实训教学。实训室全用于学生进行专业基本技术教学实训和综合项目实训。

二是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支持半工半学阶段的综合项目实训和工阶段模拟企业环境顶岗项目。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由学校和企业共建。校企共同进行实训项目设计,合作开发生产性实训基地创新创业课程,并编写工学结合立体化教材。课程教学采用任务驱动、角色扮演、分组合作、小组讨论、真实体验等教学方法,实施综合项目。

三是科技产业园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创业园和校外实训基地。提供工阶段企业顶岗实习及就业创业拓展的实战环境,实现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在科技产业园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里,产业发展与专业建设对接,全面推进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创新创业型课程开发、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及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实现人才培养过程共管。在校企合作体制机制下,明确和真正发挥学校、企业人才培养双主体地位和作用。校企共同设计岗位项目、合作开发创新课程,建立校企合作管理、成果转化、产学研管控、学生实习实训保障等机制。通过整合校内外实践资源,形成以引企入校的大学生创业园为集成闭环的前厂,与学校开展产学研合作,形成前厂后校模式。

2.3.2 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注重良好的创新创业品质

创新创业导向高职电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团队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企业技术专家、企业指导教师等组成的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实践经验丰富、专业水平高的专兼职教学团队。专业带头人要掌握电商专业前沿技术信息,主导专业建设发展方向,具创新创业意识、较强专业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在人才培养模式探讨、培养方案制订和专业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骨干教师在专业理论和实践教学组织、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具创新创业精神、较强教学改革和与服务能力。企业技术专家具备丰富实践经验和较强专业技能一线技术人员,及时解决实践中问题,善于沟通与表达。企业指导教师需具一定创新创业意识,较强实践能力,在企业独挡一面,有一定管理能力,指导学生识岗、跟岗、顶岗实习。

2.3.3 加强质量监控,构建多元考核评价指标体系

校企深度融合的创新创业高职电商专业人才培养评价,充分考虑内外部指标、短长期指标等因素,结合校企合作特征,形成多元模块化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一是广泛调研和系统分析,校企双方协作制定切实可行的适合培养电商专业创新创业能力的考评方案,确保评价标准、内容、流程等关键环节按方案有序进行。二是建立校企深度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效果评估标准。根据电子商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目标,注重学生创新创业意识、能力等发展性考评指标,探索既包括学生创新创业参与率、成功率,既包括学生岗位创新,又包括数量统计,又有质量评估科学多样的评价体系。考评中结果与过程并重。三是以系统论思想为指导,构建多元模块化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实现独立评估、比较评估和多利益相关者评价有机结合;构建企业、社会介入的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方式。专业知识评价由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组成,由校企双导师就学生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等方面,考核实训实习实战。

2.3.4 多方共同参与,健全电子商务创新创业教育支持保障体系

一是政府制定改进配套支持的政策法规,加大对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支持和保障力度,重视文化氛围培育与舆论氛围营造。二是企业发挥资金优势,协助学校建立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和引入投资基金,支持和培育一批优秀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有效利用人力资源优势,选派成功企业家、实战派投资家担任创新创业导师,使学生早日实现创新创业梦想。三是学校制定激励性创新创业政策,推崇创新创业,营造创新创业环境,突出以创新创业精神为核心的价值导向与校园文化,展示创新创业导向高职电商专业人才培养理念。

3 结 语

据笔者及项目团队调查,目前国内很多地区电子商务为传统电子商务,现有电子商务企业发展水平已远跟不上经济快速发展。许多城市迫切需要提升电商企业发展水平,以求其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取胜,提升城市经济核心竞争力。面对当前电子商务发展机遇与挑战,创新创业导向的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符合时展,以培养电子商务创新创业型技术技能型人才,满足社会需求。

主要参考文献

[1]朱克炜.电子商务特色专业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3):182-183.

[2]李平媛.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思考[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3(8):31-33.

半导体培训课程范文第10篇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课程体系教学团队东阳木雕历史悠久,技艺精湛,始于唐代,盛于明清,至今已有1000多年发展历史,居中国“四大名雕”之首,被列为全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了促进木雕文化和技艺的传承,提高民族文化艺术和民间工艺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我院于2008年开设木雕设计与制作专业。整合当地文化资源和人才资源,探索和实践“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搭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民族文化艺术和民间工艺技能教学平台,使职业教育与传统学徒制良好结合,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在木雕专业的探索

现代学徒制是产教融合的基本制度载体和有效实现形式,也是国际上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和主导模式,它通过校企合作与教师、师傅联合传授,对学生以技能培养为主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在国际上的研究和实践已有很多成功范例,国内正在不断地探索与实践,推动着职业教育的发展。东阳木雕作为传统艺术,其传承方式主要以家族传承和师徒传承为主,通过拜师学艺,十年方有所成。在东阳木雕行内就有这么一句行话:“三年学徒,四年半作,十年出师。”可见,学成时间之长。传统的师徒相承有其可取之处,但这样练就的是手艺高超的雕花匠,雕工很好,但他有缺陷――缺乏创新。为此,我院在吸收传统师徒相承优点基础上,吸取国内外实施“现代学徒制”的成功经验,通过对专家及相关企业的调研,对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进行反复的研讨和论证,并经多年的探索和实践,针对木雕人才培养的实际,形成了适合木雕人才培养的“2+0.5+0.5”的工学结合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为了适应地方经济发展、木雕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需要,通过行业发展和人才需求调研,并聘请木雕大师和企业负责人与专业教师进行深入探讨,不断改革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确立“2+0.5+0.5”人才培养模式,制订完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并建立木雕实训基地,为人才培养打好基础。所谓“2+0.5+0.5”人才培养模式,即前二年在校,学生进行工学交替,实行半工半读,不仅要进行系统的历史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的教育,又要进行雕刻技能训练,改变了以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知识与能力相割裂、教学场所与实际情境相分离的局面;而后半年,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加深对雕刻技术和传统的雕刻艺术的认识,熟练地独立完成或参与作品制作,并在具体的工作中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尽快适应岗位。最后半年,回校进行毕业创作,通过独立设计作品到完成制作并通过毕业答辩,全面反映学生在作品设计和制作过程中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和木雕工艺技巧的能力,创作出较高工艺技术和艺术水平的作品。“2+0.5+0.5”的人才培养模式,改变过去传统的口手相传,学艺时间长,只注重技艺传授的“师傅带徒弟”的单一技能培养模式变为科学系统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综合培养模式,使木雕人才的素质和创新能力全面提高。

为了更好地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

1.大师引领,能手授艺,构建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

由于我院的《木雕设计与制作》专业是国内高校唯一的木雕专业,开办之初,没有现成的教学模式可供借鉴,因此学院通过反复调研,根据其他专业的办学经验,首先在教学团队建设上下功夫,聘请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木雕艺术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陆光正担任专业负责人,并聘请其他10位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木雕大师为兼职教授,同时招聘了12位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木雕能手、工艺美术师和技师作为专业教师。他们与学院的其他课程教师根据高职教育理念和行业人才要求,共同探讨和制定了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设置,并通过实践形成了较为成熟有效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模式,已培养出四届受企业欢迎的毕业生。

木雕专业的教师队伍,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部分来自大专院校毕业的专业教师,一部分聘自木雕企业的专任教师,还有一部分则由木雕大师们组成的兼职教师。在教师队伍建设上,针对科班出身的教师技能水平弱和来自企业的教师理论水平弱的特点,实行导师制和集体备课制等方法,并通过教师间的互学互帮、取长补短,提高理论和实践教学水平,培养教学所需的“双师型”教师。特别是来自企业的这些能手、技师们,他们是实施现代学徒制的主体,关系到现代学徒制实施的成功与否,因此学院通过公开招聘和选拔,加强培训和指导,通过传、帮、带和自己的不懈努力,理论教学水平不断提高,真正做到既是教师又是师傅。在实训工场,每班配备2位专任教师,充分发挥他们的技能优势,进行理论和实践教学,一对一、手把手地指导学生进行木雕设计与制作实训,效果良好,得到了学生们的充分肯定。而这些大师作为兼职教师,站在行业的至高点,引领行业发展,指导专业改革,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出谋划策。他们为学生进行木雕设计与制作的理论传授,并进行实训、顶岗实习、毕业创作等指导,及时引入行业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以实现专业教学的职业性、适应性和先进性的统一。通过几年的培养和锻炼,已经形成了一支职教特点鲜明、业务能力强、专兼结合的教练型教学团队。

2.优化课程体系,科学设置课程,推进“双证融通”

由于木雕专业国内高校唯一,因此没有现存的课程体系设置可借鉴,更没有现存的教材,只有一些木雕相关的参考书,为此,我院专业教师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和木雕人才培养实际,根据木雕专业学生所需知识和技能以及木雕人才职业成长规律,结合行业标准,以“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实岗培养”教学模式构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并制定课程标准。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要求,设置了《木雕基础》、《工笔白描》、《木雕制作工艺》《木雕设计》等四门核心课程及《雕塑基础》《计算机木雕辅助设计》《电脑雕刻》《中国古典诗词鉴赏》等相关专业课。针对专业教材缺乏的具体实际,专业教师在教学中摸索、总结和完善,从无到有,先后编写和出版了《木雕制作工艺》《木雕实训图谱》《工笔白描》《电脑雕刻》等教材,保证了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通过6年的教学实践,木雕专业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不断完善,做到专业课程内容与木雕行业职业标准相融通,课程模块与岗位能力相一致,课程内容与生产实际相一致,校内实训与企业工作相一致,校内课程考核与职业资格证书考核相一致,并将职业道德、人文素养教育贯穿培养全过程。

3.搭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技能教学平台

坚持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突出实战和应用的办学路子,依托企业、贴近需求,建设和加强教学实训基地,现建有木雕技艺校内实训基地和10个校外实训基地,搭建起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技能教学平台。

充分利用技能教学平台,实行工学结合、实岗培养,学生从入学开始就采取半工半读、边学边做,突出东阳木雕传统特色,突出木雕制作工艺核心能力培养。实训项目结合市场需求,按照生产实际、按照学生未来岗位的任务,编制训练项目,让学生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训练,通过实训完成一个个产品,推向市场,达到了学生校内实训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课堂与实训地点的一体化。这种做中学、学中做、做中教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探索知识、锻炼能力、积累经验,从而形成职业能力。

学生大一阶段的木雕制作训练实行项目化教学,训练内容从山水到花鸟再到人物,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进行雕刻制作的系统性训练。从大二开始,根据每年一届的学生技能大比武所产生的优秀设计作品,结合市场营销情况,选取样品由学生进行产品制作,真正实行产教融合。同时,利用校外实训基地,加强校企合作,承接部分外加工任务,由专业教师把关,有目的的选取典型的、有技术含量的木雕产品,进行来料加工,做到产学一体化,使学生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也完成了生产加工任务,既训练了技能,又加强了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培养,使学生更贴近企业的要求。

大三前半年,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和其他木雕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在得天独厚的木雕传统文化氛围中,在企业真实的生产环境中,按照企业标准要求进行木雕设计与制作,提高学生的设计与制作技能及创新能力,同时体验企业文化,培养基本职业素养,使他们能更快地适应岗位。顶岗实习期间采取教师和师傅“双师”指导,考核实行学校与企业共同考核,更好地反映学生的实习情况,促进学生实习和技能提高。

三、结语

学生通过3年时间的培养,经过系统的高职专业教育,提升了木雕人才的全面素质,成为技能突出、有较强创新能力的木雕人才。学生创作作品充分反映出观念新、题材新、构图新、手法新,实现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得到了社会的认可。木雕大师们对此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他们认为三年的高职培养达到了传统培养六、七年的水平,使高职毕业生的技术与职业能力普遍达到中级工职业资格水平,并有少部分达到高级工或技师的职业资格水平,充分说明了“现代学徒制”木雕专业人才培养途经的有效。

通过近六年木雕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促进了行业、企业与学校的深度融合,促进了“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推进“双证融通”,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得到了木雕行业、企业的充分认可。

参考文献:

[1]王振洪,成军.现代学徒制:高技能人才培养新范式[J].中国高教研究,2012,(08).

[2]谢俊华.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职教论坛,2013,(16).

[3]姚燕芬,潘建华.关于校企合作新模式――现代学徒制的思考术[J].当代职业教育,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