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民办高校发展现状及竞争力提升策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民办高校发展现状及竞争力提升策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民办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但是,我国民办高校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以下问题:建设特色不鲜明,趋同化严重;治理体系不完善,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办学基础薄弱,教育教学改革难以推进;教师流动性强,职业认同感低。对此,民办高校可以采取以下方式提高竞争力:以“特色发展”为抓手,做好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助力学校高质量发展;以“治理能力”为核心,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实现学校全面发展;以“多元投资”为基础,拓宽社会参与办学渠道,推动学校深度教育教学改革;以“内培+外引”为方法,建设一支稳定性强、结构合理、能力卓越的教师队伍。

[关键词]民办高校;竞争力提升;高质量发展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为了扩大我国高等教育资源的有效供给、培养社会主义急需的应用型人才,以及解决高等教育地区布局不合理、资源配置不均衡等问题,我国逐渐开始重视民办高校的发展,使其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这不仅进一步满足了人民群众对优质高等教育内生性的需求,而且有效地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特别是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独立学院转设工作的实施方案》明确指出:“中央部门所属高校、部省合建高校举办的独立学院要率先完成转设,其他独立学院要尽早完成转设。”[1]这不仅使我国民办高校的数量大幅增加,而且为未来民办高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基于此,本研究通过调查我国民办高校发展现状,剖析其中产生的问题,并据此提出民办高校提升竞争力的策略

一、民办高校发展的驱动力解析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已经从“数量型增长”向“质量型提升”转移,在客观上促进了我国民办高校前所未有的发展和壮大,其时代价值和意义不容忽视。首先,民办高校的发展是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高等教育发展的应然趋势。在经济发展的驱动下,我国对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但现有公办高校无法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直接促进民办高校的出现与发展。为此,国家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等文件,从政策层面上引导民办高校健康规范、可持续发展,为推进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奠定了政策基础,也为民办高校提供了外在驱动力。其次,我国社会出现了重大转型,高等教育供给侧与消费侧出现了一定的矛盾,客观上呈现出高等教育多样化发展的状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人民群众的物质需求已经逐渐得到满足,对精神文明的需求逐渐提升。在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的当下,人民群众对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也逐渐增加。但是,当前我国公办高校在办学规模、招生数量等方面都存在着发展的瓶颈,其核心在于现有的高等教育无法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高等教育的迫切需求。为此,国家大力发展民办高等教育,是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增加高等教育资源供给的必要手段,能够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的需求,提高高等教育的普及率。最后,民办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办学模式之一,在实践发展的困境中面临着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问题,成为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民办高校发展的驱动力。受办学基础和资金投入的限制,从整体发展来看,公办高校与民办高校在办学实力、生源质量、后续保障等方面存在着天然差距,这在客观上导致民办高校需要进行更多的投入来追赶公办高校。在外部竞争压力下,不断拓展自己的发展空间,争取更多的资源向公办高校看齐,便成为民办高校改革发展的内生性驱动力。

二、民办高校发展的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壮大,特别是人民群众对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需求不断增长,高等教育越来越成为备受社会关注的焦点。相对于公办高校而言,我国民办高校在建设理念、管理体制、办学条件、师资管理等维度上存在着困难和不足。

(一)建设特色不鲜明,趋同化严重

相对于公办高校而言,民办高校在办学基础、建设资源、生源质量等方面处于劣势,特别是绝大多数高校在建设模式中选择趋同的背景下,民办高校往往对标公办高校,没有充分挖掘和分析自身发展的特点和优劣势,反而使学校建设亦步亦趋,主要体现在理念、专业、品牌等多维度上。从理念来看,民办高校存在着建设理念不清晰的问题,尤其是在对标公办高校时,其在办学模式、人才培养、学科专业设置、教师管理等各个方面沿用公办高校的做法,无形中忽视了自身特色发展和优势彰显。[2]从专业建设来看,专业建设是学校高质量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但民办高校专业设置趋同,创新性和特色不足,忽视了学校所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数量和质量的需求,专业设置市场导向、区域均衡发展不足。[3]从品牌效应来看,民办高校对自身办学特色凝练不足,大部分民办高校在社会上并没有形成品牌效应,对母体高校的品牌效应依存性、依赖性较强,进而陷入由母体高校的品牌效应抽离引发的身份认同困境,即使是宣传也仅限于简单的招生宣传,却无法形成具有强大社会效益的品牌宣传力,在客观上导致民办高校知名度不高。[4]

(二)治理体系不完善,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

从投资主体来看,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不同,民办高校主要来自民间投资,这也导致两者在治理体系结构、制度执行等多个层面存在着差异性。由于民办高校是民间资本在教育领域的投资行为,投资方往往成为办学治理的主体,对学校未来的发展方向、理念及决策等都掌握着决定权。虽然民办高校一般会采用董事会制度,并制订相关制度明确董事会的权利与义务,确保校长成为实际办学的执行者,但在实际办学过程中,投资者依旧能掌握较大的权力,缺乏科学的制衡机制,对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造成了阻碍。[5]特别是由于董事会成员对高校相关教育行业的经验有限,很容易与以校长为代表的办学执行层产生治理分歧。同时,以校长为代表的执行机构中也会出现一定的治理不足,尤其是绝大多数校长都是公办院校的退休返聘人员,其一般会保留在公办高校管理中的习惯,造成顶层设计与基层的实际情况出现偏差,具体措施在上传下达的过程中难以落实,进而出现治理低效的问题。[5]对此,有学者指出,民办高等教育在未来发展的定位和规划上存在潜在问题,主要包括“补充理论”“适当理论”和“可有可无论”等不正确的观念。[6]

(三)办学基础薄弱,教育教学改革难以推进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颁布以来,我国民办教育得到了一定的发展,特别是为我国民办高校发展提供了法理依据。但是,由于民办高校投资主体来源单一,投资重点往往在于基础设施的建设,且呈现出一次性建设,存在着后续办学经费不足的问题,甚至有一些民办高校只能降低学校层面的教育教学投入,低水平地维持学校运转,导致绝大多数民办高校的办学基础单薄。[2]从投资结构来看,民办高校的经费主要来自民间资本、国家财政支出及社会捐赠,其中民间资本是最主要的投资来源,国家财政支出及社会捐赠所占比例较小。因此,民办高校在投资建设后,需要依靠学生的学费维持日常运营,且融资渠道少。这样的运营机制就导致民办高校的经费受限,难以有针对性地改善专业、课程、师资、实训等教学条件,无法进行深层次的教育教学改革,进而导致民办高校“一朝建设,常年不变”的情况,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难以得到根本性提升。长此以往,民办高校的社会声誉就会逐渐走低,生源数量和质量随之下降,办学的吸引力也会大大降低,形成恶性循环。

(四)教师流动性强,职业认同感降低

师资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高校整体办学水平与教育教学质量。但是,相比公办高校而言,我国民办高校普遍存在着师资水平整体不高,且教师的流失率普遍偏高、优秀青年教师不足、教师职业吸引力不够、教师专业发展受限等问题,这成为民办高校发展的瓶颈,不利于民办高校的可持续发展。[7]首先,教师对民办高校缺乏安全感、存在感,且流动性强。受传统观念、机制保障等因素的制约,部分民办高校教师对民办高校缺乏必要的安全感和存在感,责任感相对较差,缺乏主人翁意识。[7]这部分民办高校教师对学校认可度低的主要原因是其福利待遇较低,导致他们在工作上缺少主动性,进一步造成民办高校教师跳槽频发、流失严重等问题。同时,民办高校吸引力不强,教师在学历、职称、年龄等方面都存在着畸形发展的问题,特别是高学历、高职称、高层次的优秀师资偏少。[8]这些问题集中表现为:从学历层次来看,本科和硕士偏多,博士比例很低;从职称来看,中级职称较多,高级职称的比例很低;从年龄、经验来看,青年教师和老年教师较多,而中年教师较少,教师年龄分布呈“哑铃”状。[7]

三、提升民办高校竞争力的策略解析

相对于公办高校来说,我国民办高校在整体办学实力、生源质量等方面的竞争力始终处于劣势,如何提升竞争力是当下值得民办高校研究的课题。对此,民办高校可以从建设理念、管理体制、办学条件、师资管理等维度出发采取措施。

(一)建设理念

我国民办高校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但随着我国对民办高校的重视和扶植不断提高、《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的深入落实,以及《关于加快推进独立学院转设工作的实施方案》的颁布,我国民办高校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可以说,我国民办高校的发展空间和潜力依旧巨大。因此,民办高校应以“特色发展”为抓手,全面整体规划好学校的发展定位和发展方向,实现学校的高质量发展。一方面,民办高校要找准自己的市场定位。在高等教育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办学定位、目标及特色都已经成为高校潜在的竞争力。因此,民办高校要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逻辑出发点,结合自身办学基础,制订科学、合理的办学定位和目标,彰显办学特色和办学优势,实现民办高等教育差异化发展,以寻求自身发展的空间,进一步得到社会、市场、家长的认可。另一方面,民办高校要做好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助力学校高质量发展。院校发展规划是一种治理手段或管理方式,其本质是院校高质量发展的一种内生性的发展愿景,同时也是学校发展的路线图、实施方案和改革目标。[9]对此,我国民办高校应找准自身的发展定位,做好规划,明确自身优劣势,发挥办学优势和特色,弥补发展中的劣势和不足,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和竞争,避免“千篇一律”“随波逐流”式的办学,凸显民办高校的特色,实现品牌效应和高质量发展。

(二)管理体制

从“管理”到“治理”,是当前高校管理工作中的关键理念。我国民办高校的重要决策制订工作主要采用董事会制度,具体事宜的落实则大多采用校长负责制。制订与落实的主体不同,加之内部管理能力有限,导致好的制度无法落实,成为民办高校发展普遍存在的瓶颈。为此,民办高校应以“治理能力”为核心,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实现学校的全面发展首先,在管理体制的构建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明确指出“民办学校应当设立学校理事会、董事会或者其他形式的决策机构并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并且规定了理事会、董事会等组织的组成结构和人员基本要求等,对民办高校的办学规范以及标准具有重要的意义。[10]因此,民办高校要以国家的有关规定和标准为建设依据,做好学校发展的标准化建设和制度建设,并实现理事会、董事会等决策机构与以校长为中心的行政体系之间的紧密对接,形成治理合作,进而破解在高校管理过程中的治理盲区和治理误区,形成整体化的治理合力。其次,在管理工作的落实上,要坚持校长负责制,着力做好学校的教育教学和行政管理工作。一般来说,民办高校校长是学校决定、制度的落实者和贯彻者,主要负责学校教育教学、招生就业、财务支出等具体事宜,其被喻为一所学校发展的“火车头”。对此,民办高校要结合自身治理情况,采用扁平化治理结构,解决机构臃肿带来的治理低效的问题。同时,民办高校要重视管理制度的建设与落实,以标准化建设为核心,将学校教育教学纳入标准化建设体系,更好地落实董事会决议,履行校长应有的职责,构建民办高校现代化的治理体系。

(三)办学条件

相对于公办高校,我国民办高校在经费投资总量、后续投入等方面明显处于弱势地位,这不仅会影响民办高校的品牌建设,而且会影响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和民办高校的可持续发展。针对经费不足带来的问题,民办高校要以“多元投资”为基础,拓宽社会资本参与办学的渠道,推动学校深度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核心竞争力。首先,积极引导多元化社会资本投资民办高校建设,拓宽社会资本参与办学的渠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指出“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都可以成为民办高校投资的主体。[10]在客观上,民办高校的投资主体既可以是民营企业等社会组织,又可以是自然人。因此,民办高校可以充分利用国家重视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通过设立奖学金、教育扶贫、社会捐赠等多样化方式,引导社会上不同的投资主体共同投资高校教育,以增加民办高校经费的来源,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其次,要打造学校在社会上的品牌,提升民办高校竞争力。这就需要加强学校深度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民办高校要在充分的市场调研基础上,根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及产业发展布局,动态调整专业和专业方向的设置,根据市场需要调整人才供给数量,提升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并根据岗位能力需求和全产业链岗位分布,做好专业课程与岗位能力的无缝对接,更好地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最后,稳步推动学校深度教育教学改革,以项目推进、教学竞赛、教改学徒制等方式不断推动“课堂革命”深入开展,着力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进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从根本上提升民办高校的竞争力。

(四)师资管理

目前,我国民办高校普遍存在教师队伍流动性强的问题。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很多,其中工资待遇低及社会认可度低是共同原因。为此,民办高校应以“内培+外引”为方法,建设一支稳定性强、结构合理、能力卓越的教师队伍,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民办高校要重视内部教师的培养,做好“内培”。具体来说,要通过组织教师开展自身发展规划编制,为教师规划好职业生涯方向和路径,同时为教师个人发展提供机会和平台。可以说,良好的教师职业发展平台能更好地促进学校教师队伍参与学校建设,提升教师对学校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这对学校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民办高校要充分利用政府和学校的人才引进政策,加强新教师聘用及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工作,做好“外引”。教师队伍是学校生存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力量,对提升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要从根本上解决教师流失问题,不仅要加强新教师的引进工作,为教师队伍注入新生力量,还要重视对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工作,为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注入中坚力量。为此,要进一步完善薪资福利、科研设备、人才制度等配套制度,并建立教师良好的职称晋升空间、科研团队组建等职业发展制度,以此实现教师队伍的良性发展,最终实现民办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和高质量发展。

作者:门超 单位:南宁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