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的渗透策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的渗透策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我国经济以及信息技术飞快发展的推动下,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也随之增加,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时,不仅应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更应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但在实际教育中多数教师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忽视德育教育,这一现象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新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学校、教师等应充分认识德育教学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本文以小学语文德育渗透为研究对象,分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基本要求,并对德育渗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有效解决措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仅文化科目是重点教学内容,同时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同样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现阶段,教育界越来越重视学生德育教学,同时教学改革的重要教学目标是实现学生的德育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是开展德育教育的目的。而文化课的主要目的是教育学生更多的基础知识,丰富知识储备,因此德育教育的开展显得尤为重要,且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由于小学时期是形成正确认识的关键时期,语文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分析学生发展特点,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质,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1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基本要求

1.1德育的科学性

在教育体系的改革进程中,新课标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求将德育教育渗透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小学语文教师应对教学内容充分了解,明确重点、难点内容,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合理引入德育教育,这些均体现出德育的科学性。在语文课堂中学生不仅要学习基础知识,还要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对于语文教师而言具有一定难度,因此,教师应遵循得意的科学性,既不能强制要求学生进行德育学习,也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现课本知识与德育教育的融合,并科学开展德育教育工作,使学生在提高学习能力的同时实现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

1.2德育的差异性

一个人发展、成长的最关键时期即为小学时期,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各方面阅历尚浅,对于思想道德标准认识不足且仍会随着周围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同时不同学生对于思想道德的判断也存在较大差异,因此,语文教师在开展德育教育活动中应注重德育的差异性,充分了解学生的不同情况,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特点以及理解能力选择合适的德育内容对学生展开德育教学,只有通过这一方式德育教育才能更好实现教育意义,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提高思想道德水平,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实现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1.3德育的时效性

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是将德育教育渗透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最根本目的,学生在语文教学中不仅可以学到基础文化知识,增加知识积累,提高语文学习能力,灵活的将所学知识应用到自己生活环境中,同时也能形成团结合作、互帮互助、助人为乐的思想观念,促进学生树立正确三观意识,养成良好思想品德。小学语文教师想要实现这一教学目的就应明确德育的实效性,将德育教育有效融合,在课本知识内容中,开展丰富多样的德育教育活动,以此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品质。

1.4德育的艺术性

与语文文化知识教学相比,德育教育工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新课程标准也对德育教育进行了明确规定,教师不能根据自己的想法随意更改德育教学内容,必须基于语文教材内容,渗透德育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将德育教育高效渗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另外,教师也应根据学生发展特点,结合实际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德育教学时间,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德育教学形式,遵循德育艺术性原则,从而吸引学生眼球,集中注意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推动德育教育的顺利实施。

2小学阶段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遇到的问题

2.1教师缺乏德育渗透意识

不少语文教师没有充分意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缺乏德育渗透意识,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开展中一味强调课本知识内容,更加重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在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在德育教育渗透方面,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具有较强的学科优势。多数学校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中仍然强调应试教育,学校管理者也缺乏正确认识,同时仍以考试成绩作为首要考核标准,从而导致大部分语文教师产生错误观念,认为德育教学并不重要,且将主要精力与时间投入到课本知识教学中,从而忽视德育教育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对于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思维能力、品德修养等方面也缺乏重视,严重阻碍了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同时对小学语文学科素养的进一步发展造成不利影响。由此可见,学校、教师缺乏德育渗透意识,导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少开展德育教育活动,使学生错失最佳培养思想道德意识的机会。

2.2德育教育方式单一

尽管部分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已经引入德育教育,但其对德育教育的理解较为片面,未深入研究开展德育教育活动的方式,很多语文教师将德育教育理解为向学生讲解相关道德准则,并要求学生进行遵守,但这种德育教育方式不符合小学生年龄以及发展特点,同时学生也很难正确理解这些道德准则,想要顺利开展道德教育、完成教学目标具有较大难度,甚至会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不利于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培养思想道德品质。另外部分教师缺少对德育教育效果的分析,在开展德育教育活动后对于学生理解或掌握情况缺乏关注,这对小学语文德育教育效果带来一定不利影响。

3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3.1基于教材内容,融入德育教育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的基础条件是基于教材课本,这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因此教师在讲解课本内容的同时,应积极将德育教育引入课堂中,基于语文教材,指引学生自己通读课文内容,并在读文的过程中勾画文章的重点内容、关键语句以及关键词等,从而使其可以更好、更快的理解文章内容,同时教师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深入分析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要积极沟通,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帮助学生一起解决难点、重点问题,教师不应看在学生年纪较小就直接自己讲解,并将答案直接公布出来。通过共同探索、分析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自己理解与掌握文章内容,提高思维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

3.2在阅读教学中加强对德育教育的渗透

小学语文教学离不开文章阅读环节,阅读有利于学生提高语言能力,同时还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文章中心思想。语文课本中有很多内容丰富、优秀的文章作品,每篇文章都拥有不同的感情表达及文化内涵。因此教师在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时可渗透德育教育,组织学生进行课文朗读,通过阅读使学生感受作者情感,理解文章想要传达的内容。在实际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机会,给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引导学生将课文内容与自己的实际生活相结合,从而形成自己的感悟与想法,可以更好的理解作者思想,促进德育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并实现教育意义。

3.3借助课后作业,渗透德育教育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可以学习到丰富的知识内容,可以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学习能力,培养语文素养,而课后作业不仅有利于学生巩固知识,加强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同时也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奠定基础。利用课后作业推动德育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对培养学生思想道德以及综合素养有重要意义。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展开德育教育工作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德育素养,而课后渗透德育教育不仅能够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的提升,也能帮助学生巩固课上所学知识。例如,在《司马光》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用多元化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更好理解相关内容,使学生体会司马光精神。在课后,教师可鼓励学生借助网络、多媒体等自主收集相关资料,要求学生观看《司马光》相关视频,并写下观后感。通过这一教学方式,学生不仅能够全面了解相关课文内容,还能够从中学习到良好品格与优秀精神,从而实现思想道德素养的提升。

3.4开展课外活动

对于小学生而言,一些具有趣味性、实践性的活动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基于语文课堂教学,教师可以组织开展相关课外教学活动,在活动内容以及开展形式的选择上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并结合学生实际发展特点以及德育教学目标,制定科学、有效的活动方案,从而调动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参与意愿并主动参与到语文课外活动中。为了实现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教师应将德育教育与课外活动进行融合,在开展语文课外实践活动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不断增加学生知识储备,开阔视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到博物馆、充满人文气息的旅游景点进行参观,使学生对我国历史有一定了解,参观结束后为学生布置参观体验的课后作业,从而促进学生对德育文化的学习,提高思想道德素养,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3.5品析语言,领悟德育内容

小学语文课本中拥有丰富多样、不同类型的优秀佳作,不仅语言优美、灵动,同时内容积极健康,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对学生的成长有很大帮助。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优美语句进行欣赏、分析,让学生体会语文中的“美”,感悟文字内容,加深对德育内容与德育思想的理解,通过这一方式不仅有利于学生积累语文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库,同时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与德育教学的渗透,与此同时,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分析能力的提高都具有很大帮助。例如,在《桥》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为使学生更好的体会主人公的品质与精神,教师应采用品析语言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课文赏析,教师可以将文章中的语句朗读给学生听“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在读完之后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大家都很尊重这位老人”,“同学生对这一句有什么感受”等,这时学生就会思考为什么,随后引导学生进行全文通读,在读完后学生就会明白大家尊重这位老人的原因,同时老人身上具备的无私奉献、不畏困难等精神也会学生带来启示,影响学生的行为、语言、思想等,学生既可以学习到赏析语言的技巧与方式,感受语文的魅力,同时也有效渗透了德育内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道德观,塑造人格等。

3.6运用先进的媒体教学,充分渗透德育

在以往教育教学过程中,教科书是唯一的教学资源,同时也仅依靠教师一口、一笔、一黑板进行所有内容的讲解,小学语文也不例外,这不仅无法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同时德育教育也无从谈起,对学生道德观念的培养以及价值观的形成没有太大帮助。如今,科学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教学领域,给学生带来了新颖的学习方法,改善了教学手段与教学方式,同时也丰富了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活跃了课堂氛围,更为德育教学创造了空间与机会,使其可以更高效的渗透到语文教学中。例如,在《观潮》一课的学习过程中,虽然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讲,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但大部分学生并没有真实、近距离感受过钱塘江的大潮,仅通过想象力与联想,学生无法体会到恢宏、磅礴的气势,无法真正体会课文中所描述的“势不可挡”、“汹涌澎湃”等景象。因此,教师在讲解这一知识内容时,可提前借助计算机、互联网等渠道收集、整理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视频、图片等,并将其制作到教学课件中。在课堂上,首先引导学生学习课文,随后通过多媒体技术将钱塘江大潮的视频、图片等向学生展示,在观察图片的同时学生会直观的体会到潮浪汹涌澎湃,但随着视频的播放,学生可以看到阵阵响伴随着“潮涨朝夕”,浩浩荡荡、波澜壮阔的大潮给学生带来真实体验,仿佛身临其境感受着扑面而来的“水气”,不仅有利于学生更深入的学习相关语文知识,同时有的学生就会思考形成大潮的原因,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又如,教师在讲解《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也可以提前收集、整理圆明园毁灭前后的图片以及视频,在实际讲解中通过播放前后对比视频、图片等,学生会产生惋惜的情绪,进而激发学生爱国情怀,人们常说“落后就要挨打”,引导鼓励学生好好学习,成为一名对家庭、社会、国家有用的人才,为国家建设、国家富强添砖加瓦,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通过先进媒体教学,全面渗透德育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结语

综上所述,德育教育与其他文化科目相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拥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教学工作。德育教育不仅有利于小学语文教育事业的进步,还有利于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不断将德育教育贯穿在课堂教学环节中,基于课本内容与德育教育相结合,与学生建立起有效沟通、互动的桥梁,让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提高思想道德,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与语文素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以及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

作者:黄晓霞 单位:甘肃省临洮县金泽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