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问题及对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国有资产是事业单位的经济命脉,是其履行公共职能的物质基础保障,为促进事业单位在社会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效率有待提高。本文首先阐述了国家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出台的相关规定,继而阐述了其重要意义,以及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据此制定针对性的优化改进建议,旨在提高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效率,保障国有资产的管理效果,做到优化管理机制,从而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为事业单位各项工作的高效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对策建议
近几年来,党和国家对国有资产的管理高度重视。从《国务院关于改革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若干意见》,到2021年实施的《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条例》,都彰显了党和国家对国有资产管理的高度重视。国有资产的储备管理,对优化国有资源,实现社会公共职能发挥,为市场经济的稳定和人民生活的安定提供了重要保障。国有资产管理在事业单位中极为重要,必将是今后国家审计、巡视巡察的重点工作。而目前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虽然在不断加强行政管制中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建立符合当今信息时代下国有资产管理新要求的制度体系,是当下事业单位迫在眉睫的课题。
一、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意义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因而事业单位管理好国有资产犹为重要,应加强国有资产的管理,最大化地发挥国有资产的社会服务价值,促进事业单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的作用。首先,提高国有资产配置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响应国家“过紧日子”厉行节约的理念,节约财政资金;其次,有助于厘清单位的资产现状,并对现有资产加以利用,使资产保值、增值,确保账实相符;最后,提高单位内部控制的水平,能够防范漏洞与风险,有效规避了舞弊的行为。
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国有资产的配置不合理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购置资金大部分都是来自财政性资金,单位管理者对国有资产缺乏合理配置,国有资产管理购置随意性较强,没有对本单位现有的国有资产进行清查,资产的实际存量不清,未能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存量来安排需求,部门之间的资产不能有效地进行调剂使用,各部门之间缺乏沟通交流,未能严格把控国有资产购置的审批程序,存在一些资产重复购置的现象。例如一些事业技术机构未具备开展项目工作的人力技术等基础条件,也未做相关可行性研究,就开始采购专用设备,导致一些专用设备的闲置;有一些项目开展工作的频率很低,造成一些仪器设备的长时间处于待机状态,资产利用率低;未能严格执行单位的资产配置标准,有时会出现超标准购置国有资产的现象,夸大采购数量,来获得财政预算资金的支持;有的单位在预算年度中随意调整预算资金用途,甚至没有预算,自行安排采购,导致国有资产配置不合理、无序增长的现象发生,给国家带来了经济负担,影响财政资源配置的平衡与协调性。
(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不完善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不够完善,内部控制意识淡薄、认识不全面。主要表现在:首先,单位没有设置专门的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未按实际要求配备人员、岗位设置不合理、不相容职务未按规定相互分离,资产管理的流程也不规范,不利于资产管理的独立性和监督机制;其次,单位管理者未能意识到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风险,只重视多争取财政资金,多购置资产,而忽略了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的建设;再次,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人员大多并非专业人员,缺乏专业素质,职责不明确,致使资产管理效益较低。例如,一些事业机构的资产管理人员对固定资产的确认标准认识不足,对使用年限一年以上的大批量购入的单位价值未达到规定标准的资产未确认为固定资产,造成账实不符;最后,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执行力与监督机制不到位,没有建立相关的监督考核机制,未与事业单位人员绩效工资考核相挂钩,资产管理和使用人员缺乏主人翁精神,没有奖惩机制,很难达到国有资产管理的目标水平。
(三)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不完善
当前是信息迅猛发展的时代,信息科技已普及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能够大大提高资产管理效率。当下事业单位虽然已经使用“国有资产综合管理平台”,但是,有些单位还未有效地运用该软件开展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无法实现信息的高效传递与共享。信息系统实际操作落实不到位,未发挥信息化管理的优势。一些单位的资产卡片的建立不够完善,卡片信息不完整,甚至于有些单位的实物管理人以不熟悉软件的运用为理由,把资产实物卡片的录入工作交由财务人员完成,而财务人员对资产的信息与使用情况不太了解,造成国有资产的实物与账务管理工作脱节,未充分发挥国有资产信息化系统管理的优势。
(四)国有资产使用、处置不当
国有资产使用、处置管理工作是资产管理中最重要的工作环节。目前一些事业单位的资产实物管理人对资产的日常保管没有引起重视;国有资产使用人的责任意识不够、缺乏爱惜,导致资产使用不当,未得到妥当的维护与保养,缩短了国有资产的使用寿命。例如,一些事业技术机构实验室专用的精密仪器,使用人没有进行岗前培训,没有指定相关的责任人和具体的资产管理及操作制度。日常使用完仪器后没有相关使用记录,仪器设备零部件损坏未及时发现并更换,出现带病运行的现象。一些单位对国有资产的处置不当。调拨的资产未及时做好调拨手续,没有及时入账,造成资产长时间在账外运转。单位对于故障高、维修费用大且技术落后,并已到使用年限的仪器设备,达到报废标准的资产未及时做报废处理。处置时没有按照相关规定程序进行,例如,大型国有资产处置时没有组织聘请专业机构评估,国有资产的残值被低估,未按规定限额上报相关部门审批,就自行做报废处理。现实国有资产管理中,一些单位对国有资产的清理清查工作不重视,没有按照规定进行盘点清查。清查不够全面,对流动资产未进行清查,还有存在历年遗留问题没有解决,单位管理者主观上不愿意去解决历史遗留的问题,例如一些事业技术机构的笔记本电脑、数码照相机等体积较小、可流动性的资产,由于人员调动或退休,没有做好交接手续,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现象。
(五)国有资产管理范围不全面
事业单位对国有资产的范围,常常只界定于固定资产,对于流动资产、无形资产、对外投资疏于管理。首先,对货币资金的管理,未能按照规定进行盘点,对库存现金的监管不到位,也存在着大量的闲置资金、利用率低;对低值易耗品的管理比较随意,未按流程申请采购,领用未做详细的登记,造成耗材的浪费;其次,对于其他应收、应收账款未及时发函核对、清理,造成坏账;再次,对外投资,未进行充分的风险评估,投资过程中的跟踪不到位,常常造成对外投资没有收益,甚至亏损;最后,无形资产的管理也随意,自主研发的无形资产在开发阶段的资本投入未按规定进行归集,未确认为无形资产,造成事业单位出现资产流失。
三、优化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建议
(一)优化国有资产的配置
事业单位在购置国有资产时,要先摸清单位现有资产和使用情况,厘清闲置资产,强化资产的入口管理,对于还有使用价值的资产,要物尽其用,充分提高现有资产的利用率;对于确实需要更新的资产,及时做好核销,为资产的更新提供依据,并向当地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报备,以便各单位之间的资产调剂。要强化落实中央政府“过紧日子”的长效机制,购置资产时应首选当地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调剂方式解决,促进单位之间资产的共享共用。购置资产时应按照规定程序申报,事业单位要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配置标准以内购置资产,并严格执行政府采购制度。例如,事业技术机构开展新项目配置资产时,应具备相关人力技术条件,对该项目履行社会职能的效应进行可行性研究与评估,并制定详细的资产采购预算方案和绩效目标。按规定标准配置资产,并与预算紧密统一,未纳入年度财务预算的资产不予采购。对于不常用的资产应在各部门之间进行综合调剂、共享共用,提高资产的利用率,避免因重复购置而造成的资产闲置和财政资金浪费的现象。
(二)提高内部控制意识,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体系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是单位良性运转的基本保障,单位内部控制应以量化评价为导向,贯穿于单位运营管理的全过程,开展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又是内部控制的关键环节,提高单位管理层及全体员工的国有资产管理意识,促进内部控制的成效。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体系,是资产管理工作的基础框架。事业单位应按照内部控制的规定建立独立的资产管理部门,做好实物登记工作,明确分工、各司其职,相互协作、相互制约。加强资产管理人员及全体职工国有资产相关知识的培训学习,提高资产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确保账实相符。建立公平合理的绩效考评机制,将国有资产管理、使用工作纳入年度绩效考评。对资产管理、使用较好作为年度绩效考评的加分项;对资产管理、使用不当的个人进行通报批评,并给予一定的扣罚;故意毁损、违规操作的要追究责任。并对外予以公示,让公众来监督资产管理效应。
(三)推进国有资产信息化建设,提升资产管理水平
建立国有资产信息管理数据库,把国有资产信息管理融入到单位内部控制中,并与财务信息化相关联,有效地防止内部控制中的漏洞,提升国有资产管理的水平。事业单位应该组织相关人员学习“国有资产综合管理平台”的操作,明确分工,在资产购置时按照资产的分类及相关信息,建立完善的资产卡片信息,并生成资产卡片条码,做到账、卡、物三统一,明确资产使用部门及使用人,确保账实相符、职责明确。国有资产运用信息化管理使国有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有机结合,数据共享、相互关联,用存量资产促进财务预算的精确化。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运用,完成了资产信息数据的全面覆盖,提高了各单位、各部门之间资产共享共用机制,为单位间调剂资产使用提供了基础数据,盘活了闲置资产,提高了资产的利用率,减少政府财政资金的支出。
(四)规范国有资产使用管理,遵循资产处置程序
事业单位应当加强国有资产的使用管理,指定专人负责资产的使用管理,责任落实到人,提高资产使用人的责任意识,按照操作规程正确使用资产。例如,事业技术机构实验室的精密仪器设备应按照“四定工作”即:定使用人员、定检修人员、定操作规程、定备品配件。使用前应进行岗前培训,日常使用完仪器设备后,应擦拭干净、恢复原状,并做好仪器设备运转情况等使用记录,不得带病运行,发现异常应及时排除故障。做好仪器设备的保养与维护,关系到仪器设备的完好率、延长使用寿命,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同时也能为单位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并为技术项目的顺利完成提供保障。事业单位资产对外投资、担保时,应当进行必要的可行性认证,按照规定进行资产评估,履行报批手续;事业单位对外出租、出借资产,实行公开竞价招租,确保出租价格公平公正、公开透明,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如果存在故障高、维修费用大、技术落后,且不能改装使用、无修复价值的仪器设备,可申请报废处理。报废时应当严格按照审批权限申报国有资产处置的审批手续,价值高的资产应聘请专业机构进行评估,杜绝国有资产处置收益流失。经批准的国有资产应及时做好账务处理和实物核销登记。国有资产使用和处置过程中产生的收益,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核算,该上缴国库的应及时上缴。调拨的资产应及时入账,明确资产的使用权,确保账实相符。事业单位每年年末前至少要对国有资产进行一次盘点清查,资产盘点清查的内容应包括对单位基本情况及完善制度等,不仅对固定资产的清查,还要对流动资产进行清查,对于资产清查后的盘盈、盘亏,应当按照相关规定及时做好账务核算处理毁损的资产应按照规定上报审批。
(五)明确国有资产管理的范围,加强流动资产的管理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应包括对外投资、存货及货币性资产,其中流动资产作为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应该加强管理。首先,单位应加强对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的管理,严格把控应收款项的审批程序,相关经办人员要对债务人进行适时跟踪,如果发现异常应及时向单位上报,及时催收各种欠款。事业单位每年末应对各种应收款项进行清理清查,对于不能回收的应收款项应做好发函核对,并努力沟通协商解决,必要时应通过法律渠道及时解决,减少呆账、坏账的产生,避免国有资产的流失。其次,加强库存现金不定期的抽查盘点工作,保障资金的安全。对低值易耗品应做好采购申请,采购时应采取询价方式货比三家,严格按申请用途使用,并做好领用登记手续,采购物品的种类、数量应与领用的记录一一对应,避免低值易耗品的流失。再次,加强国有资产对外投资的管理,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对外投资前应做好相关的风险评估,并履行相关的审批程序,按照规定开展对外投资。在对外投资的过程中,事业单位要派专门人员参与到被投资单位与该项投资相关的业务活动中,及时获知被投资单位的重要信息,保障事业单位的对外投资利益,减少亏损。最后,加强事业单位自主研发的无形资产管理,开发阶段的费用应在“研发费用”科目中给予归集,形成无形资产后应转入无形资产进行管理。
四、结束语
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为事业单位履行社会职能、更好地服务民众提供基础物质保障,是单位一项重要工作。事业单位应当运用信息化管理系统,优化国有资产的配置,提高内部控制的意识,制订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提高单位管理者及全体职工对国有资产的重视程度,加强流动资产的管理,确保资产的安全与完整,提高国有资产的利用率,在民众中树立良好的形象,为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李艳波.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思考[J].纳税,2021,15(18):145-146.
[2]朱鹏冲.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的若干思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1(11):1-3.
[3]王伟.创新机制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J].财会学习,2021(16):160-161.
[4]马悦.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思考[J].纳税,2021,15(15):163-164.
[5]赵之奇.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1(09):7-8.
作者:陈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