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孔雀东南飞》悲剧根源探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孔雀东南飞》悲剧根源探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以歌颂爱情为主题的名篇,诗歌主要讲述了焦仲卿和刘兰芝为了追求爱情自由双双殉情的爱情悲剧。造成焦刘两人悲剧的原因,从表象上看有两个:焦刘两人性格上受到自身局限性的影响,有其软弱性的一面,这是内因;外因是来自焦母和刘兄即封建家长制的迫害。但是深层原因应该从当时的社会环境来分析,是封建文化思想直接导致了他们的悲剧发生。

关键词:孔雀东南飞 爱情悲剧 直接原因 深层原因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以歌颂爱情为主题的名篇,最早见于南朝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诗歌主要讲述了一段发生在汉末建安年间的爱情悲剧,庐江小吏焦仲卿和其妻刘兰芝为了追求爱情自由,最终走向自我毁灭。历代读者在感叹焦刘二人的不幸遭遇和礼赞他们至死不渝爱情的同时,也在致力于探讨造成他们悲剧的深层原因。笔者在此也提出了自己的一点看法。

一、焦刘两人悲剧的直接原因分析

1、以焦母和刘兄为代表的封建家长制的迫害

《孔雀东南飞》中造成焦刘婚姻悲剧并且最终导致他们双双殉情的直接原因是焦母的驱遣和刘兄的逼嫁。在我国的汉代是以孝治天下,《礼记・内则》有云:“子甚宜其妻,父母不说,出。子不宜其妻,父母曰‘是善事我。’子行夫妻之礼焉,没身不衰”,一个家庭中婚姻关系是否能够维系,不是取决于婚姻当事人的关系,而是取决于儿媳能否与公婆关系融洽。焦母驱遣刘兰芝的理由很简单,“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可以看出焦母对刘兰芝的积怨由来已久。而刘兰芝虽然和焦仲卿说自己“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但通过“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的语句可以看出她对婆婆其实也是满腹怨言,两个人相处的很不融洽,所以婆媳关系的紧张是焦母驱遣刘兰芝的根本原因。《礼记・本命》中记载:“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盗窃,去。”焦母要儿子遣归刘兰芝的理由就是“不顺父母”。 刘兰芝被遣归后,县令与太守两家先后请媒人前来说亲,刘兄又逼迫她改嫁,在封建社会,女子要恪守“三从四德”:在家从父,父死从兄。她在封建家庭中对自己的婚姻没有自,只得顺从,在这种背景下,焦仲卿和刘兰芝没有了别的出路,为了捍卫自己的爱情,只能选择双双殉情。焦母和刘兄是封建家长制的典型代表,是焦刘真挚感情的直接障碍,他们的独断与专横,破坏了焦刘的幸福婚姻,是造成主人公殉情悲剧的直接责任人。

2、焦仲卿和刘兰芝思想认识上的局限性

使焦仲卿和刘兰芝走上殉情之路的除了来自焦母和刘兄的逼迫之外,同时也有来自于自身思想认识上的局限性,在性格上表现出了自身难以克服、也不可能克服的软弱性。《孔雀东南飞》中刘、焦殉情的悲剧很大程度上是自身受到了当时的封建伦理纲常的影响,他们只能在不违反封建教条的前提之下做出一点表面的徒劳的反抗,最终还是逆来顺受。焦母驱遣刘兰芝的理由是不顺父母,刘兰芝虽然通过从容不迫的梳妆自己和不卑不亢的拜别婆婆以示反抗,但是面对婆婆的驱遣也只能被动顺从。在刘兰芝被遣回娘家后面对兄长安排的婚事,虽也拒绝过,辩解过,但还是被迫应允,原因是恪守“三从四德” 的女训。焦母逼迫焦仲卿休妻的依据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孝道:“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焦仲卿虽然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抗争,“长跪告”哀求母亲,但当母亲“槌床便大怒”时就只能默不作声的退出来了,他不可能指责母亲对自己婚姻生活直接干预的不是,只能忍气吞声,反映出封建社会的忠孝观念对他的影响之深。

二、焦刘两人悲剧的深层原因分析

《孔雀东南飞》中焦刘为爱殉情的悲剧,从表象上看是由于男女主人公自身认识的局限性以及焦母和刘兄步步相逼的结果,究其根源,深层原因却是封建文化思想对当事人的根深蒂固的影响,关于这一点,笔者就从当时的社会环境来做具体分析。

《孔雀东南飞》的故事发生在汉末建安中,在汉代是“以孝治天下”的时代,凡事孝当先,在这种制度的鼓励下,以亲情为基础的孝道得到迅速传播,形成社会风气。作品中庐州小吏焦仲卿和从小饱读诗书的刘兰芝无疑会受到当时文化教育的影响以及对这种封建文化的认同,自然无力反抗孝道的约束,所以焦刘在他们的婚姻遭到封建家长干扰和破坏的时候,在社会强大的孝伦理压迫背景下,他们根本无法扭转事态发展的方向,即使做了一定程度的抗争,最终也只能顺从。这是他们性格上表现出软弱性的深层的社会原因。

而作为封建家长制代表的焦母和刘兄,很多读者认为他们蛮横专制、冷酷自私,在他们的逼迫下焦刘才被迫走上了自我毁灭的道路,这是站在今天的社会背景下得出的结论, 而在汉代孝行天下的社会背景之下,焦母、刘兄的做法是理所当然甚至是值得提倡的。在汉代,儿媳“不顺父母”而遭遣是很正常的事情,甚至还被视为孝行,汉代的婚嫁制度也是允许女子再嫁的,这在当时是一种社会风俗,并不受人歧视,从刘兰芝被遣回家十余日便有县令和太守先后托媒人说亲就可看出。所以焦母和刘兄的本意,并不是想把自己的亲人置于死地,从诗歌最后的“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就可看出。但是在当时的大力推行孝道、父母包办婚姻以及“三从四德”女训的社会背景下,折射出了婚姻不自主、生命不自由的封建文化思想的本质,而焦母和刘兄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这种封建礼教的帮凶,他们自认为的行使正当权利的做法,却导致了在婚姻问题上没有自的焦仲卿和刘兰芝最终走上了双双殉情的道路。从这一点来看,更加体现了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参考文献:

[1] 王 玉.《孔雀东南飞》试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1979年第2期.

[2] 曾庆渝.讨论刘兰芝的自谴[J].语文学习,2003年第10期.

[3] 周榆华.从社会环境来解读《孔雀东南飞》的悲剧内蕴[J].名作欣赏,2010年第3期.

[4] 张传姜.谈《孔雀东南飞》的悲剧根源[J].华章,2011年第23期.

作者简介:吴世娟: 女,1979年,河南新乡学院文学院讲师,文学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