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大纲》教材和《标准》教材立体几何部分例题的比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大纲》教材和《标准》教材立体几何部分例题的比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本文通过对《大纲教材和《标准教材立体几何部分例题和类型的比较研究,发现两种教材在体现的课程念的差异,以及《标准》教材所倡导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 《标准》教材;《大纲》教材;例题;比较

例题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掌握、发展新知识起到关键作用,同时,例题也是评价教学和学习效率的依据.例题能够体现教材编写的理念和要求.课程目标的达成、新知识的应用、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培养、渗透以及学生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一定数量的例题.

对比《标准》教材和《大纲》教材在立体几何部分的例题的比较.

一、从数量上比较

例题数量比较表1:

由统计可以看出,《标准》教材的例题总数上少于《大纲》教材,在知识点相对一致的情况下,例题的减少说明《标准》教材的知识深度要求较《大纲》教材有所降低.就局部而言,《标准》教材在向量部分的例题明显减少,说明《标准》教材的例题难度有所下降,因为向量的引入,主要是作为一种工具解决立体几何中的夹角和距离问题,以及用向量来证明空间的垂直和平行关系,而《标准》教材在这一部分例题的减少,说明对于夹角与距离等知识的要求降低.

二、例题变化的比较

两种教材取舍的例题有明显变化.具体变化情况为:

相对于《大纲》教材, 《标准》教材有9道例题相同,其中两道题设相同,但问题稍有区别;直接删除29道题,新增22道题.这样,在《大纲》教材的38道例题中,仅有9道例题保留在《标准》教材中, 《标准》教材又新增22道例题.相对于《大纲》教材删除的例题占76.4%,《标准》教材新增例题占71%.

例题的变化,说明新教材的难度和新教材的编写理念的变化.举例说明:

在《大纲》教材的“直线和平面垂直”这一节,设置了一道例题如下

例1:求证:过一点和已知平面垂直的直线只有一条.

这一道题,首先要写出已知和求证,然后根据已知证明结论,方法是反证法,主要证明唯一性,难点是要考虑到点和平面的位置关系,注重逻辑推理.

在《标准》教材的这一节,设置里一道例题如下:

例1:已知a∥b, a?鄣,求证:b?鄣

这一道例题是直接对于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的应用,而且可以以笔和桌面为对象进行操作确认.

比较上述两例可以看出,《大纲》教材关注逻辑论证和几何公理立体系,侧重于几何问题的思辨论证,而《标准》教材则重视几何直觉基础上的逻辑推理,重视直观感知、操作却认,思辨论证的全过程.就难度而言,明显降低.

三、例题的类型比较

例题的类型比较2:

《大纲》教材:应用题4, 纯几何题34,其中,证明题15,选择题0,计算题19,作图题4.

《标准》教材:应用题5,纯几何题26,其中,证明题15,选择题1,计算题12,作图题3.

(1)《标准》要求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要用数学语言去描述周围世界出现的数学现象,帮助学生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加强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2)强调本质,注意适度形式化也是《标准》的要求.在数学教学中,数学形式化的表达是一项基本要求,但是不能只限于形式化的表达,要强调对数学本质的认识.因此,高中数学课程应该返璞归真,努力揭示数学概念、法则、结论的发展过程和本质.数学课程要讲逻辑推理,更要讲道理,通过典型例子的分析和学生自主探索活动,使学生理解数学概念、结论逐步形成的过程,体会蕴涵在其中的思想方法,追寻数学发展的历史足迹,把数学的学术形态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教育形态.

四、对教学方式的新要求

教材编写理念的改变,要求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也发生相应的变化.通过以上比较,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提出如下建议;

1. 教师要从知识的讲解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课堂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与引导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特点,引领学生更多地发现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地位,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把握数学本质.教师要激发学生自己去学习,帮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建立起数学的理解力,构建和发展认知结构,使学生学会如何学习.

2. 教师要以发展的观点认识数学,数学教学不仅是知识的教学,更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经历数学化和再创造的过程.通过教材的“观察”、“思考” 、“探究”等栏目,让学生经历观察、试验、比较、分析、交流、抽象、反思、概括、推理等活动,让学生理解并获得数学概念和结论,在相互交流中,构建数学知识.

3. 教师要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师不光要在把握学生认知基础上适时的、有针对性地提出有助于启发数学思维的问题学生发展的问题,同时也要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成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主体,切实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试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5.

[2]杨玉东.高中数学新课程;理念与实施[M].海南;海南出版社,2006.

[3]王尚志,张思明,胡凤娟等.高中数学课程中的几何(二)[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