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创设情境、提高效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小学生认知以直观为主,喜欢在情境中学习,依赖性较强,尤其是低段的学生,更喜欢在活动中参与学习. 因此,在小学数学低段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通过情境创设来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情境中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在观察、探究中形成知识的构建,最终获得能力的培养. 文章就结合小学数学低段的教学实践,就情境创设策略做简单分析.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兴趣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一直走向抽象的极端,很多教师只要站在讲台上就会忽视了生活和数学的联系,甚至在“考试”指挥棒的束缚下,“努力”地将学生培养成“解题高手”,其结果恰恰是导致了“高分低能”现象的出现. 小学数学是基础性的学科,是和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新课标中也明确指出了这一点. 在小学数学中,教师要善于从生活出发来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学习,让学生建立起生活和知识之间的联系,快乐学习.
以“三角形的认识”为例,为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对三角形定义有深入理解,教学中教师以说三角形、指三角形、画三角形、数三角形等活动来创设情境,让学生逐渐从直观到抽象认识,并归纳出三角形的定义. 首先,教师让学生说出生活中的三角形,再以幻灯片呈现各种建筑物,让学生指出建筑中所包含的三角形,接着让学生画出一个自己喜欢的三角形,再数出所画三角形的边和角. 由此,同学们对三角形有了一定的了解,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然后引入讨论,怎样概括才更准确. 学生讨论后,教师以三条线段在大屏幕上围绕“三条线段”、“围成”、“封闭空间”等关键词进行线段摆放,引导学生总结出三角形的定义.
其实,数学知识是和生活紧密相连的,教学中,多利用生活来创设情境,不仅有助于学生从直观到抽象的过渡,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积极作用.
二、创设故事情境,激发想象
小学数学知识有一定的抽象性,很多时候需要借助想象才能更好地理解所要掌握的知识. 尤其是对低段的学生而言,在故事情境中进行学习,能更好地帮助他们理解概念、定义、分类. 当然,所谓的故事不一定是童话故事、成语故事一类,还可以根据生活来编故事.如在“统计”教学中,教师先谈话导入,六一儿童节就要来了,老师准备买些气球送给大家,可你们喜欢什么颜色的气球呢?每种气球老师要买多少呢?接着用幻灯片出示黄、红、绿、蓝四种不同颜色的气球,再引导学生将自己喜欢的颜色写下来,当学生写下自己喜欢的颜色后追问:“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进行数据收集最简单?”接着展开小组讨论,进而引入到画正字的统计方法学习中.
其实,所谓的故事情境就是要让学生从学生的角色转化到情境角色中,这样才有利于他们从实际情况出发来思考问题的解决办法. 故事并不一定要多么的生动,但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能起到激发学生兴趣和想象的作用.
三、创设操作情境,引导探究
教学中不难发现,小学生喜欢动来动去,很多教师则认为是“调皮”的表现,学生没有坐着好好地听就是不爱学习. 其实不然,活泼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教学中,既然他们喜欢动,那为何又不能让学习活动“动”起来呢?
如在“圆周长”的教学中,课前先让学生准备好直尺、卷尺、硬币和圆形纸片等一类学具,教学中先让学生量圆形纸片和硬币的周长,结果发现学生的量法多样,有的学生用滚动法,有的学生用卷尺,还有的学生先用线围绕圆形纸片转一圈后通过测量线段的长度来判断圆的周长. 为让学生从实际操作逐渐过渡到抽象认知,教师再让学生画出一个圆,然后用自己的测量工具对该圆的周长进行测量. 结果学生会发现,滚动法无法测量了,但还是可以用卷尺或线等测量工具绕一圈后进行测量. 此时教师再设问,“如果这个圆很大,像足球场那么大,甚至更大,该怎么测量它的周长呢?”问题一提出,马上激起了学生探究的欲望,此时才引入圆周长的学习,学生在期待中学习,学习行为转为自主行为,效果更好.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倡要引导学生在探究合作中进行学习,创设操作性情境,就是以问题为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在合作中生成问题的解决办法.
四、创设活动情境,乐动好学
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在以往教学中,更多注重的是师生间的互动,而对生生互动的关注较少. 创设活动情境,就是要让学习过程在坚持师生互动的同时让学生之间互动起来.
以“元、角、分的认识”为例,教学中为让学生认知人民币并会简单的兑换,课前先引导学生作出各种面值的纸币,并准备好平时用的一些玩具和学具,课堂上,让不同的学生充当售货员和顾客进行购物活动. 学生们学习热情高涨,遇到问题也能及时提出,很好地完成了对元、角、分的认识.
上述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的一些方法做了简单介绍,但在情境创设中还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首先,情境创设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知识和现实间找到衔接点,尤其是采用活动情境时,教师要注意不能让学生为了玩而玩,而要在情境中贯穿知识学习,做到玩中学,学中乐. 其次,情境创设是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三个要素进行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考虑情境的可操作性,还要保证情境有利于促进目标的达成. 最后,在情境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来进行探究,要引导学生通过情境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合作中分析问题,问题得到解决后,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形成知识体系.
总之,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小学数学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是大有必要的. 教学中教师还需多方考虑,让情境成为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发展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