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校个性化体育课程改革论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个性化”的内涵
从心理学来分析,个性指的是一种心理特质,面对相同事物,不同人会有不同的心理折射、心理反应,这就是个性。具体到体育教育,首先要承认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性,承认学生发展过程中具有倾向性的爱好、兴趣和需要,它是个体区别于别人的独特的体育行为、思想等的总的表现,包括体育个体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教学中让学生认识自己,显示个性的存在,自主选择课程和学习内容,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以及多元化的评价、教师的指导,最终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潜能的开发,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吴国保在《教育个性化》一文中指出:“一种需要的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教育,还有素质教育、成功状态、荣誉感等。”个性化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外部深化与内部延伸。
二、体育课程中实施个性化教学的途径
1.转变体育教学理念
在教学过程中,秉承学生是主体,教师为主导,重视学生的个性培养,突出体育教学的民主与合作精神,是体育教师转变教学理念的核心问题。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安排进度,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方法、评价手段,将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与体育教学目标结合,从而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学习和锻炼。
2.制订个性化教学计划
体育课程的教学计划主要是运动技能的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遵循该技能的学习规律。那么,如何实现教学计划的个性化?以篮球教学为例,投篮是一项基本技术,投篮的方式有许多种,其难度不一,对身体素质的锻炼作用也各不相同。所以,可以将投篮技术进行细分,让技能水平偏低的学生从基础学起,而技能水平较高的学生则可以挑战更高的难度。另一方面,还可以为同一项技能安排不同的练习形式,以满足学生在体质发展需求上的差异。以篮球中的投篮技术为例,可以为其设计原地、小范围多点投篮、半场跑动和全场跑动中投篮等多种练习形式,不同的形式对耐力素质的促进作用存在显著差异。此外,由于每种选项课程都有它所侧重的身体素质,所以技能单元对身体素质的促进效果与个人的体质发展需求之间难免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可以通过安排专门的体质单元来弥补。同时,课程应当结合学校每年体质健康测试数据,挖掘有价值的数据,对学生的身体素质有区别地进行锻炼,切不可将测试的数据上报后束之高阁。
3.创新教学方法手段,发展学生个性
教学方法是教师运用某种主要手法开展教学的行为,主要体现在一堂课当中的某个教学步骤上,也可称为教学技术。教学手段是教师运用某种主要的手段开展教学的行为,又被称为教学工具。教师要安排新颖的传授方式,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及各异的身心特征,灵活运用教学手段,潜移默化地实施“个性化”教育。
4.采用多种教学模式
乔伊斯和韦尔在《教学模式》一书中认为:“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和作业、选择教材、提示教师活动的一种范式或计划。”书中指出:没有一种教学模式可以适应所有的学习类型和学习风格,实现教学模式由归纳型向演绎型发展。然而教学模式多样性在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中体现不明显,我们要改变这种局面,必须由以“教”为主向重“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发展。这就要求注重整体控制,每个教学环节节节相扣,能根据学生整体水平不均衡的状况,有差别地准备课程进度,不同等级水平的学生有不同的教学模式。
5.实施分层次教学,适应学生个体差异
课程种类的多元化、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决定了教学组织形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分层次教学是较理想的一种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它充分考虑到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对学生因材施教,针对性地加强不同学生的学习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基础课中采用分层教学,一是教学课程大纲的要求要有层次性;二是练习负荷要有层次性;三是针对同项目不同性别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选项课主要依据学生的专项能力进行分层,如基础班、中级班、提高班、专项班等。教师依据考核要求及学生的专项水平,建议学生自愿选择参加的层次。
三、避免实施个性化教学中的误区
1.个性化教学要克服“三自主”选课模式的弊端
2002年8月,教育部颁发的“纲要”阐述了高校体育课实行“三自主”模式,即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课程内容、自主选择上课时间、自主选择任课教师。“三自主”选课模式虽然提倡重视学生个性,尊重学生兴趣、爱好,然而,学生选择项目易受自身体育观念、运动兴趣、小群体意识、选项特点等主观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受体育项目设置、项目难易程度、师资水平、考核办法等客观因素的制约。这种完全放任学生自主选择为导向的选课制,在教学过程中也带来了一些弊端,毕竟自主选课不是放任自由选课。
2.发展学生个性,预防过犹不及
我们高度重视并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个体差异,但是也要注意教育的规律与科学,不能一味地提倡发展学生个性,而对教学中的普遍性、共性规律视而不见,防止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极端,而否定学习活动的普遍规律性和教学活动具有的规范性。正如北京师范大学体育教学专家毛振明总结所讲,过于注重培养个性化,淡化了基本的班级教学方式,从而造成教学形式趋于松散和低效;不恰当地提高课程教学内容的自选性,会导致教学内容的毫无顺序和纷杂;过分推崇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及过程评价的作用,无形中会削弱终结性评价与学习效果评价的一致性;不重视教学的效率和形式的必要统一,不恰当地运用“探索性学习”,会造成课堂教学走向片面强调学生个性发展的误区,将严重危害学校体育教学。
四、结束语
高校体育教学首先要确立个性化教育的指导思想,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对大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在实施个性教育时,应以教学方法、组织形式、教学模式和体育课程的改革为重点,同时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主导作用”之间的必要平衡,从而加快个性化培养的进程。同时,我们既应充分肯定活动个性化取向的合理性,又应当注意防止与纠正片面强调学生的个体发展而完全忽视教育的社会功能,如何权衡两者之间关系的理论与实践还有待于体育教育工作者潜心研究。
作者:刘传海钱俊伟单位: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