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W酒店:就要“This is”这种强势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当你站在纽约的街头,你会脱口而出‘This is NewYork’,无数人在效仿Michael Jackson,只要动作一出来,
就能知道‘This is Michael’,哪怕不是他本人。W也是,不需要太多的定义,可以很自然地说“This is”。
Matthew Jung曾经是一名篮球运动员,也学习过戏剧 ― 基本上,你不可能不注意到他的存在:就算是真的忽略了他魁梧的身材(事实上这不太可能),也很容易被他丰富跳跃的语言、肢体动作所吸引。
置身香港W酒店中,听Matthew 讲解酒店的各个细节和品牌构成,滔滔不绝,他不会很刻意地去描述任何一个元素,一切都是娓娓道来,看似水到渠成。
问Matthew,“W”到底是什么?如果用一种类型的男人来形容W,应该是什么样子?
他想了想:“如果一定需要这样的归纳方式,其实这不是成功的。比如,当你站在纽约的街头,你会脱口而出‘This is NewYork’,无数人在效仿Michael Jackson,只要动作一出来,就能知道‘This is Michael’,哪怕不是他本人。甚至包括《风尚周报》,我想你们也希望有一天哪怕是盖上了封面,大家也能知道“This is 。”
Matthew自认是性格特征很明晰的男人,W也是,不需要太多的定义,可以很自然地说“This is”。
《风尚周报》:我们在香港W看见的这些有意思的细节(比如薛松的作品“Mixed media on canvas”)在别的W是否也可以看见?
Matthew:W做到的是每个酒店能给客人带来惊喜,但不想做到每个酒店的惊喜都是一样的,事实上,那就不是惊喜了。我们希望这些惊喜都直观地呈现在客人面前,同时又是需要客人去发现的。因此,我们每个店有不一样的主题和设计。从迪拜到上海,香港到伦敦,从雅典到巴塞罗那,W酒店不止是一个酒店品牌,它已把自己确立为一个标志性的生活时尚品牌。
《风尚周报》:那么在即将开业的广州珠江新城店,又会带来怎样的惊喜?
Matthew:既然说了是惊喜,那么我还是希望能卖个关子。其实现在珠江新城W已经在逐步揭开面纱,我们在建设的时候,就已经把W巨大的标志挂了出来,希望广州人民和我们一起见证、期待W的开业。我们在每一个W里都在说一个故事,这个故事会与当地文化结合在一起。
《风尚周报》:任何故事都脱离不开W前卫时尚的设计理念,而中国人的性格相对比较内敛,W在中国的设计是否会趋于中庸?怎么考虑中国审美的接受程度?
Matthew:首先要相信W的是,我们之所以保持着相对保守的发展速度,就是因为我们在进驻前,会对当地进行周密的市场考察。广州对于中国市场很重要,当然不止说是酒店市场,对整个中国前沿发展的经济都很重要,并且包容性很强。你所提到的本土化问题,肯定是我们要致力去解决的,但中国的发展和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会远超乎大家的想象。
《风尚周报》:W酒店会划分一个具体的消费人群吗?你们一直倡导奢华体验,是否相应的人群特征也需要“奢华“?
Matthew:会的,简单说来,目标还是商务人群,但他们身上的另一个特征应该是工作之余,还能引领时尚的人。我们不会用年龄来划分消费者,而是用意识。简单说就是“如果你是年轻人,你该明白年长的人需要什么,毕竟他们是社会的话事人;如果你的年龄偏大,你要知道年轻人在流行什么,谈论什么,因为他们是社会的未来。”
《风尚周报》:很奇怪的是,在W这样的一家酒店里,竟然有“音乐总监”这样的职位,并且销售音乐CD,你们出于怎样的考虑,进行了如此的设置?
Matthew:音乐在任何时候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在我的认识中,音乐代表了一种意识形态。刚才我们一直在谈全球化和本土化的冲突、融合问题,其实在文化交流中,有一种东西是没有国界的――音乐。所以在全球的W,或许所看见的装修、故事是不同的,但在一个时期内的音乐是相同的。
《风尚周报》:W酒店在中国的发展计划是怎样的?
Matthew:今年12月,台北W会开业;明年是广州W,而再下来的一家,应该是2014年上海浦西北外滩。
《风尚周报》:你现在所担任的W音乐总监的工作和之前担任Cucci和YSL的音乐总监有什么区别?
L’Acqua:之前的品牌有不同的设计师,每个设计师的设计风格又不一样,所以相应的音乐风格也比较多样性。而现在的W更FOCUS,只要考虑适合W的风格。但二者也有相同的地方,同样都是奢华品牌,同样都是为奢华客户群来打造。
全球W的音乐专辑都是一样的,都只有一张,不过,我们会吸收当地的音乐元素,然后再合进W的总体音乐风中。不过,因为现在W又多出了度假酒店的领域,可能以后会考虑另外一张W度假风的音乐专辑,跟城市酒店的动感风格区别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