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引入综合活动课程的初中低年级古文教学探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文言文是中华文化的根,学好它是传承传统的需要。初中学生古文学习由零开始、从少到多。万事开头难。学生需要自身努力以外,引入综合活动课程的低年级古文教学,能通过营造良好的外部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内在积极性和学习有效性,引导他们夯实基础,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一、导言
上海市语文二期课改《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内容与要求部分适度强化文言文的学习,为促使学生感受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增加文化积淀,提升文化品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并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吸取语言精华,提高现代书面语的表达能力。”古文是优秀的古代文化遗产,博大精深;经常阅读,能够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和表达能力。不过,传统的古文教学,讲求字词句段的翻译背默,关注学生对文言知识点的记忆,把生动的、复杂的教学活动局限于固定、狭窄的认知主义的框框之中。又由于文言文缺乏现代文的易分析性,教师往往会少关注或不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初中起始年级的学生在小学阶段几乎不接触古文,可以说,他们不具备阅读古文的基本能力,所以升至初中阶段,学习古文面临着翻译大片段古文的困难。针对以上情况,笔者精心设计了一套有效的古文教学形式,以帮助初中生迅速积累文言知识。经实践证明,教学探索确实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古文的吸引力,能引导刚迈入中学大门的学生主动去挖掘古文这座宝藏。
康万栋在《新兴学科百万个为什么》一书中这样描述:“从课程形态来看,学校课程已经走过了综合课程到分科课程的发展历程。今天,正在向更高水平的综合化方向发展。”综合课程作为一种跨学科的教学设计,以研究课题为中心任务,通过学科活动的融合来解决问题,使得学生综合能力得以同时提高。基于综合课程的上佳效用,笔者构想出以古文字词翻译和文章理解为中心任务,以写作、表演、演讲、美术等课程为辅助手段的研究性教学模式。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当初中低年级学生面对一大段文言文一筹莫展时,老师调动起学生,让具备一定实物成果的活动――表演(写小剧本和演小戏剧)、演讲(写讲稿和做演讲)、绘画(绘制连环画)激发学生表现欲望,帮助他们自主地去学习积累,课堂上兴高采烈、其乐融融地学古文。伴随着知识的获得,学生学习态度越来越积极,信心越来越强,古文难道还会学不好吗?古文教学过程就是被设计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
二、简介
以前,古文教学习惯于“细嚼法”和“部分法”,教师字字分析好后传授给学生,而且一篇篇零敲碎打,学生的阅读能力难以积累提高。学生习惯了依赖教师讲和参考书的全文翻译,随后死记硬背,全盘接受,从而缺乏自己的理解和创造性思考。为了克服这些弊病,笔者借助综合性课程的整体性、开放性、活动性、综合性特点,引导学生畅游于古文的世界里,主动地思考学习。
整个实验性教学分为三个学习阶段、六种课型。第一阶段是范文学习阶段,其中包括第一种课型――讲读课,即范文精讲。第二阶段是实践活动阶段,其中进行第二种课型――活动引导课;第三种课型――写作课;第四种课型――活动课;第五种课型――绘画课。第三阶段则是展示总结阶段,其中开展第六种课型――选评展示课。学习过程不仅要求人人参与,认真投入,发挥个人特长,还要他们学会与人合作,齐心协力,可谓是快乐教学(既重认知又重情感)和合作教学(既重传业又重育人)的结合。
综合活动中文言文课程不求甚解,但强调任务型学习,讲究关键字词意义识别,淡化高年级聚焦的语法习得,合作完成任务。借鉴西方英国著名教学专家JaneWillis强调的语言学习中“意义至上、使用至上”观点,以及专家DickAllwrighe指出的“通过活动把注意力放在语言的意义上,使所学的外语通过交流来解决问题”的教学法,可以解释综合课程的教学原理。任务型教学是语言意义而非意义第一,强调解决实际问题,以完成任务为主,最后根据完成任务的结果进行评估。教师组织活动来吸引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语言意义上,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那么,语言信息的编码和记忆自然发生,由此,任务型的语言学习调动了学习习得机制,从而使语言能力得到发展。
实验课第一阶段,为了激发学生的感知兴趣,笔者先选择了大量家喻户晓的文言成语故事。这些成语故事学生耳熟能详,内容简洁,文言知识点比较典型。范读之后,再引入少量与范文类似的文言短文,进行适当的自译练习,巩固课堂学习。积累以后就要逐渐转变为“半脱手”教学。进入第二阶段,现代教育方式的主动性、体验性和问题性十分明显,学生开始唱主角。笔者邀请了戏剧活动组的教师给学生讲授最基本最简单的表演要求,邀请朗诵活动组的教师点拨学生演讲的小诀窍,邀请美术组的教师传授绘制连环画的方法。剩下的工作都由笔者全部承担,例如教剧本、演讲稿的简单撰写。接下来,学生们则边“娱乐”边积累,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独立性、独特性,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当学生较为圆满地完成“写写小剧本”、“说说新见解”、“画画连环画”的活动后,第三阶段就让同学们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教师则总结一下得失。
三、具体细节
教学的第一阶段,教师所做的事是“引导入门”。这个阶段学习,对于学生古文阅读能力的巩固和迁移至关重要,起到示范学习的作用。活动素材除了教材以外,还需要多挑选些脍炙人口的成语故事文言文,例如《狐假虎威》、《刻舟求剑》、《郑人买履》等,以此辅助教学。奥苏伯尔提出“先行组织者”概念,即先于学习任务呈现给学生引导质料,这个质料作为架设新旧知识之间的桥梁。成语故事的耳熟能详性是担任“先行组织者”的必要条件,它具备的信息(语义、内容或寓意)贯穿于教学始终,与学生需要识别的文言文字词进行自发的匹配信息联络,不停为新的学习提供“固着点”,发挥作用,减少学习难度。
在适当地讲解一两篇范文以后,慢慢地就让学生做小老师,通过“一讲(学生讲)二评(师生共评)三总结(教师总结)”和“一句之师”等教学形式,借助学生自身和集体力量来解决文字问题。其中,四个知识点是笔者始终地强调的,即“古代单音节词多,现代以双音节词为主”、“古文的省略现象”、“古今异义”和“通假字”。随着讲解的篇目增多,笔者搜寻学过字词的文言短文来做训练,巩固课堂学习,积累一定量的实词和虚词翻译。
第二个阶段的学习则彻底与传统教学两样,尤其是与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集体坐在下面记和听的教学形式完全不同。出于对学生能力的考虑,这一阶段的学习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笔者让学生在活动之前先得到写作、表演、演讲和绘画等方面的指导,然后布置活动任务――表演一个成语小故事、讲演一个成语新见解、绘制一幅成语连环画。接着笔者展示一定量的范本,让学生依样画葫芦,最后放手让学生依靠集体的力量完成任务。这一阶段,学生们有时一块儿上指导课,有时又兵分几路去研讨实践,着实忙得不亦乐乎,也“玩”得眉开眼笑。
“演”“说”“画”可难可易,笔者则尽可能详尽又通俗易懂地指导。“演”包括写小戏剧和排戏,是最为复杂的活动,教师投入的心血最多。“演”分为六步:“选”(挑选力所能及并可以利用的文言成语故事)、“译”(翻译全文)、“扩”(充分联想,抓住关键字词,按照故事情节、主题思想、逻辑情理以及剧本写作要求来扩充)、“改”(根据舞台表演的实际情况修改)、“写”(依据正确格式写下剧本)、“练”(排练成戏)。随后,学生选择组内恰当的剧本进行排练,享受自编自导自演的快乐。“说”则是讲讲新见解,这个活动相对简单。它是学生在深刻理解文言短文之后,或联系现实,或从多角度,或逆向思考,阐述与成语约定俗成的寓意所不同的个人见解。先写下讲稿,后上台演讲。“画”,则是画连环画,它是学生最感兴趣的活动。学生本来就喜欢涂涂抹抹,教之简单的绘画技巧,比如怎样捕捉故事的重要镜头,如何通过几幅画说清一个故事,学生就会全力以赴地去思考,去绘制。它有五个步骤:“选”(挑选适合的成语故事)、“译”(逐字逐句地翻译,深刻了解故事内容和细节)、“缩”(将故事提炼,找到事件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构”(构思画面)、“画”(动笔绘图)。每项活动进行时,笔者都提出附加的要求,即每样作品的旁边都必须写上相关的原文,比如这个故事情节改编自文言文中的某句话,这幅画呈现的是成语故事里哪句内容。
四、调查结果
作为实验性教学探索,笔者的教学设计契合“寓教于乐”和现代学习方式的特征,实施之后效果较好。学生以团体为形式学习颇有兴趣,既以个人身份着手构思、理解、自发地查阅资料,又适应着团队活动,学会领导和服从,无形之中锻炼了各个方面的能力。调查统计,学生群中古文阅读能力、翻译能力和应试能力的提高人数均超过90%,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现阶段的中学教育正由应试教育转型为素质教育,帮助学生走出书本,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精神,与人合作,是教学工作的当务之急。笔者将综合性课程引入语文教学,使课程有趣、活泼起来,学生也产生了对课程的研究兴趣,因而是成功的。但实验性教学也衍生出的一系列问题,例如古文综合课程之后的衔接。古文学习决不是一段时间的学习,学期与学期、学年与学年、简单到复杂之间有待进一步探索。还有“综合性课程”引入语文教学,考虑如何恰当有效地利用这些“中介物”,不出现喧宾夺主的情况也值得深思。
开展“以古文学习为中心的综合课程”的实验性教学应该是一个良好的开端。笔者相信,持之以恒地引入其它学科的优势,这类古文教学一定是值得推广的好教法。
参考文献:
[1]卢元.文言文的教与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2]上海市川沙中学.主动学习,自主发展[M].北京:中国三峡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