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异中求同巧对比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异中求同巧对比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文言文比较阅读题型是近几年新兴的一种文言文考查方式,其形式是将两篇或两篇以上在内容或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文章放在一起,加以比较分析、对照鉴别,在求同存异、异中求同中深化学生对选段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迁移思维能力和深入分析问题能力,达到由课内掌握技能迁移到课外考查的目的。要准确解答此类题型,应注意以下几点:

1.熟悉特点。文言文比较阅读题型一般以选段的形式出现,一般一篇为课内,一篇为课外,也有两篇都是课内或课外的情况。无论哪种组合形式,这些选段往往具有一定的“联系点”,即课外文段或者课内文段的补充或延伸,在作者、文体、主题、题材、人物形象、表达方式、表现手法、顺序等要素中有一个或多个相同(相近)之处;或者存在着“可比点”,或同中存异,或异中有同。考查时课外文言文一般附有提示性注释,语法和词汇往往是课内文言文学过的,难度与课内文言文难度相当,属于浅易的文言文,题在课外,答案在课内的出题意识很强。

2.了解考点。文言文比较阅读题型和单纯考查课内或课外文言文题型基本相似,主要包括文言实词虚词的掌握、句读阅读、句子翻译以及文中内容的把握等内容。作为比较阅读的典型题目,主要集中在内容探究、主题解读、人物分析、语言技法和主观表达的比较上。

(1)感知型――内容探究。

内容探究是对比较阅读题的材料的基本内容进行比较分析,对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进行综合判断与推理的一种题型。解答此种题型,要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的基础上,理清主次信息,明确事物的基本特点、事件的前因后果或人物的所作所为,同时留心标志性的语言,如中心句、过渡句、总结句、议论句等,然后分别提炼信息,加以概括。解答此种题目,不遗漏要点,准确解答是关键。我们应学会按要求筛选信息,概括要点,能用原句或原句段关键词语的,应尽可能用其作答。

(2)理解型――主旨解读。

主旨是文章和作品的灵魂。比较语段的主旨解读要从作者所处时代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作者的思想倾向、感彩作出客观的剖析、评价。解答此类题目,要善于借助熟悉的选文或课内文来解读课外文,通过同中求异分析解读课外语段;要善于抓住文段中人、事、物的共性特点,把握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情感倾向;要学会抓住评论性的语句,从人的精神品质和言行出发,对照社会公认的价值评判标准,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3)分析型――人物比较。

如果考查史传文,人物性格的比较往往是考查的一个重点。此种题目,要求我们对选段中的人物形象进行综合分析,异中求同,概括出人物的共性特征,也有同中求异,概括出人物不同的个性特点。解答此类题目,我们要在疏通文意和整体感知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两则材料中的人物或事件,抓住人物的动作言行,由表及里,概括人物的特征。概括时,还要注意追问作者的创作意图和言外之意,再对比区分材料中作者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来展现作品中的人物个性。

(4)特色型――鉴赏品析。

对写作手法及艺术特色的异同比较,是难度较大的题目。此种题目既考查感知选文整体感情基调和语言风格,又考查品味局部段落乃至语句的遣词造句的技巧和效果。解答这类题目,拥有扎实的文言文功底是首要条件。具体而言,品味语言,要从遣词造句的角度上去鉴赏,抓住修辞、句式、音韵、节奏等方面进行鉴赏。鉴赏技巧,要掌握常用的写作手法,如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扬结合、首尾呼应、虚实相生、叙议结合、画龙点睛、烘托对比、伏笔、悬念和象征等。分析时,要先指明写作技巧,再说明这种技法的作用,最后点明运用技巧的用意。具体答题时,要先抓两文的相同点,求同之余,再回过头来寻“异”,在梳理异同中,完成比较。

(5)拓展型――主观表达。

比较阅读,贵在比较,贵在读出个性,因而比较阅读也经常考查拓展型题目。此种题目,要在比较的基础上结合课内所学进行拓展探究,要从材料出发,在链接中找出整合点,然后加以综合,并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解答。此种题目一般不设统一答案,只要能围绕话题,联系文段内容及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观点明确,有理有据解答即可。解答此种题目,步骤很重要,理由要充分,语言要流畅。有些题还限定了字数,考生一定要注意按要求回答。

【实战演练】

【甲】晏子谏景公

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公曰 :“勿杀,寡人闻命矣。”

(选自《晏子春秋》)

【乙】曹冲谏太祖

太祖马鞍在库,而为鼠所啮,库吏惧必死,议欲面缚首罪,犹惧不免。冲谓曰:“待三日中,然后自归。”冲于是以刀穿单衣,如鼠啮者,谬为失意,貌有愁色。太祖问之,冲对曰:“世俗以为鼠啮衣者,其主不吉。今单衣见啮,是以忧戚。”太祖曰:“此妄言耳,无所苦也。”俄而库吏以啮鞍闻,太祖笑曰:“儿衣在侧,尚啮,况鞍悬柱乎?”一无所问。(选自《三国志》)

【阅读练习】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使烛邹主鸟而亡之

(2)数烛邹罪已毕

(3)无所苦也

(4)今单衣见啮

2.下面加点的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使烛邹主鸟 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

B.于是召而数之公前 数烛邹罪已毕

C.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 太祖问之

D.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 冲于是以刀穿单衣如鼠啮者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

(2)今单衣见啮,是以忧戚。

4.甲乙两文分别写了什么内容?各用六字短语概括。

5.甲文中的晏子和乙文中的曹冲都具有什么人格魅力?

【参考答案】

1.(1)亡,逃跑。(2)毕,结束。(3)苦,忧愁。(4)见,被。

2.B(A.派遣;让。B.一一列出。C.用作结构助词;用作代词。D.因为;用。)

3.(1)烛邹有三条罪状,请允许我当面一一列举他的罪行再杀死他。

(2)昨晚我的衣服被老鼠咬破了,所以心里很不痛快。

4.甲:晏子智救烛邹。乙:曹冲智救库吏。

5.乐于救人,沉着机智,随机应变,能言善辩。

【甲】小儿不畏虎

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怪。虎亦卒去。意虎之食人,必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亦无所施欤!

(选自《坡文集》)

【乙】说 虎

虎之力,于人不啻倍也。虎利其爪牙,而人无之,又倍其力焉。则人之食于虎也,无怪矣。然虎之食人不恒见,而虎之皮,人常寝处之,何哉?虎用力,人用智;虎自用其爪牙,而人用物。故力之用一,而智之用百;爪牙之用各一,而物之用百。以一敌百,虽猛必不胜。故人之为虎食者,有智与物而不能用者也。是故天下之用力而不用智,与自用而不用人者,皆虎之类也,其为人获而寝处其皮也,何足怪哉?

(选自《郁离子》)

【阅读练习】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虎熟视久之

(2)虎亦卒去

(3)然虎之食人不恒见

(4)以一敌百,虽猛必不胜

2.翻译下面句子。

(1)意虎之食人,必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亦无所施欤!

(2)故人之为虎食者,有智与物而不能用者也。

3.甲文有什么寓意?乙文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4.同样是说“虎”,请比较两文分别是从什么角度来说的?

【参考答案】

1.(1)熟,同“孰”,仔细。(2)去,离开。(3)恒,常常、一直。(4)虽,即使。

2.(1)估计老虎吃人,先要对人施加威风来吓唬人,可是(对于)不害怕的人,它的威风也就没有施展的地方!

(2)所以,人被老虎吃掉,是因为有智慧和工具而不能利用。

3.甲文的寓意是:面对困难我们要无所畏惧,勇于面对。乙文启示我们要做一件事,不能光凭力气,还要讲方法,讲智慧,并借助外力,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4.甲文是借“小儿不畏虎”讲了一个寓言故事,来告诉我们道理。乙文则是借虎喻人,即借说虎的力气大,又有锋利的爪牙,反而被人捕杀这一事实来总结经验教训。 (供稿 辛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