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自然结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自然结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人类的学习有多种多样的类型。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来看,可以把学生的学习分为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和发现性学习。在教学过中,学生通过“发现”学习所掌握的知识是十分有限的,绝大多数的知识仍然需要学生通过“接受式学习”来掌握。《语文课程标准》也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相辅相成”。探究式学习和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应该相互促进、互不偏废。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探究学习;兼收并蓄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人类的学习有多种多样的类型。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来看,可以把学生的学习分为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和发现性学习。在教学过中,学生通过“发现”学习所掌握的知识是十分有限的。“发现学习难以成为一种有效的、首要的手段。”绝大多数的知识仍然需要学生通过“接受式学习”来掌握。

《语文课程标准》也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相辅相成”。探究式学习和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应该相互促进、互不偏废。如何将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自然地结合起来?在科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我结合自己的小学语文教学及开展《小学语文学习方式的转变研究》的实际情况,谈谈基本的做法。

1 “重组”文本资源,找准主题探究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的最基本任务之一,就是要让学生在获取语文知识的的同时,发展语文能力。”奥苏贝尔认为,由于发现学习花费时间太多,因此发现学习一般不是以作为获取大量教材知识的主要手段。他说:“有意义地获得知识本身并不一定要有发现的过程。典型地说来,只要把具体经验的支助结合进讲授教学技术中,便可弥补这些方面的不足,这是更有效的教育学。”

我认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既要重视基本教材的教学,但也不应将学生局限于死的书本知识上,而是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在有意义的接受学习的基础上,适当拓展书本以外相应的学习资源,让学生去发现与拓展所学知识,以发展他们的个性需求。这就需要教师对课文文本内容有深刻的理解融会贯通,将语文文本内容与网络资源、网络信息进行重组,找准它们的最佳探究点,使之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如《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是一篇典型的常识性科普说明文,介绍了地球的特点及有关知识。在具体的学习活动中,师生首先抓住了课文知识要点进行纵向拓展。因为课文在介绍地球特点及自身资源时都显得较为粗浅,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认知需求,容易产生疑问。所以,课堂上让学生查阅相关的图文资源,和相关写地球的文章如:诗歌《地球万岁》、科普短文《妙不可言的位置》等文章整合,以使学生全方位了解、体会、掌握各种体裁介绍地球概况的表达方法,去了解地球的更多特点、知识,极大地丰富了课文内容,也强化了对文中认知点的理解,做到“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这样,充分体现了运用拓展资源,建构自身新认知的学习过程。

2 “新建”信息渠道,“激活”感情共鸣点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是有个性的,他们的活动受需要和兴趣的支配。一切有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由此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新课标》也强调指出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经验”。因此,要走近学生,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习惯和他们的关注点、疑惑点,并以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为载体,通过精心设计,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新建”各种信息渠道,以唤起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使之成为学习的主人。

如在教学《一夜的工作》一课时,我首先了解到大部分学生最崇拜的是哪些人,于是上课之初,我利用网络环境展示奋斗在各行各业的明星人物的图片,教师质疑以激发学生兴趣:“同学们,你最崇拜的是谁,为什么?”让学生畅所欲言,当学生小脸通红充满真情的时候,教师话锋一转,用幻灯片打出臧克家的《有的人》一诗:“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听了诗歌之后,学生兴趣盎然,教师设置悬念,自然而然地引入《一夜的工作》一课的教学中:“同学们,听了这首诗,你最想了解些什么? 我给大家介绍一个人,他一天工作20多个小时,夜间工作只是一杯绿茶、一小碟花生米……”听到这些,学生感到不可思议,产生了想弄个明白的愿望,而这个愿望正是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最好动力,它为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奥苏伯尔认为,学生在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学习中,并不是将现成知识简单地“登记”到原有认知结构中去的,而要经过一系列积极的思维活动,因此,有意义接受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

当同学们学完了这篇课文后,老师要为下一步拓展学习打下基础,再次了解学生确定新的探究点:“读了课文,我们知道了一个共和国的总理,工作时间之长、条件如此艰苦,此时此刻你们最想说什么呢?”通过了解学生兴趣,根据学生兴趣和关注点将学生引入新一轮的学习中去。“是啊,我们爱戴的,在建国初期那艰苦的岁月里,就是这样和全国人民甘苦与共、日理万机,为国家和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同学们,如果你们亲眼目睹了那一夜真实的工作场面,读了《走下圣坛的》、《大地的儿子》等书籍及《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相信你一定会和我一样感动。你们想不想看看一些动人的画面啊?”此时,教师再一次利用网络环境播放某一天繁忙的工作情景的录像,总理工作量之大,令人咋舌!特别是看到被疾病折磨得瘦骨嶙峋的临终前还忧国忧民的感人一幕,学生痛哭不已,同学们怀着震撼、感动、崇敬的心情,学完了课文,这节课是在一片哽咽声中结束的!

3 “预设”精彩过程,找准“生成”突破口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认为“学习者自己发现的东西才是最重要的和最高于独创的个人特色的知识。”因此,强调学生应是学习的主体,要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地接受新知,亲自探索”以提高学习能力,拓展思维空间。教师仍是学生平等对话的首席,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的探究学习创造良好的环境。

如《向往奥运》一课的教学,主要采取学生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的方法,完成对教材中各个重点的理解与认知。在新课开始前,我出示全文后,让学生读最后一句:“这一天终于到来了。”引起学生的质疑:“这一天”是哪一天?师:“是啊,当2008年奥运会将在北京举行的消息传来的时候,想想全国人民会怎样呢?你们知道他们是怎样表达这种感情的吗?”这样,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很快地进入最佳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状态。

在课中,当学生对文中的描述有所感知,而对文中含意深刻的语句,不能理解需要引导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协作学习。如学到文中的关键句“体育不仅仅是体育,它以自身特殊的魅力影响一切”这句话时,针对关键词学生纷纷质疑:“体育不仅仅是体育,它还是什么?”“它有哪些特殊的魅力?”“‘影响一切’中的‘一切’指的是什么?”老师让学生快速浏览全文,找出文中语句诠释上面的有关问题――“竞技体育是面对世界所存在的种种强权、种族歧视和金钱掩盖下的不公平的一种抗争,一种理想。”“体育影响着世界的和平、友谊、进步和发展。”“体育的魅力在于比赛的锱铢必较……”教师提供理解课文的方法后,随之让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查找奥运会的相关资料,小组讨论后,学生争着阐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希特勒妄想控制奥运会的比赛结果,这是不可能的!黑人运动员取胜不靠肤色,靠的是实力;我们知道了奥运会来源于古希腊;我们知道了团结、和平、友谊是一种理想。在感悟“特殊的魅力”时,教师展示了一张游泳成绩表,第一、第二名之间的差距仅仅0.01秒!通过此表,学生明白了“体育的魅力在于比赛的锱铢必较。”以及体育比赛“具有难得的公正性、公平性、公开性和客观性。”还有韩朝两国人民因参加奥运会因而相隔几十年的亲人得以相见;奥运会促进了城市的发展……教师又结合语言文字训练设计句型:“体育不仅仅是体育,还是 。”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填出个人悟出的独特体会,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如此,使学生真实地感受体会到“体育不仅仅是体育,它以自身特殊的魅力影响一切。” 从而达到突破难点。

4 “链接”活动平台,师生“共享”成就感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提到:“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个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广泛运用下,语文教学更能激起学生丰富的情感,灵动的思维,张扬的个性,和谐的人格,创新的意识,有助于学生体验成功的欢乐。因此在现代化教学环境中,要在学生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之后,给他们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使之体验探究的欢乐。

如教学《赤壁之战》一课时,老师在讲到“火烧曹营”时,先让学生观看《三国演义》VCD片段,再阅读课文,在掌握课文内容后,又让学生进入网络环境之中,打开“课文学习”之“实战演习”,学生一边演示一边讲解“火烧曹营”的具体作战步骤,个个摩拳擦掌,排兵布阵,宛如雄才大略的指挥家!老师不得不感慨:“如今,古人已经逝去,今天的英雄就是你们!历史把这场战斗胜败的原因留给你们评判,请大家默读课文后,分组讨论。”学生纷纷表达自己对这场战斗双方胜败原因的观点,并引用文段加以佐证,看着孩子们的精彩表现,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个个运筹帷幄的未来的军事分析家!这样的学习方式,无疑达到了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和谐统一!

总之,接受式教学作为一种传统而又富有生命活力的教学方法,只要我们对其做进一步修正、完善,它仍然是有自身存在价值的。我们相信,只要教师加强自身的业务素养,从实际出发,学习和掌握相关的理念与技术,坚持变革与继承的辩证统一,把接受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有机结合起来,教师的劳动才会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师生才会全身心投入,才会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