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留学生在异国过节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留学生在异国过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出国留学,很多学生都会在异国经历各种节日:感恩节、春节、圣诞节……国内的节国外的节,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过一过。有孤独、有心酸、也有新奇与热闹。那么,留学生是如何在国外过节的呢?

近日编辑部接到一位留学生母亲打来的电话,话语中充满了企盼之情,她说:“很快又要过春节了,由于没有毕业,孩子今年的春节还得在国外过。去年全家就因为在大年夜没有打通越洋电话没过好春节,想想唯一的孩子高中毕业就去美国留学了。去年节后给家里打回的电话里还哭了,说大年夜里最想吃的就是家里的饺子,自己也不会做,外面又买不到……也不知道今年他会怎么过这个节。”她希望杂志上能出现一些反映留学生在海外过节的文章,便于父母们了解。

不同文化背景孕育了不同的节日

传统节日、特色假日大多是由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不同地理因素、不同生活环境造就的。就像中国的春节、端午节、中秋节一样附带着很强的民族特色。国外节日就显得更新鲜和更简单,形式有异有同,无论圣诞节、情人节、父亲节、母亲节、感恩节、复活节等等,都是如此。

虽然洋节在中国已在逐渐广泛,但真正到了国外,这节日过起来滋味还是不一样的,因为每个节日都有特定的文化背景。

按照中国的传统,每过一个节日差不多都会与家庭或者亲朋的团聚联系在一起,以至于每逢欢庆的节日,一定又是每一个家庭团聚最重要的时刻。很多家人在欢庆节日时,最挂念的就是不能归来的、身处异国那一颗颗游子的心,留学生们在他乡的节日过起来既有思念之情,又丰富多彩。

在奥克兰的第一个春节,我没有吃上饺子,也没能拨通家里的电话

过春节吃顿饺子对大家来讲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但是在海外留学的群体中,一部分独生子女刚刚离开父母的呵护,还没来得及学会生活独立,连过春节想吃饺子也变成了奢望。

刚回国不久的郝婧回想起自己在异国他乡过节的清静依然有些心酸:从中国的北京到新西兰最繁华的都市奥克兰,已经记不清是如何在飞机上度过自己人生中的第一次长途飞行。奥克兰没有让人汗流浃背的夏天,也不会让人在冬天感到寒风凛冽,虽然在去之前她已经做好了一切心理准备,考虑到了自己将要面对的任何困难,包括孤独,但是,根本没有考虑到更大的孤独还在后面。

2002年的春节,那是记忆中在奥克兰过的最像中国节的一次春节了,新西兰政府当然不会为了在那里的所有华裔及留学生们设置一个春节假期,但事实上,除夕的那一整天,她和早已约好一起过节的一群中国朋友们,谁也没有去学校上课。大家分别在不同的学校,读不同的专业,却在同一天,因为同一个原因缺课了,“因为我们要用去一个白天的时间做准备,为我们除夕夜的PARTY做准备。我们十三、四个中国学生,选好在一个独租了整个HOUSE的朋友家举行聚会。整整一个白天的时间,我们分头行动,一部分人在家里“布置场景”,一部分人出门采购年夜饭制作需要的原材料,呵呵,好不热闹。在忙碌了一大白天,晚上女同学们手忙脚乱的烧好年夜饭后,我们的PARTY终于正式开始了!我们像是一家人似的围在那用2个桌子拼起来的大餐桌旁,边聊边吃起或许并不精美但却中国味十足的炒菜 。我们把大厅中的电视调到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看着电视中的中国女主播亲切无比。虽然只有十几个人,但大家却带来了5个DV,准备把当晚的聚会录制下来……”郝婧回忆。

“其实那个除夕夜,我们没有任何一个人熬了整夜。饭后我们聊了聊天,玩了会游戏,就散了。所有的留学生中,几乎所有的人都会包饺子,一半的女生会擀饺子皮,但却没有一个人会弄饺子馅……在奥克兰的第一个春节,我没有吃上饺子。”更让郝婧感到郁闷的是,年夜本想给家里打个电话拜年,可能是当晚打电话的人太多吧,她拨电话时,连总线都在忙音中……最终,那一晚,她没能拨通家里的电话。

身处异国他乡,留学生们对“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话体会最深,佩服古人概括得那么贴切、到位,特别是一个“倍”字点出了游子思乡情切。最急切的是在除夕夜与家人说几句贴心话,可线路堵塞的情况下,很多人都打不通越洋电话,只能在心中默默地祝福。这群高中就出国读书的小留学生还没来得及在家学会做饺子的整个过程,在异国想吃饺子也变成了奢望。

在加拿大,我们流着泪过春节

其实,在中国传统春节这一天,也是海外留学生们思乡最浓的一天。纵然是在华人较多的国度依然如此。

去加拿大留学的小敏的第一个春节是在HOMESTAY和温州室友文文一起度过的。那个时候两个女孩分租整个地下室。说是地下室,却是一半露出地面可以看见阳光的房间。HOME-STAY的规矩自然是主人提供吃住,但是她们却在春节这一天分外想念中国的传统美食。于是跑到商场买了电动火锅,还在唐人街买了各种蔬菜肉食,一顿美美的火锅就是最好的春节礼物了。

虽然在为过节忙碌着,但她们过起来还是感到别扭:她们自己动手做了传统的春联福字和小红灯笼布置了房间,两人面对面坐着,想起国内一片欢声喜气,而加拿大却是狂风暴雪,心里就酸酸的。

加拿大与国内在冬季是十三个小时的时差,为了第一时间看到春节晚会,小敏和文文早早爬起来,连接好网络等待着新闻联播和春节晚会的播出。与此同时,也将火锅准备好,沿袭国内吃饭的习惯,好几盘美食已经摆在桌子上等待着享用,在网上看现场直播的春节晚会,煮着火锅,感觉很温暖。寒风刺骨的多伦多风雪被挡在了门外,但是家人的问候却通过电话传到了她们的心里。小敏和文文不大的居住空间里,充满了温暖的问候,地道的北京话,热辣的温州方言,都是她们最熟悉的味道。吃过火锅,小敏提议拿出摄像机拍一个过春节的片段,通过网络发给父母。于是室友文文就先担任起介绍房间的任务,这一小片屋檐之下,记录着两个女孩共同的生活。

春节晚会仍然在播放中,她们就坐在沙发上,在镜头前一起说着给爸爸妈妈祝福的话,当她们提到过节举家团聚的时候,眼睛都有些湿润了。就暂停录像,尽情流泪。在这段最真实的录像里唯一不真实的就是她们都说不想家,一切都好。其实离家万里,都会遇到难处和不如意,有谁不想念着自己的亲人呢?

随后的春节,都是很多朋友在一起聚会,吃团圆饭,热闹非凡,却怎么也挥不去她们对第一个海外春节的回忆。

海外生活的第一个春节,每个留学生都会有不同的故事。虽然可以自我解脱,但无尽的思念之情是总也赶不走的。也许,这时候哪怕能出现一个昔日的敌手,都有可能坐在一起欢快的庆祝节日,也许还会冰释前嫌。

在美国过圣诞节我收到了意外的礼物

下面是赴美访问学者马君向我们讲述她在美国的圣诞节经历。

进入十一月,美国的节日气氛已逐渐开始显现。最先到来的是11月11日的退伍军人节,并不是所有的机构在这一天都会放假,但它显然是个小小的先兆,预示着真正的节日即将到来。感恩节是合家团圆的日子,有点类似中国人的中秋。感恩节一过,另一个令人期盼的节日,便是圣诞节了。

和在国内一样,盛大的节日之前人们总不忘走亲串友,借着这个喜庆的机会好好沟通一下感情。一般公司、学校等机构都要举行聚餐会,可正式可随意,并无一定之规。我所在的乔治.梅森大学公共选择研究中心提前一个星期举行了鸡尾酒会,这一天,人们个个喜庆洋洋,嘘寒问暖,且吃且谈,真是其乐融融,在酒会上认识了许多平常只闻其名未曾谋面的教授,不仅可以借此机会讨教学问,也可以无所顾忌地聊家常。除了机构举行的活动,各种社团和个人也忙得不亦乐乎。国际学生联合会12月初就大张旗鼓地给来自异国的留学生们过起了传统圣诞。通常这类活动都有教会的支持,除了体验美国的年夜饭,唱圣诞颂歌之外,总是顺便向学生们宣讲一番基督福音。对每个家庭而言,圣诞节也很不一般,就象中国人过春节一样,也需要添置年货,难怪有很多人说圣诞节是个复杂的节日。都说美国人不讲虚礼,我看未必。圣诞节前的两星期,各种参加家庭派对的请柬纷至沓来,虽然外国学者不一定非要回请,但是礼尚往来,总觉得不便于白吃白喝。一来一往,这两个星期就每天请客吃饭,由不得你就一下子变成了“派对动物”。

最让人期待的当然是圣诞前夜去教堂体验基督徒的宗教仪式。一般从晚上7点开始,信徒们打扮齐整,乘着夜色而来,各主要教堂显然都做好了充分准备,每人会领到一本印刷精美的颂歌册。整晚的活动一般都依照册上的程序进行。较具规模的教堂会有真人演练耶稣诞生、传福音、受难及复活的故事。此类活动的乐队、唱诗班一般都由教区所在的志愿人员担任。井井有条、庄严肃穆而又不失诙谐,人们在年底岁末借着庆祝耶稣圣诞而互致祝福和祈祷。

亲朋好友的包装精美的礼物,早在节前就已经送到,但是人们并不立即打开,通常要把惊喜和悬念留在圣诞节的晚上。这一天,人们好像普遍没有什么时间观念,吃完午饭就已经是夕阳西下了,没有外出旅行的人们就会怀着好奇而迫切的心情,聚在圣诞树下寻找属于自己的礼物。这是节日里的又一个小高潮。礼物各式各样,不管轻重,那一片心意都会让你倍感甜蜜。当然,如果是不曾期望得到的重礼,那就更加令人惊喜了。我在这个圣诞节收到最多的是书和DVD,最令我没有想到的是,我的外国邻居竟然为我准备了一套御寒的围巾、帽子和手套,我想即使把我放在冰天雪地里冻上一个时辰,当看到这漂亮的三件套,我的心也能立刻融化。

曾有人描述过国外的人际关系,似乎没有这么温暖的人情味。但是人际关系应该也是靠自己的一点一滴来维系的。在国外,留学生除了要适应环境、融合环境外,和身边的人如何交朋友也是一门深奥的学问。

在新西兰体验盛夏的圣诞节

圣诞节一直以来给李漾的感觉就应该是在寒冷的冬季伴着洁白的雪花度过的,因为只有这样,圣诞老人才可以驾着他的雪橇给每家每户的小孩子送上礼物。但是自从他来到了新西兰,这个没有冬天并且在12月份正处于盛夏的南半球岛国,想象不到这里的人们是怎样过圣诞节的,圣诞老人会光顾这个没有一片雪花的国度吗?今年终于有机会留下来,亲身体会一下这个盛夏的圣诞节。

李漾回忆:“我所居住的城市虽然是新西兰的第四大城市,也只不过有16、7万人口,一直住在这个城市里或住了几年的人,出门碰到熟人是很正常的事情。因为人口数量的限制也就限定了这个城市的规模是很小巧的,这里的圣诞节不像想象的那样轰轰烈烈,只是在一次街头的游行后整个城市都平静了下来。这里的圣诞节因此少了几分节日的躁动而更多的是一种节日的温馨和平安的感觉。在平安夜里没有爆竹声,而是传来教堂里欢快的诗歌声。节前,人们会在超市购买大量的食物以备在接下来的假期中享用,后来我才发现这是为什么,在平安夜以后(12月24 日)的一个星期里,超市里几乎是看不到什么人的。”

“12月25日,平安夜的第二天,是公共假期,所有的超市、商店、饭馆都会关门,街上没有车,整个城市简直静得可怕,好像人们一下子都迁移到了别的地方,这里只留下一座空城。也许在这个被基督教笼罩的国家里,人们很希望在基督耶稣出生的第二天让他们母子俩有个安静的休息日。”

“12月26日,这里叫做boxing day, 其实在我看来不如叫shopping day, 因为这天是所有商店大打折的日子,越贵的东西打折越多,有的甚至是50%,所以即使是不喜欢逛街的人也会趁这个机会出来,买下自己向往已久的东西,比如家用电器,相机什么的,顺便还可以陪陪家人。 接下来的日子有些像中国的春节,人们开始探亲访友,互送礼品,当然也少不了他们的饮酒文化。新西兰人喜欢喝酒而且已成为他们的一种文化,在圣诞前夕超市里的酒几乎是供不应求,人们在10天的假期里喜欢喝酒也把酒当作礼品送给亲戚朋友。对于在夏天的这个长假,他们还有一项必不可少的活动就是出去游玩,去海边,去野营。”

在新西兰的第一个圣诞节就这样平静而又欢快的度过了,也许在这样的圣诞节里人们不会被过分的商业炒作而忘了圣诞节的本质,这个盛夏的圣诞节是淳朴的,是充满爱的。

在法国过感恩节第一次听到‘火鸡’的叫声

在西方学习期间,除了比较风行的节日,还会碰上一些有趣的其它节日。还在法国读书的璐璐向我们说起感恩节时显得很惬意:

早就听说过感恩节了,没想到自己有机会在国外和同学们一起过。自从来到法国的一所著名私立学校读MBA,学习的紧张程度超乎想象,所以一到周末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就会轮着找各种方式去放松,以缓解一周的神经。我们组唯一的遗憾是没有法国当地人,有些组里的同学会带着大家去城里有特色的地方吃喝玩乐。跟我比较熟的一个日本学生讲他们组去香榭里舍大街的一家餐厅,是要预约并要着正装才可入场。环境和食物都是非常地道的法国餐厅,他们着实享用了一把。但另外几个美国同学就没那么幸运了,他们只是听说这家餐厅非常好,直接撞上门去,排了一个小时的队不说,因为服装不合要求,被拒之门外,气得半死。

感恩节晚上,同学们要搞晚会,每人27欧元,挺贵的,因为一般晚会都是10欧元左右。但想着没有吃过火鸡,体会一下吧,而且这边一般晚会都是自助餐,站着聊天,而这次是要着正装,坐着吃,希望物有所值。

感恩节的晚会有十多桌,挺热闹的。座位是随机的,本来我很想坐在其中一桌,有加拿大人,美国人,德国人,还有法国人,但旁边那桌都是亚洲人,他们招呼我过去加入,我便和他们坐到一桌了。

去年晚会的高潮是几个志愿者上台模仿火鸡叫声,我第一次知道火鸡怎么叫,太好玩儿了!原来总有人讲火鸡不好吃,可我感觉吃得很香啊!

不过坐在这桌倒也另有所得,旁边那位女士是我在北京认识的学校市场拓展部的人,因为在北京陪她去夜总会玩儿过,所以她见到我挺高兴,聊着聊着她告诉我一些信息,说起几个传媒专业的师兄师姐,答应明天把他们的联系方式给我。嘿嘿,算是除了吃之外的收获吧!

新奇刺激,有时候也可以成为生活的调剂。紧张的留学生活除了学习外也需要适时走出去,参与各种不同性质的活动,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有意外的惊喜呢。

有惊喜、有心酸、有喜悦、有企盼、有收获,这就是留学生们在海外过节的写照,虽然这里的几个故事只代表了很少一部分海外学子的经历,但也说明了他们融入异国环境的可塑性。未来的留学生们,日后你们也会在国外经历各种节日、也会有更多的经历和想法,还会在过节的时候因想家而流泪,不管怎样,学会适应、学会融合,望你们在异国他乡能过好每一个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