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青年文化和青年批评家的社会责任”研讨会在宁召开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青年文化和青年批评家的社会责任”研讨会在宁召开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本刊讯】 6月10日,由南京市文联主办、南京市文艺评论家协会承办的“金陵五月风・青年文化青年批评家社会责任研讨会”在宁召开,邀请一批青年理论家和作家与会,就“写作、责任、使命”等话题,展开热烈的讨论。市文联副主席李海荣、刘惠敏,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汪政,市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章世和,在宁部分评论家和作家何言宏、何平、王廷信、李彤、陈正荣、傅元峰、胡小武、武善增、刘永昶、金昌庆、育邦、黄孝阳、曹寇、何同彬、王勇、任晓润、朱丽丽、赵天为、徐伟翔、王林军、章旭清、戴六华、申赋渔、梁雪波、庞秀慧、刘志权、程亮、陈辉、曾国宁、陈敏等参加了研讨会。

青年诗人、批评家梁雪波谈到当代批评家的状况:“四平八稳的、照顾人情关系的文章很多,犀利的,有创建的,对当下有所触及的,不留情面的批评很少。”他痛心地指出,“有些年轻人过早地显示出圆通的、少年老成的气息,其实恰恰是削平了自己锐气的表现。”在他看来,“青年文化、青年批评家,最大的优势正是他们某种程度上的不成熟,那种锐利的、粗粝的、异质的、有时有点青涩的表达,本身就是生命活力的一种体现。”

南京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助理胡小武博士就文化批评和知识分子良知等问题发出自己鲜明的声音,他认为“文化批评成为了当今社会建构性力量最不可或缺的工具与武器。知识分子的良知与责任,洗净铅华之后,必然落脚于文化批评与社会批判。面对三十年改革开放之后的依然乱象丛生的可爱的祖国,我们必须站在先辈的肩膀上,发出自己的具有时代体温的声音。”“青年批评家不一定是小说家、作家、艺术家、文学家、杂文家、诗人,也可以不是院士、教授或者媒体人,但青年批评家一定可以是一个勇敢的人,一个有良心的人,一个可以用专业学养去冷静地观察周遭、洞察社会的人,一个坚持理性和建设性的人。批评家不作破坏者,批评家永远是建设者。”

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批评家傅元峰敏锐地观察到消费文化对青年文化和青年写作的巨大毒害,他在谈论上说:“消费文化迅速收买了这些青年激情:青春写作被纳入世情写作的范畴;网络文学精神也因独立思维的缺乏变成恶搞和种种闹剧。”对于青年创作,他建设性地提出:“我们已经暂时中止了对写作贵族和写作名流的经典追踪,开始翻看我们自己的写作,已经先天从我们的聚落话语中获取了什么,我们的特色和个性在哪里,怎样充满自信地培养它,怎么持有这些品质,并耐住青春的寂寞。”

青年作家曹寇直截了当地认为,“青年的思想和文化并不能改变什么。对青年的高估,一方面并不符实,另一方面也并不被高估者所当真。”他提出,“当代青年需要的文化就是学习和娱乐。学习,就是在求知求真的道路上孜孜以求,真才实学、怀疑精神、独立人格和创造能力的形成有赖于此。娱乐,是让他们获得愉悦感,而非挫败感。”

青年批评家武善增博士就“80后”写作的精神姿态进行了深入的梳理和剖析,他清醒地认识到“玄幻小说、盗墓小说、新武侠小说、新历史小说的创作,是‘80后’对现实自我的一次远距离放逐,在虚拟幻境的翔蹈中,‘80后’们的虚无灵魂获得了暂时的麻醉和逍遥,从而暂时得以远离、遗忘残酷的现实。”他犀利地指认出“80后”写作的巨大弊端,总结他们的精神姿态:“从现实带来的叛逆、忧伤、绝望、颓废,到现实拒绝与现实逃逸,再到虚拟幻境中的翔蹈与轻飘,这种种有着内在联系的精神侧面,共同构成了‘80后’写作鲜明的精神姿态。”

小说家,江苏文艺出版社编辑室主任黄孝阳认为作为当代的青年小说家要让一切事物“进入自身体内,要把视野放至全球,打破民族、国家、语言、时间等障碍,在世界的高度上,汲取历史的以及当下的营养,充分借鉴电影、摄像、雕塑、音乐、绘画等其他艺术门类的理念与形式,写出真正属于世界的文学。”

青年批评家、诗人育邦认为“一种开阔深刻的批评将为我们的时代加上脚注”,“一名杰出的批评家将改变一代(甚至几代)人的思考方式”,我们的时代需要批评家,“我们需要的批评家首先是一名富于正义和怜悯之心的知识分子,……要求他能够勇敢地承担自己的命运和时代的道义。”同时还要具备职业的批判意识,极强的思辨能力。

会议由何平主持,李海荣、汪政、章世和、何言宏、王廷信、李彤等嘉宾对与会青年批评家的发言作出点评,并殷切地期望南京青年批评家群体能够在全国迅速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