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茅草坝画家村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茅草坝画家村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画家们喜欢大自然,喜欢“部落”;大自然天然、清纯、生动;“部落”可以把有共同志向和共同价值理念的人集结在一起。志同道合者在一起,就会舒服、开心、快乐。

在考虑写贵州茅草画家村前,我给北京知名画家、北京宋庄画家村村民白野夫打了个咨询电话:“……宋庄画家村近况怎样?还在困境中还是走出了困境?”野夫的回答令我惊异:“画家村目前已有村民(画家)四五千人,已形成全球性有国际影响力的村落;地区政府也由过去的冷淡态度,转变为积极支持态度。”

我追问:“积极是一种姿态,还是具体的、可以感知的?”

野夫说:“这次是具体的,比如为画家们搭建了一个进行艺术交流、贸易的公共平台,协助画家们加强了与国内和世界各国各地区的信息、贸易沟通……”

我之所以在写作前打电话给白野夫,是几年前看见过一些关于宋庄画家村的令人揪心的报道。这些报道给我的感觉是:画家和画家村陷入了一个十分尴尬的状态;生活、创作与市场,都挣扎在困境之中。

——因为担心茅草坝画家村步几年前宋庄画家村的后尘,所以做了一个慎重的考虑——咨询宋庄画家村近况。

北京宋庄画家村的“复兴”,显然得益于三个要素:

——画家们坚忍不拔的信念和精神意志;

——政府终于认识、理解、支持了画家;

——重视文化软实力的时代背景。

这三个要素,同样适应于贵州画家,换言之,贵州画家也具备这三个条件。

于是,一些先驱者走到了一起,筹建了这个只有三十几个村民(画家)的村落——画家们自愿自发自然形成的一个松散性组织结构。画家村定名“茅草坝”。画家们也叫它“部落”。

画家村选址在贵阳南郊一片相对广袤、静谧的树林中,自然生态环境幽美。画家村及其刊物冠名为“茅草坝”,与画家们敬畏自然热爱自然有重要逻辑联系。在画家眼里,自然美才是真正的美。大自然之美始终是一种值得膜拜的终古之美、永恒之美。要么就是画家们在精神和思想深处抵制钢筋混凝土的现代城市。作家、画家黄筑开就在《茅草坝号外》序言中说:城市化“是没有情调甚至是抹杀人性的钢筋混凝土。”于是,“茅草坝”成了大自然的象征,成为了大自然的符号。

画家们喜欢大自然,喜欢“部落”;大自然天然、清纯、生动;“部落”可以把有共同志向和共同价值理念的人集结在一起。志同道合者在一起,就会舒服、开心、快乐。这是一种超越于物质之上的精神聚会,是一种至尊至美的境界。

这种集结,还会把人从孤独、寂寞状态中拔擢出来,把人从郁闷、俗务和浮躁中拔擢出来。此外,还可让人获得灵感与激情。灵感与激情是被触动的。而最触动创作者灵感与激情的,莫过于原生态的大自然了。大自然真璞,无装饰不掺假没虚像。

于是,画家们把目光把感情把追求把理想投向了“茅草坝”。“茅草坝”成为了他们的部落,成为了他们的精神家园。似乎作为回报,“茅草坝”亦给予了画家们共鸣般的馈赠——灵感与激情。

因为有了自己的“部落”,有了精神、感情和理想皈依,画家们踔厉风发,创作出许多“连自己都意想不到”的优秀作品。

在茅草坝画家村,以往风流云散的画家,不仅经常聚会在一起写生,而且都有了自己的画室兼展室。唐文法无限感慨地说:“写生快乐,写生养身亦养心。在自然这个大氧吧里,阳光、空气、绿野尽你享受,正是‘山泉去凡心,书画消俗气’。”黄筑开也诗意地说,“在山色中享受,在绘画中快乐。”

筹建“茅草坝”之前,宋筑荣先后两次去北京宋庄画家村考察,宋庄画家村景象令他感动。回筑后他即说:“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他与画家们达成了默契,并先期成立了“贵州储壁文化产业发展基地”。基地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茅草坝”的载体。

茅草坝画家村的诞生,还适逢了一个好“天时”——赶上“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时代。天时地利加上人和,茅草坝画家村终于应运而生了,而且不到一年时间,就推出了画家们的作品《茅草坝号外》。

黄筑开在序言中说:“当我们的绘画印刷成册,有着油墨的芳香,有着铜版纸的光亮,我们顿时有了成就感,有了满足。这种愉悦,是任何物质都不可替代的,这是一种精神上的、境界上的享受。”

黄筑开在序言中表达的精彩辞句,其实也是大家心里的话。

画家们不仅分享了成果,更重要的是分享了过程。

宋筑荣说:“我就想在夕阳的妖艳、月光的柔美、芳草的妩媚中找到美感,找到灵性,找到意境,找到这些属于人类渴望与追求的审美‘元素’。”

刘隆基说:“如果绘画要有目的话,对我而言,享受其过程就是目的。”

这个过程,这个走进大自然又走进画室的过程,让人身心愉悦,让人清心目明,让人神采飞扬。在这个过程里,有人用天赋画画,有人用激情画画,有人用灵魂画画。每一个画家的作品,不仅陈列在自己的画室里,也陈列在《茅草坝号外》上;更重要的是,部落还有一个信息平台,一个艺术品市场,可以让每一位画家的作品,走向更广阔的天地。艺术的神圣主题是自然之美、人性之美、世界之美。因此,艺术作品既是个人的,也是世界的。无论是谁创作的,作品一经问世,就属于社会,属于世界了。冯志强说,“艺术作品与文化一样,是世界的,是人类的,没有国籍和边界。”

写作此稿时,正值茅草坝画家村华诞一周年,前路还远,“路漫漫其修远兮”。

画家村目前只有三十几个村民,不到宋庄画家村的千分之十,每一个村民的年纪、阅历、知识结构以及艺术水准不一样,差异、矛盾在所难免。作为旁观者,作为画家们的朋友,笔者期望画家们像基督徒一样,以弟兄姊妹相处相待,互相眷顾,彼此尊敬,求同存异,和谐共处,快乐、开心地生活、创作在这个来之不易的村落里。

黄筑开说得好,“不论是一般还是不一般,都不重要;我们寻求的,是一种聚会,是一种快乐,是一种共同分享的生活方式。”

尽管画家村的未来尚在未定之天,但笔者坚定地相信,画家们对艺术的执著追求与热爱,是不会动摇的。每个人都在追寻、铸造最本色最纯粹最灿亮的自己。因此,差异、矛盾也是一种动力,一种艺术竞争力量。

《茅草坝号外》序言说,“当我们的作品(画册)出到第三期、第五期,再拿来与第一期相比,就会绝对不一样。”

笔者完全相信。有理想、追求在,有坚韧、真诚在,实现跨越是完全可能的,何况还有一步一个脚印的踏实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