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还言语以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每一个学生都是语文天才。要善于发现、顺应、养护他们的言语天性与个性、潜能与才情,让他们的言语生命得到最大发展,从而使他们找到归属感和尊严感。”
当被尊称为语文教师的我们为每次布置作文教室里总会响起的哀怨声而苦恼时;当被尊称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发现学生作文一篇不如一篇而叹息时;当被尊称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因学生对我们呕心沥血批改的作文漠然置之而愤恨时,当被尊称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在面对潘新和教授的这番话时,又该做何感想,又怎能将不愿写作的一切都归罪于学生。
一、中学作文教学中的言语失真现象
言语是人类的一种天性,“言语人生,是人类最本质的人生”。咿呀学语的孩子用不完整的词汇述说自我的喜怒哀乐。“教师应该看到每一个学生都有言说的冲动和欲求,都有对语言文字的喜好和表达与自我表现的愿望”。“听、读、说、写当是言语生命的自然呈现、展示方式,当是强盛的言语主体性的充分对象化”,写作作为言语的一种形式本应是学生的自然需求,然而当下学生对于写作失去兴趣,并非言语天性的改变,而是言语失真的表现。
“我手写我心”,言语之真首先表现在动机的真实,说自己想说的,写自己想写的,只有遵从心灵需求的言语才是最为自然、主动的。单纯的教师命题,学生写作模式,对于学生真正想要言说的内容无从关照,“教师对言语动机的认知再有道理,也不能代替学生言语生命的体验和思考。”学生将写作看做一种强制性任务,日久生厌,讲假话、套话、废话,无话可说的现象自然产生。
其次,言语之真还应表现在形式的真实。当时当地言语表达的冲动有其最为自然的真实形式。这一形式是言语表达者最为舒畅的言语形式,它能使表达畅通无阻,淋漓尽致。过多的限定文体、结构模式等,都让言语者心下忐忑,欲言又止。亦如一盘美食摆于眼前,却限定食者必须做到第一口只能咬掉十分之二,第二口只能咬掉剩下的五分之一般。美食再美,必只剩索然无味了。
另外,言语之真还应表现在读者的真实。无人聆听的心情只是自我的烦闷,无人审视之美不能称之为真美 。又能有几人能在独自欣赏的孤独中,坚持创作之火不灭,更何况一百多个学生只能共享一个“假读者”——这个读者以审视的眼神,严苛的看待学生的习作,一心寻找纰漏。中学生创作的无读者化特征,使得学生自然怀有“假性写作”的恶念,写作兴趣更是无从谈起。
二、重燃中学生写作兴趣四法
还言语以真,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才能使写作之泉永不干涸。鉴于“言语动机的真实”、“言语形式的真实”、“读者的真实”这三要素,本人拟提出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几点建议:
(一)珍视个性化写作
个性化写作最重要的形式莫过于日记。日记这一私密化写作方式,最大程度的保障了对言语自我的遵从。日记是灵魂的密室,你的笔触只需听从于你的心灵的指挥,不拘泥于任何形式例如诗歌、散文、议论、抒情……有些人“习惯于与别人共处,和别人说话,自己对自己却无话可说,一旦独处就难受得要命,这样的人终究是肤浅的”。写日记,实际就是自己与自己进行交谈,这样能“逐渐形成一个较有深度的内心世界”。
鼓励学生写日记并且要求要坚持“真实”“有内容”。而为了真实,就得保护其私密性。而我们的做法却是,每周布置一篇日记,每周交上来评阅,也一直坚持下来。但我们总在抱怨学生不重视,总在应付,草草了事,未能真正提高写作水平。而我们在一味抱怨学生的同时却忘了反思我们的做法是否恰当。就像我们常常抱怨学生上课死气沉沉却忘了反思我们上课的问题设置、课堂教学设计是否合理一样。一件事情一旦成了任务,便丧失了兴趣,特别像写日记这种个人性很强的事情。当写私人日记成了任务,成了被别人批改的作业,也就发挥不出他写作的灵性了,也就丧失了他叩问内心的兴趣了。
所以,我们无需靠检查日记来了解学生是否写得认真,适时激励即可。固定一个月时间让学生自主选择他们愿意展示并且认为较好的日记,合做成一份班报,并交流写作心得。适时地交流,比起每周一次的检查,学生的自主性更强了,积极性更高,效果当然也更好了。
(二)重拾“生存性”写作
“写作的动机是基于两大需要之上的:一是应生活之需,二是应精神之需。应生活之需的写作,我们可以称之为“生存性”写作,是为了学习、工作、处世应事之需要,是为了敲开通达人际、学问、仕途之门,是为了‘谋生’‘立身’‘发身’。”长期以来应精神之需的文学化写作成为中学作文教学的重头戏,然而强加的立意,过度拔高的辞采要求都葬送了学生的写作热情。“生存性”写作则能密切联系学生实际生活,充分利用学生写作资源优势和兴趣爱好,使学生感到写作的需要和切近的目标。
潘新和教授在《语文:表现与存在》一书中设计了几个言说“发表”的活动,作为将言说付之流通的示范。在此,笔者认为以此作为“生存性”写作的示范,也很是恰当,现简单摘录其中两个活动:
活动一:亲近“黄果树瀑布”之旅
各小组同学请上网搜索或查找有关的书籍,搜集有关黄果树瀑布的资料,分工合作,编写一份图文并茂的《黄果树瀑布景区揽胜》小集子。
活动二:“借书必还大联盟”成立暨首届研讨会
会议内容:
1、讨论并通过“大联盟”章程,选举首届理事会成员;
2、“盟员”交流自己的藏书和借书的故事,评选故事“最感人奖”;
3、进行专题研讨,评选“超级书虫奖”(“超级书虫奖”得主,观点要明晰,论述要充分);
中心议题:对以下从余秋雨先生《藏书忧》中节选出的言论发表意见。
这两个活动样式避免了将“生存性”写作直接等同于应用文训练的现象,切近学生的实际生活需求,以锻炼学生基本的写作技能。笔者想若能长期坚持如此有趣、实效的“生存性”写作,学生的写作能力将足以应付日后的工作、生活所需。
(三)健全读者激励机制
在网络发达的今天,学生更多地热衷于进论坛、写空间日志、发微博。看到他人的评论、跟帖,则如获珍宝。所写日志、微博若能引来众人侧目,甚或被他人惠存、转发,则欣喜若狂。拥有众多读者的网络,给了学生无限的动力和成就感。写作作为一种基于书面的交流互动行为,交流是其本质,然而今天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却忘本逐末,未能很好的将学生的言说付诸交流。
改变这一现状,我们需要健全读者激励机制。简单的课堂上学生间相互的交流,老师选择优秀文章读给学生听,张贴出来给学生看,往往无法激发绝大部分的学生的写作兴趣,而成了少数学生的专利。制作班级文集,不失为一种激励学生写作的好方法。班报期数自由、容量大,能较大程度满足同学的欲望。看到自己的文章成为铅字印刷品会有一种“作家”的喜感油然而生。另外,将作文基础较薄弱的学生的一两个闪光点收录其中,也会有极大的鼓舞作用。曾经有一个学生,她的写作水平一般,但因为她写了一篇悼念她太奶奶的文章,一些小细节让很多同学有了共鸣,于是登上了班报。她看到自己的文章竟然上报了,非常激动,后来发现她在记叙文的写作上越来越得心应手了。笔者想应该是那篇文章激发了她的写作兴趣。当然,充分发挥“读者”的作用,需要我们语文教师挖掘形式多样的读者,努力健全读者激励机制。
(四)品味阅读,曲径通幽
读一本有品位的书,会使你精神上有所收获。在与伟大思想相碰撞之时,难免撞出点思想的火花,当你沾沾自喜于这稍纵即逝的灵感时,一种瘙痒之感遍布全身,催促着你说点什么,写点什么。
认真地翻看了人教版必修课本,笔者清晰地记得学生在阅读必修4“短文三篇”时对蒙田的《热爱生命》、帕斯卡尔的《人是一棵会思想的苇草》、富尔格姆的《信条》时产生的兴趣和认同感。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不知不觉中就渗透出其中的思想。故不妨推荐一些有品位的书籍、文章等,如《蒙田随笔全集》、帕斯卡尔的《思想录》等哲理性小品文,又如柏拉图《斐多》(杨绛译)、杨绛的《走在人生边上》、《托尔斯泰日记》、《爱因斯坦晚年文集》(着重他晚年写的自述,是真正了解人类精神生活的)……根据他们的兴趣自行选择,一段时间精读一些,读完后写读书笔记,或感想,或摘录,我想他们的收益定会是不菲的。
参考文献:
[1]潘新和.语文:表现与存在[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
[2]周国平.周国平自选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周国平.周国平论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4]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5]李政涛.做有生命感的教育者[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0.
(林云妹 福州教育学院第二附属中学 35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