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析蔚县剪纸的特色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蔚县剪纸文化遗存是民间艺术瑰宝,它的艺术性、实用性和商品性使它在成千上方的艺人手上留传至今,并显现出光辉的前程。它独特的工艺,丰富艳丽的色彩以及生动的图案都不得不说它是中国民间艺术的奇葩。
【关键词】 蔚县剪纸;民间艺术;特色
蔚县是河北省张家口市所辖的一个县,张家口是我的家乡,在我们那个地区,蔚县人是公认最精明智慧的人。更值得我们骄傲的是源远流长且声名天下的“蔚县剪纸”,我们本地人叫做“窗花”。它独特的工艺,丰富艳丽的色彩以及生动的图案都不得不说它是中国民间艺术的奇葩。
有文字资料记载,蔚县剪纸始于清朝道光年间,迄今已有一百五十多年的历史。蔚县属偏远落后山区,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前,玻璃对于广大农户来说是奢侈品,一般人家的窗户都不用玻璃。人们多是用木制的小方框组成窗户架子,在上面糊一层白纸与外界隔离。由于白纸色调单一,追求美好生活的人们就把一些有图案的纸贴在白纸上面。后来人们感觉这样是好看可是不透光,如果把它镂空就又美观又可以透光了,于是蔚县剪纸便孕育而生了。
蔚县剪纸作为一个中国北部山区的民间艺术,无论从表现内容、制作方法、用料等方面都有它的独特之处。下面我从几个方面分析一下蔚县剪纸的特色。
一、表现内容
蔚县是相对闭塞的中国北部山区,所以蔚县剪纸表现内容相当有地方特色,图案多是对当地现实生活的描绘以及戏曲人物、花卉、动物等,这些作品从构图到色彩充满纯朴的乡土气息,体现了当地的独特民风。例如,由于当地寒冷,窗花又多是在过春节的冬季贴,所以它的人物刻画多是穿着棉衣裤,很少有穿裙装的。由于早间的人们很少走出去,他们刻画的作品多是鸡、兔等这些当地常见的动物,很少有象、狮之类。近些年随着经济发展,信息丰富,当地已不再闭塞,这才呈现出更多的表现内容。
二、制作样板
蔚县剪纸不像其它剪纸,图案都在制作人心里,用剪刀随心所想剪成想象中的样子。蔚县剪纸是先设计图样,将样本附在一张白纸上,早前用烟熏的办法把设计的图案印在白纸上。这个办法现在人们已经不再用,而是被现代制图方法取带。
三、用料及工具
1、蔚县剪纸最早用的纸当地人叫“航标纸”,这“航标纸”到底是什么纸也没定论,主要是它的愠色性好,有韧性,即当地人说的“筋道”。后来随着社会发展,艺人们发现宣纸最适合蔚县剪纸独特的刻制及染色工艺,所以现在的蔚县剪纸多用宣纸。高档的工艺剪纸都是用从安徽运来的宣纸。
2、蔚县剪纸所用颜料的颜色要事先用酒精或白酒调和,这样可以使颜料更鲜亮。由于酒的易挥发性,用酒调色后可以使色彩浸润而不渗透,色彩效果极佳。
3、刻刀,蔚县剪纸不同于其它剪纸,它的工具不是剪刀而是刻刀,刻刀一般是自制的,有四个型号大号、中号、小号和钮子。
四、制作工艺
1、蔚县剪纸的备纸也有独特的工艺,它不是一张或几张一起剪,而是将纸裁成设计图案大小,以五十张左右为一打,用水淋湿,用力压实,在太阳下晒干,使之形成一个整体,每张纸不能单独移动。制好的纸坯更象是纸块。
2、蔚县剪纸的工具不是剪刀而是刻刀,刻制时艺人用自制的刻刀灵活得象笔一样,在备好的纸坯上刻出设计好的图案。以阴刻为主,兼有阳刻或阴阳结合的方法,使得作品玲珑剔透,层次分明。
3、染色,艺人们的行话叫点染。蔚县剪纸的另一大特色是丰富的色彩,其它剪纸多是在一色的纸上剪出图案。蔚县剪纸则是在白色的宣纸制成的纸坯上刻好图案后,拆成五张一打,染色艺人用毛笔蘸上颜料依照事前设计好的样子去染色,丰富鲜艳的色彩,有深有浅,浓淡相趁、渲染得当,使图案更生动,更灵气。因此,蔚县剪纸有“三分刀工七分染”之说。
4、蔚县剪制的制作大部分是分工协作的,有专门设计图案的,有剪刻的,有染色的,在工序交接中完成一副剪纸作品,这样的好处是每道工序都有技巧,每个人在个人的领域中做到术业有专攻。由于每道工序的熟练成度得到提升,自然提高了整个过程的效率。再一个好处是大家一起完成一副作品,可以在作品中体现多个人的智慧,也可以互相探讨,使剪纸艺术得以提高。
五、实用
最早的蔚县剪纸就是贴在窗户纸上,起到美观的作用,后来人们剪出门神、五谷丰登等图案在过节时贴在窗、门和灯笼上喻意吉祥,体现了人们向往美好的生活。一部分工匠在逢年过节时,把自己的作品拿到城里卖掉,换些钱贴补家用。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随着改革开放,中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窗户都用玻璃的了,蔚县剪纸已基本失去它“窗花”的最初功能,更多的用来作为工艺品装裱,挂在房间的墙壁上,或是作为当地特有的礼品赠送友人。
蔚县剪纸是民间艺术瑰宝,它的艺术性、实用性和商品性使它在成千上万艺人的手上留传至今,并显现出光辉的前程。更多的文人墨客纷至踏来,其中不乏来自于国外的艺术爱好者。这标志者蔚县剪纸已走出国门,为世界人所知。与其它民间艺术不同的是因为它有很好的商业性所以并不缺少传承人,当地许多人因此而至富。特别是当地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一些院校艺术学者的指导,使的这门民间文化遗存得到健康发展。2006年5月20日该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参考文献
[1]《守望集》贺宝熹.于丽娟.任智广.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