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析高职院校ERP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析高职院校ERP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企业信息化的推进,ERP作为一种先进的综合性管理模式在企业中得到广泛应用。高职院校凭借其特殊的人才培养定位,为企业培养了大量应用性人才。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erp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探索,从课程计划、课程结构、师资建设、考核评价等多方给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ERP教学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ERP是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规划)的简写 ,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ERP 系统集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思想於一身,成为了现代企业的主要运行模式,反映了时代对企业合理调配资源,最大化地创造了社会财富的要求,成为企业在信息时代生存、发展的基石。发达国家从20世纪90年代起开始普及ERP,而近几年来,我国也开始进入ERP推广普及阶段,企业需要大量的既懂管理,又会操作的复合型ERP应用人才。而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形成了高职院校培养ERP人才的独特优势。近年开设ERP课程以后,高职院校的教学成果喜人,但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在高职院校ERP教学中,依然存在着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1 ERP教学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计划安排不合理。以笔者所在的高职院校为例,工商管理类ERP课程安排在大二第一学期,而工商管理专业的专业课程才刚刚开始,更别提那些会计、人力资源等专选课程了。以相对薄弱的专业基础去完成综合性高的ERP课程,在经营过程中所涉及的专业知识和经营理念,同学们其实并不了解,影响模拟经营效果,也无法实现开设ERP课程的本质目的。

(2)课程结构不够严谨。大多数的高职院校都将ERP课程设置为一门单独的实训课程,主要是由老师教授ERP模拟经营软件操作方法和学生分组模拟经营组成。ERP教师更多的进行是软件操作方面的讲解,并不注重理论知识的串联跟深挖,且ERP课程各板块之间的逻辑关系也并没有向学生们详细说明。每轮模拟经营结束后,学生们会进行心得体会交流,这些心得体会也流于表面,并没有对整个经营过程中的决策分析、技术指标等作出综合阐述。这些不合理的课程结构会让ERP沙盘模拟课程变成单纯的软件操作课程,而忽视了它的综合性跟复杂性,这并不能实现培养ERP复合型人才的目标。

(3)企业案例模型单一,教材陈旧。很多院校的ERP软件沙盘课程开设以后,都没有进行系统的更新升级,ERP教材也是当年出版,案例较为陈旧。当代社会,企业的变化日新月异,经营策略也更加丰富,而很多学校用的是五六年前的教材版本,显然是不利于教学的。在案例引进中,多数只讲述了成功的案例,对那些失败的例子则较少提及,这会让学生们产生错误理解,认为ERP系统是成功的关键,而忽视了企业现实的努力。

(4)ERP课程教师师资建设不足。ERP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实训课程,对授课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很高,不仅需要工商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基础会计、物流管理等诸多学科的理论知识,更需要懂得电子沙盘软件操作,除此之外,丰富的企业工作经验也对提高ERP沙盘实训课程教学效果有帮助。而随着ERP课程在各大高职院校迅速扎根、遍地开花,很多院校并没有建立起完整的多专业混合的ERP师资团队,很多老师都是“半路出家”,并未兼具多学科的理论知识基础,这就造成了会计专业的老师专注于会计知识讲解但管理决策知识欠缺、管理专业的老师专注于管理类知识但财务知识较少涉及的现象,真正能胜任ERP课程的老师是凤毛麟角。以笔者所在学院为例,管理系ERP课堂上对会计指标等解释很少,这就造成了学生的理解漏洞,不利于经营效果的提高。

(5)ERP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有待完善。现有阶段,ERP课程的考核依据主要是模拟经营结束后每组的所有者权益高低和课程结束后上交的总结报告,前者重后者轻,但经营过程中的决策分析、财务分析、团队协作等非数据指标并未得到重视。实际模拟经营过程中,有同学为了确保顺利存活到模拟经营结束,在最后两年卖光了生产线。而最后两年是企业生存的关键,不生产也就意味着没有费用,当别的公司濒临破产岌岌可危时,他们却保证了公司现金不断流不破产。这样的做法显然是有违ERP课程初衷的,但在现有的考核体系下,却能拿到不错的成绩。

2 ERP教学存在问题对策

(1)完善ERP课程计划的安排。ERP课程涉及学科众多,可拓展知识领域宽广,作为高职院校,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接受程度,可以考虑将ERP课程分为两阶段。一次安排在大一第二学期,一次安排在大三第一学期。以本校为例,学生在大一开始接触到专业基础课程,ERP课程的引入,让学生们带着管理经营过程中的问题在今后的专业课程中寻找答案,提高学习效率。在大三的时候再进行一次ERP实训课程,考察学生的学习成果。

(2)优化课程结构。ERP系统是一个各学科组成的复杂系统,应该保持各学科彼此联系,相互交叉,保证ERP的系统性,但如果不根据各个专业的不同加强对不同模块的深度挖掘,仅仅是进行综合性练习也不是单项练习,就会影响学生们对ERP系统的概念。老师在授课时,既要保持ERP知识系统的整体性,又要根据所学专业的不同而有所侧重,既做到“全”,又要保证“精”。在把握ERP教学整体框架下,对ERP课程进行优化,在保证软件操作的熟练同时,加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在理解各模块之间的逻辑关系、了解各个财务指标的含义跟用途、知晓企业实际运行时的差异的基础上进行模拟经营,提高经营效果。每轮模拟经营结束后,要求每个公司的CEO对整个经营过程中的决策分析和经营行为情况进行阐述,授课教师对各组经营决策和财务指标进行分析和评价,让学生们了解到经营成果差异的原因,提高决策能力。

(3)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定期升级软件与教材。可以与ERP企业进行深入的校企合作,在企业建设实训基地,使学生们深入了解实际过程中ERP各个环节的分工与合作,感受到真实的企业运作环境跟ERP系统环境的差异,破除“ERP神话”。可以邀请企业里的ERP实际操作者到学校举行ERP专题讲座,传授新鲜的管理模式和真实环境中的ERP运行情况,有利于提高学生们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对ERP的理解和实战能力。还可以与软件商加强合作,由软件商提供新的企业案例,定期进行产品升级并提供新版的配套材料,保证课堂的新鲜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