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想说“等你”不容易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想说“等你”不容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关键是一正、二定、三相等,对于前两个要求,学生较易掌握,但对于“=”号能否成立,学生会经常忽略. 而要保证等号成立,可以通过均拆法来实现,对于较复杂的问题,还需要利用待定系数法等方法才能完成.另外,当此类问题与离散型问题相结合时,更要关注等号能否成立,否则就会出现科学性错误. 本文通过研究性学习的方式,给出保证等号成立的多种方法,使学生充分认识等号成立的重要性.

关键词:基本不等式;定值;相等;研究性学习

[?] 教学源起

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时,“=”号能否成立,是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也是学生平时容易忽略和比较棘手的问题. 对于简单的情形,很容易判断等号是否成立,但对于较复杂的问题,为了保证“=”号成立,还需要对原式进行适当的变形和处理. 另外,当此类问题与离散型变量相结合时,更应关注“=”号能否成立,否则就会出现科学性错误. 正是基于这种考虑,笔者在高三进行了一次 “应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的研究性学习,以下就是笔者通过问题串的方式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实录.

[?] 教学设计

一、初始问题 内化知识

例1 已知a>0,b>0,求的最小值.

对于初始问题,学生解决起来并不困难,但它却是将本节课引向纵深的一个“导火索”. 学生由基本不等式可知:a2+b2≥2ab,所以≥2(当且仅当a=b时,“=”号成立),所以

min=2.

初始问题解决后,笔者让学生体会应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的一般方法及步骤,并着重强调验证“=”号能否成立!如果说,初始问题只是“小试牛刀”,那么,接下来的变式问题,则会将学习引向深入.

二、变式问题 优化方法

变式1 已知:a>0,b>0,c>0,求的最小值.

对于变式1,仅仅是将字母从两个增加为三个,问题的本质并未发生改变. 学生自然会想到:为了创造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的条件,更为了保证“=”号成立,必须将原式分子中的三项等分为两项之和的形式.

原式==≥=1,可以验证:当且仅当a=b=c时,“=”号成立,所以

min=1.

变式2 a>0,b>0,c>0,求的最小值.

变式2与变式1的不同,就在分母中的变化.学生注意到分母中,只含有ab及bc项,所以只需将分子中的b2进行拆分,又注意到ab与bc前的系数都是1,所以考虑将b2进行等分!

因为a2+b2+c2=a2+b2+b2+c2≥2+2=(ab+bc),所以原式≥(当且仅当a=c=时,“=”号成立),所以

min=.

变式3 a>0,b>0,c>0,求的最小值.

变式3与变式2尽管分母中都只含有ab及bc项,但前面的系数不同. 学生可能会想到利用基本不等式来解题,但对于分子如何来进行拆项,却无从下手. 在变式2中,学生将b2进行等分,也许是“跟着感觉走”,但这里均拆法已经行不通,如果逐个进行尝试,既费时,又比较盲目!这时笔者及时进行点拨,启发学生采用待定系数法来进行拆项,既快捷,又方便!

设a2+b2+c2=a2+(xb2+yb2)+c2=(a2+xb2)+(yb2+c2)≥2ab+2bc(其中x+y=1),为了使得原式取得最小值,必须使得2ab+2bc与ab+2bc的商是一个定值,于是可设:2ab+2・bc=k(ab+2bc),因此,

2=k,

2=2k,

x+y=1,解得:x=,y=,k=. 于是,原式≥. 当且仅当a=b,c=・b时,“=”号成立.

min=.

通过例3的变式3,笔者着重向学生介绍利用待定系数法进行拆项的方法和技巧. 在解决了上述问题以后,学生会误以为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是万能的,笔者又适时地给出变式4,让学生对它的错误解法进行探究,从而树立对这一问题的正确认识!

变式4 求sin2x+的最小值.

对于此题,学生中有可能会出现下面的典型性错解:sin2x+≥2=4,

所以ymin=4.

对于这种错解,必须引导学生从“=”号能否成立入手进行探究. 这里要使得“=”号成立,必须sin2x=,即sin2x=2,这显然不可能!如果想通过拆项的方法,创造等号成立的条件,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对于本题,只能改用函数的单调性来求函数的最值. 正确的解题过程如下:设sin2x=t(0

在完成了例1及变式的探究后,考虑到学生对利用待定系数法进行拆项还不是很熟悉,接下来,笔者又给出具有挑战性的拓展问题,让学生进一步探究,从而加深对方法的理解和应用.

三、综合问题 深化思维

例2 若x是非负实数,求函数y=+的最大值.

对于本题,学生可能想到利用导数来求它的最值,但尝试以后,学生发现运算较繁. 于是,笔者引导学生利用基本不等式来寻求它的最值. 首先,为沟通解析式右边两部分之间的联系,应利用基本不等式对4+x2进行放缩. 因为4+x2≥,所以≤,

所以≤,所以y≤+=+. 接下来,还需对进行放缩,从而为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创造条件,怎样放缩?由于有上题的解题经验,学生自然会想到用待定系数法来实现.设+n≥2(*),这时,一方面2=1?mn=(1);另一方面,由(*)式,可得:≤+n,于是, y≤+

+n

=+n,要使得此式为一定值,必须=(2).由(1)(2)解得:m=,n=,将m,n的值代入(*)式,得≤+=

+

,因此y≤+=,要使得这里的“=”成立,必须满足x=2,

=n,即x=2时,“=”号成立. 故ymax=.

以上通过基本不等式求出函数的最值,尽管解题过程较简洁,但对变形技巧的要求较高,特别是对放缩法和待定系数法要运用娴熟!

四、错误问题 点化迷津

通过以上问题的研究性学习,已经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也能准确地利用基本不等式解决最值问题. 但为了进一步强化“应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时,必须保证等号成立”的思想,笔者将以前某市高三调研测试卷上的一道错题,让学生进行探究. 一方面,再次让学生认识到保证“=”号成立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让学生明白,就是教师在编制基本不等式求最值的问题时,也应充分考虑等号能否取到,特别是当此类问题与离散型变量结合时,更应慎之又慎,否则就会犯科学性错误!

例3 (2013年某市高三调研测试卷)数列{an}满足a1>1,an+1-1=an(an-1)(n∈N*),且++…+=2,则a2013-4a1的最小值为( );

笔者首先呈现命题者给出的解答:

由题意知得,-=,即:-=,在此式中令n=1,2,…,2012,将所得式子相加得:-=++…+. 又++…+=2,所以-=2.

设a1-1=x,a2013-1=y,

所以-=2,

则a2013-4a1=y-4x-3=(y-4x)

-

-3=

-1-4++

-3≥-.

当且仅当=,-=2时,

即x=,y=时,“=”号成立.

此时a1=,a2013=. 所以(a2013-4a1)min=-.

接下来,让学生探究最小值-能否取到?也就是要判断“=”能否成立?学生可能会意识到答案有问题,但又不能断定“=”号能否成立,因为从以上的解答来看,似乎无懈可击. 这时,教师应对学生进行适当地指导,然后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最终可以发现“=”取不到!这是一道有科学性错误的试题.具体原因如下:

因为an+1=a-an+1,所以an+1-an=a-2an+1=(an-1)2>0,所以{an}是一个递增数列,所以对an(1≤n≤2013),都有:a1≤an≤a2013,所以≥=,所以≥2012×>2. 这显然与已知矛盾!

[?] 教后反思

通过以上四类问题的探究,学生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学习过程,学生的思维逐步得到提升. 首先,让学生意识到在应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时,必须保证“=”号能取到,对于较简单的问题,可以利用均拆法来完成,这是教学设计的第一层次;其次,对于较复杂的问题,则需要利用待定系数法来进行拆项,拆项的原则和目的,都是为了确保“=”号能成立,这是教学设计的第二层次;另外,有些问题无法通过拆项来保证“=”号成立,这时只能通过函数的单调性来解决,这是教学设计的第三层次,借此告诉学生,在求最值问题上,基本不等式也不是万能的. 为了进一步突出强调“=”号成立的重要性,笔者特意设计了第四层次,给出一道错题作为研究性学习的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纠错探究,也将整个研究性学习活动推向高潮!

当然,在整个学习活动中,也出现少部分学生对简单问题不重视、缺乏兴趣,对于较难问题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感觉无从下手,从而影响他们的参与热情和研究性学习的效果. 对于学生的探究活动,有时也存在“贴标签”的嫌疑. 另外,在整个活动中,学生的学习方式较单一,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自主学习等多种方式,这样效果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