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简析思想政治教育对高职生“习得性无助”的影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本文以思想政治教育与习得性无助为研究内容,分析高职生产生习得性无助的原因,影响因素,阐述了从思想政治教育角度解决习得性无助的策略。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高职生 习得性无助 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3-0092-01
1 高职生习得性无助的解释
习得性无助是指个体在经历了多次挫折和失败后,在行为表现、情感、认知方式上出现了消极的心理态度,它是在个体经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后,产生不良的心理体验。习得性无助的具体表现为:(1)对学习不关心,缺乏积极性,学习动机缺乏,学习态度懒散。(2)对自身评价不准确,多倾向于消极的自我评价和归因方式,缺乏自信心和成就感,经常产生挫败感。(3)行动散漫,态度消极。对学习活动没有兴趣,不愿意参与。习得性无助感不仅会影响学生的自我评价,也会对其学业产生巨大的影响,甚至波及到以后的就业和生活中。
2 高职院校学生习得性无助的成因
2.1环境因素
2.1.1家庭教养方式不正确
许多研究发现一个现象,良好的家庭教育方式培养的子女都有较好的心理素质、广泛的兴趣爱好、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一些家庭的教育方式不当会对学生产生许多深远的危害。如:消极的生活态度,敏感的人际关系,这类学生往往会对自己缺乏信心,经常怀疑自己的能力,在学校遇到挫折时会选择逃避,长此以往,产生习得性无助感。
2.1.2学校教师教育评价不当
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可能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如果学生经常受到教师正性的评价,就会产生积极的心理暗示。如果教师采取多批评少表扬的评价方式就会让学生总是感受到负面的评价,长时间下去就会怀疑自身能力,产生挫败感。因此,教师的消极评价是让学生产生习得性无助的一个原因。
2.1.3高职生就业压力不断增高
在当今社会“高中生只有考入本科院校才算成功”的观念深入人心,我国多年来注重“学历”轻视“技能型人才”的思维定式导致高职生受到许多人的忽视,许多人把高职学生看做是后进生、差生。加上当代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并不乐观,尤其对于高职学生,在选择就业时更容易遇到困难。这导致许多高职生对于校内的学习重视程度不够,经常把注意力集中在就业问题上,却忽略了在校期间技能的学习。
2.2个体因素
2.2.1高职生的归因方式
经过调查发现,许多高职生在归因方式上存在严重错误,高职生还处于心理从未成熟逐渐向成熟过渡的阶段,对于许多问题的归因还存在一些偏差,有些同学在面对挫折和失败时没有正确的归因方式。如果个体很容易受周围人的影响,一旦进入较消极的集体,便会产生习得性无助感。
2.2.2高职生个体心理特点
当代大学生有着多元的价值观,在许多问题上难以与周围人有一个比较一致的判断,这会导致学生在面临失败时丧失解决问题的信心,对许多问题采取放弃或者回避的态度。
2 从思想政治教育角度对高职生习得性无助进行干预
2.1心理健康教育干预
心理定势可以使我们在从事某些活动时有一个较一致的解决方式,积极的心理定势会对学生产生好的影响,而消极的心理定势会在学生解决问题时产生消极的影响。对于存在消极的心理定势的学生,应从转变其思维方式入手。利用埃利斯合理情绪疗法,通过引导学生推理,改变学生消极的心理态度和心理定势。
2.2教育者评价态度干预
教师对一个学生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学生对于自身的评价,教师的积极评价会给学生带来好的学习动机,而教师的消极评价会让学生直接产生挫败感。想改变高职生的习得性无助感,首先应从改变教育者的评价方式入手。当学生在学习方面出现问题时,尽可能多的给予他们积极的关注和鼓励性的评价,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布置一些较容易达到的学习目标,在这些目标完成后,逐渐增加难度,既要让学生通过自身努力可以完成,又不能过于简单,用这种方式来让学生体验成功感,以此来促进学生的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所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慎重选择对于学生的评价,切忌过多的对学生进行消极评价。
2.3从学生的归因方式角度进行干预训练
学生的归因方式直接影响着他们对于学习的积极性,如果学生总是把成绩好坏归因于教师授课的水平、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学习环境的优劣等外在因素,那么这种不合理的归因方式就是学生产生习得性无助的主要原因。如果从思想政治教育角度入手,在日常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的错误归因方式进行纠正,会有助于消除其习得性无助感。进行归因训练,首先应从帮助学生分析其自身的归因类型入手,分清楚其归因属于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接下来让学生分析其归因模式错误的主要原因和存在的问题。最后可以通过一些模拟辩论来改变学生的错误归因。
2.4从创造良好的师生关系角度解决
良好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会让高职生的内心存在一定的安全感,尤其是习得性无助感较强的同学,更加需要和谐的师生关系。因此,作为一名高职院校的教师,应该从多个方面尽可能多的寻找学生的有点,在发现他们的优点后,多用鼓励性的语言评价学生,多给予学生一些关心,这会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和重视。在教学和日常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做到公平一致,对于那些学习较差的同学不能忽视,只有让学生感受到了老师的关注后,才更有利于消除学生的习得性无助感。
参考文献:
[1]赵瑞雪.“习得性无助”及其在管理实践中的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11(05).
[2]倪海.学生“习得性无助”及教育对策[J].教育评论,2002(05).
[3]陈言贵.“习得性无助”学生的心理特征与教育对策[J].基础教育研究,2005(02).
[4]孙金权.拯救学生的“习得性无助”[J].学校管理,2012(06).
[5]孟芳.浅析学生习得性无助行为的防治对策[J].文学界(理论版),20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