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蓝芩口服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观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蓝芩口服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观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观察蓝芩口服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门诊176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130例口服蓝芩口服液; 对照组46 例口服利巴韦林颗粒。[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2. 5% )明显优于对照组(69. 4%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1)。[结论]: 蓝芩口服液治疗手足口病疗效显著,能缩短疗程,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关键词】 手足口病; 蓝芩口服液;利巴韦林;儿童

【中国分类号】 R725.1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44-5511(2012)02-0171-01

近年来,手足口病(HFMD)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它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易发于春、秋季节,现在已经被国家列为丙类传染给病。我院近年采用蓝芩口服液辅助治疗手足口病,在退热、加速口腔溃疡愈合及减少并发症方面取得满意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临床资料:本文所选病例共176例,全部为门诊临床确诊病例,均为发病初期就诊,每日电话随诊或来院复诊。其诊断符合普通型手足口病诊断标准[1] 。将176 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30例,对照组46 例,所有病例均检查血常规,白细胞总数正常,淋巴细胞数增高。两组临床资料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治疗组和对照组于就诊第1 d即开始用药。治疗组口服蓝芩口服液(扬子江药业集团)0. 5~1 mL / ( kg/d) ,每日3次口服,连服6~10 d;对照组口服利巴韦林颗粒(四川百利药业责任有限公司) 10~15 mg/ ( kg/d) ,分3次口服,连服6~10 d。两组均给予相同的对症处理。

1. 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 0统计软件包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两组之间采用t检验; 两个样本率的比较用χ2 检验,P < 0. 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疗效评定标准[2]:显效:体温恢复正常,疱疹干燥结痂无渗液;好转:体温下降在37. 5 ℃以下,疱疹大部分干燥结痂,可见少许疱疹存在;无效:体温无明显改变,疱疹较前可略有减少。两组均以3 d为1个疗程, 1个疗程后判定疗效。

2. 2 两组疗效比较:结果见表1。治疗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7. 21, P < 0. 01) 。

表1 两组疗效比较[例(% ) ]

3 讨论

手足口病(HFMD)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出疹性传染病,一般病例多是由柯萨A16、埃可病毒的某种血清以及其他的肠道病毒引起的[3]。手足口病多发生在6岁以下儿童,能引起患者发热,口腔、手足、臀等部位的疱疹,少数严重患者可引发肺水肿、脑炎、无菌性脑膜炎等症状,个别重症患者若是病情发展迅速,会在24 h内导致死亡。目前尚无预防手足口病的疫苗和特效治疗药物。中医药在治疗该病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病毒唑是一种广谱的抗病毒药物,进入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后迅速磷酸化,抑制病毒RNA 多聚酶和mRNA 鸟苷转移酶,引起细胞内鸟苷三磷酸的减少,损害病毒RNA 和蛋白质的合成,使病毒的复制和传播受到抑制[4]。但其对病毒腺苷激酶依赖性较强,易产生耐药性,长期大剂量使用可引起白细胞减少、贫血、血清转氨酶和胆红素升高,使其临床疗效受到限制。

蓝芩口服液,其主要成分有板蓝根、黄芩、黄柏、胖大海等,具有清热解毒,利咽消肿的特殊功效,能有效阻断病毒在口腔和体内的复制和繁殖,对多种呼吸道病症及肠道病毒引起的疾病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经临床应用证明,对于目前传染性很强的手足口病EV71病毒,蓝芩口服液能够起到很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其口服液剂型在方便小儿服用的同时,直接作用感染部位,发挥抗病毒作用,疗效更确切,达到标本兼顾。

参考文献

[1] 聂青和. 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及其临床诊断与治疗[ J ].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08, 28 (8) : 639-640.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 ].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4: 78.

[3] 王 敏,王 捷,孙 辉,等.手足口病的研究现状[ J ].华北国防医药,2008,9(05):23.

[4] 陈新谦.新编药物学[M ].15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