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胰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治疗及护理体会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胰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治疗及护理体会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糖尿病是外科疾病治疗及护理中经常遇到的内分泌系统合并症,尤其在胰腺癌患者中更为常见。随着临床上胰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不断增多,两病并存使患者的病情更为复杂,增加了胰腺癌手术治疗的危险性。笔者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学习期间总结该院60例胰腺癌合并糖尿病行手术治疗的患者,现将其术后治疗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60例,男42例,女18例,年龄52~75岁,平均58.3岁,住院时间11~60天,平均28天,39例为入院前有Ⅱ型糖尿病病史,21例为入院后诊断为Ⅱ型糖尿病,本组病人均为病理或细胞学证实为胰腺癌。

2手术方法简介

32例行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采用child术式重建消化道。16例行125I粒子胰腺肿瘤内植入胆管空肠胃空肠吻合术,12例行5-FU凝胶胰腺肿瘤内植入胆管空肠胃空肠吻合术。

3术后治疗及护理

3.1血糖的控制和护理

应用胰岛素积极控制血糖,术前所有患者均停用口服降糖药,改胰岛素静脉或皮下注射治疗,遵循小剂量开始个性化调整原则。我们常规长效胰岛素早晚餐前半小时皮下注射,同时采用袖珍式快速毛细血管血糖仪进行监测,每日三餐前及睡前进行指尖血糖监测并依据血糖值及时调整胰岛素剂量,控制血糖值空腹小于8mmol/L,并以此胰岛素剂量为参考指导术后胰岛素用量,使血糖水平保持稳定状态。术后血糖不宜降得太低或波动过大,应避免低血糖的发生。本组患者均未出现低血糖。术后患者禁食水期间主要为静脉滴注胰岛素控制血糖,同时采用袖珍式快速毛细血管血糖仪于每晨晚监测血糖,并依据血糖值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静脉滴注胰岛素时注意匀速输入,防止因输液速度影响血糖水平。

3.2胃肠道症状观察治疗与护理

胰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消化道功能恢复慢,糖尿病是影响胃肠动力的基础疾病[1],加上手术导致解剖关系改变,部分神经支配被阻断及维持神经激素调节紊乱等是造成持续性胃肠功能紊乱的主要原因[2]。125I粒子及5-FU凝胶植入也可影响胃肠功能。本组大部分患者出现食欲差、恶心、呕吐、不能进食,严重影响患者精神及营养状态。本组2例患者因频繁呕吐不得不再次禁食行胃肠减压,消化道功能紊乱造成营养状态差影响切口及胃肠等吻合口愈合。本组患者术后均观察肠鸣音变化,每日早晚各一次并记录,每2小时翻身1次,促进肠蠕动恢复,术后常规给予胃复安静推增加胃动力,术后麻醉清醒后取半卧位,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能进食后鼓励患者进食,消除患者精神紧张因素,有利于胃肠道功能恢复。

3.3引流管观察治疗与护理

胰腺癌手术后往往有多种多个引流管,包括:胃肠减压管、尿管、胰管和多个腹腔引流管等。正确护理和观察这些引流管非常重要:①为减少尿路感染,应尽早拔除尿管,本组患者常规术后第一天拔除尿管,均能自行正常排尿,无一例出现尿潴留;②胃肠减压器应保持持续负压状态并每隔6小时用生理盐水定时冲管,以保证胃管通畅;③正确识别腹腔每条引流管并用标签注明,妥善固定好各引流管,保持引流通畅,每日更换各种引流袋,更换时必须严格无菌操作,详细记录引流液量及性质,出现异常及时通知主管医师,警惕并发症的发生。

3.4醋酸奥曲肽的治疗护理

醋酸奥曲肽是人工合成的人生长抑素类似物,其药理作用与天然激素相似,可减少胰液分泌防止胰瘘的发生,治疗剂量为0.1mg/次,每8小时1次皮下注射,应严格掌握醋酸奥曲肽的注射间隔时间及剂量,保持其在体内的药物浓度水平,保证疗效。

3.5饮食指导

糖尿病病人的饮食组成为:蛋白质、脂肪及碳水化合物,胰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应强调“少食多餐、忌甜食”,这样既可避免因一次饮食过多引起胃肠道饱胀不适,又可避免因饮食数量超过胰腺负担使血糖升得过高,还可避免低血糖的出现,尤其对注射胰岛素治疗的术后病人应当每天进食5~6餐。

4讨论

胰腺癌与糖尿病均为全身性疾病,二者相互影响,互为因果,使病情变得更加复杂,这也就对外科医师与护士及术后治疗与护理提出了更高要求。近年来由于胰腺癌发病率的提高,胰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亦明显增多,临床工作中由于外科医师及护士对糖尿病相关知识认识的相对不足,容易造成对此类病人术后治疗及护理的特殊性重视不够,严重者可影响术后患者的康复。全面了解胰腺癌合并糖尿病与手术的相互影响,有助于对此类患者术后行全面观察,为有效地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及护理提供依据,从而积极预防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以利于患者全面康复,减轻患者的痛苦。

参考文献

[1]秦新裕.胃大部切除术后胃肠动力紊乱.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9.9(6):325-326.

[2]吴言涛.腹部手术后脏器运动功能紊乱的诊治原则.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9.19(6):324-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