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把初中信息技术的课堂交还给学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单纯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而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主动操作的时间则很少,因此,课堂中少了生气与活力。新课程标准下的信息技术教学则要改变这样的教学模式,把课堂变成学生生成的课堂,处于主导地位的教师要积极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形成互助学习小组。在信息技术的第一节课上,教师根据自己事先对学生的了解以及座位的安排,把学生分成四人学习小组。小组实行组长负责制,组长负责对小组的学习进行验收,并且每节课指派一个组员来进行学习成果汇报。一节课不可能所有的小组都能进行汇报,但是教师必须保证两节课内每个小组都能汇报一次。这样,形成一种学习习惯,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以及课堂的互动生成。
2.形成小组竞争机制。教师在讲解完必要的知识后把课堂交给学生,小组之间形成竞争机制,每个月对各个小组表现进行一个总评,前三名的小组进行奖励。于是小组之间你争我赶,积极向上,力求自己小组的成果富有个性、富有创意。
3.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扮演传授者、组织者、主持人、裁判以及参与者的角色。教师与学生之间民主、平等,同时也可以作为他们中一员参与他们的竞争中。每当有教师参与竞争的时候,他们的积极性就更加高涨。其他小组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打败老师,而老师参与的小组则更积极地出谋划策,力求自己的作品独一无二、与众不同。
今天的中学生对电脑并不陌生,为引导他们正确地使用电脑,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运用了任务驱动学习法。所谓任务驱动学习法,就是每一节课都有个明确的学习目标,让他们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任务,每一节中都学有所得。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积极地分析问题、合作学习,同时可以培养并提高运用信息技术来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
比如,在初中第二册中教学WORD文档的制作,则要求学生利用WORD来制作一份海报,主题自定。合理运用WORD知识,制作精美有创意者胜出。在公平公正的原则下,以投票的方式来决定哪个小组胜出。带着这个任务,每个小组都很认真地学习WORD知识,在学习过程中,他们积极地讨论在海报制作时应使用哪一项WORD技术。学到艺术字、插入图片,他们就很兴奋,开始在他们的海报初稿上运用艺术字、图片技术。在学完WORD知识后,他们也把海报制作完成了。每一份海报都很精美,融进了每一组员的智慧与创意。他们自如地运用WORD知识,把他们进行有效的组合排列,不管是在文字的排版,还是图片、艺术字的装帧上,都有独到的创意。很难说哪一小组特别好,也很难说哪一小组特别差,最后以投票的方式选出前三名,不分第一、第二、第三,所有参与的学生都有了小小的奖励。奖品价值不大,但却有意义。因为,这是对每一个孩子积极付出的肯定,是对他们学习积极性的肯定,是对他们成果的肯定。
于是,他们经常要求老师给予任务,并且希望老师的任务富有创意。比如:有一次,笔者让他们四人小组“创办”公司,为自己的公司命名,并且要为自己的公司设计一个LOGO。他们就非常兴奋,苦思冥想,甚至请教自己的父母应该如何去做。最后他们也交上来一份完美的设计。
课堂就是学生的舞台,是展示他们才华的殿堂。教师要在这个课堂中充分地挖掘他们的潜力,肯定他们的能力,展示他们的才能。没有什么比鼓励更能让学生进步,没有什么比空间更重要。知识只是一时的,但是能力却是永久的。
比如,在教学初中信息技术第三册“制作多媒体幻灯片”的时候,笔者举办了一次“故事大会”,要求每个小组讲一个故事,为这个故事制作一组“幻灯片”,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每个小组成员都要参与。至于小组成员以何种形式来参与,则要发挥小组成员的聪明才智了。在这个教学活动中,跨越了信息技术学科的限制,融入了文学因素,让学生把学到的技术延伸到其他领域,也发挥了小组成员集体的力量,展示了每一个人在小组活动过程中的才能。
本次活动举办得非常成功,学生还邀请了自己的班主任和语文老师来当评委。多媒体幻灯片的制作超出了笔者的预想,班主任和语文老师也惊叹学生的认真与创意,他们自叹弗如。在得到这么多老师的肯定之后,他们都显得非常兴奋。比赛之后,班主任和语文老师为他们颁发了奖品,鼓励他们再接再厉,运用信息技术来展示自己内心的想法与创意。
把课堂交给学生,这是让信息技术课堂焕发生机活力的奥妙所在。当看到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展示他们喜欢的音乐、从小到大成长的照片等等时,我们内心中涌动着成功的喜悦。课堂上,学生不仅仅学会了信息技术知识,也学会了如何进行合作,更学会了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新、创造。在这个课堂上,笔者为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了途径、舞台,让他们的才华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为他们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