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班主任教育生活的智慧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班主任教育生活的智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于班主任教育艺术的几个案例

【摘 要】教育是一个师生交互的过程。在教育过程中,如何激起学生方面的积极响应,这是一种教育艺术,需要班主任的教育智慧。本文的几个案例,在这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关键词】班主任 教育生活 智慧 案例

英国教育家班托克曾致力于教育本身的艺术化研究,他认为: “真正的教育……必须采用艺术的方式,必须充分运用艺术想象和创造的规律,因为艺术是一种高级的文化。”那么,教育生活能够艺术化吗?杜威的回答是肯定的,他认为:“教育即经验的改造,而经验即艺术”。依他之见,艺术是日常经验的完美状态,当人的某一个经验达到强烈、完整、清晰的状态时,这一经验就是艺术的。

然而,教育是一个师生交互的过程,教师方面的投入并不一定能够激起学生的积极回应,所以,教育的艺术需要班主任的智慧——让学生在受教育的时候,能体验到生活与学习中的自由、愉快与幸福。这是一种情理交融的境界,是一种感性与理性的艺术平衡。

案例一:借故事照亮心灵

每每考试或比赛结束后都会有类似的场景:学生躲在墙角郁闷哭泣悲观绝望。如何面对失败?如何对待生活中的挫折?人生的道路还很长,岂能一帆风顺?苦口婆心的教导有时由于没有采取最好的教育方式而变得生硬而呆板。沟通不畅,交流缺乏,问题依然存在甚至不断增加。倘若我们把观念转换过来,换一种方式,潜移默化给予孩子思想与心灵的影响,教育效果可能出人意料。

针对学生的精神状态,我没有给他们讲人生当自强、男儿有泪不轻弹等大道理,而是给学生讲了一些故事,其中一个是《不要为打翻牛奶而哭泣》。科学实验室里,老师保罗?布兰德威尔博士把一瓶牛奶放在桌子边上。学生都坐了下来,望着那瓶牛奶,不知道它和这堂生理卫生课有什么关系。过了一会儿,保罗?布兰德威尔博士突然站了起来,一巴掌把那牛奶瓶打碎在水槽里,同时大声叫道:“不要为打翻的牛奶而哭泣。”然后他叫所有的人都到水槽旁边,好好地看看那瓶打翻的牛奶。“好好地看一看,”他对大家说,“我希望大家能一辈子记住这一课,这瓶牛奶已经没有了——你们可以看到它都漏光了,无论你怎么着急,怎么抱怨,都没有办法再救回一滴。只要先用一点思想,先加以预防,那瓶牛奶就可以保住。可是现在已经太迟了,我们现在所能做到的,只是把它忘掉,丢开这件事情,只注意下一件事。”

课后,我叫学生写听后感。其中有一个学生在周记中这样说:“是的,为什么要浪费眼泪呢?当然,犯了过错和疏忽都是我们的不对,可是又怎么样呢?谁没有犯过错?就连拿破仑在他所有的战役中也输过三分之一。也许我们的平均纪录并不会坏过拿破仑,谁知道呢?何况,即使动用国王所有的人马,也不能再把过去挽回的。所以——不要为打翻了的牛奶而哭泣。”

案例二:抓时机借“题”发挥

利用身边发生的一些事情进行教育,往往要比专门的教育更具有说服力,更能起到好的效果。常常引导学生对身边的事例进行反思、评价,有助于学生提高思想认识。

有一次,班级排座位,先在教室外站排,站在前面的差不多就会被安排在前排,于是很多学生推推搡搡,缩在后面不肯走到前面来。事情虽小,却反映了学生的一种心理:甘于落伍。

我便请学生回到原来的座位,并同学生一起对刚才的现象进行分析,请他们实事求是地反省害怕坐前排的深层原因。同学们都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得出了一个比较一致的结论:“后排可以做小动作,可以偷懒,老师看不见。”于是我便借题发挥说,:“这是同学们在学习上的表现,如果在人生道路上也是这样一种心理,那这个人一生还会有什么建树呢?”

接着我又趁热打铁,给他们讲了一个教授的实验:12年前,教授要求他的学生进入一个宽敞的大礼堂,并自由找座位坐下。反复几次之后教授发现有的学生总爱做在前排,有的则盲目随意四处都坐,还有一些人似乎对后面的座位情有独钟。教授分别记下他们的名字。10年后,教授的追踪调查结果显示,爱坐前排的学生成功的比例高出其他两类学生很多。

讲完事例后,我们接着排座位,学生一反常态,推推推搡搡的现象不见了。

座位排好后,我语重心长地说:“不是说凡事一定要站在最前面,永远第一,而是说这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十分重要。在这漫长的一生中,你们一定要勇争第一,积极坐在前排呀!”

案例三:让体验诞生感悟

空洞的说教学生不爱听,效果差。抓住教育时机,因势利导,使学生在种种真切体会中领会德育内容能更好地把德育要求内化为学生的自律规范,极大地提高育人效果。

例如,五月十四日是母亲节,我便利用这个节日号召学生做一天“怀孕的母亲”,即在衣服里塞上东西,“大着肚子”生活、学习一天,体验母亲怀孕时的感受,体验母亲孕育自己的艰辛。然后,发动同学每人以感恩的心情给母亲写一封信,每人在母亲节那天给母亲发一条问候祝福的短信。在此之前,利用班会时间全班同学一起畅谈母爱的点点滴滴,在生活小事中发掘母爱的火花,母爱就在一针一线里,母爱就在一颦一笑中,母爱就在唠叨里,母爱就在愠怒中……交流中许多同学流下了眼泪,带着这样的情感铺垫去写信,可想而知是一篇篇肺腑之言。好几位母亲打来电话,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每年的感动中国人物颁奖晚会,我都要求学生收看。收看时,教室内从未有过的安静,学生为航天员的壮举而自豪,为文花枝那源于心灵和品质的特殊的美丽而震撼,真正的无私者、真正的忘我者丛飞让大家

泪眼婆娑,在苦难中表现出坚强、在冷漠中执着于善良的洪战辉让每个人俭省……无需老师任何总结性发言,那已是一次难忘的人生洗礼。

案例四:凭现实战胜虚拟

有个学生叫周容,迷上了网络游戏,根本无法安心听课做作业。一个学期下来,六门主课有五门挂红灯。怎样才能够把他转变过来呢?我作了认真的分析,找到了问题的症结:这个学生比较内向,与其他学生沟通少,又不爱体育运动,缺乏丰富多彩的生活,于是就恋上了虚拟空间。

有一天,又有学生向我报告说“周容又去计算机房玩游戏了。”我立即到计算机房找到他说:“和老师一起打球吧。”周容没有反应,依然兴致勃勃地打着游戏说:“不好玩,我不去。”我笑眯眯地说:“告诉你吧,这不是你与我的较量,不信,你出去看看吧!”周容走到篮球场,原来早有几个同学和老师站在那里。我说:“今天的比赛别开生面,我们老师与学生之间进行一场比赛,看看谁能够最终胜利!”学生队刹时欢呼起来。比赛结束了,学生们积极拼抢,默契配合,最终赢得了胜利。周容心情开朗地说:“痛快呀,痛快!我已经很久没有出一身汗了!”我说:“你打得真好,老师以后会多组织一些比赛。”一段时间过后,我问周容:“还想不想打网络游戏了?”周容说:“游戏不真实,我在篮球场上都是真人真抢,比那东西好玩多了!” 【参考文献】

[1]肖 川.教育的理想与信念[M].长沙岳麓书社.2002.

[2]苏霍姆林斯基.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M1].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

[3]马斯洛等.人的潜能与价值[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

[4]杨启亮.为生活的教育和为教育的生活[J].教育学.2003

[5]叶澜等.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