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水与色的奏鸣(外两则)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水与色的奏鸣(外两则)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2005年第七届全国水彩画大展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画家包华胤的《春雨》,受到海内外美术界同行的普遍关注。不少美术评论家认为:这是一幅在继承英国水彩画传统技法和技巧的基础上,熟练掌握并运用色、水与纸三者之间不同特性和相互关系,特别是通过对色与水进行匠心独运的淬炼,以富有东方神韵的表现形式,开拓了现代中国水彩画艺术视野的创新之作。

直到今天,当画展的帷幕早已垂落,当我们面对收辑在水彩画册中的《春雨》印刷品时,仍能从画幅中那烟雨凄迷的朦胧景色中,从色与水相互交融的种种谐趣中,寻觅到一种远离了大都市的繁华与喧嚣,进入了大自然的恬静与秀丽的诗意情愫。

作为一名上海出生的水彩画家,包华胤的艺术经历和写生足迹印遍大江南北的山山水水。透过其作品水彩淋漓,绚烂中不乏雅丽、明媚里不乏遒劲的画面,画家那一份源自乡土情结的寻根与回归,源自历史人文的信念与希冀,源自生命本身的彻悟与睿智,在赋予作品以深邃思想内涵的同时,表现出画家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致力于将西洋绘画的精髓,融入中国艺术的审美精神中去,所作的种种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上世纪六十年代,作为中国水彩画发源地的上海,人文荟萃,面临着空前未有的发展机遇。一方面,我国第二代水彩画艺术大师张充仁、张眉孙、潘思同、李咏森等都已进入了创作的巅峰期,第三代画家朱膺、哈定、沈绍伦、雷雨、樊明体、陈希旦、张英洪等人的创作也都进入了成熟期;另一方面,当时上海美术界的几位领军性人物恰巧都是水彩画家,如上海美协主席沈柔坚、上海美术馆馆长陈秋草。这两种机缘凑合,上海就在全国率先举办了第一届和第二届“上海水彩画展”以及潘思同个人水彩画展。耳濡目染,当时刚刚步入画坛的包华胤,从此确立了把水彩画作为自己终生为之奋斗的艺术追求。

弹指一挥间。积累了四十多年水彩画创作经验的包华胤,才华横溢又不断淬炼,不但全面掌握了传统水彩画的表现技巧,还在色与水的运用上有独特的颖悟。他恪遵传统水彩画的透明画法,为了确保画面上清新、明快的透明效果,在水分的运用和色彩的调配上,力求以色溶水、以水润纸、水色交融;运用透明颜料和纸的巧妙结合使画面产生色彩透明度。他常常在湿纸上作画,作品含水饱满,善于运用水与色的相互渗透,以色造型。在画法上,他用笔干湿交替,错落有致;落笔时对每一笔的笔上所含水分,以及笔上颜色的多少,都了然于心。每一笔画在纸上,都会形成色彩变化的丰富层次和复杂的明暗感以及体、面关系。对画面上色彩的厚薄,他运用自如;色彩当薄则薄,当厚则厚;薄贵渍韵,厚贵脂凝,产生色彩感人的艺术效果。这一切,离不开画家熟练驾驭色、水、纸三者之间相互关系的娴熟技艺,离不开画家对干笔与湿笔的运用自如,以及落笔时迅疾与迟缓的运动变化。

水彩画《春雨》从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等脍炙人口的名篇中汲取艺术创作的灵感,又通过长期的生活实践积累,捕捉霏霏春雨中画家本人瞬间感觉的微妙变化,以特有的艺术敏感和灵巧的笔触,形象地再现大自然在雨中生动的光、色变化。创作方法上既吸收了西洋画特别是印象派绘画色彩鲜艳明丽的感觉,又融入了传统中国画“立意、境界、传神”等美学理论元素。特别在用笔上吸收了中国画行云流水般的笔触,以笔求韵,用笔流畅有力度,使画面充满动感,仿佛那湿漉漉、水滢滢的细雨始终下个不停。作品的题材寄寓了对少数民族风土人情的关注,因此,他的每一笔触都饱蘸着感情,洋溢着创造力,形成了十分鲜明的艺术特色。正是因为画家在创作水彩画《春雨》的过程中,把绘画变成个人心境和主观情绪的直接流泻,作品才具有如此感人的艺术力量,仿佛一支旋律优美的《雨中曲》,余音绕梁,不绝如缕。

写实人物的刻画是水彩艺术中颇具难度而又引人入胜的课题。水彩人物难画的原因在于,由于水的流动和不易掌控的特性对于塑造风景和静物这些对造型要求不严的题材来说,可谓相得益彰;但对于写实人物来说,能够恰到好处地控制住水分,使人物不走形着实是一大难题。包华胤对水彩人物的把握,有其独到之处。他早年深受英国画家弗林特和俄罗斯画家弗洛别尔的影响,加上后期自己的用心体验,创作出的人物画常常可以直击人的内心,给人以感动。从他的作品《老墙》和《赶墟》系列中,可见其对水彩人物画深度及广度的把握。

吴冠中先生曾说过:“(他笔下的江南民居)除了那浓郁的生活气息之外,其中白墙、黑瓦、黑门窗之间的各式各样、疏密相间的黑白几何形构成了各具迷人魅力的形式美。”对于日常生活司空见惯的景物,我们往往视而不见,很难有美的启示,但如果在特定的时间、光线或天气环境下就会产生出特别意味的形式美感。在《红衣女孩》和《湖边的背篓》中,作者将对当地特有风俗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蕴于笔下,形成了作品独特的风格和灵魂。这些作品,寓意境于画面,通过形式来体现意境,从而达到了形与境的完美统一。

包华胤正当壮年,艺术上正从成熟期向巅峰期迈进,我们期待看到他有更多新作问世;更期待他以自己的创作实践,在发挥水彩画固有特性的同时,通过努力和求索,在自己作品的精神内涵和艺术语言上,创造出具有东方韵味的水彩画新语境。

元明清龙纹高阿申

龙纹是瓷器上的常见纹饰。在收藏实践中,由于对元明清的龙纹特征有一定的认识,使笔者受益匪浅。

经验始于1992年笔者得到一件刻云龙纹的白釉罐。罐高12.3厘米,通体满釉。釉底内落青花双圈“大明嘉靖年制”六字双行楷体款,青花浓艳、色泽蓝中泛微紫。当时,笔者在东台路开店。尽管此罐的底款书法苍劲有力,青花色泽有回青料特征,可一路上的店主没有一位看真的。一位颇有名气的行家甚至还说:“老高,绝对新!这类仿品景德镇多的是,你喜欢我可以给你拉一卡车。”

18年过去了,然而,至今再没见过第二件。此罐釉质肥厚、白中含微灰,侧视釉面,可见釉汁如云霭似的向下垂,此为甜白釉特点,是一件可遇不可求的明代嘉靖官窑甜白釉瓷。后来所总结的经验,扼要归纳如下:

元、明、清三代龙纹在制作上自有奥妙:元龙,体态轻盈,头小、身躯长,形体多绘作细脖、细爪、细腿的,给人一种“昂首举爪、遨游在天”的感觉;明龙,凶猛威武,胸前大多饰有曲折的绶带,身披火焰纹,怒发冲冠,咆哮于祥云海涛之间,显示主宰权势;清龙,气宇轩昂,龙首的后脑勺丰满、身躯硕壮,盖以庞然大物之态,行震撼天地之威。三代的龙纹虽在各个不同时期受国体盛衰影响,会在面目上有所差别,但总体上是元秀、明凶、清庄。具体表现则在发、须与爪子上。

发:元,光头无发或脑脖处飘一至三绺长发;明,一二蓬清晰可数、呈火炬形的长竖发;清,长披发或多撮短耸发。

须:元,上颌少见有双须;明,双须粗壮,大多呈渔叉状(部分带螺旋形微曲),须尖前冲;清,八字长须外撇弯曲,绝大多数的须尖带翻卷。

爪:元,以三趾、四趾居多,少量五趾,趾的形态无定制;明,第一第二趾相对成蟹钳状,趾间距离相近,形若风车。民窑以四趾居多,官窑器的龙爪以五趾呈绝对多数,俗称“五爪龙”,这一定规延续至清;清,第一第二趾舒展成“一”字形,爪子犹如踏在平地,有龙在舞、爪着地韵味。细看有点似鸡爪。

此外,元龙无不张口、吐舌,少有闭嘴;入明后,龙或作闭嘴状,或作张口吐舌状,形态多样,并延续至清末。

当然,三代龙纹在头、尾、胸、身等部位仍有许多变化,鉴别时仔细揣察,再结合发、须、爪特征,也就能更准确。

明洪武时期,想必对元青花有过大规模清剿,所以,明清两代人不仿元青花,他们亦不知中国有元青花。1950年后,由于国外对“至正型”的确认,景德镇仿元青花龙纹器日趋见多。

明清两代在瓷器上,龙纹绘制数量不少,有明仿明、清仿明、清仿清等。这些旧物,特别是官仿官产品,在发、须与爪等方面可几近雷同。但纹饰中仍会带有本朝的时代风貌,再比对胎、釉、工艺、款识,就不难加以区别。维新出炉的现代赝品,在技法高明、资料翔实基础上,又小窑烧之,刻意做旧,颇能乱真。别出心裁者还有意击碎、精心黏接,颇具迷惑力,需谨慎提防。

应以敬小慎微的态度对待工作元

逛古玩地摊,也有“学问”。就是你要在和摊主闲谈中,最好能问清楚他是什么地方来的,原因很简单,如果从一些造假比较严重的地区过来的,他所卖的东西,往往仿的赝品就比较多。2009年3月7日星期六的早晨,我们几个朋友在城隍庙藏宝楼四楼逛古玩地摊,与一位摊主闲聊后,知道他是福州来的,卖的倒都是些旧瓷器,大都是当地清代福建德化窑、漳州窑的产品。我看上了一尊德化窑瓷雕的坐莲观音和一只漳州窑狮首圈足炉,朋友们也都热心地帮着还价,成交价比较公道。

买后,正准备走。有一位陌生的先生拉了我一下问:“你刚才在看的东西买下了”,我说“买下了”。他说:“我看你买的东西有些问题”,我听后很善意地笑了笑。因为收藏这东西,有的时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他有他的看法也是很正常的。他又忙着从口袋里摸出一张名片给我,头衔是上海××拍卖有限公司艺术品业务主管。他又说:“你今后需要这方面的鉴定,可以来找我”,我又很恭敬地接过了他递来的名片。现在用文字写出这段插曲,应该如实叙述,我当时的脑子里闪过了孟子“人之患,在好为人师”这句古语。这倒不是针对他有所批评,因为我现在越来越感觉到,我们所从事的每一项具体工作,实际上都需要很专业。古人讲:“隔行如隔山”,一点也没有错。可能我们每个人都碰到过,在街上走,就会有人上来,给你做产品推销,这看来是一件再简单不过的事情,但这里涉及到市场营销学、顾客心理学、沟通的语言技巧。对做推销的公司来说,他们在做推销之前,还要有市场分析、成本核算等等。我的单位也算有产品销售业务,但对“营销”的知识,直到现在,我几乎一无所知。再如养花种草,几乎家家都有,天天侍弄,但能养好的并不多,也是这个道理。古玩鉴定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什么东西都可找他来鉴定,是不现实的。所以说,那位主管这样说和那么做,确实会给人感觉唐突了一些。由此想到,我们每一个人实际上都应该警惕,千万不要误以为,自己已经在做的工作或曾有过的经历,就一定会很专业。对此,我们必须以敬小慎微的态度来对待,否则,可能会为之付出不必要的代价。

再多说几句。为什么当时我会冒出“人之患,在好为人师”这句话。“患”字,“患”解释为弱点,“人之患”解释为人性的弱点。现在社会上,“好为”的事情太多,不仅仅是“好为人师”、“好为专家名人”,而且“好为掌控一切的算命师”的现象比比皆是。甚至人的前途、命运、别人家里的孩子能否考上名牌大学等等,都掌控在这些人手里,还煞有介事能说得头头是道。实际上这种装神弄鬼的事情我们怎么能够相信,我们又怎么可以去相信!

文中提到的漳州窑狮首圈足炉,是清代中期福建漳州生产的白釉产品。清代白釉产品,主要出产于江西景德镇、福建德化和漳州三个窑场。由于社会上需求比较大,这三个窑口生产比较多的民间日用产品,其中也包括生产白釉品种的香炉。由于康熙以后三个窑口,在器型、纹饰和制作工艺方面都比较相似,熟悉了看年份不难,反而有的时候窑口倒容易弄错。我找了清代中期三个窑口生产的白釉香炉,用图片展示给读者,如何区别与读者共同做些交流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