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和谐温馨的江南小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和谐温馨的江南小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廊棚可心

如果你从沪杭线(铁路、高速公路)的嘉善站下车,那么换乘每隔5分钟―班的中巴,便可到达和谐温馨江南小镇――西塘。

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初,风流倜傥的爱国诗人柳亚子,曾从家乡江苏吴江多次来到邻县的昆山周庄与浙江嘉善县西塘二镇,欢晤著名诗社“南社”的诗友,先后在周庄“迷楼”、西塘“乐国”这两家小酒店内雅集畅饮,赋诗鼓吹民主革命。尔后,“南社”即有两册姐妹篇诗集《迷楼集》《乐国吟》相继问世。柳诗《初过乐国》中云:“誓纵狂欢追乐国,宁甘韵事让迷楼。豪情历历扪胸在,拼得如泥一醉休。”原来,西塘、周庄二镇早就有缘了。如今,近邻的西塘与周庄,在大力发展旅游业的竞赛中,正日臻为苏杭“人间天堂”里锦绣江南小镇的双星子。虽说西塘的知名度,比起周庄来暂时还不够高,但我相信,隔不了多久,西塘也会出大名的。因为只要人们一到西塘,就立刻会被这里潺潺的流水,长长的廊棚,幽深的宅弄,古朴的小桥紧紧吸引,而想来日再作畅游。

在这素有“吴根越角”之称的西塘,河流纵横,水网交织,民居依河密布,街路临水相筑。千百年来,西塘人一边热衷于修桥铺路,一边则同心同德地致力于搭廊棚。他们在把自家的屋顶向河边延伸时,约定俗成差不多的宽度(2至2.5米)和高度(3米左右),使上盖黛瓦、中由木柱支撑、下铺砖石的街棚一个个地相连紧接,于是逐渐形成了一条条长长的走廊。这就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廊棚。

西塘廊棚历史悠久,大抵完成问世于南宋,兴旺发达在明代,极盛时相加总长达2华里多。这些廊棚,分布在镇上的朝南埭、北栅街、椿作埭、塔湾街、里仁街、四方汇等处,其中,不少段落在河岸一侧还设置着靠背长凳,供行人歇脚小憩。在西塘廊棚中,朝南埭廊棚首届一指,它东起北栅街西至来风桥,长度达l68米,平均宽度2米左右:其中一段,有翻轩两层雕刻花纹,最为出色可目可心。

西塘的廊棚,从棚顶形状来看分两种:一为斜“/”状,另一为“人”字形,即当地俗称的“一落水”与“二落水”。无论哪―种,西塘席棚皆犹如―把把晴雨长伞,既饱经风霜,又情意绵绵。它对本镇居民、四乡的男女老少、来自海内外的各色旅人游者一视同仁,机会均等地提供了一个行路舒畅、免遭雨淋日晒之苦的好去处。哦,这是多么富有人情味的廊棚!

西塘廊棚,条条都是历史的见证。往昔,正像乡谚“有眼不识金镶玉”所说的,美如玉带的廊棚,在给西塘增光和造福之时,却长期得不到认真保护,近一公里长的廊棚,至八十年代初仅存645米,且为瓦缺檐残路凹,棚身斑痕累累。

改革开放以来,西塘镇人民政府在创建“浙江省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村镇建设现代化示范镇”的进程中,坚持“保护老镇区,开发新镇区”的方针,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有关专家的建议,对廊棚按原色原状原结构加以修复整治。复原后的西塘廊栅,总长达1300米多,开始重新大放异彩。现在,当你站在安境桥头眺望,只见朝南埭廊棚吻合着市河,极目舒展,棚檐下挂起了一盏盏红灯笼,有似红宝石连串,同其河中倒影交相辉映,使小镇洋溢着欢乐的气氛。今日西塘廊棚,才真是条条温馨可心!

(二)宅弄情深

北京的胡同天津的里,上海的弄堂苏州的巷;异曲同工的,还有西塘的宅弄。或许是出于“谢公最小偏怜女”的人之常情吧,众多来游西塘者都对我说,大家最偏爱的也就是西塘的一条条宅弄。

西塘位于苏(州)嘉(兴)杭(州)大运河中段东侧,历来是“吴根越角”的重要集镇,同时因为环境优美,人文蔚然,又素有诗书之乡的雅誉。“秀(秀州即今嘉兴――引者注)之斜塘(西塘古名),有故宋大姓居焉,家富饶”(元代陶宗仪《辍耕录》),所指系唐、王、赵、姓豪府;明清两代,则有王、陆、倪、蒋、朱等姓望族,因而多建深宅大院,宅深又形成长弄,以为出入往来的通道。

西塘镇上,现在尚存参差不齐的宅弄122条,其中长度超百米的有5条。按古镇面积不足1.5平方公里、居民不过万把人计算,此宅弄的分布密度和人均拥有量,在我国境内堪称独一无二。

西塘宅弄中,石皮弄最有代表性。它所在的王宅种福堂富有传奇色彩,建筑群精美别致,记得当地导游往往都从这样―个生动的传说开头介绍――

话说有户姓王的人家,元朝末期迁居西塘,经商为业,在这下西街环秀桥堍买进了一片住宅,正厅名为尊闻堂。有一天午后,王家老相公正在堂上打瞌睡,忽被一声唤醒,朦朦胧胧中,听见账房先生前来禀报说:“桥边停泊着几满船胡椒粉,价格蛮便宜的,可否一口吞进?”“好!”老相公迷迷糊糊地答应。他醒来后一看库房里都堆满了胡椒粉,方知自己在睡梦中拍板错进货了。这―大批胡椒粉,何年何月何日才能脱手昵?怎么晓得,隔年黄淮流域大水泛滥成灾,胡椒粉忽而成了除湿去病的珍贵药饵,老相公闻讯立即将此批俏货北运销售一空。王家从此大赚了一笔,便在沿街买下五个门面扩大营业,又在尊闻堂东边购地造房,共8进计70余闻。新建正厅的对面大墙壁上,镶嵌着刻有“维和集福”四个大字的砖雕;此正厅又命名为“种福堂”,意指世代相传的家训,是要永远维护和谐,集纳福祉,我们祖先在这里“种”下了福,享福的子孙后代应当牢记创业容易守业难。

种福堂、尊闻堂两宅问留了条窄弄,上铺石板便于行走,路底为下水道。这条宅弄,就是顶顶有名的石皮弄。这条偏处镇西南隅的古弄,如今一头通向宽广的善西公路,一头接连古老的下西街以及市河驳岸。弄宽平均1米左右,最窄处不到80厘米;全长68米,原由166块花岗岩石扳铺成,1997年重新整修时加盖石板增为216块,每块石板厚仅3厘米,故而称为“石皮弄”。石皮弄东西两壁,耸立着高达6―10米的山墙(山墙在我国古代民居建筑中起到了隔火防灾的良好作用)。人们穿行此弄时,若直面相向,其中一方则必须侧身暂停,非相让而不得通过。

当我缓缓地行走在这细细长长的石皮弄中,不时抬头远望高高的天空,只见呈现眼前的却是一道细长澄澈的蓝天,不由得从心头跳出那“一线天”三个字的奇景妙观。与此如出一辙的,还有一条贯穿种福堂宅内的暗弄,西塘人称之为陪弄或备弄。这条陪弄连接着王宅的八进厅堂,弄头通向前街,弄尾紧接后花园,总长度近100米。此陪弄特别幽深、静谧,你看,行人似乎都是摸索着走动的,全凭沿途有从门缝或砖砌的墙洞之间漏出细微光亮,来给人指点其所在位置,但你绝不能一眼望见它的尽头。现在,这条奥妙无穷的陪弄尚存30米长的一段,种福堂的几户后代和睦相处于此,故称王家弄。

(三)古桥风韵

在这“小桥、流水、人家”的氛围里,走走、看看、听听西塘镇上众多的古桥,谁也不能不说:西塘之桥,堪称一种凝固的音乐。

这回,正当“秋尽江南草未凋”的时节,一个满月的夜间,我穿越了宅弄,遛过了廊棚,进而漫步这些古桥。我的双脚踏在桥阶石上,每一步,几乎都能听到自己轻轻的心跳。这里不是隋唐的扬州,这里是当代的西塘;这里并没有什么“玉人”吹箫于桥上,这里只有一条条小河潺潺流淌在一座座桥下,但我却不禁进入了“二十四桥明月夜”的意境。更加实实在在的是,在西塘镇辖31.85平方公里土地上,有桥104座,而仅占1.34平方公里的老镇区,各式各样新老大小桥梁竞达27座之多。可以这么说,西塘镇上一直在举办着一个小小的“桥展”。

现存西塘镇上15座古桥中,有近千年历史的宋代望仙桥,有始建于明代的安境桥、永宁桥、五福桥、来风桥、鲁家桥、里仁桥(俗称狮子桥),有清代重建的卧龙桥等。这些古桥,风韵情致,引人入胜。

卧龙桥,西塘最高的桥――位于北栅市河口,为单孔步级石拱桥。桥长31.46米,宽4.95米,高5.5米。拱圈为纵联并列砌石,净跨19.3米,桥东坡32级,西坡30级,西堍朝南转角处还有9级,整个造桥工艺非常精湛。

此桥原系木板搭成,甚简陋,雨后板滑,桥下水急,过桥行人时有倾跌致溺。当时有个叫朱公传的竹篾匠,家住桥西堍,曾看见一孕妇过桥时不幸坠河而亡,这两条生命的突然消失令他十分悲恸。朱篾匠因立志造桥,遂投永寿庵为僧,改名为广缘和尚。他苦行化缘十余年,跋山涉水历尽艰辛,终于募得白银三千多两,交付乡亲们重新造桥。新石桥于清康熙五十五年(公元1719)动工兴建,三年后成。

望仙桥――西塘最古的桥――坐落在烧香港上,宋代初建时为单孔石台木板桥。1930年重建,1988年改建为石墩石板桥,桥跨12.7米,长14.1米,宽2.1米。

桥名缘何为“望仙”?原来,相传镇里当初有座道院叫福源宫,有个道士叫唐道篆。一天晚上,唐道篆在睡梦中迷迷糊糊听到有人说话,只听得是三清殿上的三清真人告诉他:“明日寅时,将有八仙过海路过吾斜塘(西塘),汝候桥头可见矣。”次日,天色还没有朦朦亮,唐道篆就走出道院立在那桥边恭候。等啊等啊,寅时一过即卯时,又过卯时到辰时,……却久候未见。那么.八仙究竟路过此桥了吗?乡亲们都说是路过了,但唐道篆身为念经脱俗之人,却挖空心思地想向八仙当面讨教长生不老之术,岂可让他随便见得!唐道篆到底失望了,然而,八仙过海到西塘的传说永远存活在人们的心中,这座桥从此就叫望仙桥。

近几年来,西塘镇人民政府致力于开发古镇丰富的旅游资源,按照“不建新景点,不搞新景观,实行边修复、边开发、边投资,见放益后再投资、再整冶、再开发的滚动模式”,对包括古桥在内的古建筑下了大功夫。例如,修复了坐落在“丁”字形市河口的安境桥和永宁桥。这一对石拱桥和石梁桥近在咫尺,把朝南埭、西街和塘东街这三条主要街道连成一体,使古镇重现了美妙的“双桥”景观。又如,始建于明崇祯十年(公元1638),原为三孔石板桥的来风桥,1988年改建成单孔钢筋混凝土粱桥时,为与朝南埭廊棚相映衬,特意在桥面上加建长亭,粉墙黛瓦,飞檐翘角,两侧为朱漆圆柱,加红木靠椅,中隔一堵开着四个漏空花窗的小墙,两坡又有雕花石栏相护。此设计推陈出新,独树一帜,给水乡古镇大添异彩,人见人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