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机制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教育事业被推进了一个新高度,教育事业的发展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奠基石。同时教育事业的发展推动着高等院校的大力发展,教学目的、教学质量、师资队伍都有相对应的改革与创新。目前的师资团队中青年教师的数量逐渐增多,并成为高校主要的师资力量。青年教师师德师风的建设是高校发展和培养人才的关键。目前青年教师的师德师风方面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本文通过分析建设师德师风机制的重要性,探索出提高青年教师师德师风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机制探析
根据教育统计,高校教师中46岁和35岁以下的教师占总教师人数的78%和45%,成为高校主力军的青年教师,已挑起高校教育育人和科学研究的重担。但在高校青年教师中,由于部分青年教师缺乏良好的职业素养和道德品质,自律意识薄弱,在科学研究成果方面弄虚作假,物质化较严重,互相攀比,对教师良好的形象产生了负面影响。
一、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
所谓师德和师风,就是指人民教师一定要具备道德修养、道德操守,教师风貌、精神风貌、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以高校来讲,师德师风不仅决定着高校的校风和学风,还决定着学校校园文化乃至整个学校的精神文化,对学校的形象和声誉有着决定性作用。师德师风作为软实力推动着高校的教学质量和高校间的竞争力。它是高校的灵魂,也是高校的传承。青年教师成为高校发展的重要力量,其师德师风水平关系着每一位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虽然青年教师思想活跃、敢于创新、精力充沛,但他们的师德师风还是存新时期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机制探析吉林大学注册与考试中心张嘉洺在一些问题,有部分青年教师思想道德意识薄弱,是非观不强等等,有时候还喜欢追名逐利,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教师育人的高大形象,间接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在高校建设青年教师师德师风机制是非常重要的,它是新时期下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
二、高校建设青年教师师德师风机制的探析
加强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机制在高校的发展是势在必行的,以高校青年教师队伍的自身需求为基础,进而改进高校的校风、学风。适应新时期下人才培养的需求。因此,建立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机制应从以下几点着手。1.建立有效积极的思想导向机制由于青年教师刚刚加入教师队伍,对于师德师风的概念还没有全面的认识,利用积极的导向机制对青年教师师德师风的形成有良好的促进作用。通过政府的政策与社会舆论氛围来影响青年教师的价值取向。因此,须建立积极有效的思想导向机制,加强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学习,对其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思想的教育,保障青年教师坚定的社会主义立场。提升教师职业道德及自律意识的培养,强化青年教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2.完善制度,建立师德师风的长效机制良好的教师文化需要长期的培养,因此,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的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不是几日就能建立的,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建立完善的制度,实现长效化管理。首先,应完善师德师风制度的建立。建立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的具体方案与考评制度,科学有效地对其工作进行评估,完善各类相关制度,为青年教师师德师风的建设提供保障制度。其次,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青年教师的发展与科研能力是相辅相成的,学校应尽可能地提供平台,为青年教师能力的提升提供必要的奖励,同时也要重视情感激励,通过高校管理者和青年教师有效沟通,解决他们在生活、工作中的实际困难,营造团结向上的工作氛围。再次,合理的完善评价制度和培训制度,良好的师德师风的形成要靠科学的评价制度来保障,建立师德师风的评价体系,应从为人师表、科研成果、教学质量等方面考查,公开、公正的科学评价制度才能有效地提高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对青年教师进行全面的培训,积极开展岗前培训、在岗培训、建立教学导师制,并进行严格的监控,明确师德师风、教学要求,让师德高尚的教师为青年教师的导师,并对青年教师实施传、带、帮,导师应在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上进行指导,而且还要对师德师风的培养进行引导。
三、结束语
高校教师的师德师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品德,青年教师作为高校教师队伍的主力军,更要将良好的师德师风发扬光大,充分实现新时期下的教育理念。青年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师德师风的重要意义,高校应不断完善师德师风的长效制度,科学地引导青年教师提高自身道德品质,促进高校的发展,达到新形势下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陈小环.加强和改进新时期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对策探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12:108-110.
[2]张恩茂.新时期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机制探析[J].科技经济市场,2015,04:111.
[3]王迪生.加强新时期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路径探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09:112-113.
作者:张嘉洺 单位:吉林大学注册与考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