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2009,新鲜趣味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2009,新鲜趣味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推开历史的大门

连接过去、现在、未来

找一条已存在的路

让它明晰在脚下

玩石之风,历经千年不衰,而玩法则是推陈出新、花样倍出。我们在不断地探索寻找赏玩的乐趣,在认真的争论中前行。2009,我们能玩出哪些新鲜花样?

(一)看点:原石粘合――赏玩新现象

案例一:2008年8月,杂志社来了一位女石友――任莲莲,她讲述了自己的创作思想及经历,然后掏出一张张照片来展示她的创作实例――用戈壁石粘接的一些组合:水浒108将,西游记人物,也有童话故事“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等等。一个个生动的形象,严丝合缝的对接,总让人喟叹天工与人意的奇巧。她还有几个徒弟,其中郭茂是比较突出的一位。郭曾从事地毯图案绘制工作,自幼喜爱奇石,下岗后在任莲莲的带动下于2008年5月开了一间石馆――“雅瑞雅石”;郭茂在奇石和组合创作中力求做到“古与今、文与石”的融会贯通,达到“以形传神,神形皆备”的境界,她的粘合石表现了另外一种特色。

案例二:无独有偶,银川石友安静也有几件独特的粘合石,有人物也有动物,她称之为“组合”,说是为一个头型石找一个合适的底座――“身子”,为一个绝妙的“躯体”找一个“胳膊”或者“腿”。她认为这需要更多的时间去等待,去寻找相配的组件。她说在玩石最初,几乎每个石友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有一个奇绝的“头”或者“身子”,就总想着给它找个“伴儿”。目前许多银川石友手中都有这种粘合的巧石,只是仍处于自娱自乐阶段,很少拿出来展示。

案例三:2008年杭州石友张梁先生也给我们发来了几组石照,与普通石照不同的是,他发过来的是“画”――用成千上万的小石子拼粘起来的石画(见本刊2008年第12期)!金陵十二钗、龙凤等美轮美奂的画,不细看你会认为是哪个画家的工笔画。这些小石子都很好看,他用它们演绎中国的古典文化,石友认为张梁为这些小石子创造了另一个生命。

案例四:廖运权先生在《弄石大旨》里也展示了一个粘合人物石,头、身配合起来,堪称绝妙,他又配之以帽,一面为绅士,一面为淑女,配帽也有不同的两顶。其论之:“若有不喜粘接者,自可意想其身首异处分而观之,其属无头半身之衣饰模特儿亦有看头,若不以具象观而以抽象视之,其纹亦具可看性,因此粘接组合与否,其零件本身须有看头,若纯属废物利用想卖钱,余意以为万万不可。”由此可知粘接于廖先生虽是偶一为之的游戏之作,仍有着严格的创作原则。

可见原石粘合已是一种在石友中普遍存在的玩法,只是一直属于“暗流”,未登大雅之堂。已在进行此类创作的石友说:奇石资源越来越少,要想得到如意的造型石不再容易,利用原石进行粘合,获得了自己需要的生动形象,乐趣无穷。

然而。这种经粘连过的石头是否还属于奇石艺术范畴?争议之声不断――

(二)争议:原石粘合――还是奇石艺术吗?

正方:原石粘合,并没有破坏单品石的质地、石肤、色彩、纹样,而是把它们组合在一起后,形成了一个全新的形象――人或物它没有破坏奇石天然性的原则,只是更多地加进了人的主动创作,应该仍属于奇石艺术。

反方:粘合而成的石头,已不具备单件原石的自然完整性,不属于奇石艺术创作范畴一虽然其质地、石肤、色彩、纹样等因素条件仍然保持原有的客观自然性,然而其形态是由两颗或两颗以上的原石经人粘接而成,也就是说,其形态已不再是一种原始的客观存在,而是一种由人改变了的主观存在了。欣赏者能够欣赏的并不是原石,而是粘合后的形象。所以说,粘合作品不具备单件原石的自然完整性,原石粘接已经破坏了奇石艺术的天然性原则。

正方:其实原石粘合与组合的原理是一样的,只不过用于“组合”的单品之间的距离更近了一些而已。既然组合赏玩已经被石界普遍接受,那为什么要排斥这种方式呢?

反方:“粘合”与“组合”是完全不同的,二者绝不仅仅是单品间“距离”上的差别,不能混为一谈。在组合作品中,其每件单品仍具有独立的形象,具有单独赏玩的价值。组合是在此基础上进行二度创作,将具有独立形象的单品组合成具有故事性、趣味性和情境感的更为丰富的群体形象需要强调的是,组合绝不是“废物利用”,组合后的整体形象丰富、丰满,但其中每个单品形象均可单独赏玩。这是组合赏玩的原则和关键。而目前见到的“粘合”作品中的单品组件,基本不具备单独赏玩的条件,说这类作品是“奇石工艺品”则可,说是奇石艺术似乎并不恰当。

正方:首先,“粘合”并没有改变和破坏石的天然性,只是利用一定手段组合在一起创造出全新形象,表现主题所以说粘合石“不具备单件原石的自然完整性”是没有根据的。其次,粘合石正是利用了每件原石单品形、质、色、纹等元素的特点,组合成新形象。没有对单件原石本身物理性状的充分认识和运用,就无法完成组合,也无法合成生动、丰富、各具特色的新形象。这正如小品组合里的每个组件符合单件石的自然性与完整性,而整个组合已不再等同于其中任何一个组件,它的物理性状(空间、布局等因素)也发生了改变,它拥有的是“局”的完整性,我们欣赏的是整“局”的主题和情境,但不能因此就否认它是奇石艺术。

总结:也许争论的双方一时都无法完全说服对方,但不可否认,“原石粘合”已悄然成为奇石的诸多玩法之一。正如安静女士所说:任何玩法都有其合理性,也应该正视其存在。人类思维是发散的,玩法是多样的,百家争鸣才有利于赏石事业的发展。在玩石人群日益扩大的今天,玩法的推陈出新亦是必然。既然如此,让我们且把争论放在一边,随已享受到粘合之趣的人士一起,体味他们的创作之道――

(三)创作:粘合非儿戏 创作有原则

原石粘合是运用两件或两件以上原石粘接成人物、动物、器物等形态,从而塑造形象、表现主题的创作方式。所谓“粘合”,而不是“粘接”,是因为这种手法并不是单纯地把几块自然单品原石粘到一块儿就行了,它包含着一个“组合”的意味在内,只不过这种“组件”之间的空间距离缩小了,通过粘接的方式形成了一个全新的形象与主题。

原石粘合有四个基本条件:一、自然原石;二、两件及其以上;三、共同表现主题;四、粘合后,观赏价值要大于粘合前。

自然原石,首先是自然石,形态自然完整,不允许经过任何人为加工,如切割、打磨等;其次,每一个原石本身必须有独立的赏玩点,在形、质、色、纹等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有其独特看点和创作利用的价值。

两件及其以上,这一点很清楚,单独一件就是单品原石了,更无所谓“粘合”了,只有两件或两件以上才能粘合组成全新的形象,表现全新的主题。

共同表现主题,就是指单品之间有相互关联性,这种关联性表现的是一个共同的主题:粘合后的主题。单品之间如果毫不相干,就难以形成共同的主题,达不到粘合的目的。 如用两块或者两块以上的原石进行粘合人物,所选用的单品石,在形上有契合点,在色上也有统一或者过渡的自然性,这样表现的人物形象才是一个协调的整体

粘合后的观赏价值要大于粘合前,是指粘合只能是为了更好地表现石的价值,如果是一颗形、质、色、纹兼得的精品,则没有必要再去想着粘合创作,除非粘合后的艺术价值大于粘合前,否则就没有意义,更甚者会破坏各原石的观赏性。

(四)分析:原石粘合的背景、意义及市场

奇石资源“枯竭”的说法,已经喊了很多年,石友也确实感到形神俱备的精品石日益减少。奇石毕竟是不可再生资源,一方面质色俱佳、形神兼备的精品石日益难觅;另一方面不少原石在单独欣赏时,尽管有某一方面的缺憾,不能称之为精品,但是又在形、质、色、纹的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有其可取甚至可爱之处,令人弃之可惜。这样的石头多了,有心的石友慢慢看出些它们之间的门道和关联,于是给健硕的身体安上智慧的头颅,为美丽的容颜寻到婷婷的身姿,就成了一些石友有意无意又水到渠成的选择。

这类单品石受原石自身条件的限制,在赏玩时多显被动,一些石友只能对此兴叹。而通过找到与之匹配的组件,经粘合创造出全新的生动形象,其趣味性和欣赏价值远非原来的单品石可比。那些原本“不尽人意”的原石,经妙手组合,达到了“1+1>2”的神奇效果。这样,原石粘合使更多的原石材料得以应用,并进入赏玩范畴,这无形中扩大了赏玩的资源范围。

随着奇石“天价”的不断涌现,奇石进入普通百姓生活的努力,不免遇到阻力。怎样才能让自然奇石更深入人心,走向寻常百姓家,是所有石界中人面临的问题。粘合作品的原件较之精品石有极大的价格优势,而粘合过后则会形象生动、妙趣横生,可以满足普通爱好者爱石、爱自然的心,而粘合作品往往趣味性强、主题明确、雅俗共赏,容易被多数人理解、接受,因此其赏玩人群层次可高可低,不会受到太大的限制,使得其市场接受能力大大增强。

任何一种新的赏玩方式的出现,都会经历一个探索和逐步接受的过程。原石粘合这种创作方式能否为石界认可,其前景究竟如何,还有待时间和市场的检验但作为一种新的尝试,我们还是应该给予它应有的关注。其实,奇石赏玩与任何其它艺术形式一样,经历了漫长的演变,经历了艰辛的探索。奇石文化也正是在不断地探索中逐渐进步的。近年来一些石友个性化组合方式的创作,就给我们带来了不少欣喜;而回顾切底石、切片石等逐步被石界认可的过程,似也可以给我们某些启示――

链接一:趣味组合知多少

奇石组合,即运用两件及两件以上、具有相互关联性的单品自然奇石进行创作,使之共同表达一个主题的奇石艺术创作方式。其基本构成条件为自然奇石、两件及以上、具有相互关联性,组合玩法可大可小,小到用两三件小品简单组合一个故事片段,一个小场景,大到一个种类、一个系列,其组局的组件可以不断置换,场景可以无限扩展,那么素材的遴选与淘汰就成了一个不断更新思维的工作,创作的趣味也就没有边际了,这也和其他艺术品创作一样,需要不断地选择、调整、替换、修正,使玩者赏石收藏水平不断提高,相对于原石赏玩来说,奇石组合更具主观能动性,在奇石作品中增加了更多人为因素,因此也有一个逐步被石友接受的过程,

以戈壁小品组合为侧,本世纪初“小品组合”风行之始,也曾有石友因其有人为因素和制作痕迹,将其归类为“人为工艺品”;一些人对其市场前景表示担忧,认为小品组合会因其韵味、气感不足,受布局及家居环境影响等因素的制约,将其定位为“把玩玩法”、“玩照片”等,预测它的发展会对市场造成困扰……但也有相当部分的石友看好组合玩法,他们认为奇石赏玩从玩单品到玩组合,是玩石的一种进步,是奇石艺术性更进一步的体现。时至今日,组合方式已被石友普遍接受并广泛应用,还有不少石友玩出了自己的特色和花样。

特色组合一:风靡全国的满汉全席

很难确切地说清楚,从什么时候起,“满汉全席”的主题风靡石界大江南北,成了最受石友青睐、最受藏家追捧、也最能引起普通百姓兴趣的组合方式

以至于如今的石展,少了“满汉全席”,便像盛宴少了美酒一样令人兴致大减,而各种展会上,这种“盛宴”也总是会令藏家“胃口大开”,于是往往成为成交最活跃、最成功的品种。

“满汉全席”的成功集中体现了组合的优势:造型生动、形象丰满、场面宏大,而创作者的功力就在于准确地把握和利用了戈壁石形态多样、色彩丰富的特点,将生动性和趣味性推向了极致

特色组合二:别开生面的奇石连环画

本刊去年连续推出新疆岳恩荣先生的系列奇石连环画,引起读者的极大兴趣。《红楼梦》、《水浒108将》、《关公的故事》等等脍炙人口的故事以奇石为创作素材来表现,不失为一个全新思路,而岳先生的创作之所以称为“奇石连环画”,因为他的每个组合不是单个的、静止的,而是同一系列的组合,组合之间又具有相关性、有情节的延续性,可谓单独成局,连续成篇,形成了组合的再组合。

特色组合三:八百罗汉及人生百态

贵州兴义的陈红先生,集十几年功力,推出蔚为壮观的贵州盘江石组合――“八百罗汉”,一时间轰动石界。组合创作中小品常见,标准石不常见,创作起来也更为不易;组合的规模,二三件、三五件常见,陈先生的创作数量达八百众,为前人所不敢为,不仅令人震撼,更令人感佩。而八百件单品各具形神,又互为呼应,是陈先生几经甄选的成果。

贵州独有的盘江石以人物见长,线条简练传神,是八百罗汉创作的资源优势:创作者敏感地抓住了石种的长项,得以成就恢弘巨作。

此外,陈先生创作的另一组“人生百态”也蔚为壮观,以多达百种的人物面目表情进行创作组合,栩栩如生。

组合赏玩从小到大,从少到多,从简到繁,手法不断丰富,创作逐渐深入一组合方式愈加呈现出个性化和规模化的趋势,出现了一批组件众多、内涵丰富、场面壮观、气势恢宏的作品,让我们感受了前所未有的赏玩乐趣

链接二:曾经和仍然的争议――切底、切片、打磨等

以“天然性”为底线的奇石赏玩,在面对新成员加入、新玩法出现的时候,总会经历诘难、质疑、争论到逐步被多数人认可的过程,切底石、切片石、表面打磨的画面石等,就颇具代表性。

切片石:云南大理石、台湾玫瑰石、广西草花石等,都是主要切片赏玩的品种,本文以云南大理石为例叙述

大理石画的赏玩可谓历史悠久,早在明清时期,云南“大理石画”便已成为达官贵人、文人雅士的赏玩之物。大理石画为天然的艺术珍品,融自然美与艺术美为一体,质地晶莹如玉,画面气韵灵动,并且每一幅画面都不相同,成景特殊,如山水名胜、 名人形象、动物形象等,具有“似与不似”的艺术效果,

大理石在加工过程中有“援磨、提景”的环节,如同摄影师用镜头捕捉大自然中最美的部分供人欣赏,纹理、色彩等构成画面的要素都是天然的,人的工作只是提取了它的精华部分,未对原石的本质进行改动

因此切片欣赏的大理石画早已为古人接受,并且登堂入室成为高雅的居家装饰大理石画多配以雕花木栏,以插屏、座屏、挂屏等样式为主,也正是利用了切片的外在形式。

切底石:与切片石的古已有之不同,切底石是当代出现的,因此当时曾备受争议切底石是从一块整石当中,切取其有观赏价值的精华部分以供赏玩

目前石界以切底的山形石较易为人接受

国内最有代表性的切底石为九龙璧山形景观九龙璧以表现景观见长,其特有的青绿色彩,褶皱纹理,生动还原了自然景观,又能表现出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技法、意境与神韵。但九龙江中许多原石极其巨大,难以供人案头赏玩,于是切底石应运而生。而后发展到大件原石完整条件不好,切取其精华部分加以赏玩此后三江彩等石种,也出现了一些切底的石头在台湾,切底的山形石也曾带动了一批人士对雅石的赏玩,赏石之风的盛行,切底石功不可没。

自然原石经人为的一“切”,必然令许多奉行“天然性”原则的石友难以接受理由再简单不过:人为的切底破坏了奇石的天然性。然而原本无法独立欣赏的石头,切取其可观赏、有价值的局部,再造了石头生命。于是若干年的争论中,切底石逐渐得到认可

当然,同等条件下,自然原石比切底石更有价值。而奇石切底与否,应该将其定位在原石难以达到的境界,以不破坏原石之美为限切出原石精华,以弥补原石不足之憾,变成可观赏且有价值的石头,所以切底的原则是不得不切,也就是“切所该切,非为切而切”。这样的取舍,切底才有意义,才是理想的切底石。

表面打磨:这类石头以洛阳地区的河洛石和宜昌地区的长江三峡石为主,数量颇为可观。众所周知,河洛石和三峡石擅长表现日月山河等自然景观,画面优美,意境深远,颇受石友喜爱,也是最易普及的石种。但由于这些石种原石表面粗糙,使得纹理和色彩表现模糊,必须经过打磨抛光,才能充分展现图纹之美。这与切底、切片石有相通之处。正因为这无奈的打磨,使一些石友在心理上至今难以接受。但这类奇石在当地及周边地区广受欢迎,并已形成规模化效益。

在奇石家族中,上述石种已成为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于它们的切或磨,既有人面对自然时的无奈,更有我们的主动选择和创造。因此,我们的赏玩内容才变得更加丰富和富有活力。

结语

赏玩之趣,正在于抒发胸臆,展现个性,变革创新,切磋交流。从竭尽心思的立意、题名,到巧夺天工的台座设计,从书画、盆栽、几架、坛罐的布局营造,到三五聚首乃至千百集结的组合创作,赏玩愈久,愈深,愈新,愈乐趣无穷,欲罢不能。总会有更多、更新、更好玩的方式“浮出水面”,成为天下石友共同的财富。这里给大家呈现的几种,也许你能得到启示,也许你能找到共鸣,也许你全不赞同,自有话讲。无论如何,足不出户,就能乐山乐水,感受大地母亲赐予我们的福祉、返璞归真的情怀,珍藏得之不易的简单快乐。我们是幸福的。

说说您的玩石经历,谈谈您的玩石心得、什么样的玩法最契合石之本义?您有什么新玩法?欢迎对本期专题策划之主题进行讨论!届时,石友之优秀投稿,将会在以后的《石话实说》栏目中刊登,欢迎您的参与!

原石粘合玩家――任莲莲

电话:13847820743 0478-5918743

地址: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中旗二中奇石一条街灵瑞奇石馆(《中华奇石・》乌拉特中旗通联站)

本篇所刊登之任莲蓬《原石粘合小品》,其创作元素均为原石,均产自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

小的时候,我老做同样一个梦,梦见我在大山里捡石头,那里有花花绿绿的石头,总是捡不够。

1993年,我开办了乌中旗第一家珠宝店。

2002年,在蒙古做生意时,看到蒙古树化石很漂亮,新疆人买回去卖,自己也很喜欢。回来后我在中旗公安局楼下开了一家灵瑞奇石馆,那时候卖的都是些摆在柜台上看的石头,后来参加石展接触了许多内蒙阿盟的小石头,就自己买来玩。那时小石头也要做个底座或放在小盒子里看,我觉得挺死板的,于是找来适合它们站立的小石板,随意搭配一下,就是一个小局,那些个小动物就好像有了生命了,也有了主题,有了故事。

一个小石头若能看出什么,就被人们称为小精品,若什么也不像,经常被扔在箱子里无人问津,如果你将它们随意组合一下,粘接起来,或像一个小动物或像一个小人物,再点个眼睛给它,它便从此有了生命,还会带给你无穷尽的快乐。我认为观赏点不强的原石因此得到了很好的利用,也是一种玩法,于是下决心开始粘制起来,粘接小组合都是原石直接粘合,并未有人为的打磨创造接口。刚开始粘制时,人们有些不理解,认为那是做假,等我的作品一组组创作出来后,很多人都认为那是一种艺术了,而且有的已经出过很高的价钱,希望我能转让给他们。

等到我的水浒108将展现在一个四米半长、一米宽的平台上,并给他们配制了山、水、树等景观,108将各尽其能,守城的,出城的、回城的,开会的、练武的等动作,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地呈现在我们的视野里的时候,人们纷纷称奇,有的拍照,摄影,有的带朋友们来欣赏。内蒙卫视《蔚蓝的故乡》栏且记者在我的小店拍这些粘合石拍了五个多小时,把这些粘合石介绍给了全内蒙的人民。

有人夸我说,女娲用泥土创造了人类,而你用石头创造了人类;也有人说,施耐庵用文字写出了108将,而我用石头创造了活生生的108将,也算是有点艺术了。

也许有的朋友不喜欢,那也没关系,辛苦了一回着能在茶余饭后给您添点欢乐,也算是没白忙。因为喜欢参加石展,认识我的石友们都叫我阿莲,如果您不介意也这样叫我吧。

注:水浒108将共用了七个月的时间粘合成功。“他”的生日是2008年12月3日早晨9点58分。本期将展示阿莲的《西游记》中的部分作品,水游108将将在以后的几期中展示,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