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烫手”的硬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烫手”的硬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虽然不为业界人士看好,但是自诩行业老大却被西数超越的希捷还是毅然动手,将三星硬盘揽入怀中,根据最新公布的季度财报,希捷目前的财务状况数字不太“好看”,三星硬盘对于希捷来说,是不是一只烫手的山芋呢?

(一)硬盘并购狼烟四起

1956年硬盘行业的开山鼻祖IBM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硬盘驱动器,它相当于两个冰箱的体积,只有大公司才能负担得起这个一吨重的庞然大物所需的费用和空间,而其储存容量只有5MB。

55个年头过去了,如今硬币一般大的微硬盘上可承载40GB的数据。硬盘的用途越来越广泛,硬盘无处不在,硬盘的利润空间也就可以想像,于是拼抢硬盘市场的竞争也就波谲云诡。 近几年来,硬盘市场并购狼烟四起,烽火连天。最早时硬盘行业有好几家厂商,IBM、昆腾、迈拓、希捷、西数、日立、富士通、东芝等等,都是赫赫有名。但在并购狂潮中,大鱼吃小鱼,成者为王,败者为寇。硬盘行业的老祖宗IBM被日立收购,日立又成西数盘中餐;红火一时的昆腾被迈拓收购,而迈拓最终又被希捷吞并。就像军阀混战一样,乱纷纷你方唱罢我登场。

到了2011年春天,硬盘行业更是大打出手。先是3月8日,西数以43亿美元收购日立,这无疑是IT硬盘存储市场的一次大手笔运作。 其实,2010年硬盘行业有五大厂家,根据出货量排名,西部数据排行老大,希捷屈居第二,日立次之,三星和东芝居后。其中日立和三星在台机硬盘市场占有率比较低,他们主要发力在利润较大,市场更有前景的2,5英寸笔记本硬盘和移动硬盘市场。西部数据收购日立主要看中其优良的2,5英寸硬盘资源和市场渠道,实现强强联合。并购后,西数在硬盘市场的占有率达到49%。

眼看西数吃掉日立后将自己远远甩到身后,希捷心有不甘。在西数并购日立一个多月后,希捷也出重拳,将三星硬盘延纳旗下。双方签订的主要内容包括:三星的硬盘业务将并人希捷;延长和拓宽双方之间已有的专利交叉授权协议;三星向希捷提供NAND闪存芯片,用于企业级固态硬盘、混合硬盘和其他产品;希捷向三星提供硬盘,用于台式PC、笔记本和消费电子产品;深入合作开发企业级存储方案;三星获得希捷的大量股权,并且三星的一名高管将进入希捷董事会。

这个协议的最重要的部分是三星把它的硬盘业务部门合并到希捷,并且获得希捷的大量股份,增强这两家公司之间的专利交叉授权协议。这其实更像是一个战略联盟协议。

(二)烫手山芋还是下鸡母鸡

不过,坊间对希捷收购三星硬盘颇有微词,认为是死要面子活受罪。

产业增长的日渐式微以及平板电脑的冲击效应,虽然个人电脑产业仍在增长,但速度已经大幅放缓。需求的下降及生产过剩带来的影响正在向上游产业传导。传统硬盘制造难度越来越高,利润却越来越低,渐渐沦为夕阳产业,已经成为PC产业中的传统产业之一,也就是没有必要的时候就不会买,但没有又不行的产业。

根据研究机构Gartner Inc,的数据,2011年全球个人电脑出货量将增至3.878亿台,增幅10.5%,比之前15.9%的预测有所降低。其中下滑幅度最大的将是售给消费者的笔记本电脑,预计2011年其增幅为14.6%,而不是25.1%。

希捷近期公布的财报也能说明部分问题。在截止至2011年4月1日的财季中,该公司硬盘出货量为4900万台,收入达27亿美元,毛利润率为19.1%,净收益为9300万美元,每股摊薄收益为0.21美元。

而在2010年,截止至2010年4月2日的财季中,该公司硬盘出货量约为5030万台,收入达到30.5亿美元,毛利润率为29.6%,净收益为5.18亿美元,每股摊薄收益为1.00美元。

从同比来看,硬盘出货量、收入、毛利润率、净收益、每股摊薄收益等5大考核指标齐刷刷地下降,一路飘红,其中总收入同比下降11.6%,净利润同比锐减82.0%,摊薄每股收益同比减少80%。

事实上,过去十年,在“摩尔定律”的驱动下,电脑产业通过不断的技术升级和产品更新,成为本世纪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包括英特尔、惠普、戴尔、三星、联想等在内的一批硬件制造商因此赚得盆满钵盈。但是,上游硬盘产业的表现却因为缺乏革命性技术更新显得乏善可陈。对相关厂商而言,硬盘制造技术难度高,利润却不高。另一方面,几家硬盘巨头通过不断推出更加廉价且存储量更大的硬盘来竞争,这种“贴身肉搏战”进一步削弱了行业的利润。

在此情势下,希捷逆流而上,收购三星硬盘,争那市场份额的表面繁荣,得不偿失。

但希捷却不这样看,它的眼光比较远大,它吃下三星的目的,不在于那11%的硬盘市占率,毕竟硬盘市场再怎么大,成长也是有限,何况剩下两强相争的情势,多11的市占率只是与对手在账面数字的意气之争。吃下三星硬盘的真实意义,策略联盟远大于传统硬盘市占率。

希捷科技公司董事长、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史蒂芬・卢克佐(StephenI,Luczo)表示:“我们非常高兴能与三星加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更好地在技术及产品领域结盟合作。通过签署这些协议,我们期望能够扩大规模,为我们的客户提供更加广泛的创新性存储产品及解决方案,并推进与三星的长期合作关系。”

三星电子半导体事业部总裁权五铉表示:“为市场和消费者提供价值是签署这些战略合作协议的首要目的。三星期望能与希捷共同扩展现有战略合作关系,为各类消费者、企业及行业应用提供创新性的技术解决方案。”

希捷看到的是三星手中的SSD(固态硬盘),其如意算盘是,借助与三星结盟,快速地取得SSD的相关技术与原物料,加速投入SSD产业,解决长久以来在传统硬盘市场陷入低毛利、高风险的恶性循环。其实不难看出,硬盘的容量虽然一直提升,但是市场上的价格却始终没有明显的变化,反观SSD市场目前利润仍高,并且市场需求逐渐提升,ssD的战国时代即将开启,希捷若再不设法切入就只能一辈子落人生产快要没利润的传统硬盘的深渊。

希捷向媒体提供的新闻通稿的标题是“希捷宣布与三星强化策略伙伴关系”,而非以并购大做文章,显示希捷对这桩并购的重心并不是拓展硬盘市场的占有率,是醉翁之意不在酒,SSD才是他们看到的大蛋糕。希捷和三星在SSD相关产品上有合作这是很明朗的事情,早在去年8月希捷就宣布了与三星联手研发企业级固态硬盘控制器技术的消息。希捷的Pulsar企业级固态硬盘采用的就是三星的NAND闪存,而不久前的采用SAS接口的Pulsar,2相N,T是两者合作的结果。

显而易见,傍上了三星这个业界最强NAND闪存芯片企业的“大树”,希捷发展SSD就有了可靠的根基,就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一定程度的优势。所以,这才是希捷相中三星硬盘的初衷。对于三星而言,亦有自知之明,深知自己不是硬盘市场上的领头羊,传统式 硬盘业务对于其成功不具有战略性,再加上其硬盘业务一直在亏损。出售硬盘业务,可以筹集资金投资高增长的新兴业务领域。卖掉不赚钱的硬盘业务,而专注于存储芯片业务;并且间接地持有传统硬盘巨头希捷的股权,获得硬盘控制器的相关专利,又可以获得旗下需要传统硬盘产品的稳定供货来源,由此增加一个NAND F1ash的固定买主。两者的策略联盟恰如珠联璧合。

如此说来,希捷收购三星硬盘,不是一块烫手的山芋,而是一只下蛋的母鸡。

(三)寡头竞争更趋激烈

2010年第四季度,三星占全球硬盘市场份额11%,希捷占据29%的份额,希捷收购三星硬盘后,市场份额将占到40%左右。而此前西数收购日立之后,其市场份额占到490%6,剩余的11%则为东芝占有。至此,三巨头瓜分整个硬盘市场的寡头局面正式形成,而基本上又是希捷和西数的“楚汉相争”,东芝只扮演“打酱油”的角色,在希捷和西数相互残杀的夹缝中赚点小钱。

从竞争态势来说,未来希捷和西数这两家对传统硬盘市场仍不会放松,尽管不能赚大钱,但这是面子上的事,“楚河汉界”泾渭分明,仍会有惊天动地的争斗,各不相让。而从技术开发层面上说,作为传统硬盘厂商,面对闪存芯片的强力冲击,希捷和西数可能兵分两路,各自寻找自己未来业务的生长点。

混合硬盘和SSD是未来存储市场的主打方向,希捷与三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后,必定抱着三星这个“大腿”,发力混合硬盘和ssD,这也是非常明智的选择。其实希捷已经推出了一款混合硬盘产品Momentus XT,并获得了不错的反响,希捷也预言五年后混合硬盘将在自己产品线中占据最多80%的份额。

而希捷的竞争对手西数,在SsD方面还只是个人门者,混合硬盘甚至刚刚进入评估阶段,西数正担当重任研发下一代磁记录技术。

有消息称,西数正联手希捷研发下一代机械硬盘,新的技术联盟将合力开发下一代HDD机械硬盘。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下一代HDD硬盘需要大幅度提升存储密度才能获得新的生机,但是对于各大厂商自身来说,如果分别开发下一代HDD机械硬盘技术的话,需要付出的代价太大,无论是精力还是经费上都有一定的困难,而在成立了“存储技术联盟”之后情况将变得乐观明了。

对于市场来说,这样的强强联合也许是不错的选择。但倘若各怀鬼胎,这样的“联合”能持续多久,尚须时间检验,毕竟相互是寡头竞争的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