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一、左右历史的兵家名人,影响千秋的兵家典籍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一、左右历史的兵家名人,影响千秋的兵家典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姜尚与《六韬》

1. 姜尚

且看日薄西山的商王朝末期的太公姜尚,他渭水垂钓遇文王,助文王、武王,让商的西方属国周一改天下、谱写历史。这份功劳写在《六韬》中,虽渗透着治国大道,更明确的是军事思想。姜尚与《六韬》便应是广义下的兵家名人和兵家典籍

2. 《六韬》

《六韬》包括文、武、龙、虎、豹、犬六韬。

《六韬・文韬》第十二篇《兵道》三组对话写出太公姜尚在军事方面的智慧,堪称兵家源头。

武王首先问太公用兵有何原则。太公所言大意是:用兵之道,最重要的是统一指挥。唯有如此才能不受牵制,可以独来独往,不至于贻误战机。用兵贵在掌握战机,在于集中兵力形成威势,在于君主信任且不加以牵制。

武王问及如果敌我两军相遇,敌我又不能向彼此进攻,双方都注重坚固的守备工事,这种情况下,我想袭击敌方,不知如何做才好。太公所言大意是:要给敌人制造假象,让我军做到外面看似纷乱而实际上内部整齐严整,看似忍饥挨饿而实际上粮食充足,看似武器装备粗钝而实际上十分精良。让队伍忽合忽离,士兵忽聚忽散。隐瞒我们的作战计划,保守行动时间的秘密。深沟高垒,埋伏精锐士兵,做到寂静无声,让敌人不知我们的作战准备。并且声东击西。

武王问及敌方若已掌握我军情况和作战计划,该如何是好。太公所言大意是:战胜敌人的关键在于要秘密地掌握敌人发动进攻的时机,迅速利用有利形势发动猛烈进攻,攻击敌人不曾预料的薄弱环节,才能够取胜,强调出其不意。

《六韬・龙韬》第一篇《王翼》堪称军队统帅部构成说明书。

当武王问君王率领军队出征,一定有人左右辅佐来形成威武之势,具体该如何做。太公强调凡出军作战,必任命将领指挥军队,指挥要随机应变。若做到如此,将领必须有辅助的人,并根据他们的才能安排职务,各取所长,根据需要随时变化,并把这作为一种制度。将领需要七十二人来辅助。具体如:心腹一人,谋士五人,天文三人,地利三人,兵法九人,粮草四人,奋威四人,鼓旗三人,力士四人,通才三人,权谋三人,耳目七人,爪牙五人,羽翼四人,游士八人,术士二人,方士二人,财务二人。这样便将作战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划分为作战、宣传、间谍、天文、通信、工程、医务、军需等具体方面科学分配、有序分管。

仅从以上两篇就可见出,《六韬》所载虽是春秋之前的太公姜尚与文王、武王的对话内容,却分明体现着“兵家”的思想和智慧。

其他带有明显的军事思想的篇目如《龙韬》中的论将、选将、立将、将威、励军、阴符、阴书、军势、奇兵、兵征。《虎韬》中的军用、三阵、疾战、必出、军略、临境、动静、金鼓、绝道、略地、火战、垒虚。《豹韬》中的林战、突战、敌强、敌武、乌云山兵、乌云泽兵、少众、分险。《犬韬》中的分合、武锋、练士、教战、均兵、武车士、武骑士、战车、战骑、战步。

(二)孙武与《孙子兵法》

1. 孙武

其家族从祖先最初册封为陈国国君,到直系远祖在陈国时逃到齐国投奔齐桓公,再到祖父做了齐国的大夫领兵有功受齐景公封地,三次改姓,直至孙武祖父田书改姓被称孙书,孙武便是孙武了。他作为齐国人,祖父是大夫,父亲身为齐国的卿,家族在古代军事方面多有造诣,对孙武的成长大有裨益。然而,齐景公初年,内乱之下,孙武家族开始失势,孙武选择到南方相对安静的吴国发展,先避世隐居著写兵书,后终成为春秋时几乎最著名的兵法家。他曾以《兵法》十三篇见吴王阖闾,经伍子胥的推荐,被任命为将,率吴军攻破楚国。他认为:兵者,国之大事。提出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注重了解情况,全面地分析敌我、众寡、强弱、虚实、攻守、进退等矛盾双方,并通过对战争客观规律的认识和掌握以克敌制胜。他还提出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谓之神,强调了战略战术上的奇正相生和灵活运用。孙武著有《孙子兵法》一书,堪称中国最杰出的兵书,被列为“武经七书”之首,被尊为“历代兵家之祖”“世界古代第一兵书”“兵学圣典”等,深受世界各地重视。

2.《孙子兵法》

第一 计篇

思想精华:战争是国家的大事,用兵是国家战略的一部分,必须慎重考察。通五经七计的将帅才有领兵取得胜利的可能。要能够听取正确的意见。兵者是诡道,多算胜,少算不胜。

第二 作战篇

思想精华:凡用兵,日费千金,不能不充分准备。要重视从敌国那里补充粮食、武器、士兵,优待俘虏。兵贵神速,久师于外,易生内变,智者也难善其后。

第三 谋攻篇

思想精华:不战而屈人之兵,是用兵的最高境界。要把伐谋、伐交、伐兵、攻城四种手段交相运用,才能达到最高境界。不知道兵机,就不要遥控指挥或干扰前线将士的行动。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第四 形篇

思想精华:先保存自己,才能消灭敌人;消灭敌人,才能最好地保存自己。既要懂得进攻,也要善于防守,以获得全胜。大家都能看到的胜利,那不算高明;看到大家预料不到的胜利才是高明。

第五 势篇

思想精华:军争取利,重在以奇制胜,统帅三军将士,立于不败之力地,在于巧用奇兵、变化战术。“势”如满弓,“节”如弩机,作战重“势”,凡事以顺势而为最妥,但主动造“势”也是必要的。

第六 虚实篇

思想精华:善战者,设法调动敌人而不为敌人所动。攻其所必救,是争取主动权的重要方法。兵无常势,水无常形,需因敌变化才能常胜。

第七 军争篇

思想精华:以迂为直,是高明的辩证用兵法。避其朝锐、击其暮归,即避其锐气、击其惰归。围师必缺,穷寇勿追。

第八 九变篇

思想精华:将帅通晓各种机变的利用,就懂得如何作战。把利与害考虑周全,才能称为智者。武将各有缺点,必须懂得其缺点,才能放心任用。

第九 行军篇

思想精华:在运动中利用水陆地形来战胜敌人。兵贵精,不贵多。要训练士兵,也要教育士兵。

第十 地形篇

思想精华:地形条件复杂多样,是军队进退的重要依据。环境优势可以为我所用,也可以为敌所用。惟有尽可能多地搜集情报资料,才能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第十一 九地篇

思想精华:地形复杂多样,战地有散、轻、争、交、衢、重、圮、围、死等地,各有特点和利弊,要灵活掌握,不能死记。敌人严整而来,要攻其所不戒。置之死地而后生,要善于鼓舞士气。

第十二 火攻篇

思想精华:火攻有五种,实施火攻需要一些条件,凡用火攻,必须五种火攻引起的不同变化,灵活地派兵接应。主不可怒而兴师,将不可愠而致战。兵者是凶器,非利勿动。

第十三篇 用间篇

思想精华:不知敌情者,非民之将也,非胜之主也;明君贤将,贵在先知,通过那些熟悉敌情的人口中获取情报。用间有五种,乡间、内间、反间、死间、生间,非圣智者不能使用间谍,明君贤将以上智为间,必成大功。

《孙子兵法》中智慧无穷,美国管理学家乔治在《管理思想史》中甚至说:“你若想成为管理人才,必须读《孙子兵法》。”

(三)孙膑与《孙膑兵法》

孙膑,齐国阿鄄人,孙武的后代,大致与商鞅、孟轲同时,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兵法家。他曾与庞涓同学兵法,当庞涓作魏惠王将军时,忌其才能,把他骗到魏国,处以膑刑(即剜去膝盖骨),故称孙膑。后经齐国使者秘密载回,被齐威王任命为军师,协助齐将田忌,围魏救赵,设计大败魏军于桂陵、马陵。他继承和发展了孙武的军事理论,把“内得民心,外知敌情”的“道”看作战争客观规律和取胜的重要条件,提出了以寡胜众、以弱胜强的战法,主张以进攻为主的战略,根据不同地形,创造有利的进攻形势,重视对城邑的进攻和对阵法的运用。著有《孙膑兵法》一书,可惜大约于三国时佚失。

(四)其他

1.司马穰苴与《司马法》

司马穰苴,齐国人,比孙武略早,也是田完的后裔。因为他官为大司马,故称司马穰苴。后来在齐威王时,“使大夫追论古者《司马兵法》,而附穰苴于其中,因号曰《司马穰苴兵法》”。《司马法》的主要内容是军礼、军制。

2.吴起与《吴起兵法》

吴起,历史上常把他的兵法和孙子联系在一起,合称“孙吴兵法”。吴起本是战国时卫国人,初任鲁国将领,率军击破强大的齐军。后入魏为将,任魏西河郡守二十余年,与各诸侯国大战七十六次,其中六十四次获得全胜,其余十二次不分胜负,为魏拓地千里强盛一时。后到楚国,掌握军政大权,辅助楚悼王,主持变法,精减机构,选练军队,善于治军,主张“简募良材”,使楚“兵震天下,威服诸侯”。《吴起兵法》今存六篇,主张“图国家者,必先教百姓而亲万民”;他还依起兵原因把战争分为“义兵”“暴兵”;并提出“审敌虚实而趋其危”等军事原则。

3.尉缭与《尉缭子》

尉缭,战国时魏国人,与惠王论用兵之道,主张分本末,别宾主,明赏罚。著有《尉缭子》三十一篇,今存二十四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