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国古代义利观及其当代意义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国古代义利观及其当代意义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中国古代各学派的经济伦理思想尽管多有不同,但义利观却有惊人的相似之处,都相信怀义对追求利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研究和总结中国古代经济伦理思想中的义利观,对维护我们现实生活中市场经济的稳定,促使决策者作出正确经济决策都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还有利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与发展。

关键词:中国;古代经济伦理;义利观;当代意义

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14003302

1 导言

经济与伦理的关系这一问题困扰了中国人三千多年,早在古代人们就在思考对待市场经济和义利思想应持怎样的态度:究竟是“利”字当头,还是“义”字为先?当今社会,市场经济中依然存在严重的诚信危机,而在古代,思想家们的一些针对义利的观点对现代经济市场的参与者们仍然有积极的教育和引导作用。由此可见,研究古代经济伦理思想对当代经济伦理学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谈及古代中国经济伦理思想,首谈义利观。古代四大思想流派儒、道、法、墨在其流传下来的著作中对经济伦理思想中的义利观都有相关阐述。

2 中国古代主要思想流派的义利观

2.1 重义轻利,义以生利

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有着很强的“重义轻利”的义利观,《论语》中就记载了他“罕言利”的行为特点。孔子把重义轻利作为自己区分君子和小人的衡量标准:“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但其实,孔子并不反对追求“利”,孔子提倡“义以生利”,也重视民富,明白物质利益对国民生计之重要性。总体来说,“孔子对于义和利的基本态度是‘罕言利’ 和‘重义轻利’,他处理两者的基本原则是‘见利思义’ 或‘因民之所利而利之’ ”。

孟子继承了孔子有关“义利之辨”的思想,提出了自己的“去利怀义”的思想。史料记载孟子曾对梁惠王说过:“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可见,孟子认为“怀义”和“怀利”是两种对立的价值取向,作为统治者“何必曰利”?曰“仁义而已”即可。

荀子的主要观点我们可以在其著作中领略到:“义与利者,人之所两友也。”。他的义利观依然遵循儒家统一的义利思想,他认为:“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孔、孟、荀三位大思想家的智慧成果为后世儒家经济伦理思想的发展到顶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2 礼义成,名位至矣

道家思想与儒家思想极为不同,道家对社会问题的解决方略以“无为”为特征。可尽管道家思想与儒家思想相差颇多,但研究表明,在义利观这一问题上,两者的大方向还是一致的。老子认为,对待义利应“少私寡欲”。庄子曾说:“彼其所殉仁义也,则俗谓之君子;其所殉货财也,则俗谓之小人。其殉一也,则有君子焉,有小人焉。” 这一想法和孔子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不谋而合。列子也曾在其著作中赞扬仁义,并结合道家思想的特点,提出了具有道家自然主义特色的义利观:“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智虑。智虑之所将者,礼义。礼义成,则名位至矣。”

2.3 “法利之辨”下的“人主之利”

法家是一个特殊的思想流派,其最具现实政治意识,所以法家的义利观和其他流派的义利观相比要差异很多。笔者研究发现,差异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是在韩非子的理论体系中,不存在“义利之辨”,只有“法利之辨”,并且韩非子强调“法”对“利”的调整作用,而这些都是从君主和统治者的立场出发的。这也引申出了第二点不同,法家的义利观,或者说其“法利观”,是关于个人义利讨论最少的。在法家的学说中,讨论的问题都是关于“公”与“私”,“君利”与“臣利”,“国利”与“民利”的,很少谈论到个人利益。总的来说,法家的义利观永远是偏向君主的,并且倡导以“法治”为手段达到目的。

但法家对待“义”与“利”的态度本质上还是与其他流派统一的,如韩非子曾说过:“人主不察社稷之利害,而用匹夫之私誉,索国之无危乱,不可得矣。” 这句话体现了法家依然肯定在义利关系中“义”的领导地位。

2.4 兼相爱,交相利

“孔子墨子俱道尧舜” 表明了儒墨二者具有共同的思想资源。但墨家思想与儒家思想并非完全相同,墨子主张言利,因为他提出了“兼相爱,交相利”的思想。笔者研究认为,墨子的思想为法家思想和儒家思想在某种程度上的融合。首先,墨子的思想同法家思想一样,都是功利主义的经济伦理思想。其次,墨子的义利观与儒家的道义论并非完全不同,都强调道德原则的崇高和尊严。

儒家认为追求“利”必定会妨碍追求“义”,墨家则认为“利”与“义”是统一的,就像爱是相互的一样,这便是墨子的“兼相爱,交相利”的思想。

正因为儒墨思想有关联,自然地,墨家思想从本质上也是“重仁义”的。“是故古者圣王之为政也,言曰:‘不义不富,不义不贵,不义不亲,不义不亲,不义不近。’ ”表明了墨子对“不义”的排斥情感。

3 现代人对中国古代经济伦理思想的应有的解读与认识

在之前的研究中,笔者总结了中国古代四大主要思想流派的义利观,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各个思想流派的义利观是存在差异的,但从本质上来讲,每个学派的义利观都承认了一个观点:若有一个人心中怀义这一前提存在,他以后追求利的行为是会受到“义”的健康引导的,即“义”对“利”有着某种积极的约束作用。

那么,在现代生活中,我们究竟应该借鉴古人的哪些优秀思想,升华出一种符合现今社会的正确的义利观呢?笔者认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主要借鉴荀子与墨子的思想。由笔者之前的总结,荀子认为义与利是人之所共同具有的需要, 人要最大程度上满足自己的利益需求;而墨子认为“利”与“义”是统一的,就像爱是相互的一样。综合两者的思想,“义”与“利”从来就是一体的,我们只能将其捆绑为一体考虑如何平衡两者的关系,而不能将两者分开各自研究。当今市场经济发展活跃,和古代生产力不发达的社会有很大差别,我们无法像孔夫子那般过于重视义,因为那样“义”对“利”真的会起阻碍的反作用,这是我们都不愿意看到的。我们应该认清两者皆为人所需要这一事实,在不违背义的条件下,人应该追求利益最大化。即重视创造利益,但绝不违背道义。笔者认为,这是现代市场经济中每个参与者应有的义利观,也是对中国古代义利观最好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