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非高血压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非高血压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非高血压腔隙性脑梗死在临床上的特征表现。方法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6月~2011年6月非高血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36例与高血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82例进行分组临床研究,对其危险因素与临床上的表现进行对比,并且对非高血压腔隙性脑梗死做一个Logistic回归分析观察。结果 非高血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中80岁以上的男性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伴有狭窄症状,有房颤史,与高血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对比,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和糖尿病的几率要明显偏高(P

【关键词】 高血压; 腔隙性脑梗死; 糖尿病

高血压被认为是导致腔隙性梗死的最主要原因,但是在对临床上所见到的腔隙性梗死患者的检查后发现并无高血压病史。现选取本院36例非高血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进行临床分析观察,研究其特殊的临床特征与表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0年6月~2011年6月1年内经过脑部CT检查或者MRI检查后确诊为腔隙性梗死的患者118例,非高血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36例,设为研究组,其中男30例,女6例,年龄70~92岁,平均(76.2±8.6)岁。高血压腔隙性梗死82例,设为对照组,其中男46例,女36例,年龄52~78岁,平均为(67.4±9.7)岁。

1.2 方法

1.2.1 首先对研究组和对照组的两组患者进行一个危险因素的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史、有无其他疾病(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慢性阻塞性肺病以及颈动脉粥样斑块伴狭窄等病证)。

1.2.2 采用公认最常见的5种腔隙综合征对两组患者在临床上的表现进行比较。

1.2.3 非高血压腔隙性脑梗死经过Logistic的回归分析,以腔隙性梗死高血压是否合并为因变量,而自变量中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史、其他疾病(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慢性阻塞性肺病以及颈动脉粥样斑块伴狭窄等病证)。

1.3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0.0软件进行处理,年龄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非高血压腔梗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以P

2 结果

2.1 平均年龄上研究组要比对照组大。与对照组相比年龄在80岁以上,男性的心脏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危险因素发生的几率要明显偏高(P

2.2 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非高血压腔隙性脑梗死的危险因子是年龄在80岁以上,患有糖尿病并且为男性的患者。

3 讨论

腔隙性梗死是高血压性脑血管在急性病理解剖时所发现的最常见的病变,引起病变的主要原因是因为高血压所导致的微小动脉变形。伴随着现代检查技术的不断进步,脑部影像学检查技术水平也得到提高,诊断腔隙性梗死的确诊率也随之提高,腔隙性梗死在脑血管疾病中占有比例持续升高,并且临床上发现一部分腔隙性脑梗死的患者没有合并高血压症状的发生。根据对118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研究分析,其中非高血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有36例,占总人数的30.5%,说明非高血压在腔隙性梗死的发生率中占有重要地位。

腔隙性梗死所发生的血管病理改变类型有纤维样坏死、脂肪变形、微动脉硬化等,任何导致微血管病变的因素都可以引起腔隙性梗死。除了高血压外,糖尿病是患腔隙性梗死的最主要因素。在分组研究中,非高血压腔隙性脑梗死一组中糖尿病的患病几率高达52.8%,而在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中也表明糖尿病是非高血压腔隙性梗死的独立危险因子。临床上通常认为,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是以基底膜变厚,形成微血管瘤而成为主要的病变,并且发生局部微循环障碍。也有认为糖尿病伴有高血压是导致腔隙性脑梗死的许多因素中最为危险的因素。经过研究证实发现小血管因素对腔隙性脑梗死不具备特异性,颅内外大血管发生粥样硬化,发病机制中有心源性栓子的参与。根据一些临床影像学特征的观察发现,一些与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症状相似的患者与大动脉粥样硬化或者房颤有关。经过对118例患者的研究发现非高血压腔隙性脑梗子患者要比高血压腔隙性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伴狭窄、房颤史、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患病率明显增高,两组进行比较后发现有明显差异(P

腔隙性脑梗死在临床上的病发表现有很多样,最常见的有纯运动性轻偏瘫、纯感觉性卒中、呐吃-手笨拙综合征、共济失调性偏瘫、感觉运动型卒中等5种综合征。将118例腔隙性梗死患者通过排除标准与主要临床类型诊断的分类,表明非高血压腔隙性脑梗死与高血压腔隙性脑梗死在临床上的表现并无明显差异(P>0.05)。

在运用Logistic做回归分析时发现糖尿病和男性患有高血压腔隙性脑梗死会成为80岁以上的患者的危险因子。这一发现表明,非高血压因素使导致微血管病变的因素变的更为隐秘,所以一些没有发现高血压的高龄男性患者则应及时警惕,早诊断早干预,避免脑梗死的发生。

参 考 文 献

[1] Fisher CM.Lacunar stroke and in facts:a review.Neu rology,2008,32(8):8716.

[2] Arboix A,Altes E,Massons J,et al.Clinical study of lacunarinfacts in non hyperfen sive patients.J Stroke Cereb rovasc,2009,12(5):47-52.

[3] 钟学礼,朱禧星.临床糖尿病学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7:235.

[4] Weiberg LA.Dragrostic classification of stroke,especially Lacunar Boiten J,Lodder J Risk factors for lacunar infarction,Sub cort icalstroke.2nd end Oxford:Oxford Medical Publications,2006:88-97.

[5] Iuzitari D,Lamassa M.Small vessel disease with lacunes.Adrneurology,2009,92(1):141.

[6] 王新德.脑血管疾病分类草案.中华神经精神杂志,2011,21(1):59-61.

(收稿日期:2011-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