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圣乔治斗“龙”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圣乔治斗“龙”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西方人的心目中,“dragon”(我们暂译为带引号的“龙”)的形象总是一个可・怕的恶魔、怪兽。它巨嘴、尖齿、长舌、四爪锋利、身上有鳞、长着双翅,还能口中喷火,成日兴妖作怪,吃人毁田,无恶不作,是个残害生灵的罪魁祸首。“龙”的外形在欧洲各地大同小异,唯独俄罗斯人常常把它描写得像一条巨蛇或大蟒。在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1962年版的《插图词典》图例中的“龙”的形象可以作为一个典型的代表。它显然与我国人民数千年来所尊崇的龙大相径庭,最多只有局部近似,无法混为一谈。前几年,我国学术界曾对把英文中“dragon”译为“龙”的作法有所异议,引起广泛的争论。但最后没有得出一个公认的结果。为了避免混淆,本文仍将“dragon”译为“龙”,只是加上引号以示区别而已。

圣乔治在历史上确有其人,贵族出身,活动于公元3世纪,是一位罗马士兵。因反对当局屠杀基督教徒而被处死。据说行刑时上天为之震怒,电闪雷鸣,天空由鲜红的血色渐变为金黄色,可能暗含圣者升天之意。10世纪时乔治又被神化为士兵的保护神。由于教会宣传的需要,斗“龙”的故事中世纪时开始在欧洲广为传颂。为了广招教徒,宣扬基督教在民间的圣迹,意大利热那亚市大主教贾科布斯戴・弗拉金特意撰写《金色的传说》一书,书中说道,有一次圣乔治骑马来到莱比亚省的塞伦拉城(在今土耳其)。在离城不远的环礁湖里出没着一条满身散发着毒气的巨“龙”。为了猎取食物,它常常爬出湖面,来到城边,见人就吃。即使没有被它捕食的居民,一旦呼吸到恶“龙”的毒气,也会难逃一死。为了安抚这个吃人不眨眼的魔王,让它填饱肚子,不再上岸骚扰百姓,居民们每天都要向湖里投放两只肥羊,以换取一时的安宁。一年,适逢百年罕见的天灾,羊群大半死去,人们实在无法满足这个恶魔的需求,于是大家决定用活人代替。每天在湖边放上一只羊和一个活人,男女不限,采用抽签的方式裁定。无论是谁,一旦抽到那个不祥的黑签,就义不容辞地舍己为人,给恶“龙”果腹。不幸,一天这个厄运恰恰落在国王唯一的女儿,年轻漂亮的公主身上。人们只得把她连同肥羊一起送到湖边,留在那里,让恶“龙”进食。姑娘也只好在无助与绝望中静静地等死。这时恰好乔治由此经过,闻听此说大为震怒,提着长枪,挂上代表正义的红十字标志,骑马向湖边飞驰而去。这时恶“龙”正睡眼惺忪地爬上湖岸,准备饱餐肥羊和公主。乔治乘机催马上前,一枪直刺恶“龙”口中。由于用力过猛,枪身折断,但恶“龙”已受到致命打击,慢慢向地上倒去……这个故事在欧洲广为流传。画中采用的正是这一情节。作者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颇负盛名的威尼斯画家维托列卡尔帕乔。画家最擅长叙事性的绘画。他的作品构图生动,主题鲜明,浅近易懂,让人一目了然。这正是当时教堂壁画的起码要求。因为教徒们大都为一字不识的下层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教义注入他们的心中。生动的形象能使他们永志不忘。因此,当威尼斯市中心的圣乔治大教堂在1502年建成后,主事者把这一任务交给了卡尔帕乔,要求完成两幅有关乔治生平的连续性的巨画。《乔治斗龙》即其中之一,描绘了乔治在取得决定性胜利的一瞬。快要倒下去的恶“龙”与飞奔的战马以及乔治有力前倾的身体形成对比,胜负之势已定。这时观众才有可能大松一口气,回过头来,把眼光转向画面其它的地方,发现那是片几乎寸草不生的土地,简直是人间地狱。到处都是人和羊以及其它动物的枯骨,甚至有才吃了一半的尸体。这些都是恶“龙”多年为害的结果。乔治的背后,站立着一个身披红衫、满头珠翠的少女。她善良美丽,形同圣母。显然那就是险些葬身“龙”腹的公主,现在正双手合十,似乎在表示对上苍的感谢和对英雄的祝福。远处是一座座城堡和塔楼。塔楼四周的阳台上站满人群,他们是这场恶斗的目击者,也是被解救的人。有几个大胆的居民,还冒险到城下的桥边观望。

下一幅画的内容就是乔治转过身来,下马走到公主身边,把一只发光的圆环递给公主,由公主向恶“龙”掷去,恰好套在它粗大的脖子上,使它失去一切抵抗能力,像小哈巴狗一样被公主牵到市中心的大广场上,接受应有的惩罚。人们从四面八方蜂拥而来,见证即将到来的大快人心事,欢呼声此起彼伏。最后人们终于意识到这是万能的上帝的赐与,于是纷纷加入乔治所在的教会。这也是绘制这两幅画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