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如何将案例融入到地理教学中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如何将案例融入到地理教学中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特别是以探究性学习为核心的综合实践课程的设置,使案例教学得以迅速的推广并逐步运用于各科的教学实践之中。案例教学是新课程的一大特色,它使教学更加贴近生活,就像一架桥梁,把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它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封闭性,使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完善知识体系,培养能力,提高素质。

关键词:教学案例 运用 新课程

案例教学是新课程的一大特色,它使教学更加贴近生活,使教学从基础知识的传授转移到运用基本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上来,打破了教学的封闭性,使地理教学趋向开放,并很好地贯彻了学以致用的原则。

案例教学是一种教学方法,更主要的是其是一种教育思想和观念,涉及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师生关系等一系列的变革,是一种创新性的教学实践,追求的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其目标在于使学生学会探索知识形成过程的规律,不断完善知识体系,真正达到巩固知识、培养能力、提高全面素质的目的。

一、利用案例教学法体现地理学科知识的实用性

各种地理过程与人们的生产活动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地理案例可以把抽象的地理原理、概念等具体化,让学生在案例情景中认识相关原理、概念的现实作用。通过个案分析,引导学生对身边的地理事物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的思考,使学生学会用地理思维和方法关注生活、社会,贯彻学以致用的原则。

二、利用案例让学生准确理解地理原理

地理案例具有直观、形象、典型等特点,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易于学生学习、理解。其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推导,从中发现一些基本的地理原理,并针对性地运用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从而加深对地理现象、特征与成因之间的内在联系的理解。

例如,在学习“影响铁路区位的主要因素”时,可以京九铁路为案例,先让学生自己研究学习京九铁路示意图及文字说明,教师再向学生补充更详细的资料,然后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要修京九铁路”、“京九铁路是何时修建的”、“在此之前为何未建”、“京九铁路选线时考虑了哪些因素?其中主导因素是什么”等问题。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一起讨论分析,归纳出经济发展、社会需求是决定铁路区位的主导因素,自然条件是制约、限制因素,科技水平是克服不利的自然条件、实现社会需求的必要条件,政策因素也很重要。

三、利用案例教学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案例教学多用讨论,学生有着较大的自由度,有一个宽松的环境,可充分展现自我,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

例如,在发展中国家,如巴西和墨西哥,拥有私家车的家庭越来越多,它们是有毒污染物的主要来源。而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的滞后,使得城市交通更加拥挤,一些人认为应积极引导城市居民的购车欲望。你认为应如何避免中国的大城市发生类似的问题?教师课前布置学生收集相关资料,并调查当地的私家车数量和交通状况。课堂上学生畅所欲言地汇报自己收集的资料和调查的情况。由学生提出需要解决哪些问题?怎样解决问题?教师作适当的评价。

案例所涉及的问题,答案并不是唯一的,所以其可充分发散学生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四、利用案例教学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通过典型问题,要求学生深入分析,为学生提供了处理实际问题的机会。学生在分析案例时,不断去收集信息,去探索形成理论,增长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又将探索理论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例如,通过对北方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的案例分析,说出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解决的措施;运用黄土高原等区域的实例,分析水土流失的成因及其危害,说出综合治理水土流失的对策和措施;联系西北和北方地区的生态及气候状况,分析为什么北京会出现沙尘暴天气,沙尘暴天气给北京市的城市环境和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影响,你认为如何减少沙尘暴,等等。

通过这些真实的典型案例,不仅使学生真正地理解知识,而且学会灵活应用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案例有利于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科学的观念

案例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过程。学生分析案例的过程中,不仅仅局限在获得原理、规则,还学会用客观辩证、发展的观念看待事物和分析问题,形成科学的观念(如防灾减灾观念、科教兴国观念、因地制宜观念、可持续发展观念等)。

例如,在学习“中国的乡村城镇化”时,以温州地区的龙港镇和苏南地区作为典型案例,通过引导学生剖析案例,比较两种不同的乡村城镇化道路。

温州的龙港镇主要是政府行为,即政府以灵活优惠的政策吸引人才和资金,从而建设城镇基础设施和发展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苏南地区是受大城市的辐射作用,在发展乡镇企业的基础上实现了乡村的城镇化,类似于发达国家的先工业化后城市化之路。

对案例的分析中,学生们认识到中国的乡村城镇化道路要因地制宜,与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无论是乡镇企业还是乡村城镇化的发展都不能一哄而上、生搬硬套,而应合理规划,科学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否则会造成社会资源浪费和环境质量下降等问题。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和比较,了解了两种不同模式的乡村城市化道路,树立了因地制宜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新课程注重联系实际,反映时代特征,体现“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改革理念,倡导探究性学习方式,使学生主动参与和乐于探究。案例教学法就是注重地理事实和地理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林培英.如何利用地理案例学习地理原理.地理教育.2005.

[2]夏正江.从“案例教学”到“案例研究”.全球教育展望.2.

(作者单位:江西省安远县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