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骨折后感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R6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0)11-0212-01
随着内固定学的发展,为了挽救肢体关节功能,早期功能恢复,减少术前固定时间,从而有效防止关节颤直,肌萎缩、褥痣、甚至泌感、肺炎、下肢栓塞。
(1)内固定准备期缩短;
(2)为牢固固定内固定器越来越复杂等。产生内固定后感染甚至骨骼炎,有上升趋势,导致骨坏死;
(3)内固定范围越来越来广骨折迟迟愈合或等严重后果。发生了几个变化:不愈合,引起肢体永久障碍,继发的全身营养消耗和毒血症还可能危及患者生命。
1病因
(1)多数因开放性骨折切口感染,清创不彻底,早期手术等。
(2)医源性感染:1)内源性;皮肤,呼吸道,泌尿生殖道感染,糖尿病。2)围手术期间处理不当(术前、术后、手术污染、手术操作使血肿形成,过度牵拉,残留异物等)。
2感染性骨折的诊断
2.1急性期:术后3-5天高热,局部红肿、热痛,白细胞计数增加,血沉增快,分泌物培养阳性,X线表现骨疏松。
2.2慢性期:全身症状减轻,局部成脓肿或溃疡,骨及内植物,窦道形成。细菌培养阳性,X线可见骨端硬化,死骨形成。
3不典型病例(又称隐匿性感染)
全身中毒症状不明显,体温37.5-38.5℃,伤口愈合不良,长骨干骺端或关节轻度肿胀和疼痛,白细胞总数及血沉轻度增高或正常,X线早期无变化,晚期可见骨膜反应及内植物周边出现透亮带。
4感染性骨折的预防
(1)开放骨折的处理,特别急症期合理处理。
(2)闭合骨折、手术治疗时围手术期的处理。
(3)内植物的选择。
(4)血肿的处理。
(5)抗菌素的合理应用。
1)开放性骨折的处理:公元前四世纪Hippocrates提出处理开放性骨折的五个原则:
①抗感染;②包扎;③复位;④固定;⑤牵引。
十七世纪,Joseph Pesault首次提出清创术的概念。
十九世纪,Pasteur 首次提出细菌致病的理论,Lister发现了碳酸液湿敷预防感染。在此期间处理开放性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清创和抗感染。
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Winnetteorr 提出开放性骨折的处理原则:1早期彻底清创2应用牵引早期复位 3石膏管理型完全固定4开窗引流、换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升级骨折的处理原则在orr的基础上增加了下列内容:(1)黄胺和青霉素的应用;(2)近期一期内固定;(3)近期一期伤口关闭;(4)早期植皮、植骨、有缺损时。
现代已形成了处理措施:(1)微创;(2)彻底清创;(3)冲洗;(4)恰当的骨折固定;(5)合理使用拉菌素。其中,彻底清创是预防感染在关键。Ⅱ、Ⅲ度,(Gostilo- Anderson分类法)开放性骨折需要重复清创即首次清创后2-3天再次清创,其理由有两点:a由于损伤严重,即使是经验丰富的医生,在首次清创也很难判断和彻底清除所有无活力的组织。b首次清创时看上去有活力的组织,经1-2天后可能因血运不足变成坏死组织。
冲洗伤口是清洗异物,保证清创彻底,预计感染的重要因素同时目前使用脉冲冲洗器,冲洗量为10000ml。
治疗方法的选择
(1)外固定器:85%Ⅲ度开放骨折发生于胫骨,数者主张对胫骨ⅡⅢ度开放性骨折采用的固定器,优点是:不加重软组织进一步损伤,方便伤口治疗及二期软组织修复纠正成角畸形等。缺点:有增加不愈合率及针道感染等。
(2)交锁骨内钉,部分人采用。
(3)钢板螺钉内固定。须拨离骨腻膜,破坏血液,感染不愈合率高,尤其在胫骨中不提倡使用。
伤口关闭:一期关闭指征。
(1)工度开放骨折清创后
(2)无张力伤口
(3)污染轻:无软组织挤压伤
(4)暴露在6-8小时内的伤口延期关闭,适应症为ⅡⅢ度开放伤口经再次清创后,无张力再直接缝合,或采取游离植或肌辨学的抗菌素在应用。
早期定量抗菌素的应用,对降低感染有重要的作用。Patzakis等研究表明:青链霉素组感染率为9.7%;新青霉素+胺苄青霉素为2.4 对照组为13.9%。Gustilo&Anderson通过1200例证明用头孢类感染率为23%以下。
预防性抗菌素的应用:Burke在1961年首先提出,他认为污染后组织的第一反应为局部尖症,白细胞聚集吞噬形成硬结。称此为“决定期”此时给于抗菌素为最佳期。
局部抗菌素的作用:抗生素可以杀灭伤口内细菌,但其对组织毒性限制了其应用,冲洗液内加入抗生素并无多大益处。而加入清洁剂目的在于清除细菌而不是消灭他们,可使细菌记数降低100倍。Kellam等专家报道用吡咯烷酮-碘熔液或过氧化氢冲洗伤口,成骨细胞功能显著降低,不利骨折愈合,总之:抗菌素不能用来替代严格的无菌原则和细致的外科操作。
骨折感染后的治疗
(1)急性期:全身应用足量广谱抗菌素,敞开引流,细菌培养加药敏,持续灌洗,并止动。
慢性期的治疗:病灶清除,持续灌洗,抗生素链珠埋入;内植物的处理合理;软组织缺损的覆盖;骨折不愈合的治疗。
(1)病灶清除:切除赛道,清除死骨及异物,必要时反复施行。灌注冲洗,通畅引流,生理管水冲洗7-10天可达3周。抗生素链珠埋入2-3周抽出。开放拉药,全身敏感抗生素。
(2)内植物去留处理:局部及全身炎症稳定,内固定有效骨折有愈合趋势则保留不拔出。若内固定松动骨折移位或断端吸收炎症不能控制,立即拔出。
(3)软组织缺损覆盖;局部转移皮瓣;带蒂肌瓣转移+植皮;交腿皮瓣;带蒂腓肠肌皮瓣;隐神经腓肠神经为蒂逆行岛状皮瓣覆盖;游离肌皮瓣。
(4)骨折不愈合的治疗:a植骨加+内固定(病清后3-6月)b植骨方法:游离植骨、带血管蒂,肌蒂腓骨转移植骨,带血管游离骨瓣,复合组织瓣移植开放植骨。c骨缺损的自身再生,d骨段滑移术。
(5)中西医结合要求:先手术行病灶清除,伤口开放中药换药常用中药:生肌膏,全黄膏等。
创面的治疗:
(1)感染坏死期:组织坏死液化,伤口周围呈急性炎症表现,在创面周围皮肤外敷金黄膏,以促进炎症吸收,及时清除坏死组织,保持引流通畅,应用抗生素及支持疗法。
(2)肉芽生长期:伤后2-3周,感染基本得到控制,伤口内出现新生肉芽组织。尚未脱落的残留坏死组织上,外敷降丹类去腐中药,外敷生肌橡皮膏,如坏死组织残存较多,可外敷玉红膏,促使其脱落。
(3)收敛合期:肉芽组织新鲜,颗粒细小致密,外用珍珠散及生肌橡皮膏以促进创面愈合。创面较大时以游离植皮,外敷生肌橡皮膏,以缩短疗程。因此,实验证明外用中药有如下作用:
(1)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2)促进细胞分裂增生;
(3)提高局部抗感染力;
(4)加速坏死失活组织的溶解脱落。
总之:感染性骨折治疗的病程长,耗资大,病残率高。不论中西医目前还没有特效手段,预防才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