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药复方制剂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炎症的临床观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药复方制剂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炎症的临床观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目的:应用中药复方制剂观察冠心病患者的炎症因子变化及探索清热解毒中药治疗动脉硬化性疾病的新思路。方法:将87例冠心病心绞痛(稳定劳累)心功能1~2级、中医分型热瘀痰阻证的患者随机分为辛伐他汀组(30例)、复方丹参片组(27例)、中药复方制剂组(30例),观察3组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甘油三酯、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中药复方制剂组降C反应蛋白(CRP)、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的效果明显优于辛伐他汀片组与复方丹参片组(P<0.05)。结论:中药复方制剂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炎症指标的影响显著,对冠状动脉炎症有良好的疗效。清热解毒法作为冠心病一种新的治法或治法的补充,值得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中药;复方制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炎症

中图分类号:R541.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7717(2011)12-2684-03

Observation on Clinical Effect of Chinese Compound Prescription Treating

Coronary Arteriesarteriosclerosis Inflammatory

ZHANG Xin1,WANG Lianzhi2,SU Xianhong3

(1.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Shenyang 110847,Liaoning,China;

2.Third Affilated Hospit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Shenyang 110003,Liaoning,China;

3.Second Affilated Hospit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Shenyang 110034,Liaoning,China)

Abstract:Objective:Applying Chinese compound prescription to observe the change of inflammatory factor for coronary heart disease patients with inflammatory reaction and explore a new way of treating arteriosclerosis with heat-clearing and detoxifying traditional Chinese drugs. Methods:Divide randomly 87 cases patients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gina (stable tiredness) cardiac function 1 ~ 2 grade, belonging to heat blood stasis and phlegmy syndrome into simvastatin group (30 cases), compound salvia tablet group (27 cases) and Chinese compound prescription group (30 cases), and observe indexes such as c-reactive protein, triglyceride and cholesterol,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an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Results:After treatment,effect of c-reactive protein(CRP),serum total cholesterol(TC),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of Chinese compound prescription is obviously superior to simvastatin group and compound salvia tablet group(P<0.05). Conclusion: Chinese compound prescription has a remarkable influence on coronary arteriosclerosis inflammatory index and has a good curative effect on coronary arteriesarteriosclerosis inflammation. Method of heat-clearing and detoxifying as a new therapy or supplemental therapy is worth futher studying.

Key words:Chinese drug;compound prescription; coronary arteriosclerosis; inflammation

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心、脑血管疾病是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健康的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各种疾病前列\[1\]。对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曾有多种学说,近年来,多数学者支持炎症反应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本实验通过研究清热解毒中药对炎症因子的影响,来阐明炎症因子的变化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共87例病人选自2007年6月-2008年12月31号在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二院及附属一院中西医结合分院心内科,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稳定劳累)心功能1~2级、中医分型热瘀痰阻证的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将87人随机分为三组:辛伐他汀组、复方丹参片组、中药复方制剂组。其中辛伐他汀组30例,其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47~70岁,平均(57.63±7.01)岁。复方丹参片组27例,其中男17例,女10例,年龄45~64岁,平均(52.26±5.76)岁。中药复方制剂组30例,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46~65岁,平均(54.33±6.53)岁。三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程度等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符合冠心病心绞痛诊断标准及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年龄45~70岁之间,CRP在6.0~9.0mg/L之间,TC在5.7~9.0mmol/L,TG在1.7~3.5mmol/L,心电图显示T波低平者均可纳入实验病例。

1.3 排除标准 入院前2个月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和(或)抗凝药;有肝肾功能异常者及其他器官功能不全;孕妇、哺乳期妇女;有明确细菌感染、病毒感染、急慢性炎症性疾病;系统性炎症性疾病(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班狼疮等);肌炎/肌病进展期、肿瘤;合并周围血管性疾病;未治疗的内分泌性疾病。

1.4 治疗方法 辛伐他汀组给予辛伐他汀片(上海施惠宝公司)20mg日1次口服;复方丹参片组给予给予复方丹参片(沈阳神龙药业有限公司)1片日3次口服;中药复方制剂组给予口服中药复方制剂(由辽宁中医药大学药业有限公司提供)10g日3次温水冲服,连服1个月。

两周为1疗程,连续服用2个疗程。治疗期间各组均不用其它中药制剂及其他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药物。治疗期间如有心绞痛发作时,给予硝酸甘油制剂并严格记录用量。

1.5 观察指标 前后观察并记录患者的C-反应蛋白、甘油三酯、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等指标的变化。用药前后检查血、尿、便常规;心、肝、肾功能检查及心电图。

1.6 统计学处理 本实验采用SPSS 13.0软件对采集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各组治疗前与治疗后相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进行统计。

2 结 果

2.1 3组治疗前后CRP变化组间比较 见表1。

2.2 3组治疗前后TC变化组间比较 见表2。

注:与本组治疗前相比*P<0.01;与复方丹参片组比较相比较P<0.01;与辛伐他汀片组相比P<0.05。

2.3 3组治疗前后TG变化组间比较 见表3。

2.4 3组治疗前后HDL变化组间比较 见表4。

2.5 3组治疗前后LDL变化组间比较 见表5。

注:与本组治疗前相比*P<0.01;与本组治疗前相比**P<0.05;中药复方制剂组相比较P<0.01;与复方丹参片组相比较P<0.05。

2.6 不良反应 3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但辛伐他汀片组服药结束后发现3例患者转氨酶轻度升高。

3 讨 论

炎症反应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表现,而且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全过程。炎症参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的每一个时期, 从发生到发展, 以至于最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及血栓的形成\[2\]。临床炎症生物学标记物的检测, 炎症因子的增高用于预测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的发生和心肌损伤。慢性炎症本身作为动脉粥样硬化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还可以协同加强其它传统危险因素对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动脉粥样硬化的炎症反应还存在着个体差异, 可能与一定的基因遗传背景有关\[3\]。

在许多国家, 冠心病(CHD) 仍然是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疾病,其作为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心血管疾病,其病理基础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近年研究表明,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粥样斑块的稳定性和自然进程\[4\]。C--反应蛋白(CRP) 作为一种炎症反应的敏感而非特异性标志物,其介导的补体激活在人类早期动脉粥样硬化中具有重要作用\[5\]。事实上,美国和欧洲预期的研究表明, CRP 的浓度在正常参考范围内时, 在明显健康的个体中也可以预测将来发生冠状动脉疾病的可能性。CRP 是心血管炎症病变的标志物。个体的CRP 基础水平和动态变化与未来心血管病关系密切。CRP 水平与用于心血管疾病危险性评估的一些传统指标(如年龄、吸烟、血胆固醇水平、血压、糖尿病等)没有直接关系。CRP可能是更有效的、独立的心血管疾病预测指标。虽然CRP的浓度值在患者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病征的患者中已经被证明具有预兆的作用, 高敏感度CRP测定方法最有前途的应用是在早期预防中。多项危险因子的影响性测试表明CRP和冠心病(CHD)引起死亡之间存在直接的阳性关系, 四分位数最大患者的死亡率几乎是四分位数最低患者的3 倍。美国公共卫生署(PHS) 的数据显示无论在吸烟者还是不吸烟者中, CRP 的浓度和将来发生冠状动脉疾病都存在阳性联系。这项研究表明CRP 浓度四分位数最高的个体将来发生中风可能性是正常人的2倍, 将来发生心肌梗死和外周血管疾病可能性是正常人的3倍。其他研究中也报道了类似的结果。研究结果表明CRP 可以在低冠状动脉疾病发生率的人群中(例如:没有高血压、高血脂症、CHD 家族史或者糖尿病史的个体以及不吸烟者),预测将来发生冠状动脉疾病的可能性。事实上, 当妇女LDL—CHO 浓度低于1300mg/ L并且CRP浓度增加时, 患冠状动脉的疾病几率是LDL—CHO 浓度低于1300mg/ L并且CRP浓度比较低的妇女的3倍。因此,这项研究表明高灵敏度测定CRP 浓度的方法可以检测出将来可能发生冠状动脉疾病的个体,而仅采用传统的脂肪检测方法他们往往会被漏掉。因此,这些关于在冠状动脉心脏疾病、脑血管疾病在临床上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尤其高灵敏度CRP 检测对疾病的预见和早期诊断更有临床意义\[6\]。

冠心病属中医学“胸痹”范畴,病机有本虚标实之分,本虚多为气虚、阴虚,标实则以血瘀、痰浊、寒凝、气滞多见。近年来,人们发现热邪是引发冠心病的重要机制之一,热、毒、痰、瘀始终贯穿于冠心病的发病过程中\[7\];与之相对应,近年西医学研究认为,炎症反应是冠心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冠心病的热毒病机学说的提出以及现代医学关于粥样硬化斑块炎症的发现,清热解毒抗炎疗法对冠心病的干预越来越受到关注,且临床上应用中药清热解毒法治疗心系疾病,也取得了明确的疗效。

我们进行的临床小样本研究亦表明,用中药复方制剂可进一步降低冠心病患者升高的CRP水平,也反证了“瘀”、“毒”在冠心病发生发展中有内在的关联性,为“瘀毒”致病理论提供了依据,进一步深入研究正在进行中,其结果对于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防治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药复方制剂主要由黄芩、松针、葛根、赤芍等组成。以通络解毒为主要功效。其中黄芩有清热、解毒、活血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8\],其主要成分为黄酮类,有降血脂、抗氧化、抗真菌、抗炎症、调节cAMP水平、清除氧自由基、保护缺氧心肌细胞的作用。松针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9-10\],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抗炎、清除氧自由基、扩张动脉血管、增强红血球携氧能力、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毛细血管的机能、降血脂、降低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提高免疫力的作用。两者共为君药。赤芍具有清热凉血散瘀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11\],主要含有芍药甙、苯甲酸、鞣质等。其所含芍药总苷具有扩张冠脉、增加冠脉血流、抗血小板聚集、抗炎、活血、降脂的作用。为臣药。葛根具有清热升阳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12\],有改善微循环、提高局部微血流量、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为使药。

通过我们的研究,中药复方制剂具有清热、解毒、活血、通络、抗炎等作用。治疗热瘀痰阻型冠心病疗效确切,治疗冠心病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保护内皮功能,减少炎性反应;调节血脂代谢,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清除自由基,抗氧化;增加心肌对缺血的耐受性;抗血小板及抗凝作用。其可以降低冠心病患者血CRP、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中药复方制剂对冠状动脉炎症指标的影响显著,对冠脉炎症有良好的疗效。中药复方制剂的临床使用剂量合理,服用安全、可靠,无明显的不良反应,作为冠心病一种新的治法或治法的补充,值得进一步研究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Braunwald.心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073-1079.

\[2\] Libby P,Ridker PM, Maseri A. Inflammation and atherosclerosis[J]. Circulation,2002,105:1135-1143.

\[3\] 孙余华,裴卫东.炎症与动脉粥样硬化基础和临床研究的新进展\[J\].中国循环杂志,2003,18(3):232-235.

\[4\] Ross R.Atherosclerosis an inflammatory disease[J].N Engl J Med,1999,340 (2):115.

\[5\] Sakkinen P, Abbort RD, Curb JD,et al.C-reactive protein and myocardial infarction.J Clin Epidemiol,2002,55 (5) :445.

\[6\] 赵强,宋涛,张媛,等.C-反应蛋白的临床意义\[J\].吉林医学,2006,27(4):348-349.

\[7\] 洪永敦,黄衍寿,吴辉.冠心病中医症候与炎症因子关系的临床研究\[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2(2):85-86.

\[8\] 侯家玉,方泰惠.中药药理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41.

\[9\] 孔庆峰,杨金宇,潘西芬.松针药理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2010,7(26):16-17.

\[10\] 李萍,刘友平.松针研究进展\[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24(3):49-50.

\[11\] 梅全喜.现代中药药理与临床应用手册\[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267.

\[12\] 侯家玉,方泰惠.中药药理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