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渝”跃长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渝”跃长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1月19日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显示,去年全国经济增速为6.9%,创下25年来新低。虽然各省数据暂未完全公布,但重庆“优秀生”的成绩已成定局。前三季度,重庆GDP增速达到了11%。

新年首次出京考察,选择了重庆,尾随而来的,还有长江沿线10省市主要负责人。从公开报道看,除了参加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至少有云南、湖南和江苏的省委书记单独去了重庆“取经”。

普遍认为,重庆经济保持增长的五大原因是过剩产能占比低、房地产市场回暖明显、产业集群效应出现、第三产业快速增长和五大功能区战略优化资源配置。

这是重庆经济增长的基石,也是供给侧改革强调“去产能、降库存、防风险”的发展样本。经济增长潜能不是突然冒出来的,一言以蔽之,重庆善于在国家战略中找准定位,搭建西部领先甚至放在全国看来也不错的发展平台,抢占先机后牢抓落实,再由试点升级为全国示范。

再简单点,就是“抢先机抓落实”,构建“内陆开放大平台”,推动重庆社会经济发展。 重庆近几年经济高速发展成为全国亮点。 抢来的发展先机

回顾这几年重庆经济发展,几乎每次国家战略部署中,重庆都抢得了发展先机,《财经国家周刊》记者梳理出了其中的三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是渝富集团。作为重庆“投”的代表,最初成立目的是从四大行接受重庆国有企业不良资产,从而盘活变现。2014年1月初的专访中,黄奇帆向记者透露,按规定银行不良资产是由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但中央给天津开了个口子,允许其自行处置不良资产,他们去天津调研后,就向中央打报告,争取同样的试点政策。

可以说,渝富集团是黄奇帆早期“经略重庆”的底石,以极小代价接收了银行在重庆的不良资产,降低了国企改制成本,并盘活了市区大量的土地资源,再进入金融资本领域。“渝富模式”亦成为重庆国企改革的代名词。

第二个故事是“渝新欧”国际班列。很多媒体都报道了“黄奇帆当着部长们面和中铁总公司打赌赢得运费连降”,但不知“渝新欧”是被“逼”出来的。短短数年,重庆就取代江苏成为全球最大的笔电生产基地,但产品怎么运出去是个大问题,空运能力有限,航运又受制于三峡大坝,只能在向西的铁路上动脑筋,“渝新欧”由此而来。

需要指出的是,渝新欧铁路并非一条新建线路,它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有,但一直面临三个“不通”的困境,分别是关贸协议、铁路列车运行时间、运行价格。

黄奇帆曾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在国家有关部门支持下,把沿线6个国家海关的管理层请到重庆,在他的办公室开了多次会议,经过6个多月的努力达成了一份协议――从重庆出发,一路过去,六个国家海关不再重复关检。

据了解,重庆电子产品40%运往欧洲,每天一个国际班列,比空运省费用,比海运省时间。随着“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实施,“渝新欧”模式被国内兄弟城市迅速复制。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0月,国内已有11个城市已开通了中欧班列。

大通关,大通道,大平台!开通“渝新欧”是重庆构建“内陆开放大平台”被逼出来的创新举措,并形成“三个三合一”的独特开放特征,主动对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是要让这个平台成为西部领先甚至放在全国也有竞争力。

翻开地图可以看到,作为西部中心城市的重庆,正处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Y”字形大通道的连接点上,承东启西、连接南北,是连接几大国家战略的重要枢纽。

1月4日下午,到重庆果园港考察,听取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建设、铁路公路水路联运等情况介绍。看到港口设施齐备,已初具规模,他说:“这里大有希望。”

即将落地的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又为具有良好加工制造基础的重庆,安上了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腾飞的翅膀。

第三个故事是重庆布局十大战略新兴产业,据黄奇帆介绍,在做产业规划时,重庆研究了德国工业4.0的资料,并向中科院、工程院、工信部等部委讨教,最终确定了电子核心部件、物联网、机器人及智能装备、新材料、高端交通装备、新能源及智能汽车、MDI化工、页岩气、生物医药、环保等十大产业。

“你会发现,这些产业在重庆都有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且是在‘中国制造2025’重点发展的十大领域里,前期向部委讨教是有成效的。”黄奇帆说。

按照规划,重庆力争到2020年,每个产业链都要实现1000亿元以上产值,加起来总产值至少1万亿元,接近现在汽车和电子的产业规模,形成新的支柱产业和增长极。

他说,“躺在功劳本上睡觉,经济增长的后劲就会青黄不接。”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重庆工业产值年年跃升。 政府紧盯三件事

抢占先机是第一步,抓落实至关重要,否则“开花不结果”。

在去年的专访中,黄奇帆主动谈及“哲学工作方法论”。他说,总体上确定了一个原则,从目标导向到问题导向,形成顶层设计要有目标导向,落实顶层设计要靠问题导向,迎着问题上,遇上问题不绕道,不断接近工作目标。

黄奇帆坦言,谈经济问题,古里古怪的扯到哲学概念,是因为“如果一个人在问题导向上耍滑头,他目标讲得再好,也是一场空”。

对此,人民日报旗下新媒体《侠客岛》近日援引权威人士说法是,供给侧是在新常态下地方官员抓经济的一个主要抓手――“新常态”的论断告诉人们应当怎样看待中国经济,而供给侧改革则是告诉外界、尤其是地方官员应该怎样抓经济。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这两句话是中央反复要求的,也是我们搞经济工作的行动纲领。”黄奇帆也认为,对国家方针政策的贯彻不是嘴巴上的,是行动上的;不是抽象的,是具体的。重庆上上下下的政府系统,只要跟经济管理、产业部门有关的,一定在做三件事:一个是推动十大战略新兴产业;第二个是在服务业里推动五大服务贸易专项;第三个当然是推城乡一体化的基础设施。

在2000年初,重庆工业产值也就一千几百亿,困难企业多,是东北老工业基地现象和西北落后产能的叠加,借西部大开发之机,搞了6大支柱产业计划,汽车和电子是核心,经过这么些年发展,作为调结构的主题,产值超过两万亿元。

重庆市政府政策研究室负责人曾对记者透露,搞“渝新欧”国际班列,构建内陆开放平台,也是用好了2009年国务院和西部省市签“一省一策”的鼓励文件。

再说两个小故事。早在2009年,黄奇帆就和傅成玉讨论过重庆的页岩气资源,那时傅成玉还在中石油,等他调到中石化后,黄奇帆立马推动重庆和中石化合作,迅速在重庆境内打了200口气井,实现了一年50亿方的产能。

另一个是落实PPP投融资改革,重庆推的最快,也最有成效,并成为重庆发展混合所有制的一种新“混”法――从原来的存量“混合”,到一开始就在“市场信号逐渐活跃”的领域,推行增量“混合”。数据显示,自2014年推进PPP改革试点以来,截至去年年底,重庆已签约PPP项目39个、总投资2600亿元,推动去年1-11月全市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7.8%,同比提高14.2个百分点。

1月8日下午,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正式揭牌。黄奇帆表示, 示范项目的一个特点是以服务贸易为主体,突出金融、航空、物流、通信四方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