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语文课:育德要把握好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语文课:育德要把握好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随着北京市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语文教师十分关注本学科在立德树人方面的重要作用,语文课堂也随之发生了一些明显的变化。语文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已成为教师在课程改革中所追求的目标之一。

这样的追求给语文课堂带来了变化。

一方面,教师关注到“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首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需要和学生的思想实际有所拓展,努力做到使每一堂语文课都浸透着积极的、适时的、学生可接受的思想教育的内容。其次,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的同时,十分重视学生的语言积累、语感培养和思维发展,努力让学生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的能力。

但另一方面,因为要关注“立德树人”,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出现了脱离学科本身,刻意突出语文的人文性,空谈说教的现象。脱离文本本身,一味拔高进行思想教育的做法时有发生。

例如,在进行《老王》阅读教学的时候,有的教师撇开课文,讲平等观念和人道主义精神,生硬地向学生宣讲大道理,进而让学生完成说话练习:“爱是人间的春风,是生命的源泉。缺乏爱心的社会将会是一片沙漠,一片荒原。与街头墙角那些摆小摊、扫大街、捡破烂的沟通、交流,对你一定很有触动,请你说出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殊不知,这样的做法并不能使“以善良体察善良”得到很好的落实。

再如,教学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如果模式化地分析“从……到……”的结构形式,得出“写了一个儿童入学前后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而产生的不同心境,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欢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了不满”的结论,也不禁使人觉得有些“强词夺理”。

“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语言是载道、表情、达意的工具。运用语言载道、表情、达意的结果就是语言作品,任何语言作品都必定包含一定的思想内容,离开了思想内容,离开了“情”和“意”,任何语言都会失去意义。学生在学习语言作品、掌握语言工具的时候,他们所接受的就不仅仅是语言作品的外部形式,还包括它的内部因素――思想和感情;学生在领悟“情”和“意”,感悟思想内容时,离开了言语本身,任何德育也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德育,采取的基本方式应当是熏陶渐染、潜移默化、涵养自省、启迪教化。在实施德育的过程中要注意营造氛围、创设条件,把握好如下原则。

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

在进行语文教育的同时,根据语文学科的性质、教材内容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既要注意防止片面强调语文的工具性,对思想教育轻描淡写,一带而过;也要注意防止刻意突出语文的人文性,而脱离文本,一味拔高思想教育的内容。

积极倡导与自觉渗透相结合

教学中遇到思想意义突出或者针对学生思想状况的德育内容,就应当大张旗鼓彰显出来;而对于需要渐染和熏陶的德育内容,则应当是披文入情、循循善诱给予引导。

教师指导与学生实践相结合

教师要让学生在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实践活动中提升思想境界和道德意识,以期达到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实现思想道德自我完善的目的。

即时性与持久性相结合

教师要安排好一节课与整个初中阶段的德育内容。在教学中,既要注意德育的整体性,又要注意德育的层次性,关注到不同阶段的不同内容以及同一内容在不同阶段的不同要求。

语文学科实施德育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目标之一,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长期任务。只要有语文教学,就必定要有德育;只有德育取得实效,语文教学才算取得成功。“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语文德育天经地义,语文德育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