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正确理解略读课文教学的“精”与“略”的尺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正确理解略读课文教学的“精”与“略”的尺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新大纲也明确提出:略读课文的教学在内容理解上要求低于精读课文的教学,方法上要更加放手。由此可见,略读课文应该是学生进行自主阅读的舞台,略读教学要有一定的组织,不仅让学生在略读过程中获取有用的信息,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略读的方法,掌握略读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略读能力。因此,本文认为在略读教学中光让学生略读是不够的,还要授之以法,循法而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略读教学 ;思考; 教学实效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 A

一、正确认识略读教学的“略”

(一)略读教学不等同于略读。叶圣陶先生曾经明确指出:“学生从精读方面得到种种经验,自己去读长篇巨著以及单篇短什,不再需要教师的详细指导,这就是‘略读’。”作为一种阅读方式的略是粗略,粗知文章内容,梳理文章脉络之意;作为课堂教学的略,叶圣陶先生是这样解释的:“略读的略字,一半系就教师的指导而言:还是要指导,但是只须提纲挈领,所以是略;一半系学生的功夫而言:还是要像精读那样仔细咬嚼,但是精读时候出于努力钻研,从困勉达到解悟,略读时候就已熟能生巧,不需多用心力,自会随意应变,所以叫略。”而略读教学是一种教学活动,整个过程是为了指导学生学习略读方法,逐渐形成略读能力的过程。略读教学有一定的组织,不仅让学生在略读过程中获取有用的信息,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略读的方法,掌握略读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略读能力。因此,在略读教学中光让学生略读是不够的,还要授之以法,循法而学。

(二)粗知大意并不是浅知。略读课文虽然少了品词析句、重重感悟等许多严格细致的环节,但并不意味着就可以随随便便,如果只把读书停留在初读阶段肤浅的表面,不加反思和咀嚼,学过的东西便会一晃而过。其实,略读课文教学目标是比较集中的,教学重难点是比较突出的,而且在阅读的方法上,也不拒绝品读,文章的浓墨重彩之处还是要引导学生细细回味品读,使略读与精读互相融合。

(三)独立阅读不等同于自学。略读课文教学,必须让学生拥有足够的独立读书、思考和练习的时间和空间,所有的教学活动,应力求成为学生独立学习思考和练习的活动。当然,这里所指的独立,应是教师适度指导下的独立,而不是所谓的完全自读、自我思考以及自练。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要为学生设计独立阅读的任务,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独立阅读是教师指导学生养成独立阅读能力的一种策略。

二、略读课文教学的略处理

(一)整体感知粗略

整体感知粗略就是在整体感知的环节,主张学生自己充分地读书,多角度、多方位地感知文章大意,在脑海里形成一个比较浅显的整体的认识。整体感知,读准字词,读顺句子,读通课文,是略读教学的前提,只有这样,才会有第二环节的“我读懂”。略读课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有三点:一是感知内容“文章写了什么”,二是说话练习“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三是细细品读“你觉得哪些地方印象特别深”。

(二)教学环节简略

沈大安老师在关于“精读与略读”的专题讨论会上提出略读课文要三读:“一读知大意;二读抓重点;三读谈感受。”寥寥数语,却道出了略读课文教学的核心,指出了略读课文教学的常用操作步骤。先是感知环节:老师依照学生的内在需求,扫清障碍反复朗读,让学生建立自信心来独立读懂课文。再是自悟环节。教师把学生引入文本后适时淡出,让学生围绕学习提示抓住重点感悟,在读中思考,在读中顿悟,在读中积淀。三是汇报交流环节。这一阶段由学生汇报读书心得体会,可以就自己感兴趣的一点、感触最多的一点来进行交流。这样的整体感知,环节简简单单,流程清清楚楚,既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集中体现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突显它的教学实效。

(三)过程预设简要

我们主张:略读课文的教学应该摒弃过于精细的策划,课堂教学结构要粗线条设计,为学生自主阅读开辟大块的时间与空间。“略读课文只有一课时,因此决不能求全求深,抓住一点,一课一得就可以。至于抓住哪一点,略读课文前都要‘导读’,这既是学生的阅读提示,也是教师教学的依据。” 著名特级教师钱正权老师曾有过这样一段论述。的确,认真研读略读课文前面的导读提示,对于我们的问题设计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略读课文教学的一般流程是:读书—思考—交流。

(四)引导训练简洁

我们要求:略读课文教学中,教师的引导是要看学生需要不需要,最根本地要做到“放开”。要让学生更多元地理解文本就要为他们提供更开放的阅读,寻找准确的着力点,使教学更突出、更集中。像《妈妈的账单》一课,我们就仅仅抓住这两份账单的对比,比较体会妈妈不求回报的无私的爱这个着力点,重打细敲,想象妈妈在平凡事情中的不平凡,提升妈妈伟大的形象。

三、略读课文教学的精对待

略读课文教学应该充分利用一课时的时间,紧扣重点,细读文本,通过对比、筛选、鉴赏文本的精彩之处,感受文本的情意与理趣,理清文本的多条线索,领悟蕴含着源自文本深处的张力的点。这些精读点往往是意象丰富、情感丰厚、理趣横生。在这些精读点上我们是不能忽略的,要花大量的时间引导学生体会。下面我们就从自读自悟、回顾梳理、积累语言、重点感悟、迁移延伸等方面谈谈略读课文教学中精细处理的策略。

(一)自读自悟求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苏霍姆林斯基也曾有一段精辟的论述:“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王崧舟老师在浙江省第七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大赛总结上说:“‘让学生学’永远是最好的教学方法。只有让学生自己学,他们才能‘会学’,才能‘学会’。”略读课文的教学最大的目的也就是让我们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让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在实践中掌握读书方法。因此实施略读教学要大胆放手,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自读自悟。

(二)回顾梳理求精。略读课文是“反三”性课文,类似于数学中的练习题,运用例题的方法举一反三做练习,是“知”向“行”转化的工具。要顺利实现“行”,就得先了解“知”,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教学目标、学习方法的掌握和运用。这样,体现了单元教学的系统性、整体性;同时帮助学生整理好零碎的、片面的学习方法,体现了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如《小木偶的故事》,在教学一开始时,就问:“带上这种符号的课文我们平常是怎么学的?这篇是童话故事,我们前几篇课文是怎样学习童话故事的呢?”这样,能够发挥略读课文的桥梁作用,使得略读和精读融会贯通。

(三)积累语言求精。积累是理解和表达的桥梁,略读课文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语言积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在大量的语言锻炼中掌握语言的规律,因此,教学略读课文,教师要在引导学生理解语言的基础上,鼓励他们大量贮存语言的有关信息,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

例如《珍珠泉》中有一段对珍珠泉水的描写:“水是那样绿,绿得像是被周围的绿树、绿草染过似的。水是那样深,又那样清,清得能看见潭底的青褐色的石头,能看见沉积在潭底的沙粒和已经发黑的树叶。”这样一小段话,水的绿、清的特点描写得淋漓尽致。于是,我们就对其进行了“放大”处理,针对这一处描写安排了成块的内容学习和写法拓展,让学生模仿这样的句式描写也来写一写其他的景物的特点,学生兴趣盎然。

(四)重点感悟求精。略读课文中有不少文章和精读课文一样,文质兼美,情趣突出,在教学中可以深入文字寻找适当的突破口,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在略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对课文特别是“课文连接语中”所要求的重点以及文章的重点、精彩之处,要采用精读方法,通过小组学习,各种研读形式,进行比较集中深入的感悟,引导学生品读,使精读与略读相互配合,交互运用,在内容理解、情感陶冶与语言感悟上达到理想的效果,追求“精略相辅,略中有精,教略而学不略”的境界。

(五)延伸拓展求精。略读课文教学要趁热打铁,进行课堂内外的结合,形成大语文观。拓展延伸的范围很广,可以是针对单元主题的延伸拓展,使主题内容更加丰满,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如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两篇略读课文《白公鹅》、《母鸡》就是紧紧围绕不同作家是如何用自己的方式描写栩栩如生的动物形象为主题展开教学的。在教学整个单元过程中,始终让学生进行对比,比较作家在描写上的不同之处。这样能使学生对动物描写有了新的认识和提高。也可以针对文体进行拓展,如《夸父追日》课堂结束时,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古典名著《山海经》,结合课文内容,谈谈自己对这篇古文的理解。这样操作,让学生进行古文、现代文的比较阅读,还能为学生今后学习古文作好铺垫。

作者简介:宋笑平,浙江省临海市人,浙江省临海市古城赤城路哲商小学。研究方向: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