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析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各方的影响与挑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析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各方的影响与挑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随着2015年10月存款利率上限的放开,我国的存贷款利率改革基本完成,我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在历经近20年的推进后,终于迈入了最终阶段。然而,存贷款利率的完全开放并不意味着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结束,如何更好的适应利率市场化带来的各种变化,使我国经济实现平稳过渡,仍然是一项重要议题。应该说,利率市场化对市场上的不同微观经济主体以及市场监管部门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这些主体也需要通过自身的完善以适应改革的潮流。本文就将深入分析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市场上各方主体带来的影响挑战,并在此基础上针对性的提出应对策略,以帮助各方主体更好的完成转型,保证我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得以顺利推进。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存贷款利率;改革进程;影响与挑战

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必要性

在利率市场化改革前,我国的利率市场存在严重的行政管制,市场利率更多的是由政策主导,且国家规定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上下限,从而限制了商业银行利率制定的自主性。然而,长期的利率管制具有众多弊端,给我国金融市场带来了诸多问题,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与市场化进程的推进,我国的利率市场改革也迫在眉睫。正是在此背景下,我国于1996年正式开启了利率市场化进程。利率市场化具有诸多优势,尤其是在目前我国金融市场发展还不完善的情况下,利率改革将对我国金融体系的完善大有助益。具体而言,本文认为,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有利于平衡各金融市场间收益

理论研究和各国实践经验均表明,实行利率管制的国家大都存在一定程度的金融抑制现象,导致其利率水平往往低于均衡利率水平,因此,大部分国家利率市场化开放后,其存贷利率都会出现一定水平的上升。而在我国目前的整体金融环境下,银行存款利率较其他金融市场,如债券市场利率明显偏低,因此导致我国居民储蓄积极性下降,资金更多的涌入债券、股票等资本市场进行投资,这样的市场间差异,一方面容易造成资本市场流动性过剩,助长资本市场泡沫的形成,另一方面,也抑制了我国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而银行作为我国主要的实体经济融资渠道,其流动性的匮乏,必然会导致企业贷款规模缩紧,从而降低了整个社会融资能力。

(二)有利于提高社会资金利用率

利率市场化后无论存款利率还是贷款利率都较可能出现一定幅度的上升,而贷款利率的上升将有助于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因为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贷款利率受制于政策上限,其实际贷款利率普遍偏低,这尽管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从而推动了企业投资,但是,却也导致了企业的盲目投资行为,严重损害了社会投资效率。尤其是在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贷款大部分额度都分配给了国有企业,这些国有企业大都资金充裕且成本较低,在这种情况下,管理层便倾向于盲目扩大投资以提升自身业绩,而忽视了投资效率。利率市场化后,贷款利率的提升将有效改善此类问题,从而提升我国的整体资金利用率,保证资金更多的投放在有潜力的项目上。

(三)商业银行可以通过自主制定利率实现风险与收益的匹配

在利率管制放开之前,商业银行贷款业务由于存在利率上限,因此对不同企业的贷款利率差额有限,而这样的规定显然违反了高风险高收益的市场原则,使商业银行的高风险贷款难以得到相应的风险报酬,导致了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更倾向于向大型国有企业贷款的现状,并致使银行不得不通过非法手段躲避监管抬高利率。而利率市场化改革将有效改善目前商业银行面临的此种困境,通过加大银行对存贷款利率的自主制定权,从而实现风险与收益的匹配,而这也将有效引导商业银行将其资金更多的投放到中小企业上,从而改善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

(四)有利于降低民间利率水平

目前,我国的民间利率水平显著高于银行间贷款利率水平,而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状况,正是因为正规金融系统对大型国有企业存在严重政策偏向,且其利率和资金流向收到限制,而民间资金总量又十分有限,在强大资金需求的推动下,导致民间利率被抬高。而利率市场化后,基于上文所述原因,一方面,商业银行将更多的将资金投放向高收益的中小企业,另一方面,市场化体制将有助于实现不同市场间利率更好的传递,从而降低我国的民间利率水平。

(五)有利于推动我国金融市场创新

利率市场化后,监管的放开意味着企业面临着更大的市场波动风险,而这样的市场环境无疑将有利于推动我国金融系统的创新发展,银行等众多金融机构会有更大的动力投入到创新性的产品研发中。众多金融创新产品的涌现将极大的丰富投资者的投资选择,也将有效促进我国金融市场的多样化发展。

二、我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梳理

回顾我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不难发现,我国的利率市场化经过了一个漫长的逐步推进过程。

我国的利率市场化建议提出是在1993年,然而,直到1996年,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才正式放开,由拆借双方自主定价,此举标志着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正式起航。

在随后的多年中,我国的利率市场化缓慢推进着,直到2012年,我国在贷款利率上才先后两次调整利率浮动区间,并规定银行在基准利率以下具有30%的自主定价空间,实际执行利率根据其财务成本、风险状况及盈利目标等与客户议价决定。然而,实际情况是,贷款利率浮动区间改变后,银行并没有完全跟进,直到2013年7月20日,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才全面放开,我国的贷款利率市场化初步完成。

而相较之下,存款利率的放开进程则更为缓慢。2012年6月8日我国将存款利率浮动区间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之后的2014年11月22日将上限调整为基准的1.2倍,2015年又先后两次调整为基准的1.3、1.5倍,直到10月,存款利率上限完全放开,我国的存贷款利率改革基本完成。

三、利率市场化对各方的影响

(一)对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影响

1、银行利息业务收入可能降低

根据国际上各国利率市场化的经验来看,利率改革后,银行的存贷利差很可能将会缩窄,从而对银行的利息收入造成一定的影响。尤其是目前我国银行高度依赖利息业务收入,而其中间业务、表外业务并不发达,在此情况下,利率市场化必将对我国的商业银行带来一定的冲击,但也会有力推动我国银行业的业务结构向更为合理的方向转型。

2、金融系统将面临更大的利率波动风险

利率管制放开之前,我国的利率市场由于受制于行政监管,其波动幅度较小,因此,银行等金融机构面临的利率风险也较为有限,这导致我国金融机构对利率风险普遍重视不够。而利率市场化后,利率作为资金的价格将完全由市场供求决定,供求双方的变化都会导致利率的波动,从而加大了整个金融系统的利率风险。

(二)对企业的影响

前文己述及,利率管制下,银行迫于贷款利率上限的要求,而更倾向于将资金借给大型国有企业,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我国目前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局面。而利率市场化后,由于银行存贷利差缩窄,为增加利息业务收入,银行将更有动力将贷款投向高风险、高收益的中小企业,因此,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有望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三)对监管机构的影响

除了对金融机构和企业等微观经济主体造成影响外,利率市场化也将对我国宏观经济监管带来很大的挑战。一方面,监管机构需要更加严格的防范整个金融系统的利率风险,另一方面,央行对利率管制的放开意味着以往我国以货币供应量为主的数量型宏观经济调控思路需要做出相应改变,政策机构需要更多的依靠对利率这一资金市场价格指标的控制以实现其监管目标。

四、市场各方的应对措施

前文已述及,利率市场化改革会对整个市场带来巨大的影响,因此,面对改革带来的冲击,各方主体需要作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以实现改革期的平稳过渡。

(一)商业银行的应对措施

1、对于利率、汇率风险进行更为谨慎的管理

利率市场化后,利率波动将更为频繁,且波动幅度也可能加大,而我国银行等金融机构由于长期处于较稳定的利率市场环境中,其风险管理意识并不强,因此,我国商业银行需要及时树立风险意识,对利率风险进行更为谨慎的管理。在此方面,我们可以借鉴西方商业银行的经验,西方商业银行普遍设立有专门的组织一一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以管理其利率风险。并且,由于利率变动是宏观货币市场供求所形成的,因此其预测难度较微观市场变化而言会更大,所以,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需要加强相关人才的培养,加大研究方面的支出,以更好的预测利率市场走向,控制其利率风险。并且,由于国内利率市场与一国货币的汇率走势也存在一定联系,因此,银行等金融机构也需要对国际金融市场上的汇率风险更加关注。

2、商业银行需要积极推进业务结构转型

利率市场化改革后,由于存贷利差收紧,商业银行的利息业务收入很可能会大幅度降低,这对于较为依赖利息收入的我国商业银行而言无疑是不利的。因此,为适应市场变化,我国商业银行就需要积极推进业务结构转型,大力发展理财、担保和衍生产品等中间业务及表外业务,推动我国银行从单一的存贷款服务向一站式全方位金融服务转变,通过提升服务水平,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同时,对于传统的信贷业务,商业银行也需要适时转变思路,更多的将资金投放到高收益的中小企业上去,并且将其放贷审核重点转移到对企业盈利能力和发展前景的考察上来,从而更加合理的开展其贷款业务。

(二)监管机构的应对措施

利率市场化并不意味着监管机构放弃了对利率的管控,只是利率调控会更加倚重市场化的货币政策工具和传导机制,并且这种监管会更加注重市场效率。因此,利率市场化后,我国监管机构需要改变监管思路,寻求更加全面、高效的市场管理。具体而言,本文认为监管机构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建立价格型市场调控机制

长期以来,我国货币政策都以数量型调控政策为主,央行通过对货币供应量的控制完成其货币政策目标。而利率市场化后,监管机构需要更多的将调控重心转移到利率这一资金市场价格指标上来,通过再贴现率等有效的政策工具,力求建立起以央行利率为导向的市场利率引导机制,从而保证监管当局对我国金融市场利率的整体性把握。

2、完善不同市场间的利率传导机制

前文已述及,目前我国存在着不同金融市场上的利率水平差异,而想要建立公平有效的资本市场,这种市场间的利差需要被及时消除。因此,监管机构除需要关注我国整体利率水平外,也需要引导建立我国不同金融市场间的利率传导机制,提高从央行利率到各金融市场基准利率的传导效率,从而推动我国金融市场整体市场化利率的建立。

3、建立存款保险制度

利率市场化改革后,由于利率波动浮动加大及存贷利差的收紧,银行等金融机构将面临更大的利率风险和经营压力,一部分风险管理不善和业务结构不合理的机构很可能将被市场淘汰。在这样的背景下,就需要监管机构及时构建存款保险机制,保证投资者的存款安全,防止因中小规模银行破产倒闭而给投资者带来牵连损失。

4、关注利率与汇率关系

由于一国的国内利率高低将直接影响国际资本流向,故将对国际汇率市场造成重大影响。因此,为防范利率市场化后由于利率波动幅度加大而导致的汇率波动,监管机构需要更加注意人民币汇率变化情况,防止出现汇率的大幅度波动,尤其是在人民币刚刚加入SDR后,监管机构需要通过有效措施适当维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以树立人民币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地位。

五、结语

本文简要梳理了我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市场上各方主体带来的影响与挑战,并针对性的为各方主体提出了应对策略,以帮助各方主体更好的完成转型,保证我国的利率市场化得以顺利推进。

我们需要充分认识到,利率市场化的最终目的不是简单地放开利率管制,而是要让市场主体具备资金自由定价的能力,进而促进资源有效配置、经济高质量增长。利率市场化是我国金融市场改革的重要步骤,因此,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和长期推进,从而推动我国金融市场向更为高效、更为公平的方向转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