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大学生志愿者活动: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课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大学生志愿者活动适应当代大学生的特点,近年来呈蓬勃发展之势,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特殊课堂,是对大学生进行课堂教育的拓展和延伸,其作用主要体现在:拓展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空间。增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增强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彰显了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
[关键词] 大学生志愿者活动 当代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志愿者是指在不为获得物质报酬的情况下,基于道义、信念、良知、同情心和责任的志愿精神,为改进社会、促进社会和谐进步而提供服务、贡献个人的时间及精力的人和人群,即不为物质利益,自愿为社会和他人提供服务和帮助的人。[1]P156大学生志愿者活动是指大学生在有组织的情况下,为促进社会进步和文明,在不收取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志愿贡献个人的时间及精力,为社会服务的活动。改革开放30多年来,尤其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冲击。因此,需要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进行新的探索,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诞生正是适应了这一要求而出现的新载体、新导向和新平台,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课堂,是对大学生进行课堂教育的拓展和延伸。
一、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空间
大学生志愿者活动为当代大学生的成长开辟了新的更为广阔的空间,是高校育人手段的新探索。在活动中,大学生志愿者走出封闭的“象牙塔”,跳出狭窄的生活小圈子,投身到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中,可以广泛接触社会现实,深刻体验社会生活多方面的历练。这种充满时代气息和人文色彩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大学生们比较喜欢,更容易接受,从而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具吸引力和亲和力。实践证明,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契合了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旋律,必将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从“封闭的校园”走向“开放的社会”,从“单一的学校教育”走向“多样化的社会教育”,从“课堂理论教育的单向传导”走向“实践教育的双向互动”。[2]P169同时也改变了过去传统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使人才培养模式目标由培养“传统型人才”转变为培养“有现代意识的人才”,由培养“服从型的人才”转变为培养“自主型的人才”,由培养“片面发展型人才”转变为培养“全面发展型人才”。[3]P15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既搞好课堂教育,又注重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要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坚持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新办法。坚持与时俱进,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的不断创新,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志愿者活动的开展必将极大地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大学生在志愿者活动中,不仅可以获得精神与心灵上的净化、提升个人的道德修养,而且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中,逐步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群体运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政治立场、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4]P279它的特别之处在于要影响人们的政治思想和价值观念,这就要求不仅要使教育对象晓之于理、动之于情,更需要促进教育对象自觉践行。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告诉人们:“只有在道德实践中才能修养德性。”[5]P61大学生在校学习,容易脱离社会实践,所以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如何,关键看大学生能否将理论知识内化为意识,其行为能否成为自觉的道德行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其根本任务就是要使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取得实效,而决不是搞搞形式而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取得实效,关键在于教育观念必须转变和创新,找到切实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方式。当前开展的大学生志愿者活动作为全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无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条非常有效的途径。志愿者活动作为一种特殊的道德行为,其教育意义在于能够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成果转化为实践,标志着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知行统一,在较高的层次上彰显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6]P28
实践育人是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重要载体。列宁说过:“学习、教育和训练如果只限于学校以内,而与沸腾的实际生活脱离,那我们是不会信任的。”[7]P352实践证明,课堂上的理论教育难以内化为自我教育时,通过志愿者活动,通过亲眼目睹,亲身经历,亲身感受,往往能达到良好的效果。而且在帮助他人、服务社会的同时,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感染被帮助对象,影响和感染周围的群众,进而影响和改善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通过志愿者活动,一方面大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高校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强化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解;另一方面,学校也可以在大学生开展志愿者活动中更好地考查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检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如何,达到双赢的结果。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围绕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开展社会实践,寓教育于服务中,在活动中学习知识并且领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标所在,有效地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三、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在价值观日趋多元化的今天,培养对国家、对人民有着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人才显得尤为重要,而大学生志愿者活动正是培养这种人才的有效途径,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开展搭建了新的平台。“为什么学?”“做什么人?”“走什么路?”是当代大学生在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时必须回答的几个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不仅仅是听大学生所言,而更为重要的是观大学生所行。在当代中国,责任品德的培养依然非常重要,社会需要有责任心的年轻一代,没有责任感,任何社会都不会保持长期繁荣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当代大学生作为未来中国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更应该责无旁贷地承担起重大的社会责任。大学生志愿者活动无疑是一个很好的载体,通过点点滴滴看得见的助人为乐行为,培养大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不仅要使大学生在校期间有良好的表现,更重要的是使大学生走上社会后仍有良好的表现。但是,如果大学生长期封闭于校园之内,过着“教室——宿舍——餐厅——图书馆”四点一线的生活,远离社会,承担社会责任的机会很少,不利于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意识,所以,应该将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作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大学生志愿者活动使大学生亲身参与到社会实践中来,亲眼目睹社会实际,亲耳聆听改革成果,现实感受自己做得很不够,这更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如针对当前社会对艾滋病这一顽疾的高度关注,大学可组织“红丝带”大学生志愿者活动,深入农村、社区,开展“珍惜生命,远离艾滋,消除歧视,共享健康”宣传活动。通过一系列志愿者活动可以有效地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培养他们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四、彰显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老师填鸭式的全堂讲授、学生被动地洗耳恭听,把单向度的外部灌输作为主要手段,使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一种封闭、孤立和乏味的教学,远离活生生的社会现实,忽视了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对个体需要关注非常不够。应该说这种教育方式在社会形态相对稳定的时期,曾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随着社会价值取向的相对多元化发展,这种灌输式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显得越来越不适应,大学生越发感觉乏味而不被他们所乐意接受。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客体的大学生,长期以来一直是被动的教育对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规范的“接受器”,这种忽视了大学生个体需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弱化和消解了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必然会导致大学生的主体意识薄弱,造成他们“主体性迷失”。因此,主体性的回归,既是新时期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个体要求,也是新时期高校贯彻以人为本理念、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社会要求。[8]P90-91
当代大学生不再认同只是被动地接受,也不能接受过去的那种灌输式教育方式。随着当代大学生主体意识的不断增强,他们更青睐于自我教育,这样以来按照传统的教育方式进行教育必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为了适应时展的需要,必须注重大学生自我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而当前所倡导的志愿者活动恰好体现了这一教育理念,志愿者活动充分发挥了当代大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内在需要,实现了服务社会与自我教育的有机结合。在志愿者服务活动中,大学生自主选择是否参与,自己组织活动的具体内容,真正体现了大学生自己既是剧作者,同时又是剧中人的特点,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蓬勃兴起,回应了这种时展的要求,已经成为彰显当代大学生主体性诉求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韩森.做志愿者[M].北京:金城出版社,2001.
[2]张聚华.论加强青年大学生的人文教育[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10).
[3]曾剑峰.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德育功能及其可持续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
[4]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5]蔡立彬.高校青年志愿者行动的德育机制、成效及发展对策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8).
[6]肖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中的志愿服务[J].中国德育,2009,(7).
[7]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选集[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8]彭海.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蕴[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