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试论新课程下小学生习作能力的培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试论新课程下小学生习作能力的培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课程标准》中指出:习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在习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方式。

那么,在这样的理念下,如何培养小学生习作能力呢?笔者以为应从观察、思维、表达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习作能力的培养

一、观察能力的培养。

“人类的一切认知源于观察”。观察是认识的起点,也是习作的起点,因为文章是观察事物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观察为学生习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习作素材。因此,观察能力的培养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

1、明确观察的目的任务,激发观察情感。

观察时,知觉、感觉的选择性是受教师向学生提出的或学生自己提出的目标任务制约的。若不如此,学生观察时常常会东张西望,不知从哪儿看起,往往是随意地看一下就敷衍了事,而不是自始至终有目的地看。所以教师必须要求学生有目的、有任务地观察,而在观察时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情感,引起学生对观察对象的兴趣。

2、教给方法,培养技能。

有了观察目的之后,还应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培养他们的观察技能,训练他们抓住事物特点的能力。

第一,要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地观察的良好习惯。根据儿童心理特点,色彩鲜明、新鲜奇异的事物往往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观察得也仔细,而常常忽视的细微处却可能是最重要的部分。因此,在指导学生观察时,既要指导他们观察显眼的、主要的部分,又要提醒他们观察细微的、次要的部分,培养学生认真细致观察的良好习惯。

第二,要指导学生按照从远到近或从近到远,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从部分到整体或从整体到部分的顺序观察,培养学生有序的观察习惯。

二、思维能力的培养。

如果说观察是习作的基础和起点,那么思维就是习作的重点和关键。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

1、形象性思维的培养。

小学生习作,主要是形象思维。众所周知,事物的存在都有它的形状、颜色、气味、感触、动静态等。它们通过人的眼、耳、鼻、舌、肤等感官传到大脑,留下印象。这些具体的、感性的、鲜活的事物,只要一提起它们的名称就会在头脑里呈现出它们的形象来。培养学生习作能力,应十分重视这一心理认知过程。

2、思维的概括性、条理性的培养。

思维的概括性就是对事物的共同本质特征和事物之间的规律性联系的反映。思维的条理性指思考问题有先有后,有主有次,互相关联,环环相扣。习作主旨的提炼,标题的确立,情节的起因、经过、后果都要建立在思维的概括性的基础上。

3、思维的灵活性、独创性培养。

思维的灵活性是指善于打破常规,按照不同的时间、地点和条件,不断修正思维的方法和成果。世间万物千变万化,各事物的发展规律也是不同的,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就是要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客观事物,反映客观世界。如《她是我生活中的一道明媚阳光》,“她“可以是教材中的名人,可以是同学、老师、亲友,可以是一本书,一篇文章……“阳光”可以是关爱、鼓励、启迪等。

思维的独创性是指认识主体对客观事物有自己独特的见解,独特的认识,不是人云亦云。思维的独创性往往取决于认识主体的世界观和认知方法,如习作《快乐的三口之家》,虽然我们的学生大多数是“三口之家”,但各家的“三口”却是性格不同、阅历不一、各具特色的,每个“三口之家”所发生的故事也是千差万别的。因此习作时,各人应有各人的切入点,如大家所选材料都类似,就不能激起读者兴趣。因此,平时指导学生习作时要注意学生思维的独创性,使学生善于发现新人新事,善于从平凡生活中写出不平凡的事情来。

三、表达能力的培养。

学生通过观察,认识了解了客观世界,有了生活素材,再经过自己头脑的分析理解,素材变成了习作材料,就要运用恰当的方式进行表述。从表达的方式看,可分为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

1、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语言是人类交际的工具。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总离不开运用语言。语言作为一种工具,在儿童身心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它特有的重要功能。儿童从咿呀学语,就是借助于语言去获取知识。此外,语言还是儿童感觉、知觉、记忆、想象等心理活动的工具,离开了语言,即使是感知到的东西也无法表达。

《课程标准》中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根据这一要求,教学中应借助于教材中的“口语交际”,多层次、多角度、多元化地对学生进行口语能力训练,为书面表达打好基础。这也是培养小学生习作起步能力的最佳手段。

2、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

说和写是语言表达的两种不同形式,说是口头语言,写是书面语言。口头语言是书面语言的先导,是书面语言的基础,在口头语言表达的基础上,经过提炼,再用书面文字记录下来,才能成为有条理、有文采的书面语言。

习作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把语言变成文字,它和口头语言相比,具有自身的特点:习作者必须认识一定数量的字;能比较熟练地写字;掌握一定的词语、句式;有一定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能力;有一定的语法修辞知识;有一定习作技巧。

因此,于小学生而言,在习作教学中应从字词、句段、篇章三个环节进行训练,才能培养好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

第一,依托教材中的课文、习作范文,让学生习得并积累字词;第二,立足课堂教学,锤炼学生谴词造句的能力;第三,借助每次习作训练,逐步培养学生谋篇布局和语法修辞的能力。

综上所述,在小学习作教学中,只要我们依据课标精神,依托教材,立足生活,关注学生习作发展的心理过程,有目的、有重点地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习作训练,就一定会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