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最痛苦的事是看着手中的钱不断贬值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最痛苦的事是看着手中的钱不断贬值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有点突然――11月21日,央行两年来首次降息,将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4个百分点,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

这是央行开始寻找货币政策平衡点的信号,带来的影响涉及方方面面。“不晓得噻,我中旬才抛出了部分股票,少赚了十多万元。”一家大企业的夏姓高管拍着大腿惋惜不已。

对于在银行有贷款的企业和个人来说,明年利息支出下降已成定局。而对于存款方来说,央行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1倍调整为1.2倍,也就是说如果执行上浮标准,可某种程度上对冲掉降息的部分,甚至收益较过去更高。从长远看,央行降息会压迫银行理财产品预期年收益率再跌。而据最新消息,存款保险制度可能将于明年1月推出,按目前讨论的方案,存款保障上限或为50万元。该制度一旦落地,很可能会改变当前投资者的资产配置方式。可以预见,这将会逼出一部分储蓄和理财产品的资金,转而投向其他市场。

万千普通家庭,将面临投资理财的新机遇和新考验。

民间资金的体量

中国民间资金的体量到底有多大?这是无数学者、官员想弄清楚、却难有个准确数字的问题。

一般而言,民间资金被定义为非政府拥有的资金,也就是包括民营企业的流动资产和家庭的金融资产,后者关系到一个家庭的财政大计。

伴随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民众口袋中的票子也是水涨船高,据公开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居民储蓄已突破43万亿元。粗略算来,意味着当前国民人均储蓄规模约为3万元;以三口之家看,户均10万元。需要注意的是,储蓄只是家庭可支配资金的一部分,有专家认为,家庭资金总额度起码是储蓄额乘以二,这个数字就相当可观了。

钱包鼓了,总得有个出口。这就是人人都绕不开的命题:理财。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这说明了两点:一是肯定了当下中国家庭有了越来越多的节余,有了拥有财产性收入的先决条件;二是说明获得财产性收入需要一个良好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党的十报告进一步提出,要“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这意味着中央下一步的着力点是在拓宽投资渠道上。这都是个人投资理财的利好背景。

且储且缩水

中国百姓爱存钱,这在全世界都有名。著名的美国老太与中国老太的故事正是拿此打趣。不过,这可能已是老皇历了。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就指出,国民储蓄分为居民储蓄、企业储蓄、政府储蓄三个部分,一般国家都以居民储蓄为首,然后是企业储蓄、政府储蓄,而中国的储蓄结构却刚好相反,主要是政府储蓄和企业储蓄,其次才是居民储蓄。中国国民的高储蓄率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政府和企业储蓄高导致的。统计显示,从1992年到2012年,中国国民储蓄率从35%升到了59%,其中,政府储蓄率和企业储蓄率翻了一番,但居民储蓄率却没有变――1992年为20%,2012年依然是20%。

居民储蓄率不再上升有其现实原因。这不,央行又降息了,钱想存也存不住。银行存款跑不过CPI是不争的事实。一个段子是这么说的:“世界上最痛苦的事是什么?就是看着手中的纸币不断贬值。”这种情况下,储蓄=资产缩水,储蓄只能算是“捂财”,而且想捂还捂不住。

有产人士焦虑了,他们纷纷把钱取出来,寻觅着收益更高的投资渠道。最新数据表明,中国银行业存款在今年第三季度环比减少了9500亿元,这是自1999年以来的第一次人民币存款下降。而16家上市银行今年三季度存款环比共减少1.51万亿元,相当于一个平安银行的存款总额。可以预见,在经济回升尚不明朗、央行又意外宣布降息的情况下,这种趋势还将持续。

低利率的储蓄被抛弃了。中国普通民众在投资方面开始躁动,并且对投资渠道非常渴望。可鸡蛋到底要放到哪个篮子里,才能实现投资利益的最大化?

且战且溃败

想理财,却总是赚少亏多,这是一部分理财者的困境和迷惑:为什么总是抓不到好时机?观察近些年的民间资金(个人部分)流动轨迹,无序、混乱和群体性是其几大特征。

比如,2002年前,大部分家庭是将闲钱转为银行储蓄,持币作壁上观;2004年后,房地产热逐渐升温,百姓开始将资金投向房地产业,这一投就持续了近10年; 2006年开始,股市的火爆又把大量民间资金吸引了过去,特别是2007年的股市大涨,让大量散户狂热入市;2013年,大妈们横空出世,向华尔街大鳄发起宣战,分分钟甩出1000亿人民币,买走300吨黄金阻击黄金价格大跌,从此一战成名,后来却在波诡云谲的金价盘跌中败得一塌糊涂;2013年以来,则是口口相传、呼朋唤友地将大笔资金投入各种P2P公司,期待许诺的10%以上的收益变为现实,可迎来的却是“跑路”不断的消息……

中国人的跟风投资心态,直观体现在其投资总是“顺势追高”、“买涨不买跌”。 相比过去,现在国内市场的投资渠道多了不少,但每件新事物的出现都需要有个了解、熟悉的过程,一拥而上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以比特币为例,在2013年你如果能和身边的朋友聊上几句比特币绝对是件时髦的事。从2013年初开始,比特币额价格就从几十元攀升到了几百元、几千元,其连续暴涨更是吸引了无数投资者的眼光。一时间,一些连比特币为何物都弄不清的人,也不愿意放过这个赚钱机会。可是,当其价格从7500多元高位一下跌至不足2200元时,很多人的“发财梦”猝然醒来。

而时下热门的P2P投资,尽管对借贷双方都有积极意义,收益率更是“忍不住的诱惑”,但其风险也暗藏其中。P2P平台本身的可信度、资金周转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资金是否安全、收益有否保障。因此,当听说有人投资P2P项目赚了很多钱时,就随意选择平台或项目,也就此可能陷入“跑路”危机。

在百度上随手一输“投资渠道”,首先弹出来的就是“1万元投资2个月变3万元,天天收入”、“千元认购起点,预期收益100%以上,天天分红,投资理财期限灵活,资金安全零风险,投资理财的最佳选择!”可谓“乱花渐欲迷人眼”,这里面多数是骗局,谁能把持得住?

资金变资本之难

一方面,是广大民众手握热钱,或被闲置缩水,或涌入楼市、股市及大宗商品市场,资金在运行中遭遇泡沫;一方面,是为数众多的小微企业、个体商户等又面临融资难。问题随之而来:如何建立多种投融资渠道,引导民间资金有效转化为资本?

有学者指出,目前民间投资的整体心态是,既渴望投资,又惧怕投资。民间资金在经济运行中是最具活力和流动性的,有强烈的获利意愿和获利能力,但同时也要求具有良好的制度环境。而我国现行的机制使民间资金在获利方面十分脆弱,法律法规方面也存在许多空白,一些非法金融活动和地下金融活动隐藏了很大风险。

怎么破解?业界比较一致的共识是深化金融改革。其路径和目标是,完善与实体经济结构和个人财富增长相匹配、相适应的金融制度体系,创造更加公平有效的金融环境,为社会经济发展和公众财富管理提供便利条件。

显而易见,要让理财不走“偏门”、“弯路”,就得疏通出一条正路、大道。股票、债券、基金市场都是应大力发展的对象,从而扩大直接融资比例,引导更多民间资金进入规范的金融市场体系。同时,适应新型城镇化的需要,将金融服务深度和宽度进行延伸,扩大其覆盖面,让广大民众共享红利。深化利率改革也是题中应有之举,只有创新出更多的渠道和工具,形成更加均衡的利率,才能促进民间资金转化为资本。

钱就这么多,是时候考虑一下了。